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特校市08年十一五课题开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905503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79KB
阜宁特校市08年十一五课题开题报告.docx
《阜宁特校市08年十一五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宁特校市08年十一五课题开题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阜宁特校市08年十一五课题开题报告
《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魏善庆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课题的界定
1、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新旧社会形态及其文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发生剧烈的文化冲突,以儒家为代表的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体系正在遭遇现代西方文化体系的猛烈冲击。
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也出现了种种令人十分担忧的现象。
学生自我中心和自我缺失并存,不考虑他人,不关心他人,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聋人社会犯罪率持续升高。
教师缺乏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职业道德水准滑坡。
“特殊教育学校无文化”现象严重,片面推崇物化管理,……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有师生创造积淀并传承的思想观念、规章传统以及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被称之为一所学校的“灵魂”。
文化:
指人类社会在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以及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和社会行为。
文化可分为浅层的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
是具有社会区域性和独特职业性的文化,它既包含了物质文化的范畴,又包含了精神文化的范畴。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
校园文化按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包含了由表及里的四个层次,即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是通过对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设计、实践、提升而呈现,反映的是一种学校精神,生成的是作为一个区域所具有的文化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文化概念的界定同文化概念的界定一样,众说纷纭。
如有的学者认为特殊教育学校文化是特殊教育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有的学者认为特殊教育学校文化是教育关系和教学关系的观念形态的总和;有的学者认为特殊教育学校文化是特殊教育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等等。
概括起来,特殊教育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存在方式,是生活在其中的特殊教育学校成员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由特殊教育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特殊教育学校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风和特殊教育学校精神。
任何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都以文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特殊教育学校是文化教育的存在,有了文化传承才是真正的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文化有别于校园文化。
“校园”更多地是指空间维度内的地域性概念,它仅仅是特殊教育学校的组成部分之一,“校园文化”只是特殊教育学校文化的子文化系统。
校园文化始终走不出“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路,基本上是一种文化环境的布置或文化活动的设计,这就是为什么校园文化虽然搞的轰轰烈烈,却不能把幸福和快乐带给广大师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与企业文化等亚文化形态并列的只能是特殊教育学校文化,而不是“校园文化”。
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包含的内容更加全面,更强调特殊教育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重视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外化,更注重特殊教育学校群体成员在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强调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对广大师生员工起着思想情感的导向作用,行为规范的制约作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促进作用,关系到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未来公民的素质,还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产生长远的影响。
05年以来,我校开始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在物态文化、课程文化、课延文化、人化管理和特殊教育学校精神建设等不同层面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种教育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教学场所文化氛围浓郁,课堂教学进入整体优化阶段,课程文化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积累,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确立,以奉献和进取为主旋律的特殊教育学校精神正在形成。
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长期积淀和成果,为我校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力度,把我校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推向“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新阶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文化建设是特殊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方面。
如何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如何将文化熔铸到学校管理的血脉中来实现学校工作主体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和谐呢?
这是所有希望进取的学校所共同思索的一个课题,对此,我们准备通过课题研究作认真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实践。
以文化树品牌,用特色促发展,学校既提高了办学层次,又拓宽了办学思路,通过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特色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残疾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实质,是以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促进师生精神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一素质教育观为出发点,审视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面貌,探究学校范围校园文化建设能以及特色发展策略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形成高品质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特教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特色文化育人功能。
本课题研究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特殊教育学校物态文化重建,要从教育思想变革的高度建设富有生命气息的特殊教育学校物态文化,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环境这一潜在课程的巨大教育意义。
二是特殊教育学校制度文化重建,要突破制度化教育的束缚,提高人在制度体系中的主体性,特殊教育学校各种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要突出以人为本。
三是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文化重建,要恪守生本教育理念,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推动新课堂建设,积极创建情境课堂、问题课堂、互动课堂、有效课堂。
四是特殊教育学校精神文化重建,要从特殊教育学校实际出发,以价值观念的变革为重点,超越工具理性的巢臼,构建以生命生成为核心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精神文化。
五是学生文化建设。
要把对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目标的认同并进而发挥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作为学生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六是教师文化建设,要从向导文化的高度大力弘扬教师教书育人的启蒙文化、教师人格的圣贤文化、教师职业应该遵从、并传承的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科技文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虽然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力量是巨大的。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
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
校园环境不仅反映了一定时代的传统观念,而且也影响着教学的积极性。
因此,优化育人环境不仅仅看作是一种管理,更应该说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提高每个人的全面素质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作出了这一最重要的教育决策。
2006年4月《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研究近乎空白,缺乏实践研究与系统的理论支撑。
问题集中表现在文化建设意识淡薄,文化建设缺乏管理,文化层面单一,文化内容单调,特殊教育学校的文化缺乏其特色,片面强调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
如一些特教学校忽视教育管理的潜在作用,不重视学校文化的挖掘与提炼,认为特教学校有无学校文化无所谓,造成了学校文化的缺失。
一些特教学校只注重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不重视行为文化的养成教育,造成文化建设断层,形成精神文化的空缺。
还有些特教学校曲解了学校文化的深邃意义,把特教学校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以及搞一些文体活动上,并没有把特教学校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
更有些特教学校忽视了“特教”应有的特色与个性。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和管理视角,研讨特殊教育的发展中“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重要课题,寻求一条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
(三)选题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我校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针对比较严重的把特殊教育学校文化作为“花瓶点缀”的问题,“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促进广大教师树立文化立校的目标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意识,以课堂文化建设为主渠道的中心意识,自觉认同本课题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构建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阜宁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以学生文化建设为中心,以教师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文化建设为主渠道,以特殊教育学校精神建设为根本,总结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有效策略和基本办法,进而实现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目的,并为同类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估标准,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硬件”转向“重软件”,从“重形式”转向“重实效”,努力使评估标准客观、准确、全面、科学,真正成为促进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助推剂。
1、通过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性策略研究促进学校文化氛围的积淀,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精神的成长,培养品格健康、人格完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营建温馨和谐的美好校园环境。
2、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在课题的研究中,不断成长和超越,培养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
3、建构具有深远内涵的特教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环境文化。
4、促进我校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5、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的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理论。
(四)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称,对于区域文化的建设、发展的作用等的研究,在当今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近乎是空白,缺乏实践研究与系统的理论支撑。
我们开展研究,将促进形成特教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系统理论体系,开拓和丰富的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理论,并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实践资料。
(2)实践价值
把特教学校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促进我校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学校进一步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品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同时,本课题将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能发挥综合优势,促进各种资源间的优势互补,大大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其次,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校发展空间得以拓展,有利于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型办学,注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促进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从而有益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使全体师生获得丰富的精神成长。
再次,建构具有深远内涵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环境文化,最终形成系统的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理念,形成丰富的特教校园文化建设理论。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充分运用校园优质资源,从校园文化与德育的整合、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特教校园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渗透性研究、特教学校特色发展策略、校园文化人本性研究,从全方位构建和打造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
本课题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环境设施文化、德育文化、社区文化、活动形态文化、特色发展文化、学校人本管理等几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其目的就是为特教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提高每一个残疾儿童的综合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性策略研究促进学校文化氛围的积淀,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规范性、全纳性、创新性,促进师生精神的成长,培养品格健康、人格完整,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营建温馨和谐的美好校园环境。
2、更新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在课题的研究中,不断成长和超越,培养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
3、建构具有深远内涵的特教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环境文化。
4、促进我校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5、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的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理论。
(二)主要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1.对本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2.特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目标建构。
3.特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途径。
4.特教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有机融合。
5、特教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6、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案例研究。
(三)研究假设
从学校特色建设和品牌形象的树立出发,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化的内涵发散到学校的技术文化、知识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并不断发展其丰富内涵,构成师生思想与行为的“文化模式”,凝聚成学校精神,有效地推动学校文化力的形成,提高学校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打造省内品牌学校。
(四)创新之处
观点的创新: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有师生创造积淀并传承的思想观念、规章传统以及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被称之为一所学校的“灵魂”。
学校文化是学校“大艺术”教育的实践基地,在校园多元的文化内涵范围内,提供师生艺术禀赋发展的机会,拓展师生多元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陶冶情操、孕育优质校园文化。
如何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如何将文化融铸到学校管理的血脉中来实现学校工作主体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和谐呢?
这是所有希望进取的学校所共同思索的一个课题。
通过课题研究作认真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实践。
以文化树品牌,用特色促发展,学校既提高了办学层次,又拓宽了办学思路,通过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特色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残疾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内容的创新:
1、“文化立校”、“文化育人”。
“文化立校”、“文化育人”,既有教育和哲学的结合,又有教育与政治、经济融合互动的思考。
这种特殊教育学校精神将发挥“灵魂”的作用,统领着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生成与进步,而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又以反作用促进着特殊教育学校精神的生成,并以此推动着特殊教育学校文化的方向,影响着育人取向及文化品牌的树立,从而使受教育者对特殊教育学校文化所树立的理念产生终生不渝的追求。
而动态、静态的校园文化、制度文化等又在这种特殊教育学校精神核心教育理念的作用下,形成带有方向性、规范各自行为和功能的一种规则,这种规则不但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方向,形成特殊教育学校的品牌,而且以自发的内驱力形成一种软实力,塑造着师生的气质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的、学生的文化形象,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大师生的生命价值。
“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提出是文化创新的产物,是教育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
目前教育应对未来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畸形思路、文化误判、战略失衡,正是提出这一课题的必要性所在。
它将在目前急功近到的育人取向中,从理念上把握“文化育人”的深刻性,在教师师德滑坡的危机中,用特殊教育学校精神、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体现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在工厂化的教育模式中,努力营造一种个性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学生文化。
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否定之否定的扬弃过程,是对教育客观规律在宏观上的把握,也是用文化的视野来解读教育的新理念在教育上的反映,是用文化的定位来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
教育的进步是可以用文化来解读的,也只有通过文化解读的教育,才会更具时代发展性和战略性,才能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以人为本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模式。
立足于中国社会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深层问题和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衡量标准只能是人自身的发展。
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物质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制度改革,课程与人才培养模式,归根结底都要服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的平等的交往,这是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模式蕴涵的最根本价值。
以此为基础,我们应当根据这一根本尺度,将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确立为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模式的主导文化精神,具体体现在特殊教育学校文化的三种成分上:
(1)精神文化层面。
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重复性实践和重复性思维转向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创造性实践和创造性思维,从无视人的生命价值、意义转向重视人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从知识授受转向知识启蒙和知识创新,从追求玄学、崇尚权威转向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从控制服从转向民主平等,从保守封闭转向开放合作;
(2)制度文化层面。
从基于血缘、宗法、情感的传统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向基于理性、人道、民主、法制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3)物质文化层面。
从单纯注重外在于人的硬件建设转向为发展丰富的个性创造物质要素,从单纯追求校园建设的审美价值转向注重校园环境的育人价值。
3、课堂文化建设。
建设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需要以环境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支撑,更需要以课堂文化为底蕴,丰富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因为,学生特殊教育学校生活的80%以上时间在课堂,课堂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
离开文化,课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体验和文化陶冶的基本形式,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的问题。
但在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课堂文化总是被我们善意地忽略或遗忘,对课堂文化也缺乏研究的兴趣和深度。
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基本上还停留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上,是一种课堂外的文化,很多特殊教育学校证明特殊教育学校文化魅力的场所基本是在课堂之外,是发生在课堂之外的各种活动、制度。
课堂中则很少有特殊教育学校文化的存在,课堂外是开放、民主、充满生机的,课堂内则仍是封闭、集权、授受的。
因此,聚集课堂是提升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水平关键所在的必由之路。
我们认为,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践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课堂文化建设应以科学的教学观为指导,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逐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文化意识形态。
我们要实现从“机械型教学”向“生活型教学”的转变,积极构建课堂的“情感文化”,创建“情境课堂”;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的转变,积极构建课堂的“质疑文化”,创建“问题课堂”;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的转变,积极构建课堂的“对话文化”,创建互动课堂;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的转变,积极构建课堂的“团队文化”,创建有效课堂。
方法的创新:
途径一:
整体化设计,创建优美、和谐、多元的校园环境。
途径二:
人本化管理,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人际环境。
途径三:
发挥“人文学科”优势,凸现校园文化个性。
途径四:
通过特教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与发展策略,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途径五: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内容:
1.对本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2.特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目标建构。
3.特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途径。
4.特教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有机融合。
5、特教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6、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案例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思路与过程:
1、整体的、系统的科学规划和设计文化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2、整合物质层面的文化资源,实现“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特征。
3、以激励、开放的沟通管理体系,构建观念层面的资源,生成学校精神文化。
4、整合行为层面的资源,提升学校文化。
具体过程:
2008年5月-2008年9月:
为调查分析,组织筹划阶段;
搜集相关资料,完成课题方案。
2008年7月-2008年8月:
为研究内容具体学习阶段;
课题组研究培训,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论证。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为研究内容具体实施阶段;
各子课题按计划全面开展研究。
2010年11月进行中期成果展示。
2010年12月-2011年5月:
课题为再实施和经验总结阶段;
成果汇总,形成整体结论。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为理论指导下的实证性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特别是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
为了深入了解省内外同类特殊教育学校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总结、借鉴兄弟特殊教育学校在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思想、新经验。
调查本课题研究实施后的师生发展情况,为调整实际操作提供实例依据。
(3)行动研究法:
通过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普通高中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策略。
4、实验观察法:
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实践。
5、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有关人群(如教师、学生、管理者)的文化行为方式。
6、叙事研究法:
将有关特殊教育学校文化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
研究者和实践者通过对研究故事(撰写研究案例)的叙述去反思自己的文化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上述六种研究方法中,行动研究方法,始终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
这是因为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推进受各种因素、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特殊教育学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但决不是唯一的方面,因此,我们无法采用严格控制的标准实验研究方法,而只能提出假设,针对问题,施加操作变量,观察变化,分析因果关系,但这种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仍不乏客观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条件保障
1.我校是一所有着十九年历史的县级学校,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
2005年被确定为第二批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现学校,2006年在中期验收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学校,并在中期验收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
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扎实。
2.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能保证课题高质量地按时完成。
3、建立科研成果激励机制。
对热情参与教改,全力投身本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教师除给予物质奖励外,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优先考虑。
4、学校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经费,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潜件建设、举办专题活动、添置实验设施、开展竞赛奖励等。
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多项县级规划课题:
特教教学与管理评估体系的建立、特教学校特色发展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科研型教师队伍、并形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课题组长为学校一把手校长,曾多年担任普教中心小学校长职务,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读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阜宁 特校市 08 十一 课题 开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