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docx
- 文档编号:29013942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78.26KB
社会工作导论.docx
《社会工作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导论.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导论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一.社会工作概述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含义:
①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得助人活动。
2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
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性质:
从定义①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服务,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从定义②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
所谓道德实践有两层含义:
一是社会工作是以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活动,而这些社会价值都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二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认识和界定问题、干预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都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其助人实践带有道德特点。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1)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2)社会工作的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社会工作的形成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
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
年德国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
年爱尔伯福市进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
年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致力于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
鼓励志愿工作者进入社区活动
年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中心为贫民服务。
F.美国内战时期出现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培训。
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开始社会工作训练,社会工作逐步形成。
2现代社会工作是实践的产物
A.社会变迁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需要人们去解决
B.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长期经验的总结
(3)社会工作的发展
1专业目标的发展
年,(美)玛丽•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
B.玛丽•芮奇蒙《什么是个案工作》使个案工作成为专业方法被社工接受。
到20世纪30
年代中期,个案工作作为社工唯一普遍承认的工作方法。
世纪20年代,小组工作被纳入社工训练课程,到40年代中期,小组工作作为社工专业方法被接受。
D.到60年代社区工作被正式承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基本方法。
年代社会行政作为一种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
②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从只关注目前问题的解决到助人自助。
治疗——预防救助——发展
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对象:
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
(1)早期社会工作救助的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大规模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社会工作所面对的也是城市失业群体和贫困群体,特别是儿童与老年。
从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实践上看,其基本对象依旧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如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及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困境而陷入危险境地的人。
(2)从个人到社区(从微观到宏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逐渐成为社会工作工作对象,如英国的社区睦邻活动。
中国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社区工作与微观层面的社会工作的开展常常是互补的。
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弱势群体。
(3)社会工作对象扩大
全面的、
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的性质由补救性、治疗性向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的方向发展。
福利国家的出现将社会工作面向贫困的弱者的救助工作发展成面对全体国民的、制度化的关怀。
不仅对物质上的救助,而且心理方面的救助也成为社会工作的内容。
社会工作的对象扩大至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也称为社会工作的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1)社会工作领域可分为:
理想的和实际中的两种。
理想的社会工作领域是按照人类理想应该进行干预并对之进行改变的社会问题发生领域。
实际的社会工作领域是社会工作者已经涉入其中的领域。
(2)
(3)
(4)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
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或:
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
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就业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3按社会工作的特点:
救助、帮助、发展
4.社会工作的功能
(1)对受助者:
就难、解困、发展
(2)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
1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
2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
3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1)对工作对象:
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促进能力发展,维护合法权益
(2)对社会:
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1.社会福利思想
(1)社会福利从广义上说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
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2)从历史上看,社会福利的发展变化与人们的道德观念密不可分。
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二战后,福利国家成为普遍的政治共识。
福利显示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惠关系与照顾责任的必要性。
福利在现代社会不仅强调公民的权利,同时也强调公民的责任,福利不仅被当作权利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公民之间的相互义务关系,而这一点反映了福利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
(3)福利的政治基础福利与权利、平等、正义密不可分。
社会福利思想
(一)
(1)宗教理念
基督教,相信人是神所创造的,人生来平等。
天主教①爱:
树立“利他主义”的思想,无私的不求回报地关心他人的疾苦与需要
2给予:
透过社工的理解、关怀、治疗和其他社会救助活动,来帮助有需要的
社会弱势人群,从而完善社会功能与自立功能。
(社工是一种利他主义活动,本质上强调对受助者的给予。
)
3人性:
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爱人如己”
(2)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
1人文主义:
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性解放
2人道主义:
人权
(3)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
1实证主义:
以经验的证据来确定受助者的需要并制订相应的治疗干预模式;
2实用主义:
社工注重的是解决受助者的问题,并透过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
(4)理想主义:
①乌托邦②理想主义
(5)集体主义:
关注群体的幸福。
源于费边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它反对强调以个人自由和市场价值为核心的功利主义福利观,主张政府或国家对公民的福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福利国家作为一种制度设置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1反个人主义世纪成为西方政府推行社会福利的主要思想基础
2费边社会主义对民主过程的一贯承诺同时毫不含糊地支持社会福利服务。
核心价值观:
平等、自由、合作、民主参与、人道主义理念。
社会福利思想
(二)
(1)涂尔干和道德福利社会变迁会引发社会成员的失范行为,贫困就是(穷人)失范的一个明显例子。
人越贫困,追求无限需求的欲望越小。
“社会团结”。
个人应接纳自己的贫穷,社会福利需同经济市场同在。
(2)斯宾塞和社会福利反对济贫措施、个人追求利益
(3)韦伯和社会福利
2.社会福利制度
(1)社会福利制度主要要素:
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外在制度和环境系统等。
(2)概念:
社会福利制度是为了满足公民的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而设置的专门制度。
(3)功能:
a.潜功能:
提升公民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关系从而增强社会团结;
b.显功能:
为了解决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改善公民的生活素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
2提升人的社会功能;
3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4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5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的发展。
a.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积极社会福利与消极社会福利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3.社会工作价值与价值体系
(1)定义:
社会工作中的价值概念属于哲学范畴。
它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包含着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它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
(2)意义:
作为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界定社会工作本身、它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在于它同时界定了社会工作的技巧与方法,机构的项目。
目标和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与态度。
总之价值是贯穿社会工作实践始终的东西。
(3)发展演化:
1早期:
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
怜悯、博爱、施舍等。
不平等关系。
2正式社会工作价值观:
抛弃了救助过程中的尊卑意识,而是出于同情和怜悯,它承认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帮助。
3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
以科学和知识为基础,人本身无条件地被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中心位置来考虑。
是一种人道主义义务。
社会工作完全被放到人与人关系的天平上来检验。
(4)反价值:
操纵、家长作风
(5)价值体基础:
新教伦理、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
价值体系:
①操作定义价值体系
2比斯合克价值体系
3泰彻价值体系
(泰彻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
①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2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达到周到的对待
3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的决策
4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
5每一个人都应公平地分享对物品和服务的控制
6对实现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
)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包括:
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操作守则专业价值:
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
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①保密原则
2接纳原则
3个别化原则
4非批判原则
5案主参与自决原则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①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也就是社会基本价值或一般价值,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
2社会工作自身的价值体系,这一层次受第一层次价值的影响,同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3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和社工工作的职业道德。
(2)包含:
①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a.适当性:
应维持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在能力和身份上的高标准。
b.能力和专业发展:
社会工作者努力争取和保持在专业实践和专业表现中的精通地位。
c.
d.
e.
服务:
社会工作者应该把服务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义务。
诚实:
按专业诚实的最高标准行动。
学问和研究:
从事学习和研究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由学者质询的惯例来指导。
a.
b.
自我决定权利
②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
社工的首要责任是对当事人负责。
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
社工应做出一切努力来最大限度地培育代表当事人的
c.
和秘密。
d.
秘密和隐私。
应尊重当事人隐私,并保守在专业服务过程中所获的一切信息
费用。
当设定费用时,社工应保证其所履行的服务与当事人支付能力比较是
公平的、合理的、考虑周到和相称的。
a.
b.
③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公平和礼貌处理同事的当事人。
社工有责任用全部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同事的当事人。
④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对雇用组织的承诺。
社工应遵守对雇用组织的承诺。
a.
b.
可行。
⑤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维持专业正直。
社工应坚持和推进这个专业的价值、伦理、知识和使命。
社区服务。
社工应帮助这个专业在使一般大众接受社区服务方面更加方便和
c.
发展知识。
社工应承担起在专业实践中鉴定、发展和完全使用知识责任。
⑥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普遍福利。
社会工作者应促进社会普遍福利的增长。
3)操作守则:
价值、知识和技术的统一。
专业人员在实践中履行的基本义务:
①履行专业行为的一般规定
2以受助者利益为第一
3不得夸大专业资格和能力
4在有关受助者个人的信息使用和处理上,要知会受助者并获得其同意,同时要严格履行保密原则
5严格专业标准,避免失职、渎职的行为。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及地位
涵义:
所谓
总称。
地位或功能:
社会工作理论”是对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当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知识的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
工作目标。
(3)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与模式。
选择不同的理论,就可能意味着对同一类对象和问题作出不同的界定,设立不同的工作目标,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因而也意味着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对各种社会工作理论进行研究、验证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人们澄清
社会工作理论的地位:
理论作用作为一种对行动意义和方法的探究与争辩,对问题的认识以及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寻求可能的突破。
问题域”,
发展出社工领域独有概念,从而使它们能更精准地描述和分析助人实践中的有助于弥补其他外借理论解释和分析功能的不足。
理论可以帮助专业人员认识不同的情境并分析经验的异同之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专业活动,从而使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术被验证和评估;理论本身可以反映出社会工作者在特定情形下的知识状况;理论的储备使专业人员对实践更具信心,并对其他的理论有自己的判断。
2.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社会工作在其发展中,借用并形成不少理论体系,主要有:
(1)心理分析学理论(弗洛伊德)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驱使的。
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和“超我”所控制。
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失衡(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全等)。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2)认知理论(源于认知心理学)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非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3)行为主义理论(源于行为心理学)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恰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
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协调或均衡当这个条件得
(4)社会系统理论(源于一般系统理论及结构功能主义等)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不到满足时,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问题。
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5)标签理论(勒麦特&贝克)
这种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
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6)沟通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
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
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们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7)人文主义理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胡塞尔与舒茨现象学、布鲁诺的符号互动论)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当中,而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的。
当人们的“理解”或“解释”过程发生了困难(如现在和过去的理解不一致,自己与他人的理解不一致)时,问题便出现了。
社工的任务就是努力“理解”这些人(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
然而作为激进人本它认为人们在“意义
(8)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马克思、葛兰西、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作为一种人本主义,它也认为人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意义世界”主义,它又指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正的事实。
与一般人本主义不同,世界”里经历的许多人格的、心理的问题都只有依据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道特征才能被理解。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改造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的许多问题。
激进人本主义虽然要求改变社会现实,但其最终关注点仍是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的变化。
(9)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阶级压迫中寻找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张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社会问题。
与激进的人本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结构本身的改变,而较少关注服务对象心理、意识状态上的变化。
(10)“增权”或“倡导”理论(马克思主义)这种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安排。
(11)女权主义理论(20世纪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工作的目标就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理论,如危机介入理论、任务中心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
(皮拉利斯“三分模型”:
①宏观理论:
对人与社会本质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进行综合性的说明,如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等。
抽象程度最高。
2中观理论:
a.解释性理论:
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某一方面进行专门解释,如标签理论、儿童发展理论等;
b.介入模式理论:
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
的、过程等进行一般说明,如危机介入模式理论、任务中心模式理论等。
3实践理论:
社会工作的具体技巧、操作方法,如自由联想法、批判式提问法等。
抽象程度最低)
3.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主要有评估理论与干预理论。
(1)评估理论包括:
问题的界定与分析、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受助者的需要分析以及对受助者所在环境的分析的相关理论概念。
环境和社会系统,从
(2)干预理论:
主要指工作者如何通过行动来影响受助者的人格、而实现社会工作治疗和改良的双重目标。
干预致力于两个系统的改变:
微观体系的改变&宏观体系的改变
干预理论的核心是“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模式。
干预理论或实践模式包括:
①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2功能派个案工作
3问题解决模式个案工作
4行为修正模式
5任务中心模式
6危机干预模式
7存在主义模式
8一般系统模式
9完型治疗模式
10生命模式
(11)交流互动分析模式等。
四.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
1.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1)
价值、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在以及外在要素合成
人类行为:
①人类行为是由生理、
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
人类行为有正常和异常之分,体现在生理、认知、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
行为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上述多方面的组合。
2关于人类行为异常的划分:
包括统计规律、社会范围、行为适应性、个
人主观感受。
人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2)社会环境:
①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会系统;团体、组织、社区、文化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家庭、学校、
②社会环境的多样性:
作为社会系统的元素,人总是处于家庭、学校、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的单系统或多系统的交叉场景之中。
人的生物发展、心理和人格发展、社会化过程一般由他人组成的特定社会场景中进行。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
分析视角:
b.
e.
f.人在环境中”
织结构提供关于案主的人际、环境、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的简明一致的描述,被用于说明成年案主所面临的问题。
“人在环境中”已被称为真正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特殊概念和理论。
a.
个人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个人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人类行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
3社会工作者应由整体角度看待人类行为,而非简单认为人的困境来自个人还是环境,
社会工作者常常认为该人们的困境源于上述两者的不恰当互动。
因此改变个人、改变环境和改变两者互动,都是重新实现人和环境间适应平衡的专业手法。
(2)儿童阶段特性
1
不良
生理特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儿童的动作发展,环境则反之,情况愈偏离正常,儿童的动作发展受到的限制越大。
2心理和人格发展表现为各个阶段家庭、学校以及朋辈群体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化是儿童的重要任务。
(3)儿童问题及对策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行为问题有所不同。
儿童行为离不开环境的影响。
不同年龄段儿童所处的场景有所不同,但都可细化为家庭、
学校、朋辈、社区、社会等系统。
①家庭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家庭形态变化和家庭教育不当等方面。
独生子女家庭和核心家庭越来越多;离婚家庭对孩子影响;家庭教育两极化;
虐待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技术并且训练其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多元化是儿童所在环
对策:
①社工需把握不同阶段儿童的基本特征、剖析行为偏差的微观机制。
认知偏差7认知疗法;行为学习不当7行为治疗法
2社工也需领悟儿童问题乃至偏差行为的宏观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是与家庭、学校、社区、媒体、政府中的某一因素或多个因素有关。
详见《社工导论》P108
3.青少年发展与社会环境青少年阶段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本阶段也常被称为成长期、混沌期、危险期和反抗期。
其不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显现出不稳定发展的特性。
(5)根据社会工作的视角,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主要在于其人与环境的不适当互动,表现为个人原因和环境原因两个方面,其中有些原因是不可改变或很难改变的,另一些则是可以改变的。
推动可变的个人因素或环境因素朝积极方面变化,是帮助青少年与环境达成平衡手段的根本原因。
A针对个人原因,可采用微观的社会工作手法,如:
1心理失调7肌肉松弛法、系统脱敏法
2越轨问题7认知治疗法、行为治疗法
B针对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1人际关系不佳源于缺乏交往技巧7社区工作手法
2青少年犯罪增多可能有教育不力、打击不力等原因,也有媒体的副作用,因此可以在
加强教育的同时,制订相应的惩治政策,并对媒体宣称制订相应操作规则。
3针对可能的多个原因采用整合手法,以学校为依托,整合家庭、社区、社会等多方面
资源提供专业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工作 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