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2904077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71KB
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6000多年,黄河流域。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1.黄帝:
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胜蚩尤,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尧舜禹的“禅让”:
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奴隶社会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家天下”的世袭制代替“公天下”的禅让制。
2.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亳。
3.周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
史称西周。
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周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三星堆”文化:
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五霸:
春秋时,诸侯战争,争做霸主,著名的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1.铁农具、牛耕: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2.都江堰:
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修筑都江堰,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3.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主持下变法。
内容: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1.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扁鹊:
春秋战国名医,总结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
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1.孔子:
春秋,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为政以德;教育家,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著有《论语》。
2.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法思想)
3.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墨家: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儒家:
孔子后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仁政”。
道家:
老子后庄子代表,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兵家:
孙武,‘‘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1.秦的统一:
秦赵长平之战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
2.巩固统一的措施:
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司法、军事;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⑵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⑷军事上,北筑长城(东到辽东,西到临洮),抵御匈奴,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1.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不断,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西汉建立: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刘邦获胜,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都长安。
史称西汉。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经过文帝、景帝将40余年的整治,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推行儒学教育,举办的太学,成为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3.东汉的统治: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 西汉的耕犁装有犁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耧车也出现在西汉。
2. 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3. 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水排的应用,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经过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
2.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昭君自往,嫁于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巨大的贡献。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的开始,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
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第16-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1.造纸术:
西汉出现纸。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便宜,质量好,逐渐普遍使用。
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2.地动仪:
东汉的张衡发明,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
3.医学: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
针灸和外科手术。
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五禽戏”。
4.史学: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雕塑:
秦始皇陵兵马俑,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8课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均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200年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08年,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2.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称帝,都洛阳,曹魏。
221年刘备称帝,都成都,蜀汉。
222年,孙权称王,都建业,孙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两晋:
266年,司马炎建立晋,都城洛阳,史称西晋。
316年西晋为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317年司马睿南迁,都建康,即东晋。
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2.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决战,晋军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相关成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南北朝:
420年,刘裕称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称为南朝。
和北方各朝并称南北朝。
第20课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4世纪后期,鲜卑建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官制、穿汉服、学汉语、通婚姻、改汉姓等)。
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第21-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数学:
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2.农学:
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地理学:
郦道元,北魏时期,《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4.书法:
“书圣”王羲之,东晋,行书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5.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6.石窟艺术: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我,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变法的主要作用是:
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列举孔子的思想内容
答: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
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 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
答:
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4.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答:
①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并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④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还修筑长城予以抵抗。
⑤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南越各部,修筑灵渠,开发南疆。
5.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答:
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④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12.说一说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
答: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6.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
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②徭役繁重;③赋税沉重;④刑法残酷和秦二世统治的逾加残暴。
7.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
①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②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③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⑤在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8.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有什么影响?
答:
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第四,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响:
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9.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答:
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后,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①说汉语:
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穿汉服: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改用汉姓: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南北重归统一: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
陈,统一南北。
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
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第2课“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
618年,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著名谏臣魏征)。
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1.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开元之治”)。
2.曲辕犁、筒车:
唐朝时,农耕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3.唐三彩: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唐都长安:
唐朝商业繁荣,唐都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唐朝科举制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和同为一家”: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使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1.鉴真东渡:
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传播了唐朝文化。
2.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1.赵州桥: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代表诗人:
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诗圣”(“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
3.绘画:
唐朝吴道子,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被后世称为“画圣”,,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4.莫高窟: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
进入历史上第二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抗金英雄岳飞: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南的开发始于西晋,到唐朝中后期、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江南地区逐渐超过北方,南宋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
2.景德镇: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交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
1.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铁木真(成吉思汗)经过多年征战,统一蒙古,1206年,建立蒙古国。
2.元朝建立: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文天祥抗元: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后兵败被俘,他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气节。
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
4.“行省”制度: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5.回族的形成:
元朝时,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促进民族融合的发展,其中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等族融合,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13、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1.活字印刷术: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活字印刷术(毕升,比欧洲早了约400多年)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3.宋词和元曲:
词成为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杰出词人: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辛弃疾。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最杰出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4.绘画:
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2.迁都北京:
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夺取政权,称帝,即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2.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倭寇危害东南沿海,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朝建立:
1616年,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君主集权的加强: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择轻信大臣组成。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中俄《尼布楚条约》: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率清军在雅克萨之战大败俄军。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达赖、班禅、驻藏大臣:
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雍正帝时(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初统治者担心领土主权受到西方侵略者的侵犯,危及自身统治,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实行闭关锁国。
影响:
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启示:
开放兴国。
第21、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明长城:
长城修建于秦,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2.古典科学巨著: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四大名著:
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问答题
1、唐朝初期为什么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上下册 历史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