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高中高考考前押题卷 理科综合.docx
- 文档编号:29037487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526.23KB
恩施高中高考考前押题卷 理科综合.docx
《恩施高中高考考前押题卷 理科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施高中高考考前押题卷 理科综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恩施高中高考考前押题卷理科综合
恩施高中2012届五月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C—12H—1O—16N—14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2011年11月25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德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
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
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
D.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属于细胞免疫
2、下图一是某雄性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图中字母表示其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
图二表示该生物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乙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一可知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动物可以产生8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形成图二中EF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中着丝点分裂
C.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只发生在BC段
D.图一表示的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
3.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二者的不同之处有
①参与催化反应的酶的种类②反应进行的场所
③碱基互补配对的具体方式④所需能量的提供方式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植物学家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在一片草原上有两个相邻的植物种群,植株形态并不相同,花色也不一样,但两个种群相遇处,能杂交产生后代,可判定它们是同一物种
C.与同种或者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较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
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
D.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5.以下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体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没有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6.下列实验或探究活动中关于酒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或探究活动的名称
酒精的作用
A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B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
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
7、下列有关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事实
结论
A
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
酸性:
CH3COOH>H2CO3
B
氢硫酸(H2S)放置在空气中变浑浊
非金属性:
O>S
C
向NaCl饱和溶液中加Ag2S黑色固体,有白色固体生成
溶度积:
Ksp(Ag2S)>Ksp(AgCl)
D
常温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相同
物质的量浓度:
Na2CO3 8、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苯、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反应类型不同 C.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D.化学式均为(C6H10O5)n的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9、对题9图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①可以制取乙烯B.装置②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C.利用③可以进行中和热测定D.利用 能组成Zn、Cu原电池 10、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7的单烯烃,与HBr加成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结构,符合条件的单烯烃有(不考虑顺反异构和立体异构) A.4种B.5种C.6种D.7种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把CH3COOH溶液与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 c(K+)+c(H+)=c(CH3COO-)+c(OH-) B.用蒸馏水将0.1mol/L的弱酸H2Y溶液稀释100倍,溶液中c(HY—)/c(H2Y)的值逐渐增大 C.向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 D.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12、2011年3月27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尔·诺切拉博士公布了自己团队研发的“人造树叶”,它可以与燃料电池共同构成一种新的发电装置—太阳能燃料电池,它们的工作原理如下图l、2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造树叶”的工作反应为: B.太阳能燃料电池的优点: 无论天气如何,均能持续供应电能和氢能源,并且实现对环境的“零排放” C.图l中塑料薄膜上部的反应为: 2H++2e—=H2↑ D.图2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负极反应物为O2 13、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7,X、Y在同一周期,X+、Z—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 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B.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C.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D.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上下表面均为正方形的导体,已知R1的上表面面积是R2的100倍,通过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则这两个导体的电阻关系为 A.R1=100R2B.R2=100R1C.R2=10R1D.R1=R2 15、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若用F、v、x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BCD 16、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A、B两球固定在两根相距较远的绝缘支柱上,C球带有绝缘手柄。 原来A球的带电量为+7q,B球的带电量为-q,C球不带电,A、B两球之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大小为F;现让C球反复地与A、B球接触很多次,最后移走C球。 则最终A、B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库仑力大小为 A、3F/7B、4F/7 C、9F/7D、16F/7 17、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椭圆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所谓地球中高轨道(MEO)是指一种周期为12小时、倾角为55~63.43度的圆周轨道,是经过GPS和GLONASS系统成功运行证明性能优良的全球卫星轨道。 下列关于这两颗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椭圆转移轨道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球心 B.卫星由转移轨道进入地球中高轨道时需要减速 C.卫星在地球中高轨道上运动时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D.卫星在地球中高轨道运动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半径的 18、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2∶1,原线圈输入端接有一效值恒定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接一电动机(其内阻为R),电动机带动一质量为m的重物以速度v匀速上升,电流表的读数为I,因摩擦、空气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忽略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流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I B.副线圈的输出电压为2IR C.电压表的读数为 D.电压表的读数为 19、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1=10N,F2=6N,这两个力的合力F与F1的夹角为θ,则θ可能为 A.300B.450C.600D.1200 20、无风的情况下,在离地面高为H处,将质量为m的球以速度v0水平抛出,球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大小f=kv,v是球的速度,k是已知的常数,阻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并且球在着地前已经竖直向下做匀速运动。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球刚抛出时加速大小为 B.球着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 C.球从抛出到着地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 D.若将球从同一地点由静止释放,则两种情况下球在空中运动时间相同 21、如图所示,将一具有绝缘层的导线扭成由两个菱形组成的“8”字型闭合导线框abcdefa(ab与de交叉点之间绝缘),在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fc连线与磁场边界垂直且fc=2d,现让线框由图示位置以恒定速度v沿fc连线方向匀速向右运动并穿过磁场,线框中电流方向以abcdef流向为正,以c点刚进入磁场的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以下能正确反应线框中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A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11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杆转动时的动能表达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质量为m的均匀长直杆一端固定在光滑转轴O处,杆由水平位置静止释放,用光电门测出另一端A经过某位置时的瞬时速度vA,并记下该位置与转轴O的高度差h。 组次 1 2 3 4 5 6 h/m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vA/(m·s-1) 1.23 1.73 2.12 2.46 2.74 3.00 vA-1/(s·m-1) 0.81 0.58 0.47 0.41 0.36 0.33 vA2/(m2·s-2) 1.50 3.00 4.50 6.05 7.51 9.00 (1)调节h的大小并记录对应的速度vA,数据如上表。 为了形象直观地反映vA和h的关系,应选择(填“vA”、“vA-1”或“vA2”)为纵坐标,并在坐标纸中标明纵坐标,画出图象。 (2)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结合图象分析,杆转动时的动能Ek=(请用质量m、速度vA表示)。 23、(9分)采用伏安法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时,由于电表的内阻因素带来了实验的系统误差。 为消除电表内阻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设计出如图所示的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 的电路,E′是辅助电源,A、B两点间有一灵敏电流计G. (1)请你补充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1、S2,调节R和R′使得灵敏电流计G的示数为零,这时,A、B两点的电势φA、φB的关系是φAφ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读出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示数I1和U1,其中I1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电源E的电流,U1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电源E两端的电压. ②改变滑动变阻器R、R′的阻值,重新使得灵敏电流计G的示数为零,读出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示数I2和U2。 (2)由上述步骤中测出的物理量,可以得出电动势E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内电阻r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E测_______E真(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测_______r真(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14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静止放置着一质量为M=2kg、上表面离地高h=0.2m的木块。 现有一个质量为m=2kg的铁块(视为质点)以v0=4m/s的速度滑上木块,经过一段时间后从木块右端滑落。 已知: 铁块与木块、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5、μ2=0.2;木块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x=27cm。 (取g=10m/s2)求: (1)铁块与木块分离时,木块的速度; (2)铁块刚落地时,铁块与木块右端之间的距离。 25、(18分)如图甲所示,在xOy平面内存在垂直平面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在t=0时刻由原点O发射初速度大小为v0、方向沿y轴正方向的带负电粒 子(不计重力).若粒子的比荷大小 ,其中B0、t0均为已知量。 试求: (1)带电粒子从出发到再次回到原点所用的时间; (2)带电粒子从出发到再次回到原点的运动轨迹的长度; (3)若粒子的比荷变为 ,同时在xOy平面内加沿y轴方向的匀强电场,其电场强度的变 化规律如图丙所示(规定沿y轴正方向电场强度为正),要使带电粒子能够在运动一段时间后能够回到原点,则E的取值应为多少? 26、(14分)已知A为酸式盐,B为某二价主族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不超过20)的化合物,等物质的量的A、B充分混合后加热能恰好完全反应(如下图所示)。 其中,常温常压下C、D、F、G、I均呈气态,G是红棕色气体,C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H为无色液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图中反应条件(除加热外)均已略去。 (1)写出B的电子式,I的结构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向A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②将少量的气体I通入B溶液中。 (3)写出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对盛有气体G的密闭容器(带可移动的活塞)进行压缩操作,产生的现象是,原因是。 27、(14分) (1)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反应: CO(g)+1/2O2(g) CO2(g)降低其浓度。 某温度下,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一种以天燃气为燃料的“燃烧前捕获系统”的简单流程图如右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CH4在催化剂作用下实现第一步反应,也叫CH4不完全燃烧,1gCH4不完全燃烧反应放出2.21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可用 (2)转化中得到的合成气制备甲醇。 反应为CO(g)+2H2(g) CH3OH(g)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其相关数据见下图: ①根据上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tmin时,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H2)= ②tmin至2tmin时速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③3tmin时对反应体系改变了一个条件,至4tmin时CO的物质的量为0.5mol。 请画出上图中3tmin到4tmin内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用甲醇燃料电池(装置I)进行电解的相关操作,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其中c电极为铜棒,d电极为石墨,X溶液为500mL0.4mol/L硫酸铜溶液。 当装置II中某电极上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1mL时,另一电极增重mg(m<12.8)。 ①装置I中H+向极(填“a”或“b”)移动;b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②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用m和V1的代数式表示)。 28、(15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已制备的氯气设计如下实验以验证氯气的性质,将氯气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该实验装置设计有明显的缺陷,请补充完整(在上图中相应位置画出装置图): 通入氯气后,A中的现象是; 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洗气瓶B溶液中有一部分SO32-氧化成SO42-。 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洗气瓶B溶液中Cl–和SO42-的存在。 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供选择的试剂: 稀盐酸、稀硝酸、BaCl2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检验SO42- 步骤1: 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I中,滴加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洗气瓶B溶液中存在SO 检验Cl– 步骤2: 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II中,滴加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3: 取步骤2后试管II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Ⅲ中,滴加。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洗气瓶B溶液中存在Cl– 为准确测定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剩余FeCl2的物质的量。 进行如下实验: ①配制250mL溶液: 取洗气瓶C中全部溶液准确配制250mL溶液。 ②滴定: 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硫酸酸化,将0.150mol·L–1KMnO4溶液装入(填仪器名),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 重复滴定2次。 平均每次消耗KMnO4溶液VmL。 实验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计算250mL溶液中FeCl2的物质的量: 滴定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气瓶C中n(FeCl2)=(只列出算式,不必运算)。 29.(8分)左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 化曲线,右表为在不同培养阶段取样测定的酵母菌数量和对应的pH值。 请回答相关问题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1210 4.8 2 620 5.4 3 820 3.7 4 1000 5.0 (1)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 (2)统计样品酵母菌的数量是通常用法;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可用检测样品中有无酒精的生成。 (3)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用酵母菌酿造啤酒的发酵过程中,先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但要保证一定的氧气,原因是: 。 30.(12分)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 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1)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种。 (2)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F1代雌蝇的基因型为。 (3)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31.(9分)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物质循环的部分图解,图乙为图甲中能量流经螳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甲图乙 (1)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2)图甲中共有条食物链,黄雀和螳螂间的关系是;若某因素导致黄雀数量减少,则螳螂的数量会(填“增加”或“减少”),理由是。 (3)图乙中A表示,B表示,和C的能量去向形式相同的是图乙中的;若流入蝉的能量为M,蝉流向螳螂的比例为X,则蝉与螳螂之间的的能量流动效率为。 32.(10分)为研究胰腺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 直接刺激胰腺神经,胰液分泌量增加。 实验二: 将实验动物的胰腺神经切断后,当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胰腺分泌量增加。 (1)实验一和实验二说明胰腺分泌受调节。 实验三: 将实验动物的胰腺神经切断后,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直接导入该实验动物的十二指肠中,结果发现胰液大量分泌。 实验四: 分析胃中的内容物成分后,发现其中含有被消化的食物成分、盐酸和胃中的酶。 (2)根据实验三和实验四,若要探究究竟胃中内容物哪一种成分能刺激促进胰液分泌,可以进一步设计实验,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 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刺激促进胰腺分泌的成分是盐酸,于是继续了下列实验: 实验五: 将实验动物的胰腺神经切断后,用少量的盐酸刺激实验动物的十二指肠,胰腺分泌增加。 实验六: 将实验动物的胰腺神经切断后,用少量的盐酸直接导入实验动物血管中,胰液分泌并不增加。 (3)根据实验五和实验六,可作出如下假设: 盐酸刺激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再通过血液循环运至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 请你设计出合理方案来演绎你的假设: ,注入实验动物的血液中,检测胰液的分泌量是否变化。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上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⑴(6分)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B.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 C.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D.气体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E.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⑵(9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1=66cm的水银柱,中间封有长l2=6.6cm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3=44cm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 已知大气压强为p0=76cmHg。 如果使玻璃管绕底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向下和转回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 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漏气。 34.【物理选修3-4】(15分) ⑴(6分)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振幅一定为A B.周期一定为T C.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恩施高中高考考前押题卷 理科综合 恩施 高中 高考 考前 押题 理科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