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西桂林十八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 文档编号:29049006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0.89KB
语文广西桂林十八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语文广西桂林十八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广西桂林十八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广西桂林十八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桂林十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注意:
①本试卷共4页,答题卡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②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填空题或大题用黑色水性笔书写,否则不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9小题,共3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募捐/蓦然回首差遣/差强人意绚丽/徇私舞弊
B.偌大/一诺千金稽首/无稽之谈剽悍/虚无缥缈
C.渐染/间不容发纰缪/未雨绸缪遭殃/怏怏不乐
D.溘然/恪尽职守偏裨/无裨于事高亢/引吭高歌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3分)
A.额手称庆积腋成裘意气用事精兵简政
B.优柔寡断震聋发聩不记前嫌釜底抽薪
C.焕然冰释谈笑风声整齐划一黯然失色
D.除强扶弱计日程功结外生枝跚跚来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最牛违建业主自2007年起,就在天台上不断施工,建造“小别墅”,其他业主不堪其扰,纷纷搬走,如今这栋楼已十室九空。
B.近年来,世界上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人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C.一名合格的党员应具有四种品质:
时空磨砺后的执着、诱惑考验后的淳朴、大浪淘沙中的坚强品格、沧海横流中的英雄本色。
D.韩寒和郭敬明是80后作家群的翘楚,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其能量早已突破了文学的领域,我们不必求全责备他们某些过激言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3分)
A.中国珠算入选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
C.由于朝鲜执意发射卫星的行为,加剧了半岛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东南亚的安全环境,不利于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
D.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
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④②⑤③①B.③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④②D.①⑤③④②
6.下列语句所描述的文学家,依次是()(3分)
(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4)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李白苏轼欧阳修
B.白居易曹植辛弃疾司马迁
C.白居易李白辛弃疾欧阳修
D.李清照曹植苏轼司马迁
7、仿照下面例句的手法,根据字形特点,另写两句字与字的对话。
(6分)
例句:
乒对乓说:
别再打了,你我都已损失了一条腿了。
①
②
8、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不超过30字)(4分)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
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土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
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
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
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
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
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
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结尾:
9、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子曰:
“岁寒,。
”《论语》
(2),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3)无欲速,无见小利。
,。
《论语》
(4),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5)七月七日长生殿,。
《长恨歌》
(6)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7),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8),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9),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二、阅读与鉴赏(共52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
(3小题,共9分)
端午节的文化事象
节日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由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在历史上形成的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日子。
端午节作为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
如果究其产生原因,历史就更长了,主要有三个:
(一)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
(二)应对农历“五月初五”具有阴阳交合的数字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所采取的祈福禳灾措施;(三)对中华民族龙图腾的信仰而形成的祭祀活动。
“夏至”是中华民族对天文学的伟大发现;“夏历”是把阳历和阴历巧妙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这三点,使端午这个节日塑造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
“龙”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
这样深邃的思想必须体现到具体人物上才能生动具体,于是各地区就选择了不同代表人物,以便使这种精神人格化。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有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五大节日传说人物。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因看到国家沦亡而悲愤投河自杀。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因遭到佞臣的诬陷被逼自杀,也是一位悲剧型政治家。
陈临是苍梧太守,组织人民开沟设堤,疏导积水解决水患,因公殉职在水利工地,受到人民赞扬等等。
从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先贤人物事迹来看,端午节的节日精神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是一种感情寄托、是我们民族团结的精神旗帜。
节日虽然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应对措施,但节日的发展是靠历史积淀下的人文精神。
端午的节日精神最初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是对人自身的生命关怀;通过不断的发展,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
节日文化上属于人们的时间生活,人们用有声、有色的民俗文化事象,度过无形无声的时间。
不断反复,达到对节日精神的高度文化认同,形成了一股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这力量主要表现在人们共同约定的民俗文化事象中。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反映在五大方面:
第一,端午是个诗人节。
把一个全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和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浪慢情怀。
第二,端午是个体育节。
龙舟竞渡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
除赛龙舟外还有“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
第三,端午是个卫生节,表现的是对人身体健康的关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时间。
第四,端午是个社交节。
重点调节的是以地域为单位的社区人际关系,许多地方赛龙舟均是以乡、镇,村为单位组队进行。
第五,端午是个美食节。
粽子集中反映了中华美食“食材广泛,烹饪多样,医食同源,口味齐全”的特点。
端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
人民是节日的主人,每个人均可以为节日增加色彩。
通过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要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更加热爱和明确。
10.下列有关端午节节日精神的表述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
A.“龙”所具有的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是中华民族处世精神的一种体现。
B.端午节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在历史积淀下形成的,这种精神最终体现在“以人为本”上。
C.端午节的节日精神是一种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寄托人们情感的、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既是诗人节、体育节,也是卫生节、社交节、美食节,这表明端午节节日精神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文化认同。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至少已有2000年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民族特色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之一。
B.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这是历史悠久的端午节的产生原因之一。
C.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是由端午节最先塑造的。
D.屈原、伍子胥、陈临等五位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被人们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端午节的传说人物。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龙舟竞渡“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揭示的是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的道理。
B.因为端午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
C.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丰富多彩,作为节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它增加色彩,使其更加绚丽多姿。
D.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传人,是端午节的主人,明确我们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是我们参加端午节活动的最大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4小题,共18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
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
①盐策:
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
②骫(wěi):
曲,枉。
ks5u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数过辄诵 过:
遍
B.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不行:
不去就任
C.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 举:
推荐
D.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配:
陪衬
14.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至是首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其重之也如此 子之武城
D. 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或因寄所托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庭坚幼时就聪明过人,读书很快就能背下来,他舅舅对他检测之后惊讶不已,认为他才智出众。
后来黄庭坚考中进士,他的文章才华深受文彦博、苏轼等人的赏识。
B.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但他处之泰然。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指使陈举抓住黄庭坚所作的《荆南承天院记》中的问题来诬陷他,黄庭坚因此又被除名管制,于六十一岁时去世。
D.这篇传记前三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物的生平、性格等方面,最后一段重点介绍他的文学方面的成就。
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较为真实地展示了传主的风貌。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9分)
(1)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5分)
(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4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8题。
(2小题,共7分)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17、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3分)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山中寡妇》)
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橡媪叹》)
18、简要分析《新沙》诗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4小题,共18分)
读树
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
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
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
树可以读吗?
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叶子相同,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
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
读树如看人,尤其那些种植在大庙里的松、柏、栓、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
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
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
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
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
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
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
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幺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
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
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
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
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
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9.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客观的眼前事物与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青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
C.文章将“书”与“树”这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二到五段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20.对文章三、四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将老树与新树进行对比,表现出老树宽容大度,新树生机盎然等特点。
B.第四段用新树同老树对比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新树比老树好。
C.运用拟人,将新树和老树都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格特点。
D.对老树新树的描写形象生动并且为后面联系人的议论作铺垫。
21.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6分)
22.文章通过“读树”阐述了老与幼、新与旧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谐相处,共同为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现实中某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这篇文章在新老关系处理上给你的启发。
(6分)
三、作文(60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
于是,有人问他:
“为什么你不摘梨吃?
”许衡说:
“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
”那人便笑他迂腐:
“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
”许衡答道: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
请完整理解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桂林十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1.A(A项mù/mò,chāi/chā,xuàn/xùn;B项ruò/nuò,qǐ/jī,piāo;C项jiān,miù/móu,yāng/yàng;D项kè,pí/bì,kàng/háng)
2、D(A.集腋成裘B.振聋发聩不计前嫌C.涣然冰释谈笑风生D.锄强扶弱节外生枝姗姗来迟)
3.C(A.“十室九空”指十户人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此处属望文生义。
B.“毁家纾难”意为捐献全部家产,解除国难,错误。
C.“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D.“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不能带宾语,一般只作谓语。
)
4.D(A.搭配不当,应该是“中国成为……最多的国家”。
B选项中“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
C删掉“由于”缺主语。
)
5.A(五句话分为两层:
④②⑤为一个组合,承接上文的“难觅”,表示一种假设的情况,应在前;③①为一个组合,解释其原因,应在后。
在④②⑤这个组合中,根据关联词“如果……那……”,可以推知④在前,②在后;再根据从“逃离了都会”到“偷偷生长在……乡舍与……村庄”的事理逻辑顺序,可以推知②在前,⑤在后。
在③①这个组合中,根据从“萌芽”到“生发”的事理逻辑顺序,可以推知在③前,①在后)
6.B (①句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典出白居易《琵琶行》诗: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后因用以形容悲伤凄切。
②句李太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曹植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他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终生不用,有志难展,结果英年早逝。
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遭遇,借以自况;加之曹植与酒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用为例证。
③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济南大明湖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论及辛弃疾词风豪放。
“铁板铜琶”一词,本为前人评价东坡词风之语,出现在南宋俞文豹《吹剑录》里,是为了区别东坡与柳永的不同词风。
原文为“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里对联中引用“铁板铜琶”一词是用以说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说明辛词地位,东坡为宋代豪放一派代表人物,而辛弃疾为东坡之后豪放词风之集大成者。
④句“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
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
)
7、人对仙说:
堂堂正正做人就够了,何必靠山?
妙对姥说:
30年前,你跟我一样是美丽的对不对?
杏对呆说:
把你的嘴长在头顶上,别人会说你傻的。
8、示例一:
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
示例二:
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9、默写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学而不思则罔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民为贵夜半无人私语时长使英雄泪满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五更鼓角声悲壮
10、B错在“最终”
11、C错在“处世精神是由端午节塑造的”
12、D错在“最大意义”
13、D(试题分析:
C项“配”:
比得上。
“配”最常用的义项就是“相当、匹敌”,现代汉语中还常说“你不配”。
A项“过”,“遍、次”的意思不常用;B项“不行”,根据上下文,容易判断解释是正确的。
C项“举”的“推荐、举荐”的意义也很常见。
)
14、A(试题分析:
A 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来”,表示顺承。
B项的第一个“焉”是代词,可译为“他”, 第二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 C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他,第二个“之”是动词,译为“到—去”。
D项的第一个“因”意为“于是,因此”,第二个意思是“依,随着”。
)
15、C(试题分析:
该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已,并非赵挺之所指使。
)
16、
(1)等到(母亲)去世后,(黄庭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广西桂林 十八 中学 年高 下学 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