优品课件之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906099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43KB
优品课件之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人教版.docx
《优品课件之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品课件之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品课件之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归纳(分析建议练习)集体备课(2011年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54错误率48.1%采集者叶跃萍采集学校新昌实验小学错题来源第三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教科书第42页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这是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后的一道练习。
学生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
◆典型错题题目:
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
(1)
(2)学生错解:
答:
(2)号角大。
◆原因分析1.学生一开始凭感觉,直观理解,认为图形大,角就大。
2.学生操作能力不强,虽然在题目中写着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但学生不知用哪个角去做比较,而且用三角板重合时也有可能出现差错3.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的知识,教师也没有强调,所以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欠缺。
◆教学建议1.一开始,教师应该让学生读题目,找出关键句。
题中要求用三角板比一比,那就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和图中相同的角。
2.然后,用三角板中角与图中顶点与顶点重合,相同边再重合,在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发现两个角是一样大。
3.最后再一起讨论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4.教师可以把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它们重叠上来验证。
◆资源链接强化训练1.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角()和角()一样大,角()和角()一样大。
×2.判断: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有关,两边越长角就越大。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19.3%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48错误率31.25%采集者叶绿采集学校绍兴县柯桥小学错题来源第三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人教版数学书P43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本题是练习课中的拓展题型,在封闭图形中数角还是第一次接触。
◆典型错题题目: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学生错解:
图1(6)个角图2(6)个角◆原因分析1.学生对角的认识还是很生疏的,因为这与生活中的角截然不同。
在本题目中要让学生把重叠的角,大于直角的角,以及封闭图形外的角找出来是是很困难的。
因为在我们的课堂接触比较多的还是单个角,比直角小的角,以及封闭图形内的角,难免受到思维定势的干扰。
2.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让孩子多接触多维度的角,重叠的角,以及封闭图形以外的角。
◆教学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数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改变孩子的思维定势,让孩子们多角度地去思考。
如在教学中呈现各种方向摆放的角,角开口大小不一的角,以及让学生找一找封闭图形的角。
◆资源链接强化训练
有()个角
有()个角
有()个角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23.1%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48错误率28.95%采集者叶绿采集学校绍兴县柯桥小学错题来源第四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人教版数学书P48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乘法的初步认识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本题考到的知识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在新授课中已经让孩子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游戏活动让学生感知“几个几”这一知识点。
◆典型错题题目:
学生错解:
(2)个(3)◆原因分析小学生的感知特征不够精细,比较笼统,不会更深一层次的思考。
在这道题目中,学生只感知到了3组的“3”和每组2只熊猫的“2”,并没有再次去思考是2个3还是3个2,也就是没有去感知整体特征,只要自己填写的有“2”和“3”两个数字了,就认为自己填写的是正确的。
◆教学建议1.由于低段的孩子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此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边数边记录数据,再数一数数据个数。
如有三组熊猫,每组2只,在图画上记录下3个2,然后再数一下数字2,在数的时候要求说完整:
1个2,2个2,3个2。
2.我们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应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引导学生多说,多练习,强调首次对“几个几”感知。
由于孩子不会经常用记录的方法,所以在在题目中可以借助小括号来引导孩子完成记录数据。
3.让孩子进行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游戏,从而得到强化。
◆资源链接强化训练:
1、()个()()()()2、()个()()()3、()()()个()()()◆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21.1%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56错误率21.5%采集者王毓敏采集学校新昌实验小学错题来源第四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人教版数学书P48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乘法的初步认识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本题考到的知识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在新授课中已经让孩子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游戏活动让学生感知“几个几”这一知识点。
◆典型错题题目:
○○○○○○(熊猫图片) ()个()学生错解:
(2)个(3)◆原因分析:
1.学生对于每份是几(相同加数),有几份(有几个这样的加数连加),不能很好的掌握。
总是看到数量后就随意说是几个几,像每组熊猫是2只,有3组,看到数量2和3就随口说是2个3或者3个2,而没有从根本意义上去理解。
2.教师对学生的基础估计过高,认为像这样的形象图片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没有更多的让学生说图意,而是直接让孩子写连加算式,然后写出乘法。
◆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1.联系有趣的情境和活动,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在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中提出兔一共有多少只问题。
图画里的兔每2只在一起,有3个2只,列出2+2+2=6(只)这样的算式是很自然的。
生动的情境里隐含了“几个几”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列出算式,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具体含义。
2.描述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特点,建立几个几相加的概念。
相同加数连加是一类数学现象,求几个几的和是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
认识相同加数连加,要理解这样的特点并进行解释。
在学生列出连加算式以后,通过实物图让学生说出是几个几相加,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算式的特点。
◆资源链接:
wenku.baidu/view/beafff868762caaedd33d42d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21.1%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54错误率22.2%采集者叶跃萍采集学校新昌实验小学错题来源第四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教科书第49页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乘法的初步认识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这是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两课时后的一个练习,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典型错题题目:
3个8相加,和是()。
学生错解:
3个8相加,和是(11)。
◆原因分析1.学生对“3个8相加”理解不到位。
学生只从表面找数字,看到“相加”就以为是3和8相加,这是理解错误导致。
2.学生审题欠缺。
只从单个字或词去断定用什么方法做,看到“和”就马上想到两数相加。
3.学生对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认识欠缺。
◆教学建议1.首先可以复习“3和8相加,和是多少?
”这里只是求两者的和。
2.其次,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让每位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动手写出“3个8”,那就是8、8、8三个相同加数再求出和。
这样让学生直接动手理解有助于理解。
3.再次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做类似的题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资源链接强化训练:
1.4个3相加,和是多少?
2.5个3相加,和是多少?
3.2和7相乘,积是多少?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15.6%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320错误率17.9%采集者胡宏采集学校绍兴市鲁迅小学错题来源第四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单元导学卷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整理和复习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这是第四单元“表内乘法”教学后的一道单元试题。
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乘法各部分名称和2―6的乘法口诀,会进行简单的列式计算。
◆典型错题题目:
2个因数都是5,积是多少?
学生错解:
2×5=10◆原因分析1.学生没有读清楚题目,把2个因数理解为一个因数是2。
2.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看到题目中有两个数字拿来就做,没有很好地审题,和以前学的知识混淆。
◆教学建议1.让学生反复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2.比较这道题目和以前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
3.独立完成。
4.完成以后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做题的方法。
做错的学生找一找自己错误的原因。
◆资源链接一些做法:
1.在课堂上暴露学生的错误,因为只有指出错误并纠正错误,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
2.对于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会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找错,纠错,然后有意识地让那些出错的同学上台板演,再练一练;错误率较高的题,经常找出来练习,力求使每个学生过关。
同时有些因思维惯性出错的题,拿出来比较。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15.2%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48错误率33%采集者叶绿采集学校绍兴县柯桥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考试卷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追溯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接触的题目比较多,但像这样的有许多干扰信息的,以及有学生不了解的生活常识的还是首次接触。
◆典型错题题目:
2011年的2月刚好是4个星期,那么这个2月份一共有多少天?
学生错解:
4×2=8(天)◆原因分析:
1.学生看见题目中的数字信息太多,不会去筛选信息,随便选择几个数字进行列式。
2.有一部分孩子在筛选数字信息,他会觉得数字“2月份”中的“2”和“4个星期”中的“4”可以用来列式。
但学生已经进行了第一层思维的碰撞,再深一次的思考“一个星期有7天”就产生了“疲劳”,所以许多学生列式:
2×4。
3.有一部分孩子把“2月份”理解为“有2个月”,在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想当然的数学问题:
2个月有几个星期?
所以就列式为:
2×4。
◆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孩子筛选数学信息,筛选的过程可以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发展孩子的智力。
在教学时可以分三个问题提出:
哪些数字信息是没有作用的?
2、有哪些看不明白的地方?
(“2月份”和“2月刚好有4个星期”)3、问题体真正要求的是什么?
◆资源链接:
4月份有4个星期还多2天,4月份有几天?
设计提问:
⑴哪些信息是没有用的?
⑵要我们求什么?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21%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320错误率56%采集者胡宏采集学校绍兴市鲁迅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过关检测》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这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中倍的认识教学后的一道习题。
学生之前已初步感知了倍的知识,课本上和课堂作业本上均出现的是已知一倍数求几倍数的题目,逆向思维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出现。
◆典型错题题目:
画一画,第一行○的个数是第二行的2倍。
第一行:
○○○○第二行:
-------------------------学生错解:
○○○○○○○○◆原因分析1.学生审题不仔细,误理解为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错误。
2.学生对于倍的理解还没有到位,只知道4的2倍是8,而不知道4是谁的2倍。
3.在答题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读题,而是直接答题。
因为在平时的作业中经常出现这类题,不同的是所求行是已知行的2倍,这说明学生定向思维非常严重,同时也说明学生出现思维惰性,也就是练习后产生了负面影响。
◆教学建议首先,复习倍的相关知识。
如:
8是2的()倍;2的5倍是();9是()的3倍等等。
其次,让学生仔细阅读这道题,回答谁是谁的几倍?
求4的2倍是多少呢?
还是求4是谁的2倍呢?
第三,仔细看自己错误的答案,如果是画8个○,那题目又该如何?
第四,回顾自己当时做题时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那么在以后的做题中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资源链接对比训练:
1.画一画,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一行:
○○第二行:
-------------2.画一画,第一行○的个数是第二行的2倍。
第一行:
○○○○○○○○第二行: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52.1%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191人错误率43.5%采集者竺柏明采集学校嵊州市剡山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二下数学期初测试卷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此题是学生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后的拓展练习,与例题3相类似,但不同的是一道逆向题。
◆典型错题题目:
画一画,第一行○的个数是第二行的2倍。
第一行:
○○○○第二行:
学生错解:
○○○○○○○○◆原因分析1.教师在教学此类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时,缺少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
从而导致学生遇到此类题时不分析题意,只是顺着课堂教学时的常规进行惯性思维,而引发错误。
2.学生没有看清或理解,谁是一倍数,谁是多倍数,因而做错。
◆教学建议1.新课教学时,引导学生多读题目,理解题意,从中找出一倍数,多倍数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读懂题意。
2.练习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出一倍数和多倍数,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类似的逆向思维。
或者用一句话反着说一次,再让学生找一找一倍数和多倍数,通过比较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3.纠正错误时(或检查时)提示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来练习(谁)是(谁)的几倍,明白一倍数和多倍数在句式中的位置。
再对照自己的话与题目的联系。
◆资源链接无◆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52.1%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320错误率36%采集者胡宏采集学校绍兴市鲁迅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过关检测》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用乘法解决问题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这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后的一道对比练习题。
学生之前已初步学会了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练习。
◆典型错题题目:
窗台上有两盆菊花,一盆开了3朵,另一盆开了5朵,一共开了几朵?
学生错解:
3×5=15(朵)◆原因分析1.学生没有理解题目意思,而且出现思维惰性,以为这一单位我们学习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认为所有的题目都是用乘法来计算。
2.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还没有准确到位的理解,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如果算式列为3×5=15(朵),那么表示的意思是3个5相加或者是5个3相加。
而题目意思是3与5一共是多少?
3.解决问题的解题策略差。
解决问题比起其他题目,更讲究解题策略,而很多学生往往拿到解决问题就胡乱的进行加、减、乘、除,于是自然而然就出现上述的错误了。
◆教学建议首先,复习乘法的意思,并利用乘法的意义做了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如:
3个5相加,和是多少?
5个3相加,和是多少?
阳台上一共有5盆花,每盆开了3朵花,一共开了几朵花?
其次,让学生反复阅读这道题目,理解题目意思,这道题是否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还是表示简单的两个不同量的数求一共是多少?
第三,小结:
不同量求一共用加法来结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第四,如果算式是3×5=15(朵),那题目应该是怎样的?
表示3个5相加的题目是:
窗台上有3盆花,每盆开了5朵花,一共开了几朵花?
如果表示5个3相加的题目是:
窗台上有5盆花,每盆开了3朵花,一共开了几朵花?
◆资源链接 对比训练:
1.操场上有两排队伍,一排8人,另一排9人,一共有几人?
2.操场上有两排队伍,每排8人,一共有几人?
3.一千克苹果要10元,买两千克苹果,一共要几元?
4.一千克苹果要10元,一千克梨要12元,一共要几元?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14.7%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320错误率35%采集者胡宏采集学校绍兴市鲁迅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过关检测》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这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后的一道对比练习题。
学生之前已初步学会了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练习。
◆典型错题题目:
已经包了28个馄饨,五人每人吃6个,够吗?
正确答案:
5×6=30(个)28<30不够学生错解:
28÷6=4(人)◆原因分析1.知识储备不足。
有余数的除法还没有学,学生就在似是而非的情况下有了不同的计算方式,实际上不是很合理。
2.理解能力弱。
这道题的关键是求出28个馄饨够不够5人每人吃6个,只要从够不够这方面着手就容易从我们已知的计算方法入手。
3.计算的严密性缺乏。
在计算方式是否正确的模糊的情况下,在选择上还有待考虑。
◆教学建议首先,从问题解决的最终目的开始分析,关键是够不够的问题。
其次,考虑够不够的前提是计算出按要求的需要量。
最后,进行数据间的比较,得出最终的结论。
◆资源链接强化训练:
1.幼儿园有50位小朋友,老师买了7盒月饼,每盒8块,每人一块月饼够吗?
2.公园的门票,一张5元,小艳拿出40元钱,买7张门票够吗?
3.妈妈拿着20元到市场买了6斤苹果,每斤3元,她的钱够吗?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28.2%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191人错误率42.9%采集者竺柏明采集学校嵊州市剡山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课堂作业本P51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学生刚学完表内乘法,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练习十九中的第8题练习过类似的植树问题,不同的是本次习题为纯文字题,无示意图。
◆典型错题题目:
9个男同学站成一排,在每2个男同学之间站3个女同学,女同学有多少个?
(图画)学生错解:
9×3=27(个)或7×3=21(个)◆原因分析1.学生缺少相应的生活实践经验,对此类求间距的植树问题缺乏生活积累。
2.教学中,老师缺少读题解题的过程,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范例,用直观的示意图讲解有关间距计算的方法。
◆教学建议1.新课教学时,引导学生读题目,理解题意,帮用示意图的方式辅助学生思考。
○ ○ ○ ○ ○ ○ ○ ○ ○ ○师:
请看,这里的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男同学,请看这里一个有几个间距?
(学生不能数出是10个男生有9个间距)师:
不是10个男同学吗?
怎么只有9个间距呢?
(引导学生思考人数和间距的关系,小结得出:
人数-1=间距数)2.练习时,鼓励学生用示意图先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3.检查时,要求根据计算结果再画出完整的示意图,包括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示范讲解:
算式:
2×4=8(个)○△△○△△○△△○△△○ (○表示男生,△表示女生) 8正好对应8个△。
◆资源链接无◆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38.9%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56错误率23.2%采集者王毓敏采集学校新昌实验小学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人教版数学书P89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乘法口诀表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这是在学完表内乘法后,教材中第一次出现()里最大能填几?
的题。
◆典型错题题目:
第4题:
()里最大能填几?
总共有6题,以其中一题为例:
()×4<29学生错解:
(5)×4<29(9)×4<29(4)×4<29(6)×4<29(8)×4<29◆原因分析:
1.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是教材没有编排与此相关的新授课内容,让学生练习时教师也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示范性的解释了一个算式,想试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于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2.学生未充分理解题目要求,不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认为只要两数相乘的积小于另一个数就可以了。
◆教学建议:
对于如此高的错误率,我及时调整了教学。
如:
7×()<45首先,我按常规的做法,先让学生说一说括号里可以填几,学生从1开始试,一直试到6,也就是说填1、2、3、4、5、6都符合题意。
然后再找到最大的数是几就填几。
可是马上发现还是有好多学生没有找全,就开始填最大的这个数,从而导致学生的出错率还是没有明显下降。
然后,我就和学生分析怎样才能找全的问题,结果我发现有一个平时成绩不突出的孩子,这个题型他做得很对,我就问他:
你是怎么想的,他说我是一个一个试试看。
我追问:
怎么试的?
他说我是先试试9行不行,七九六十三,63大于45,不行,我再试七八五十六,依次往下试,一直试到六七四十二为止。
所以就填6。
这个学生的思维正好和我们是相反的,它是从较大的数开始试,直到找到符合条件的数为止。
这也就是那个分界点。
于是我让他讲给了学生听,这个方法得到了许多学生的一致认同。
另外,还有学生采用以7的口诀中接近45的来试试,然后再作调整的方法。
教会学生3种方法后,错误还是有,但是人数明显下降了。
◆资源链接:
1.让学生在填出结果后再算一算两数相乘的积是否小于另一个数,想一想再大一个还可以吗?
2.进行相关的训练。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3.7%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320错误率65%采集者胡宏采集学校绍兴市鲁迅小学错题来源总复习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2010学年期末学业考试卷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乘法复习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数学书89页第3题出现()里最大填几?
的题目,都是乘法题,本册教材里没有出现过加减法的()里最大能填几?
的题目。
◆典型错题题目:
括号里最大填几?
5×()<21()+34<4037-()<28学生错解:
错误1:
37-(10)<2828个占63%错误2:
37-(9)<282个占5%◆原因分析1.从学生学的角度看:
错误1受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第一题是乘法题,()里最大填5,积20小于21并且最接近21。
第二题是加法题,()里最大填5,和是39小于40并且最接近40。
第三题是减法法题,()里最大填10,差是27小于28并且最接近28。
错误2主要是学生把<看成了=,不是很典型。
2.从教师教的角度看:
之所以学生会出现错误1,主要是教师在平时教学没有充分了解各类学生的基础,对这类练习关注较少,往往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年级 数学 上册 易错题 归纳 分析 建议 练习 集体 备课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