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014699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9.04KB
思想品德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docx
《思想品德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品德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本课地位:
本课对应新课标的内容:
“我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我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
本课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基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肩负起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能得以发扬光大。
学生分析: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千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学习这一课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了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之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
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
2.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的史料,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3.从历史、文学、军事、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4.从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5.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6.从古典史籍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7.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8.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9.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地看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3.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
传统美德,薪火相;民族精神我传承
教学方法
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课时按排:
4课时
课前准备:
1.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中华文化某一方面的资料,通过研究,展现其魅力,可以多种形式展示。
2.了解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的故事。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关于文化的话题,我们不是第一次探讨,还记不记得初二我们曾经学习过有关文化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
多元文化地球村。
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
今天,我们侧重探讨的是中华文化的内容。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提到中华文化,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活动一: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中华文化的资料。
(穿插点评)
教师补充归纳:
从同学们展示的内容看,提到中华文化,我们都会想到中华书法、春节、武术、旗袍、长城、清明、玉器……这些文化是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和创造出来。
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长河映照出中结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
我们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方块字,留下无数建筑艺术品,独具东方魅力的戏曲等。
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活动二:
探讨教材P65的问题:
方块字、京剧,粽子……的来历。
课件展示它们的来历。
汉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多岁了,它是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故宫: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凝聚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京剧: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表现力丰富。
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目有《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等。
编钟:
我国古代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系列铜制的钟组成。
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有六十四枚。
粽子:
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食品。
屈原投江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湖南等地的人民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
关于它们的来历,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角度来看,就故宫而言,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研究我国封建王朝的活化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同样的文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因为文化情趣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小结: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活动三:
分小组讨论教材P65问题。
派代表发言。
1、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有哪些?
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教师归纳:
多媒体显示:
思想家:
孔子,整理《诗》《书》,编订《春秋》;孟子著有《孟子》;王夫之及其著作《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
军事家:
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毛泽东著有《论持久战》等。
文学家:
鲁迅著有《狂人日记》,茅盾著有《子夜》等。
2、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从不同的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此,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表。
小结: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活动四:
结合教材P66的所列谚语、格言,探讨这些富有理性的谚语、格言对我们为人做事的影响。
(学生讨论、发言)
多媒体显示:
吃一堑,长一智。
教育我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车到山前必有路。
激发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勇气与斗志,战胜挫折,看到希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让人们用辨证的眼光长远地看待周围的人与事
人是文化的人。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受既定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无不打上一定文化的烙印。
中华文化特别是其优秀文化传统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一些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对人们的影响中窥见一斑。
课堂小结: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第二课时
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导言:
上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传统文化,传统美德都是过去的,但其富有生命力的内涵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三个历史故事,最远的距离我们将近二千年,但它的精神内涵到今天仍备受推崇。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这三个故事。
活动一:
1、学生介绍“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故事。
2、探讨这些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的影响。
教师补充归纳:
(多媒体展示)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其副使张胜参加匈奴内部的斗争而受牵连,汉朝使节全部被囚禁。
匈奴单于派人劝苏武投降,苏武以拔剑自刎相抗,誓死不屈。
匈奴又采取各种手段,迫苏武就范未成,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
身陷绝境的苏武以草根野鼠为食,面对南天,怀念祖国,强烈的爱国信念,使他顽强地与困境抗争。
他孤身一人与羊群相伴19年,始终不辱汉使气节。
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白发苍苍的苏武被遣回朝。
苏武临大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负荆请罪
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欲羞辱蔺,蔺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两人遂为刎颈之交。
徙木为信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了取信于民,商鞅“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人们都表示怀疑,这时,一个年轻人将所立之木搬到北城门,商鞅果然赏十金。
这三个历史典故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
多媒体显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洪战辉的事例。
下面是20XX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的内心独白:
我是洪战辉!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
不知为什么,今天晚上总是睡不着,我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
我所有的思维和做法也是一个普通人的。
有些事情我也想不通,普通人就应该做普通的事,尽自己应该尽的责任,这有什么奇怪的。
要奇怪的应该可能是现在一些普通人不去做或者不愿去做或是不敢去做普通的事情,要么是不去尽、不愿尽,不敢去尽作为一个人应该尽的一点责任和义务。
做人应该有责任心,能担多大的责任,方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我认为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不必说三道四,也不必感天动地。
我作为普通人,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去尽我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平和、静心、无悔、无愧地走完这一生几十年,不是很好吗?
关于为我捐款的事,我的态度是,我决不会在网上和媒体上公布自己的账号,也请大家务必注意,去年时,就有人冒充我的老师,以我的名义在网上公布捐款账号,我看到后非常生气,还报了警,请大家看到这样的捐款账号,不要相信。
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
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现状才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出来的人们!
他们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帮助的!
引导学生阅读探讨:
(1)材料集中体现了洪战辉身上的什么美德?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小结:
(1)材料集中体现了洪战辉身上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
(2)如:
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等。
课堂小结:
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用勤劳和智慧开发了祖国的大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的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它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青少年有义务、有责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扬利伟的事例
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和“航天功勋奖章”的获得者。
他从小向往军营,从穿上飞行服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蓝天。
他在恶劣的环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苦练过硬的航天飞行本领,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终于成功地飞向天空。
他的成功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思考:
杨利伟的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略)
教师:
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问题。
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活动一:
探讨“中国脊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8鲁迅先生的话,
思考:
“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补充归纳:
我们先看一写鲁迅写这段话的背景:
“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一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悲观的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尊心,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所提到的“中国的脊梁”,就是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贡献自己的一切的人们。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段话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
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
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
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
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
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教师小结:
从这些分析中我们体会到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也感受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民族战胜困难的力量之源。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
但是,他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
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活动二:
共同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教材P69的表格
名言警句
历史典故
团结统一
“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
郑成功收复台湾
爱好和平
“和为贵”、“与人为善”
……
勤劳勇敢
……
愚公移山
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教师补充归纳:
“爱好和平”对应的历史典故是“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勤劳勇敢”对应的名言警句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君子以俭德辟难”,“率义之为勇”,“见义不为,无勇也”,“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勇者不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强不息”对应的历史典故是“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等”
小结: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3.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多媒体显示材料:
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启动以来,经过全国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不但取得“神舟”六号“多人多天”的历史性突破,而且形成了宝贵妁精神财富。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已经与“两弹一星”精神一起成为激励亿万人民的强大力量。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这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科学概括,道出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与实践感受,揭示了载人航天精神的本质,也是我们各项科学技术取得成功的普遍经验。
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
(1)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集中体现为哪些精神?
(3)民族精神我传承。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小结:
(1)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2)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3)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发扬创新精神等。
第二课时
导入:
上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而且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所以,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我传承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0的问题,讨论
(1)这些中国学生的行为为什么会赢得热烈的掌声?
(2)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归纳:
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离我们很遥远,但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事例我们能够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体现在祖国面临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更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等,都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每个学校几乎都有固定的升旗仪式,回味我们站在国旗下,听国歌奏响时的内心感受,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国旗国歌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活动二:
反思社会现象,树立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多媒体显示材料:
“哈韩”“哈日”的潮流席卷着中学校园,肥大的裤腿是他们的标志,流行的日韩剧是他们关心的永恒话题,伴随其中的是对日韩文化的崇拜。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乃至复活节、万圣节、愚人节,这些“洋节”成为追捧的对象,反而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被淡忘了。
学生阅读并讨论: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小结: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活动三:
学生分组讨论:
在今天,民族精神中丰富了哪些内容?
我们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这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直接体现民族精神的有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下
列选项中体现民族精神的有
①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④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航天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因为航天精神
A.代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水平B.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D.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有井冈山精神,有长征精神,有延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有
①大庆精神②“两弹一星”精神③“抗洪’’精神④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邓小平说:
“我们要搞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还很穷,就是要老老实实创业,就是要吃
点苦,否则,不可能有今后的甜。
”这说明
A.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B.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C.艰苦奋斗是立国之本D.自强不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6.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和近代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体现了
A.艰苦奋斗精神B.大胆创新精神C.无私奉献精神D.互相帮助精神
7.民族文化的精髓是
A.民族精神B.艰苦奋斗C.自力更生D.独立自主
8.下列选项对爱国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就是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D.民族精神就是爱国主义
9.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它主要表现为
①爱社会主义祖国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拥护祖国统一④把个人理想和事业融
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提到日本,人们会想到樱花、和服、寿司;提到巴西,人们会想到足球;提到埃及,
人们会想到金字塔;你作为中国人,你所想到的能代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哪些?
①长城②京剧③故宫④大熊猫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多项选择题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鲜明体现中华民
族精神的有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第28届奥运会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不畏强手,奋力拼搏,使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
《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民心为之激越,士气为之振奋,向全世界
A.进一步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
B.展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品德 新课 九年级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