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904470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42.06KB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可以依赖单个细胞进行运动和分裂
B.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只能独立的完成一小部分生命活动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离不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离不开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增殖、分化。
【详解】A、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等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A正确;
B、受精卵发育胚胎的过程离不开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B正确;
C、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C错误;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2.地球上瑰丽生命画卷是具有丰富层次的生命系统。
以下有关生命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最微小的层次是病毒
B.一个大肠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高等动物与高等植物具备的生命层次相同
D.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表明人工制造了生命
『答案』B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
细胞→组织→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各个层次,比如草履虫,没有组织和个体,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详解】A、生命系统最微小的层次是细胞,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大肠杆菌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
C、高等动物有系统层次,而高等植物没有系统层次,C错误;
D、脊髓灰质炎病毒是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因此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不能表明人工制造了生命,D错误。
故选B。
3.构成人体的细胞与颤藻相比,不正确的说法是
A.二者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人体细胞较大,有多种复杂的内部结构
B.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颤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颤藻细胞有细胞壁
D.二者结构上既有差异性也有统一性
『答案』A
『解析』A、二者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人体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多种复杂的内部结构,A错误;
B、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颤藻是一种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颤藻细胞有细胞壁,C正确;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既有差异性也有统一性,D正确。
故选A。
4.关于使用高倍镜观察某动物细胞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前应提升镜筒,以免镜头触碰装片
B.换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增大,视野变暗,可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改善这种情况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细胞直径被放大的倍数,而不是面积
D.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更多的细胞,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
『答案』C
『解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
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详解】A、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前不能提升镜筒,A错误;
B、换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视野变暗,可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改善这种情况,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细胞直径被放大的倍数,而不是面积,C正确;
D、高倍镜下细胞结构更加清晰,但是观察到的细胞较少,D错误。
故选C。
5.下图甲是显微镜的某些构造,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是物镜,③④是目镜,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观察乙、丙图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⑤⑥
C.若视野乙能观察到16个细胞,视野丙能观察到4个细胞,则目镜不变的情况下,两次观察所用物镜放大倍数相差4倍
D.图中乙转为丙的操作顺序为:
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
『答案』D
『解析』分析甲图:
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
分析图乙、丙:
比较乙、丙两个视野,可知乙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详解】A、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所以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③比④放大倍数大,A错误;
B、观察乙、丙图像时,两者分别表示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到的图像,所以两者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⑥⑤,B错误;
C、若视野乙能观察到16个细胞,视野丙能观察到4个细胞,则目镜不变的情况下,两次观察所用物镜放大倍数相差2倍,C错误;
D、图中乙转为丙的操作为低倍镜到高倍镜的转换,顺序为:
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D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均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体现了结构上的统一性
B.二者都具有DNA,但只在真核细胞中,DNA与有关蛋白质结合形成了染色体,体现了结构上的差异性
C.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蛋白质含量及种类相差不大
D.植物细胞与大部分原核细胞都具备细胞壁,但成分不同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的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均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体现了结构上的统一性,A正确;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中都有DNA,但是真核细胞中DNA与蛋白质形成了染色体,体现了结构上的差异性,B正确;
C、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蛋白质含量及种类差异很大,C错误;
D、植物细胞和大多数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但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D正确。
故选C。
7.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以下关于细胞学说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B.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及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构成
D.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从老细胞产生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A正确;
B、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及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
C、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
故选C。
8.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质
C.细胞膜D.核酸和蛋白质
『答案』D
『解析』A、病毒没有细胞壁,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质,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膜,C错误;
D、病毒、蓝藻(原核细胞)和酵母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9.下表是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请根据表格中信息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B.细胞中的O和H含量较高与活细胞中含水量高有密切关系
C.细胞中的C元素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物中
D.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说明生物体可以无差异的从自然界中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
『答案』D
『解析』地壳,代表非生物界,细胞代表生物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A、据表格数据可知,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A正确;
B、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因此细胞中的O和H含量较高与活细胞中含水量高有密切关系,B正确;
C、细胞中的C元素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物中,C正确;
D、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是生物体并不是无差异的从自然界中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D错误。
故选D。
10.下列关于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约有20余种,最基本的元素是碳元素
B.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与骨骼、牙齿等器官中,属于微量元素
C.人体红细胞中含有较多的铁元素,参与形成血红蛋白,是微量元素
D.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次依次是氢、碳、氮等元素
『答案』C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P、S,A错误;
B、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与骨骼、牙齿等器官中,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
C、铁属于微量元素,人体红细胞中含有较多的铁元素,参与形成血红蛋白,C正确;
D、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次依次是碳、氢、氮等元素,D错误。
故选C。
11.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
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A.Ca2+B.SO42-C.Zn2+D.H2PO4-
『答案』C
『解析』组成细胞的元素根据含有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G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
【详解】A、Ca属于大量元素,吸收量较多,A错误;
B、S、O是大量元素,吸收量较多,B错误;
C、Zn是微量元素,因此植物根细胞吸收Zn 2+很少,C正确;
D、H、P、O是大量元素,吸收量较多,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生物体衰老过程中水的含量逐渐减少,代谢随之减弱
B.细胞中的水大都以自由水的形式游离存在,是良好的溶剂
C.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有利于加强生命活动以对抗寒冷环境
D.小麦种子在入库储存前需要经晾晒处理以减少自由水含量,延长储存期限
『答案』C
『解析』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衰老细胞中水分逐渐减少,代谢随之减弱,A正确;
B、细胞中的水大都以自由水的形式游离存在,是良好的溶剂,B正确;
C、越冬植物,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细胞代谢活动减弱,C错误;
D、小麦种子在入库储存前需要经晾晒处理以减少自由水含量,延长储存期限,D正确。
故选C。
13.下图是生物体内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子的局部结构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在动植物体内均可找到
B.缺乏甲的植物会影响进行光合作用,缺乏乙的人体会出现贫血症状
C.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存在甲物质
D.由图可知细胞中的无机盐大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B
『解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等;无机盐对于维持血细胞和生物体的支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调节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据图分析,甲含有Mg,为叶绿素;乙含有Fe,为血红蛋白。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乙分别是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分别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A错误;
B、缺乏叶绿素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缺乏血红蛋白的人会出现缺铁性贫血,B正确;
C、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细胞中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B。
14.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丢失的无机盐,因此常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人体大量失盐,可能会导致机体的酸碱度、渗透压失衡
B.血钙过低会造成肌肉抽搐等现象
C.葡萄糖可在细胞内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活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等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必须保持恒定不变,否则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病人脱水时缺失了很多盐分,因此在补水的同时还要补充盐分,静脉注射的葡萄糖盐水中的葡萄糖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为病人提供能量。
【详解】A、无机盐可以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因此若人体大量失盐,可能会导致机体的酸碱度、渗透压失衡,A正确;
B、血钙过低会造成肌肉抽搐等现象,而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B正确;
C、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其在细胞内分解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活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等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的平衡是相对的,D错误。
故选D。
15.胆固醇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饮食中如果过多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以下关于胆固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胆固醇与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能调节和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C.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较高,膳食中要注意适度摄入
D.胆固醇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有的胆固醇中还含有N和P
『答案』D
『解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
B、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能调节和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正确;
C、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较高,膳食中要注意适度摄入,C正确;
D、胆固醇的组成元素只有C、H、O,D错误。
故选D。
16.下图是油菜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贮存的能量脂肪多于可溶性糖,这是因为与糖相比,脂肪中H的含量低
B.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大量转变为脂肪,种子中的氧元素含量随之减增加少
C.与富含淀粉的小麦种子相比,油菜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氧更多
D.播种时,油脂含量较高的种子应适当浅播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升高。
【详解】A、与可溶性糖相比,脂肪中H元素的含量高,O元素含量低,因此质量相等的的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多,A错误;
B、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可溶性糖大量转变为脂肪,则种子中的氧元素含量随之减增加少,B正确;
C、与富含淀粉的小麦种子相比,油菜种子富含脂肪,因此油菜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氧更多,C正确;
D、由于与糖类相比,脂肪C、H比例较高,消耗的氧气更多,因此播种时,油脂含量较高的种子应适当浅播,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能够根据甲乙两幅图分析种子发育和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放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可能发生的物质变化。
17.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为2:
1,因此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麦芽糖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脱水形成,其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不为2:
1
B.糖和脂质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但二者分子中三种元素的比例不同
C.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属于结构成分
D.核糖中含有氧元素,脱氧核糖中也含氧元素,二者是构成核酸的两种五碳糖
『答案』D
『解析』糖类的种类:
①单糖:
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等;②二糖:
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③多糖:
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详解】A、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形成,其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不为2:
1,A错误;
B、脂质中的磷脂的组成元素除了含有C、H、O以外,还含有N、P,B错误;
C、动物细胞没有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成分,C错误;
D、核糖和脱氧核糖中都含氧元素,两者是分别是构成RNA和DNA的两种五碳糖,D正确。
故选D。
18.肉毒杆菌是一种对人体有致命影响的病原体,在繁殖过程中分泌肉毒毒素(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人们食入并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的功能将遭到破坏。
该毒素由两条肽链组成。
下图表示肉毒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示结构可知,肉毒毒素的单体是氨基酸
B.图示结构由5种单体组成,含4个肽键
C.一分子肉毒毒素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D.肉毒毒素在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中发生盐析后仍能保持活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可知,肉毒杆菌分泌的肉毒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图示片段为多肽,其含有4个肽键(-CO-NH-),因此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5个氨基酸的R基各不相同种,因此这5个氨基酸是5种氨基酸,据此答题。
【详解】A、肉毒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其单体是氨基酸,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片段含有4个肽键,5种氨基酸,B正确;
C、该毒素由两条肽链组成的,因此一分子肉毒毒素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C错误;
D、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使肉毒毒素发生盐析后仍保持活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脱水缩合的过程,能够根据图示片段含有的肽键数判断氨基酸数,能够根据R基的种数判断氨基酸的种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19.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
其合成过程如下:
刚合成的多肽称前胰岛素原,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
最后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如图),最终加工成熟的胰岛素中含有两条肽链,共51个氨基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前胰岛素原到成熟胰岛素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中的水
B.由图可知–S-S-的形成发生在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
C.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20,则成熟胰岛素的分子量为5238
D.胰岛素具有催化和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
题图是其胰岛素的合成过程,由氨基酸刚合成的多肽称前胰岛素原,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最后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胰岛素含有2条肽链、51个氨基酸,则含有的肽键数=51-2=49个。
【详解】A、由前胰岛素原到成熟胰岛素的加工过程中,由前胰岛素原到成熟胰岛素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切除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还需要将胰岛素原去除掉一段变成胰岛素的两条肽链,即该过程中需要破坏肽键,因此需要消耗细胞中的水,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是肽键,而不是二硫键,B错误;
C、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20,则成熟胰岛素的分子量=120×51-18×49-2×3=5232,C错误;
D、胰岛素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而酶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
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能够利用题干数据和公式计算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明确胰岛素的成熟过程中需要水解肽键,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20.朊病毒是疯牛病的病原体。
朊病毒有两种构象:
PrPc和PrPsc,其中PrPc无致病性,PrPsc有致病性,两者的空间结构不同,但氨基酸排列顺序完全相同。
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病毒的增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现象可以说明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直接相关
B.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PrPsc
C.高温处理有可能使朊病毒失活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有肽键数目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疯牛病的原因是蛋白质的增殖,不同于其他病毒的增殖方式,是蛋白质诱导的蛋白质增殖,不属于翻译过程。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两者朊病毒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完全相同、空间结构不同,而两者的致病性不同,说明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直接相关,A正确;
B、牛奶中含有蛋白质,PrPsc的本质也为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无法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PrPsc,B正确;
C、朊病毒是由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组成的,高温会破坏其空间结构而使其丧失活性,C正确;
D、PrPc和PrPsc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完全相同,说明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中肽键数目没有变化,D错误。
故选D。
21.如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8种
B.每个a中都只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
C.b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甲基绿可使其呈绿色
D.HIV的遗传物质不是B物质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B组成染色体,说明A、B中一个是DNA、另一个是蛋白质,A的基本组成单位a的组成元素是C、H、O、N,B的基本组成单位b是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a是氨基酸,A是蛋白质,b是脱氧核苷酸,B是DNA。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是氨基酸,b是脱氧核苷酸,人体内的氨基酸有20种,脱氧核苷酸有4种,A错误;
B、每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在其R基上也可能有氨基或羧基,B错误;
C、B是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甲基绿可以将DNA染成绿色,C错误;
D、B是DNA,而HIV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能够根据元素组成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生物大分子及其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河南省 郑州市 一中 上学 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