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教子妙招.docx
- 文档编号:29018619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73KB
育儿教子妙招.docx
《育儿教子妙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儿教子妙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育儿教子妙招
育儿教子妙招
话说,最近老喜欢凑热闹了,看吧,今个儿看到少儿博客的:
教子妙法齐分享而且还是有奖征文来着,这可是个好活动啊,先不是奖品是啥,咱也要去凑上一脚,谁让俺着性格如此?
哈哈,这不,埋头苦干写了这篇博。
家有妙招一:
流水宜流不宜堵
孩子成长中的许多问题,大部分是“流水问题”,即可以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自然解决、自然流逝的问题。
比如,有的幼儿爱动手“打人”,有的不爱与生人说话,有的有“秽语抽动症”,有的学习粗心大意……流水宜流不宜堵,就是要让它往前走,不要停滞下来。
“流水问题”也是问题,当然也要认真对待。
但是,所有大惊小怪、批评过度、伤害孩子自尊的处理,都无异于把这股水堵住,停滞下来。
本来,水遇到了暗礁,也许打一个旋就过去了。
但如果过度处理,这水就被阻塞,不能往前走。
成长的问题要靠成长来解决。
最认真的态度、最合适的办法,就是点到为止,同时静观其变,耐心等待着这股“水”快速流过去。
家有妙招二:
适当的“转身”
有一则“脑筋急转弯”:
战争时期某地有一座桥被军队占领,军人在桥中间设岗,叱退所有试图过桥的行人。
经过此桥正常时间须6分钟,从桥一端到达中间岗哨时间约3分钟,而哨兵也是每3分钟探头检查一次。
现在问:
如何穿过这座桥?
答案:
到达中间岗哨处,来个转身,然后被“叱退”回去,正好走向目标。
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就是必要的时候要“转身”。
转身就是转变观念,转变态度,转变“活法”。
家庭教育中最需要这样的“转身”。
很多家长有这样共同的经历:
孩子到8、9岁的时候,突然变了,变得不认识了,变得管不了了。
为什么呢?
在此之前,我们是把孩子当作完全不能自理、没有生活知识、不具备独立人格的婴幼儿来“养”的。
我们像养小猫、小狗一样养孩子、疼孩子、宠孩子,把孩子看作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跟孩子不分“你”、“我”。
但是,孩子突然长大了,上学了,他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格了,而我们的家长还没有适应过来。
我们开始困惑和抱怨:
孩子怎么不听话了?
孩子怎么不可爱了?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我们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要变化。
当孩子独立意识逐渐形成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人”、一个朋友甚至一个同事来对待。
我们跟孩子的交流,就必须是认真的、平等的、商量式的、很当回事的,否则,冲突在所难免。
有许多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就是由此开始的,一直延续到两代人之间无休无止的战争。
这种战争,很像是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宿命,一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宿命。
大家都稀里糊涂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其实,最初的原因,就在于家长没有在适当的时候“转身”。
家有妙招三:
好心·好脸·好话
有的家长信奉这样的道理:
“给好心,不给好脸”,或者“给好心,不给好话。
”。
他们对待孩子就是如此:
一年四季难得看见他们笑一笑,难得听到他们说几句“中听”的好话!
所以我们有那么多“苦大仇深”的孩子,因为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苦脸和坏话。
我们中国的家长很实在。
他们在心里都爱着孩子,但脸上不露、嘴里不说。
为什么脸上不露、嘴里不说?
因为他们觉得那样不实在、轻浮。
这是大错特错!
一年到头没有“好脸”、“好话”,却还说自己是“好心”,这样的事,不值得怀疑吗?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没有那么深沉、世故;他们很难透过“苦脸和坏话”的现象,去理解这背后“好心”的本质。
好心、好脸、好话,这应该是统一的“三位一体”。
给孩子“好脸、好话”,这害不了孩子,反而是他们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家有妙招四:
放风筝与教育
放风筝如同倒着钓鱼,向无边的天穹钓鱼,目光极舒,胸廓极展;钓到是时空的变幻,是生命的更新,是想象的超越。
利用着一种力,在收放之间,看着手中的风筝达到一定的高度,自由自在地漂浮、升华、飞舞。
说到底,教育的艺术就是这一收一放。
现在的教育是收的过多,放的过少,根本就没有让孩子到达可能飞的高度。
这是为什么?
一个字——怕。
怕孩子出事,怕孩子越轨,怕孩子像失控的风筝一样一头扎下来。
扎下来是不行的,所以该收的时候需要收。
问题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放得不够,很不够。
孩子们觉得憋屈得慌,他们的潜力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亚圣孟子说过:
“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
“教育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
”放风筝不肯放线,是因为不放心;一旦放心,就敢放线了。
天是无边的,人的心也是无边的,我们手中的“线”,其实可以放得很远很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家有妙招五:
不按常规出牌
电视剧《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是一个“不按常规出牌、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
每次打仗,他总要“越轨”,破坏纪律,所以尽管立功不少,却屡屡“功过相抵”,还几次被革职、降级。
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喜欢李云龙,因为他充满激情,富有创造性,而且打仗“鬼点子”特别多,在瞬息万变、云诡波谲的战场上上演了一出出令人称奇叫绝的好戏。
战争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领域,战争充满偶然性,所以需要激情、变化、不拘一格、临时发挥,不能刻舟求剑、画地为牢。
战争是这样,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的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过于刻板,规矩太多,观念太死,总是愿意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固定的路数去培养孩子,结果经常南辕北辙。
孩子是最善变的,每天都在变,个体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性、偶然性。
教育不能只有一定之轨,没有应变之策,所以,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不按常规出牌”。
家有妙招六:
比大和比小
我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
有的孩子在爸爸跟前显得比较大,在妈妈跟前显得比较小。
我的孩子小些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真觉得他就是个挺大的小伙子,说话做事有条不紊,落落大方,很有主见。
有些地方我都不得不征求、采纳他的意见,因为他的感觉经常是对的。
可是一跟他妈在一起,怎么转眼就变了一个人,一下又像小了好几岁,成了腻腻歪歪、需要大人随时照顾随时提醒的幼儿?
这大概跟父性与母性的亲子角色有关。
父性比较阳刚,像火一样让孩子升腾,而母性比较阴柔,像水一样让孩子滋润;父性代表社会,引领着一种责任感,而母性代表自然,滋养着天赋秉性。
孩子在爸爸面前要挺直腰杆,而在妈妈面前则可以率性一点、任性一点,撒撒娇。
不过,这也要看是男孩,还是女孩。
深层的原因更可能是这样的:
大人怎样看孩子,孩子就怎样表现!
在你的眼中,孩子是自信的小伙子,那么,他就真是小伙子;在你的眼中,孩子是能力低下的幼儿,他就真成了幼儿。
要知道:
孩子,总是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现出不同的样子。
家有妙招七:
延滞效应
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我们做家长的一直是比较重视的。
平时少不了的督促,提供尽可能多的教材和资料,还有学习网络和软件的利用等等,甚至一句一句地教、手把手地练,总之是想了不少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
但是,大人着急,孩子似乎并不急。
他并没有如我们所愿去加倍地练习英语,而是依然痴迷他的电脑足球游戏。
对英语学习,只是一般性地学学,过得去而已。
我们的付出,好象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在等待,等待孩子的觉悟,等待他反应过来。
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孩子在投入地练习英语,他全神贯注,旁若无人,一句一句地听录音、一遍一遍地跟读,还不时在本上画“正”字,记录着什么。
凭我的感觉,他在用功了。
他每到用功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总能够摆开架势,总能够独创一些自己的新办法。
所以,孩子对教育作用的接受,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有一个“延滞效应”,需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才显现出来。
教育就如同播种子,要等待一定的季节、一定的阳光(温度)、一定的水分和一定的土壤等诸条件的齐备,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从播种到结果,要延滞一定时间。
有的孩子似乎很“乖”,一听家长督促,没有什么延滞,马上就做出配合的反应,让家长很舒服。
但这其实是不牢靠的,因为这往往是孩子在讨好家长,而不是他主动地意识到了、觉悟到了什么。
家有妙招八:
80%的批评没有必要
中国的家长都爱批评孩子,信奉“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改不了”的传统家教理念,敏锐地、犀利地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点瑕疵,随时随处加以批评。
有了缺点要不要批评?
当然要。
问题是怎么批评、为了什么批评。
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太多了(这是指与赞扬、表扬相比较而言)!
而其中,绝大多数的批评是没有必要的,我说的“没有必要”是指没有教育意义。
有50%的批评属于絮叨,就是“习惯性批评”。
批评孩子的话,完全可以随时脱口而出,但是翻过来、掉过去,总是那么几句车轱辘话,没什么新鲜的。
我们经常把絮叨式的批评当作了家常便饭,而且是“当家饭菜”。
这种批评是由家长的心理定式造成的,基本没有教育内涵。
家长多说一遍,孩子多一分反感。
对于这样的批评,我建议“压缩”成一个月,起码一个星期说一次,效果要好得多。
能不能做到,要看家长能否把话“憋”住,这是一个修养问题。
有30%的批评属于抱怨,就是孩子没有完全做好、做对,但他起码不是故意的,比如考试没有得满分,钢琴比赛没得第一,书包没有收拾好,家钥匙弄丢了等等。
我们不满意,有怨气,于是就开批。
在这种情况里,孩子的过失中往往就有家长的责任,抱怨孩子是不公平的。
育儿配方:
1、适当地让孩子放纵一下自我情感,让孩子可以发泄自己的不快。
2、多参与孩子感兴趣的事,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在意、你的爱、你的支持。
3、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看一些动漫,这样可以把时间撑控在你的手里,还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话题。
4、多试着以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要用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问题,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念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也不可以用自己的尺度来衡量孩子所做的事。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那就不能用家长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让孩子达到要求。
5、多抽出时间和孩子谈心聊天,听听孩子的诉说,问问孩子这一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并适时地和孩子说些自己的心里话、小秘密。
6、试着以平等互尊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多尊重孩子的意见,保留自己的意见。
7、给孩子一个独立的人格和立场,让孩子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爱好,让孩子在自己的天空中放飞梦想。
8、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所有行为上的心理上的变化,并及时地给予指导。
9、一定不能吝啬你的鼓励和奖励,比如:
你的大拇指和你的吻。
10、在教育孩子之前先反省一下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定要以一颗平静的心态来面对孩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育儿 教子 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