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4.docx
- 文档编号:2904706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2.25KB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4.docx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4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化学-4
(总分:
150.01,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20,分数:
60.00)
1.教学目标是指______。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预期的学习结果
A. √
B.
C.
D.
解析: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2.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______。
∙A.集中注意
∙B.拓展思维
∙C.明确目的
∙D.进入课题
A.
B. √
C.
D.
解析:
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是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明确目的、进入课题。
3.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______。
①演示实验;②并进实验;③学生实验;④描述实验;⑤实验习题;⑥投影实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全部都是
A.
B. √
C.
D.
解析:
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演示实验、并进实验、学生实验和实验习题。
4.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______。
∙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
∙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
∙D.实践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A.
B.
C. √
D.
解析:
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
5.学生自我评价通常采用的方式______。
∙A.建立化学学习记录的方式
∙B.建立化学学习预习的方式
∙C.建立化学学习复习的方式
∙D.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
A.
B.
C.
D. √
解析:
6.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______。
∙A.讲授—听记
∙B.指导—实习
∙C.组织—参观
∙D.实验—讨论
A.
B.
C.
D. √
解析:
A、B、C三项均属于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7.向某晶体的水溶液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那么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______。
∙A.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
∙B.Fe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强
∙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的化合物
∙D.Fe2+被Br2氧化成Fe3+
A.
B. √
C.
D.
解析:
溴水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即三价铁离子是溴水氧化亚铁离子的产物,所以溴水的氧化能力自然比三价铁离子强;三价铁离子与SCN-能形成红色的络合物,而亚铁离子不能与SCN-形成红色的络合物。
8.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
∙A.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
∙B.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
∙C.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
∙D.学生的实际能力
A.
B. √
C.
D.
解析:
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是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
9.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______。
∙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
∙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作出评价
∙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
∙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A. √
B.
C.
D.
解析:
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
10.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______。
∙A.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B.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C.得出相应的结论
∙D.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
A. √
B.
C.
D.
解析:
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11.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______。
∙A.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B.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 √
B.
C.
D.
解析:
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2.化学实验四方面基础中,哪一项是基础的基础?
______
∙A.知识基础
∙B.技能基础
∙C.方法基础
∙D.观念基础
A.
B.
C.
D. √
解析:
观念基础是化学实验四方面基础中基础的基础。
13.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______。
∙A.简约性原则
∙B.安全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绿色化原则
A.
B.
C. √
D.
解析:
科学性原则是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
14.化学学习中的“三重表征”是以下哪三种表征方式的融合?
______
∙A.定性、半定量、定量
∙B.宏观、元素观、微粒观
∙C.宏观、微观、符号
∙D.实验、现象、结论
A.
B.
C. √
D.
解析:
15.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______。
∙A.石灰窑的白色粉尘污染
∙B.塑料垃圾污染
∙C.建筑垃圾污染
∙D.一种光化学污染
A.
B. √
C.
D.
解析:
“白色污染”是指由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引起的污染。
16.铁加入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反应后铁有剩余,则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______。
∙A.Cu2+
∙B.Fe3+
∙C.Fe2+
∙D.H+
A.
B.
C. √
D.
解析:
Fe能与Cu2+,Fe3+,H+反应,题中铁有剩余,则Cu2+,Fe3+,H+皆不能大量存在,故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应是Fe2+。
17.在冰醋酸中解离程度最大的酸是______。
∙A.硫酸
∙B.盐酸
∙C.高氯酸
∙D.硝酸
A.
B.
C. √
D.
解析:
以冰醋酸为区分溶剂,高氯酸完全解离。
18.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W的氢化物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A.
B.
C.
D. √
解析:
常压下Y(S)单质的沸点最高,A错;Z(Br)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与R(Ar)原子的不同,B错;W的氢化物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低,因液态氨气中存在氢键,C错。
19.下列烷烃沸点最高的是______。
∙A.2-甲基戊烷
∙B.正己烷
∙C.正庚烷
∙D.正十二烷
A.
B.
C.
D. √
解析:
直链烷烃碳的个数越多沸点越高。
20.现有浓度均为1mol/L的五种溶液:
①HCl,②H2SO4,③CH3COOH,④NH4cl,⑤NaOH,由水电离出的c(H+)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④>③>①=⑤>②
∙B.①=②>③>④>⑤
∙C.②>①>③>④>⑤
∙D.④>③>①>⑤>②
A. √
B.
C.
D.
解析:
酸式盐溶液中的H+算是水电离出的,硫酸比盐酸pH低,醋酸是弱酸。
二、简答题(总题数:
2,分数:
25.00)
21.在现实的探究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等问题,请简述如何兼顾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开放性与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探究教学必须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探究教学的功能价值。
但在什么内容点上开放,在哪个探究环节上开放,如何开放,开放之后如何调控,如何组织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如何进行评价和总结,如何布置学案和作业,如何指导探究的思路和方法等就是提高开放基础之上的实效性的重点策略了。
)
解析:
22.以下是某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简介:
某老师讲“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评课教师认为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
例如,老师提出问题后,通常学生即齐声回答“对”、“不对”、“懂了”、“是”……,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1)请简述课堂提问的功能。
(2)以“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为例,写出1个能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课堂提问。
(3)请简述问题设置的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1)①探查已知,评价新知;②激活思维,构建知识;③置疑反思,提升能力。
(2)请从质量的角度分析铁和硫酸铜的反应中,金属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变化,解释该反应是如何实现质量守恒的。
(3)①基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教学目标设置问题;②基于所有学生的认识水平设置问题;③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问题;④设计促使所有学生参与的问题回答模式,并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⑤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适当、科学的反馈。
)
解析:
三、诊断题(总题数:
1,分数:
15.00)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错选A或D。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C)
解析:
(2).本题的解题思路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
饱和溶液如果降温析出晶体,由于溶质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饱和溶液如果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由于溶质、溶剂成比例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A项正确;C项没有说同一温度下,因此错误;D项中,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如果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加,而通过改变温度达到饱和,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项正确。
)
解析:
(3).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错解原因:
学生往往只考虑了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而忽略恒温蒸发析出晶体,认为A项错误;C项,学生往往忽略前提条件“同一温度下”而以为正确;学生同样往往只考虑了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来增加溶质质量分数,而忽略改变温度使溶液达到饱和,认为D项错误。
)
解析:
四、案例分析题(总题数:
1,分数:
20.00)
下面是某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赵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与情景]如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
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
③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
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
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
包括: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1]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天平的倾斜的方向。
[实验2]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天平向倾倒二氧化碳的一方倾斜;瓶子变瘪。
[对结果进行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补充实验]如右图,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
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
请你大胆进行猜想。
猜想:
①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
[设计实验]请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
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
[实验3]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干燥的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石蕊试纸放入盛满水的瓶子里;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
20.01)
(1).实验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说明______。
(分数:
6.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将干燥的石蕊试纸直接放到干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无现象产生;将石蕊试纸直接放入盛满水的瓶子中,无现象产生;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试纸变红色。
此现象说明:
干燥的二氧化碳与水都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但是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纸变色。
)
解析:
(2).试评价此教学片段的导入。
(分数:
6.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采用的实验导入法导入的新课,实验都是运用的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
在运用实验时,教师没有告诉学生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设置了三个问题,但是这三个问题与下面的内容衔接不是很好。
)
解析:
(3).试说明中学实验有哪些功能。
(分数:
6.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中学化学实验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
①化学实验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能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
②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理论;③化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操作技能的熟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④化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形式,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
解析:
五、教学设计题(总题数:
1,分数:
30.00)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材料。
材料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
材料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3:
某教师设计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过程:
引言:
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立刻联想到什么?
(答:
火)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放映录像)
师:
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发表看法,注意鼓励学生)
师:
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
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
生:
发光、放热等。
师:
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
生:
氧气。
师:
对,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
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
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问题入手:
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给出一些物质,选择可以燃烧的:
木条、蜡烛、小煤块、小石子、纸张、酒精、玻璃、棉布。
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
30.00)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分数:
7.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
解析: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
7.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
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②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解析:
(3).针对本节课设计10分钟测试题。
(分数:
7.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燃烧与灭火》10分钟测试题①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
如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却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②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______。
③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
为什么?
______。
④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______;炒菜锅中食用油起火______:
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______。
⑤谈谈你将如何为你居住地区的防火、防爆做些有益的工作。
)
解析:
(4).对本节课进行学习评价设计。
(分数:
7.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学生活动评价(分值50%)
“燃烧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评价项目
质性评价
量化评价(等级分)
具体评价内容
填写具体事实
满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1
提出问题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6
2
做出假设
1.物质可燃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6
3
设计实验方案
能否自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10
4
实验操作
能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
是否规范、有效
10
5
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推断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6
6
表达和交流
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表达与交流
的能力
6
7
反思、提出新问题
物质在其他气体中能燃烧吗
6
等级
总分
50
评语(教师填写)
自评(×40%)
小组互评(×30%)
教师评价(×30%)
总评
②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分值50%)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笔试测验的方式进行。
本课题设计了10分钟测试题(课内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结果给学生打分。
两次评价的总分即为学生该课题的总成绩。
)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中学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