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docx
- 文档编号:2903905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11.64KB
浙江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docx
《浙江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
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学考
选考
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b
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b
考点一 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b)
1.近代服饰的变化
(1)变化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变化表现
类型
概况
男装
长袍马褂
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西装
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中山装
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的。
辛亥革命后的几十年里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饰
女装
改良旗袍
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改良。
它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由宽松肥大到合身适体,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2.新中国成立后服饰变化
阶段
表现
服饰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山装和苏式服饰(列宁装、连衣裙)
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服饰单调、呆板
改革开放以后
异彩纷呈
暖→好、时尚、个性
要点 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史料一 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照片
史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服饰变化
思考
(1)史料一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
实质是什么?
(2)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结合史料二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
(3)从史料二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各具特色,既有非常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有非常现代的西装革履,更有中西合璧的旗袍。
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2)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改变。
(3)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
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1.(2015年10月浙江学考)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
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 )
①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 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④服饰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重新活跃体现出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故①正确;中国服饰出现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反映出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故②正确;同时也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故③正确;服饰“中国风”体现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故④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2015年4月浙江学考)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
这一年可能是( )
A.1912年B.1945年
C.1950年D.1979年
解析 “交际舞”被禁止表明与西方意识形态对立明显,列宁装流行体现了当时模仿苏联时装的风尚,可判断是C项。
答案 C
考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
1.原因
(1)外因:
西方列强入侵;工业文明冲击;外来文化影响等。
(2)内因:
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等);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经济发展(如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工业的出现,改革开放等);思想解放(如新文化运动等)。
2.表现
要点 社会习俗的变化
史料 下列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思考
据图指出照片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
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 变化:
①民国初期,人们的服饰、生活风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②民众观念发生了变化、中西合璧(或中西文化开始冲突碰撞)、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等。
原因: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进步,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
1.(2017年4月浙江学考)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
“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
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
”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
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解析 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A项错误;民生主义是指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故B项错误;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
”表明旧的婚姻习俗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8年4月浙江学考)《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
“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
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
”这反映了( )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答案 A
教材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
(教材第63页)
提示 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的产物。
共和建立,剪除辫子、移风易俗成为时代潮流。
因而剪发风行必然推动易服潮流的兴起。
民国成立后,清朝袍褂、补服等都已过时,满式的鞋帽、服饰已遭到人们的厌弃。
但是,在民国初年,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在易服的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倾向。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
民主共和的建立实质上是在制度层面学习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论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
辛亥革命党人长期在海外活动,接受西方文化较多。
因而,当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会政治为原本进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都市社会兴起一股西化思潮。
【自我测评】(教材第66页)
1.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都有哪些表现?
呈现出什么特征?
提示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
男女服饰的变化;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习俗风尚。
从这些方面的变迁中可以看出: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一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
2.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与作用。
提示 在今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外来文化的影响——洋快餐、流行的服饰、新式的生活方式,等等。
中国物质文化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并不是完全照搬外国,总是掺杂着一些传统的东西。
一种文化被引进后,往往不会再按原来轨道发展,而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辉煌的结果。
外来文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改变着人们旧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崇尚自由、开放,不拘泥于传统。
在这样的继承与摒弃中,形成了符合中国人的新型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67页)
(1)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演变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分析其原因。
(2)概括分析20世纪末世界时装舞台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提示
(1)清朝入关后,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服饰与装饰;清末受西方的影响,出现了着西服、剪发辫的趋势。
原因:
清朝时受清政府强制推行的影响;晚清时受西方文化和政治变革的影响。
(2)现代社会受科技发展的影响,人们渴望文化上的返璞归真。
其次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了国家的影响力和人们的自信。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1.(2014年1月浙江学考)下图所示服装样式开始流传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成立后
D.改革开放后
解析 中山装开始流传是在辛亥革命后。
答案 B
2.(2016年10月浙江学考)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
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
解析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促使缠足陋习开始改变,故答案为A。
答案 A
3.(2017年6月浙江台州高一期末)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A.男尊女卑的思想彻底消失
B.传统服饰从丑陋走向美观
C.民族服饰吸收欧美的风格
D.女性普遍走向了思想独立
解析 民国时期的旗袍吸收了欧美的服饰风格,体现了民族服饰吸收欧美风格的过程,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模拟)下图是摄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照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当时中国服饰的典型特征是( )
A.坚持传统B.崇洋媚外
C.中西合璧D.洋为中用
解析 图片中男子有的穿西装打领带,有的穿长袍马褂,女子穿着中国传统的服饰,说明近代服饰的特点是中西合璧,故C项正确。
答案 C
5.(2017年6月浙江温州高一期末)《申报》在某一时期描绘当时的机关工作人员,说道:
他们“头戴外国帽,口吸纸卷烟,身着哗叽(西)服,吃西菜,住洋房,卧铜床。
……算来衣食住处处仿效外国人”。
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
A.晚清时期B.民国初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初期
解析 民国成立后,政府开展了剪辫易服等活动,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最有可能出现材料“算来衣食住处处仿效外国人”的情况,故B项正确。
答案 B
6.(2017·浙江湖州模拟)以下四张照片是近现代中国女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服饰。
其中属于20世纪50年代女性时尚的着装是( )
A.图1B.图2C.图3D.图4
解析 图1是90年代的性感着装,展示身体曲线,尽显魅力姿势成为时尚,故A项错误;图2为改良型旗袍,在30年代妇女中比较流行,故B项错误;图3是列宁装,在建国后尤其是50年代流行,故C项正确;图4为军装,红宝书和红袖章,是“文革”的典型服饰,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6年4月浙江学考)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解析 甲乙两图分别反映的是清末婚嫁和民国婚照。
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故C项正确。
答案 C
8.(2018年1月浙江嘉兴高一期末)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
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中华民国初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故B项正确。
答案 B
9.(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
学校
地点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政法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办学宗旨
A.新式女子教育已经得到普及
B.授课内容以培养谋生技能为主
C.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显著提高
D.部分妇女摆脱了传统的束缚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女校学生逐渐接受教育,表明部分妇女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4年7月浙江学考)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
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这则广告反映了( )
①开明人士推崇西式婚礼 ②反对缠足的主张已经提出
③女子已普遍获得教育权利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婚俗变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不能缠足”可知反对缠足;“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可知开明人士反对旧式婚俗,推崇西方文明婚礼,故①②正确。
答案 A
11.(2017年4月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一期中)南京临时政府推行的社会风俗改革以及蔡元培、宋教仁,甚至包括孙中山这些公众人物的大力倡导,使民国初年人们的生活观念有了新的走向。
其表现之一是( )
A.改良旗袍深受城镇女性青睐
B.西装和中山装成为男子日常衣着
C.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D.废大人、老爷之称,以先生代之
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及这些公众人物倡导礼仪称呼的变革,推动了民国初年人们平等生活观念的形成,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7年8月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决定采用阳历为国历。
1927年,国民政府通令:
“嗣后无论公私事项,一律遵用国历”,然而之后社会使用旧历(农历)仍占主流。
1936年,国民政府通告“旧有的农家节气,应时节令等,均移于国历,其不可移者,则仍其旧,藉为推行国历之助”。
这表明( )
A.保守主义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B.政府向落后社会生活方式让步
C.城乡之间习俗变迁的速度差异大
D.政府意识到习俗变迁应因势利导
解析 政府对旧有的社会习俗,针对“可移者”与“不可移者”采取不同的政策,因势利导,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新唐书·车服志》
材料二 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1)特点:
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
原因:
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2)变化:
突破等级观念;个性鲜明;职业特点突出;服饰平等得到法律保障。
原因:
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教育的发展;新式军队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等。
14.(2017年11月浙江学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
……《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
“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
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
”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
与中国近代化》
(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解析 第
(2)问,第一小问,注意根据关键词“‘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诗词“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异言”“异眼”等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纳;第二小问,根据课本上所学内容可知,这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答案
(2)影响:
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
特征:
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高中历史 专题 中国 现代社会 生活 变迁 课时 物质生活 社会 习俗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