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对策.docx
- 文档编号:2904687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28KB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对策.docx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对策
宁夏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选题名称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对策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
研究生学号
×××××
研究生姓名
×××××
指导教师姓名
×××××
攻读学位级别
硕士
论文起止年限
申请开题日期
一、课题的来源、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课题来源:
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已不仅涉及到人类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扩大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作用,使得各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空前重视。
研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对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也正是基于这种目的而选择该课题。
(二)课题的意义
理论意义:
食品安全是一个遍及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它不仅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稳步快速发展。
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食品领域不断拓宽,但是食品监管的能力还相对薄弱。
由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和不严密,许多食品问题和食品法律、标准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和平衡,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治标不治本。
而本文通过分析历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发展历程,通过对比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运行模式,从理论角度探讨我国当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的利与弊。
最后在法律法规、监管职能、应急运行等机制上提出对策和建议,从而来完善我国基层食品安全体制,为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实践意义:
近年来,地沟油、苏丹红、毒火锅、瘦肉精、三聚氰胺、染色馒头、食品添加剂等问题频出,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忧患,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历年来的食品安全体制影响及200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与现有体制的冲突,使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权责不清、职能交叉、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问题频出,食品安全监管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针对现行基层食品安全体制存在着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标准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对比全国现有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策略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分析利弊,探讨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促进基层乃至全国食品安全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和谐稳定也有一定的现实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研究:
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实践框架。
国外学者既对各国控制体系进行了描述和介绍,也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构成、运行机制和可能的失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构成的研究通常分两个角度。
一是从构成要素来分析,例如,Whitehead,A(1995)提出了食品控制体系包括六个要素。
二是从控制体系的监管主体来分析,例如,Dewaal,C(2003)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指出,建立单一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会促进相关资源优化配置,带来更为理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而Kruse,H(1999)又认为由于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区域不同,各个区域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多样化的管理和控制。
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足够的透明性。
典型的如Adrie,J(2005)发现,要保证链条上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才能使供应链有效的运行,而建立利益方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操作一致;国际间交流;信任;透明性;与行政过程相分离;以结论为中心。
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失效。
Rolf,M.(2007)对欧洲未来食物链的发展远景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三种最有可能对食物链造成影响的不确定因素;技术的不确定性;行政上的不确定性;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
DavidA(2003)等人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概括性,他们分析了食品控制体系在四种情况下的实效:
第一种是由于地理位置引发的失灵;第二种来自于对产品属性、生产过程以及管制效果的不信任;第三种来自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缺乏对保证食品质量激励;第四种是由于控制体系不够灵活而在新风险面前的脆弱性。
关于食品安全管理技术的研究:
主要研究有:
食品安全HACCP全程监控体系、风险分析、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
HACCP是针对食品安全卫生的一套科学、经济、有效的管理系统。
ViolarisY(2007)等学者认为,HACCP的有效运行,需要来自政府的强制推行。
对政府在HACCP中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
另外,DomnechE(2007)等人提出了在评估HACCP中应考虑到双重控制系统的运作情况。
GregoryD.(2000)等人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和企业在HACCP实施中的具体功能,提出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制定标准、法案、并强制执行,企业的责任在于应用质量保证系统来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法案统一。
张辉指出当前全国食品监管一直采用“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由工商、卫生、海关、公安、质量监督、环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9个部门负责食品生产链条的不同环节,共同监管食品安全。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部门权责不清、职能交叉与分散,存在“监管缝隙”,很难形成合力,容易相互推诿扯皮,降低行政效率,重复监管、相互冲突,很难使用食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要求。
高玮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切入口,分析了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特殊形式是造成传统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特殊性是造成传统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内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原因之一,而市场和政府自身无法克制的缺陷则是造成食品安全监管失灵的其他重要原因。
于是就此学界提出了各种改革应对建议。
曹朝清提出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食品信用体系,稳步推进食品市场准入机制,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和技术能力等。
王瑞萍提出要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监控防范体系,其中包括信用奖惩体系、监管检测体系、社会监督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
张芳、王艳林等先后指出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体制的不完善,必须改革现行的分段监管、多头监管的体制,建立由一个部门统一领导、一管到底的保障食品安全全过程的公共管理机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实施方案:
本研究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复杂性进行深刻理论解析的基础上,揭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借鉴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先进建设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研究目标主要包括:
揭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资料数据搜集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体特征和合理机制,揭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是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实基础。
提出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先进建设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为达到研究的目的,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并加以鉴别及整理,形成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不可能全部都由自己亲身调查来获得,同时它还需要对与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研读,通过分析、整理获得研究所需的资料。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揭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从而保障本文研究结论的前沿性和可靠性。
二是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摸清事物的客观规律。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鉴别、整理,按一定的类别的进行分类、排列。
然后,对这些整理好的资料进行解释,即赋予资料以现实意义;最后通过对收集、整理的材料逐一进行比较,究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比分析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和共同特征,从而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课题研究生有无困难及准备如何解决
无
四、工作量及工作进度安排(包括文献阅读、方案设计与实现、计算与实验、论文书写等)
起止日期
课题阶段工作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国外资料)
序号
参考文献名称
[1]顾士良?
着力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J].浙江现代农业,2004(6):
16-17.
[2]王玉环.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辨析及安全保障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6):
11-15.
[3]石雪花.农产品质量安全困境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
25-26.
[4]本刊通信员.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速明显下降[J].农业质量标准,2006(5):
48-50.
[5]严春兴,王琼.农产品质量探析[J].中国农村经济,1992(5):
28-30
[6]刘铁兵,邵栋梁.农产品标准中数字方面问题的探讨叮[J].中国标准化,2002(6):
49-51.
[7]章力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质量安全,2012(11):
16-19
[8]王秀清,孙云峰.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2(5):
27-32.
[9]刘振伟.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J].农村工作通讯,2002
(1):
12-15
[10]何乐琴.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比较满意一浙江省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度的调查[J].农业质量标准,2007(5):
18-19.
[11]王秀清,孙运峰.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2(5):
27-32.
[12]范毅,薛兴利.试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控制[J].农业质量标准,2004
(1):
26-28.
[13]陈劲松.“食品安全:
消费者行为、国际贸易及其规制”[C].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杭州:
2003:
341-349.
[14]刘志英.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5):
141-142.
[15]于冷.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J].中国农村经济,2004(7):
4-10.
[16]侯军岐,岳欣苑.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迎接WTO挑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6):
12-14
[17]张利国.我国农产品认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6(12):
43-44.
[18]尹志洁,钱永忠.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评述[J].农业质量标准,2008
(1):
44-47.
[19]胡正扬.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百问[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
[20]陈永红,刘自杰,刘宏.食物的安全属性与不对称信息下的供求分析中国食物与营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 名:
日期: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表:
报告时间及地点:
年月日午在进行开题报告
参加人数:
教师人,研究生人。
报告时间:
时分至时分,讨论时间:
时分至时分
参加者对开题报告的评议意见(包括选题意义、设计方案、工作量、工作进度安排、参考文献):
主席签名(职称):
成员签名(职称):
八、审核意见
学院(所、部、中心)审核意见:
院长(主任)签名:
日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产品 质量 安全 建议 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