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 文档编号:2904073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1.85MB
备战高考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备战高考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地理专题0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25.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D
【解析】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说明冰川I融化速度加快,则推出该地区气温开高,即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
26.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冰川大量融化产生水量流入海洋,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海洋面积增大,但海岸线长度不一定增加,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总体不变。
27.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
②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
③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④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12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31-32题。
28.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B.c、b、a
C.c、a、bD.b、c、a
74.(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39)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三: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
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
我过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3)请在答题卡数码代号的横向上,回答图12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
亚马逊河河河口位置(图13)
(4)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
据材料四,分析亚马逊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6分)
(5)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8分)
学生不能从图中获取什么信息用于组织答案。
考查的目的和价值在哪?
背弃了高考命题的方向。
【2010年高考试题解析】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
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答案】D
【解析】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C多.
17.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C
可能热带低气压更低,越以发展成台风;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因气候变暖,农作物播种可能提前。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图l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
读图回答l~2题。
2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
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
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答案】C
【解析】对号入座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反映在柱状统计图上的特点,根据四省的能源生产结构判断:
①天然气比重在四省中比较突出,同时拥有煤炭和水电的为四川;②原油比重占居主导地位的为黑龙江;③煤炭虽占主导地位,但是水电比重在四省中最大的判断为甘肃;④原煤占比重最大的为河北。
原煤原油天然气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错;只有水电是清洁能源且比重小,B错;原油原煤天然气这些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候,所以C对;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不利用降低酸雨危害,C错。
2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
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
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根据判断结论①为四川,综合比较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的“地理条件”是正确的。
【答案】D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5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C
【解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
5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AB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在于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于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结构;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加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69.(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39)(28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
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美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8分)
美国
图13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
据图回答第
(2)题。
图13
(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4分)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8分)
【答案】
(1)变化:
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
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是的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2)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
(四选其一)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
70.(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40)(本题共15分)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精彩开幕。
各场馆新颖的环保设计、新能源汽车的闪亮登场、太阳能的广泛利用……令人耳目一新。
“一切始于世博会!
”——世博会展现的高科技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太阳能是清洁的新能源,为了环保,我们要减少使用像煤炭这样的常规能源而大力开发新能源。
划分下列能源的类别。
把编号填入相应的表格。
①石油②地热能③核能④天然气⑤风能⑥潮汐能
类别
编号
新能源
常规能源
【答案】新能源:
②③⑤⑥,常规能源:
①④。
【解析】考查能源的划分方法。
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
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
新能源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
新能源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
7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49-51)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
地点和震级。
材料2:
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3:
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
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材料4:
时间
震级
震源深度
(km)
首都距震中距离
(km)
伤亡情况
海地
2010年1月12日
7.3级
10
16
伤亡约55万
智利
2010年2月27日
8.8级
60
320
死亡近千人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⑵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板块、板
块、板块的交界处。
从材料1和材料2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⑵印度洋(1分)、亚欧(1分)、美洲(1分);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2分,任答两点即可)。
⑶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1分);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1分);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
72.(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图12为重庆市
的主要原因。
(6分)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5分)
(6)图中反映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水电、天然气、石油占比重较小。
结合重庆的位置,该市今后产业结构调涨方向应大力提高本地区资源丰富且污染较小的水电和天然气的比重。
7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8)图l6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
依次是▲、▲和▲。
(3分)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4分)
国外方面:
▲。
国内方面:
▲。
(3)读图l7,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3分)
(4)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其主要优点有▲和▲。
(4分)
78.(上海市普通高校2010届高三春季招生综合能力测试,40、43-44)(本题共13分)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大部分能穿达大气层到达地表和海洋。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太阳能的利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⑴目前人类可开发利用的能源分为两类:
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
按此分类法,太阳能属于 。
⑵科学家为研究太阳能电池发电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我国北方某建筑物的南北层顶分别铺设两块同样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测试。
下表为一年中月发电量统计数据。
通过分析可知,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与 、 因素有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发电量(kWh)
南屋顶
12.5
13.8
11.2
13.5
13.5
10.3
9.9
9.8
10.6
11.8
10.9
12.8
北屋顶
9.7
12.6
10.9
11.5
11.3
7.4
5.2
3.0
2.0
2.4
4.0
7.3
⑶据估计,若把我国“戈壁滩”的一半面积(约65万平方千米)都铺上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满足目前全世界的用电需求。
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全球太阳能光伏统一电网”计划:
将太阳能光伏电站分散布置在世界各地的沙漠地区,用电缆各个光伏电站连接起来,形成全球供电网络。
请你对这一计划作简单评价。
优点:
缺点:
【2009年高考试题解析】
3.(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答案】B
【解析】太阳黑子增多与全球各地区降水量变化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也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甚至出现异常,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如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对全球气候变化没有关系。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4.(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图4为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图6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3~54题。
5.(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
据此回答17-18题。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完成2-3题。
9.(2009年高考浙江卷)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答案】B
【解析】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
【考点定位】①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②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1.(2009年高考上海综合卷)去年,我国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
今年4月6日,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发生了里氏5.8级地震,两者相比,地震比数最接近的是()
23°26′N
A.2倍B.30倍C.60倍D.900倍
【答案】D
【解析】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
震级增加两级,能量增加900倍。
【考点定位】地震震级与释放能量的关系。
12.(2009年高考上海综合卷)2009年3月28日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全球上千座城市,数千万人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
该活动的主旨是()。
A.节约用电B.观察星空C.宣传环保D.纪念爱迪生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答案】C
【解析】仔细看图和图例可知,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湛江东部、中山东部、东莞西部、深圳南部、汕头东南部、潮州东南部,即C项满足。
24.(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台风过境前后,下烈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答案】B
【解析】台风过境前后会带来大风暴雨天气,不便人们外出,所以在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急需物品,搬走窗口等处容易被大风吹动的物品,临时建筑物不牢固,经不起大风暴雨,在大风雨时不能躲在临时建筑物蒡,台风中心刚过,天气变化大,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气象灾害的分布和防范措施。
B.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
C.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
D.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75.(2009年高考重庆卷)图10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11是某区域风
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8分)
(5)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6分)
(6)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
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6分)
【解析】这里要求回答不利条件而且是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
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夏季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风力较小,冬、春季节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
从市场条件看不利条件是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76.(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49-51)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⑴按照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
。
(至少答出两点)
⑵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析说明理由。
⑶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至少答出两点)
不利因素:
【解析】第⑴题,太阳能、风能、水能均属于可再生能源,水能属常规能源,太阳能、风能属新能源。
常规能源主要是指煤炭、油气等矿物能源,而矿物能源属非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且CO2排放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
第⑵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能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多雨多雾,日照较少,太阳能匮乏。
第⑶题,有利因素可结合材料从风力、技术、空间等方面分析。
不利因素主要是成本高、施工难、空间大、有噪音等。
【答案】⑴可再生;太阳能与风能
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⑵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⑶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2008年高考试题解析】
22.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图4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2010午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仍占绝对优势,A选项错误;水电消费有所增加,C选项错误;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与2005年的增比均为正值,说明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有所增加。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35.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答案】A
季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强劲,风能丰富,所以选B。
37.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答案】C
以及华北的气温都会上升,②③正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将会增加,④正确,选A。
4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59.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3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共14分)
资料一:
见图11
资料二:
见图12
资料三:
见图13
图13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和中国。
(3分)
(2)根据图12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分)
A.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
B.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
C.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法国
E.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
(3)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2分)
A.福建B.黑龙江C.四川D.甘肃
(4)图13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___,说明理由。
(3分)
(5)荷兰(见图1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和结合区域地理只是,
【2007年高考试题解析】
(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读图3,回答4~5题。
14.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气体增加B.太阳辐射增强C.臭氧空洞扩大D.酸雨危害严重
(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
回答9~10题。
19.1951~2002年,我国
A.各地都增温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答案】D
【解析】从图例看出,有些区域气温增温速率为-0.2—0,因此A错误;增温幅度分布规律
(2007年高考天津卷)下图显示了2001年至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高考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备战 高考 地理 专题 07 自然环境 人类 活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