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24 气候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9020785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956.69KB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24 气候学案.docx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24 气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24 气候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24气候学案
专题气候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根据气候的影响因素理解气候特征
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各个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个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一个地区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通过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地确定一个地区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从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判定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纬度位置决定着热量条件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从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
如太阳可直射的纬度范围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为寒带;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为温带。
(2)大气环流既是气候的影响因素,也是气候现象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冬不冷夏不热、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3)海陆分布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
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气候湿润;内陆地区的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气候干旱。
(4)地形起伏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
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差别。
如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形成就与地形因素有很大关系;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因地势高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阻挡从太平洋来的西风,在山脉东侧出现沙漠气候。
(5)洋流改变沿岸地区的水热条件
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6)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能够影响和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另外,人类活动也可以影响下垫面性质,如植被覆盖情况、水域面积等,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形成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比如城市热岛效应等。
【温馨提示】 在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中,要特别注意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因为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在太阳辐射相同的条件下,大气环流成了决定一地气候的基本因素。
这也是近些年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内容。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造成气候的非正常变化。
因此,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考查的热点问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依据气候分布模式图理解记忆具体分布
气候分布模式图中主要的两个因素是纬度和海陆,根据纬度和海陆条件基本可确定对应的气候类型。
把分布模式图看作一个大洲,可帮助理解记忆各大洲气候的具体分布。
三、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①定位法: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②定性法:
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
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③定量法: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3.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7)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4.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①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
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区南北延伸、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四、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
描述气候特征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1)气温特征:
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一般来说,最低月气温低于0℃,描述时一般称作寒冷,0℃~10℃为低温,10℃~22℃为温暖,22℃~28℃为高温,高于28℃为炎热。
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的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降水特征:
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
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作稀少,10mm~50mm为少雨,50mm~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
结合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描述
主要分析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多少对农业的影响。
(5)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气温特征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在×月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等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
降水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平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
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注:
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0℃~20℃之间
寒冷——月均温<0℃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mm
少雨——月降水量10~50mm
多雨——月降水量50~100mm
丰富——月降水量>100mm
【常见失误】
(1)天气用语和气候用语相混。
(2)气候用语表述不当。
如“高温多雨”一词在应用时要注明是“终年”高温多雨,还是“夏季”高温多雨。
(3)气候类型名称与自然带、植被类型相混。
如将“热带雨林气候”误写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或“热带雨林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误写为“热带荒漠气候”。
(4)气候类型名称不准。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误写成“温带海洋气候”。
(5)口语化。
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答成“夏天高温雨多,冬天温度不高、下雨不多”等。
(6)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差异:
热带季风气候是分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是分干湿两季。
【高考例析】(2016•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6分)
【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解析】该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季风的背风坡和迎风坡,地形雨等方面来分析,导致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大。
山地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大。
【名师点睛】该题以勘察加半岛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为载体,考查从地形对气候的区域差异影响,到探究该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最后到推测熊的拍摄地选择的理由。
从宏观到微观,对该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探究。
同时对学生的基本规律认知,地理要素信息的提取及要素间逻辑关系的思考和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
该题难度较大,是整套试题难度最大的题。
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提取山脉走向和相对高差的信息,结合当地季风的特点分析气候的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及垂直分布差异。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8·金优试卷模拟(四)冲刺卷)罗斯海被喻为研究地球系統中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和圈层相互作用、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
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出发的南极科考队将直奔罗斯海西岸气候条件恶劣的恩科斯堡岛,12月初抵达目的地并开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下图为新站选址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罗斯海恩科斯堡岛是因为()
A.科研价值大B.环境条件好C.建设难度小D.终年不冻
2.在科研人员抵达恩科斯堡岛开始建站准备工作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当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天空B.恩科斯堡岛海域浮冰面积
C.新疆的塔里木河正处于汛期D.巴西高原地区草木一片枯黄
3.恩科斯堡岛气候条件恶劣原因有()
①纬度高②海拔高③常年盛行西北风④常年盛行极地东风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A结合材料内容,可知罗斯海域被誉为“天然实验室”,所以我国第五个科考站选址罗斯海恩科斯堡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科研价值巨大,故选A。
2.B该地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北的天空,A错;此时南半球为夏季,气温较高,附近海域浮冰面积大,B对;新疆塔里木河的汛期在夏季,此时北半球为冬季,C错;巴西高原属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正值夏半年,草木葱茏,D错。
3.C根据图中材料可知,恩科斯堡岛位于70°S-80°S之间,纬度高,气温低,①对;常年盛行极地东风,④对。
恩科斯堡岛的海拔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作为小岛,一般海拔相对较低,②错;南半球强行西北风的地区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③错。
故选C。
(2018·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
(一))阿塔卡马盐湖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西侧、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中,座落在一个封闭古代汇水盆地中,其周围由非渗透性的火成岩包着,该地区气候极为干燥。
某公司采用卤水蒸发法开发该湖中矿产资源,成为世界盐湖资源开发的典范。
读该沙漠不同密度卤水蒸发速率图,完成4~6题。
4.阿塔卡马盐湖气候极为干燥的原因是()
A.处在东北信风的背风坡B.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
C.地处热带地区,蒸发量大D.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明显
5.阿塔卡马盐湖矿产资源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风力搬运B.流水沉积C.火山喷发D.海水蒸发
6.由该沙漠卤水蒸发速率图可知()
A.气温越高,蒸发速率越慢B.密度越低,蒸发速度越慢
C.太阳高度角越大,蒸发速度越快D.海拔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4.D根据所学知识,阿塔卡马盐湖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沿岸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加剧干旱程度,故D正确;根据其位置,该地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干燥,加剧干旱程度,故A错误;根据该地位置,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濒临海洋,故B错误;该地蒸发量大是因为纬度低、降水少、气温高,根据其纬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5.B根据材料阿塔卡马盐湖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西侧、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中的汇水盆地中,地势比周围地区较低,且为汇水盆地。
周边岩石的各种矿物经过流水作用带入湖中沉积,从而形成各种矿产资源,火山喷发和海水蒸发和题意不相符,故CD错误;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风力作用较小,故A错误,所以该题选B。
6.C读图12月--次年1月蒸发速率比6-7月蒸发速率大,根据所学知识,12月--次年1月为南半球夏半年,气温高,蒸发速率高,故A错误;读图密度越小,蒸发速率越大,故B错误;南半球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蒸发速度快,故C正确;图示没有显示海拔和蒸发量的关系,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成因、外力作用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
①太阳辐射因素(最主要的是纬度因素);②大气环流因素:
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等;③下垫面性质:
地形地势(海拔高低、迎风背风)、海陆位置、洋流、植被覆盖率等;④人类活动因素。
常见的外力作用有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冰川作用以及固结成岩作用。
(2018·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第三次联考模拟)F群岛(图)由17个有人岛和若干个无人岛组成,居民近5万人。
岛屿由冰川堆石和火山岩覆盖,岛上无天然树木,沿海多峡湾据此完成7~8题。
7.F群岛的气候特征之一是()
A.多雾B.严寒C.高温D.少雨
8.F群岛无天然树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势陡峭B.火山活动C.气候寒冷D.风力强劲
7.A根据经纬度,F群岛纬度高,受西风带、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特征之一是多雾,A对。
受暖流影响,气温温和,没有严寒,B错。
纬度高,没有高温,C错。
位于西风带,降水较多,D错。
8.DF群岛无天然树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西风带影响,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D对。
山区是主要林区,火山分布区土壤肥沃,地势陡峭、火山活动不是无天然树木的主要原因,A、B错。
气候寒冷的西伯利亚针叶林分布广,C错。
点睛:
F群岛纬度高,受西风带、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湿水汽遇到低温海面凝结成雾,气候特征之一是多雾。
受西风带影响,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
山区是主要林区,火山分布区土壤肥沃。
(2018·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更路簿》记录了千百年来海南民间文字记载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据《更路簿》记载,海南渔民每年12月前后出海,到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次年清明至谷雨期间满载而归。
据此完成9~11题。
9.海南渔民在航行过程中主要利用( )
A.东南信风、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东南信风D.东南信风、西南季风
10.渔民没有等到次年夏季,而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就返航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南海多台风,容易发生海难
B.夏季盛行风减弱,不利于返航
C.夏季南海季风洋流减弱,返航难度大
D.夏季捕获的海货易腐烂,不易长时间保存
11.南海诸岛众多岛礁的成因主要是( )
A.冰碛物堆积B.海底火山喷发
C.珊瑚遗体堆积D.河流冲积而成
9.B海南渔民每年12月前后出海,到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次年清明至谷雨期间满载而归。
我国是季风气候,海南渔民冬季出海主要借助东北季风。
清明至谷雨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渔民返回主要借助西南季风,B对。
A、C、D错。
10.A渔民没有等到次年夏季,而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就返航的主要原因是夏季南海多台风,容易发生海难,A对。
夏季盛行风增强,有利于返航,B错。
与夏季南海季风洋流无关,C错。
在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距大陆不太远,保存时间长短不是主要原因,D错。
11.C南海诸岛主要是珊瑚岛,众多岛礁的成因主要是珊瑚遗体堆积形成,C对。
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岛屿一般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A错。
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是火山岛,一般位于板块交界处,南海不是板块交界地带,B错。
南海诸岛位于海洋中,不是河流冲积而成的岛屿,D错。
点睛:
海南渔民冬季出海主要借助东北季风。
清明至谷雨期间,借助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返回。
夏季南海多台风,容易发生海难。
南海诸岛主要是珊瑚岛,主要是珊瑚遗体堆积形成。
(2017·临汾模拟)读某地各月温度、降水、相对湿度分布图,完成12~14题。
12.该地干旱季节是( )
A.冬春B.夏秋
C.秋冬D.春夏
13.该地日照时数最低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14.该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
C.塔里木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12.A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少,相对湿度最低,应为该地干旱季节,A正确。
13.C 区域的日照时数和当地的天气状况和昼长有关,由图可知该地7月降水最多,阴雨天最多,日照时数最低的月份可能是7月,C正确。
14.B 据图判断,该地月最低气温6℃,最高气温18℃左右,冬季不冷夏季不热,气候四季如春,可能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B正确。
(2017·许昌调研)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甲~丁气候类型中,某季节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的是( )
A.甲、乙B.丙、丁
C.乙、丙D.甲、丁
16.图示各气候中,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5.A 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气候判断方法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为温带季风气候,丁为热带草原气候。
甲、乙气候的冬季均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16.C结合上题在调运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知,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
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17~18题。
17.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
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位于气候类型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 )
A.①B.②
C.③D.④
18.有关③④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
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
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17.B 图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最差、多沙质土壤,降水集中,故土壤侵蚀相对其他气候更严重,故B正确。
18.B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都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因素,都是雨热同期,且分布在大陆东岸,故B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
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地区月平均最多降水量和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分别是( )
A.86mm 1月B.86mm 7月
C.60mm 12月D.60mm 5月
20.导致该地区冬季降水距平较大的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受盛行西风影响
C.暖流的影响D.东南季风的影响
19.B 根据材料信息知,该地月降水距平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60mm,据此可计算出7月降水量等于平均降水量与该月降水距平之和,即26+60=86mm。
20.B结合图示信息,6~8月平均气温累计曲线较缓,说明该时间段为冬季,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该时段月降水距平大于0,降水较多,说明该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结合该气候成因知,导致该地区冬季降水距平较大的原因是受盛行西风影响。
二、综合题
21.(2018·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5月高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带从华南向华北推进,受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雨带长时间滞留在某区域,形成降雨中心;根据降雨中心的位置,相对应地将我国不同年份分为:
北方、中间、长江、华南等四种雨型年;如,北方型年,指的是当年我国东部夏季的降雨中心主要位于河套地区至渤海湾的华北地区。
水汽输送的路径和强弱是影响雨带位置和雨型年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夏季进入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汽有6支通道:
印度洋通道、高原(青藏高原)南侧通道、太平洋通道、西风带通道、孟加拉湾通道、南海通道;其中,西风带通道的水汽输送比其他水汽通道偏弱。
各条水汽通道的强弱对中国东部季风区(简称“东部”)夏季降水分布影响极大。
下图示意夏季进入我国东部季风区六条水汽通道;下表表示6条水汽通道与各区域夏季降雨指数的相关系数(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1)分析西风带通道的水汽输送比其他水汽通道偏弱的原因。
(2)选取四类雨型年中的任意两类,指出影响其形成所对应的主要水汽通道。
(3)当我国东部降水处于北方型年时,判断该年夏季少雨中心位置,并说明判断理由。
(4)西风带水汽输送偏弱时,推测夏季我国东部哪一区域可能出现较严重洪涝灾害,并加以解释。
21.
【答案】
(1)相较其他通道,我国东部季风区远离大西洋与地中海:
西风带通道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与地中海的海面蒸发;由西风带水汽输送,沿途水汽凝结成雨,到达我国东部水汽较少。
(2)北方型:
西风带通道、孟加拉湾通道、南海通道;
中间型:
高原南侧通道、太平洋通道;
长江型:
太平洋通道、南海通道、高原南侧通道
华南型:
南海通道、印度洋通道
(3)少雨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与西风带通道负相关最明显,北方型年时,西风带通道强,成为少雨中心。
(4)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夏季降水与太平洋、南海通道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西风带通道呈显著的负相关;(2分)西风带水汽输送偏弱时,北方的冷空气更容易南下与北上的南海和太平洋水汽输送(副高携带来的水汽)在南方地区辐合,容易造成南方地区降水偏多,易产生洪涝灾害。
【解析】考查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带的影响因素,影响水汽输送量的因素,四类雨型年对应的主要水汽通道。
(1)该题以西风带通道的水汽输送为主要切入点,考查水汽输送量的影响因素。
西风带通道水汽的输送比其他水汽通道偏弱的原因分析,可从西风带通道水汽的源地,路径分析。
水汽的源地主要来源于大西洋与地中海的海面蒸发;路途遥远,我国东部季风区远离大西洋与地中海,沿途水汽凝结成雨损失多,到达我国东部水汽较少。
(2)考查读图分析四类雨型年对应的主要水汽通道。
读“夏季进入我国东部季风区六条水汽通道”图结合图例可知,四类雨型年影响其形成所对应的主要水汽通道。
北方型:
西风带通道、孟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24 气候学案 K12 教育 学习 资料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要素 探究 设计 24 气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