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10《热爱生命》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docx
- 文档编号:2901387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29KB
高中语文310《热爱生命》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310《热爱生命》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310《热爱生命》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310《热爱生命》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热爱生命》
[学习目标]
1.把握文本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
2.理解文本主题,深化对社会的认识,从多个层面理解生命的内涵。
3.鉴赏作品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点]
1.作品的主题解读。
2.体会作品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真实的细节描写。
[学习难点]
理解小说揭示的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
美国作家。
生于破产农民家庭,从小出卖劳力为生,曾卖报、卸货、当童工。
成年后当过水手、工人,曾去阿拉斯加淘金,得了坏血症。
从此埋头读书写作,成为职业作家。
他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
早期作品有描写北方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包括1900至1902年发表的《狼的儿子》等3部集子,通称“北方故事”);描写伦敦贫民生活的特写集《深渊中的人们》(1903);描写兽性般残忍和利己主义的长篇小说《海狼》(1904)。
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表现了对劳动人民顽强意志的歌颂和苦难生活的同情,也显示了作者的“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和尼采式“超人”哲学观念。
19世纪90年代他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905年后参加社会党的活动,此间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如号召工人阶级抛开幻想、准备坚持长期武装斗争的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描写劳动者出身的现实主义作家因理想破灭而投海自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1909)。
小说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示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势利和自私,但小说的主人公却是强调个人意志和脱离群众的“超人”。
到后期,杰克·伦敦逐渐脱离社会斗争,追求个人享受。
虽创作了《一块排骨》(1911)、《在甲板的天蓬下面》(1913)等优秀小说,也写了《埃尔西诺尔号的叛变》(1914)、《红死病》(1915)等诬蔑工人运动及宣扬世界末日的作品。
1916年他在精神极度苦闷空虚中服毒自杀。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1.复述文本
美国西部的一个淘金者“他”,在去阿拉斯加淘取金子后,与同伴一起踏上了漫漫归途,名叫“比尔”的同伴在返回的途中抛弃了他,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
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
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
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
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
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
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
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
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
最终他爬到了海滨,被捕鲸船上的人发现而获救了,三个星期后,他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2.主题解读
本文以细腻平实的笔触,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险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自然真切地展示了人性的顽强和坚韧,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恐惧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3.社会意义
这部小说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这留给我们很多启示:
患难是检验感情真与假、深与浅的试金石。
真正的朋友就是在某一方正遭受苦难时不离不弃。
生命因信念而坚韧、顽强。
学会在逆境中热爱并享受生活。
要有面对孤独,战胜失败,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就是生命中唯一的财富。
活过并经历痛苦,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胜利,即使输掉了最后的赌注。
4.情节结构
①惨遭朋友遗弃
两个淘金者在归途中艰难的跋涉,“他”的脚扭伤了,被同伴比尔扔下,只得忍受饥饿伤痛独自前行。
②忍受剧痛饥饿
第二天,“他”仍然带上那装有15磅金子的鹿皮口袋,忍受着脚伤的剧痛,艰难的走在山谷沼地中。
“他”费力地追松鸡,捞小鱼,但一无所获,对着荒原号啕大哭。
③面对雨雪严寒孤弱
“他”一天天地独自面对雨雪严寒、孤独虚弱、荒原狼群。
“他”摘浆果,拔灯芯草,捉鲦鱼生吃,活吞了四只刚孵出的小松鸡。
他扔下了所有的金子,开始受幻觉的折磨凭本能向前跋涉。
他以勇气吓走了大棕熊。
不知过了多少天,“他”不再像人那样挣扎,也不再痛苦,“他”咀嚼着碎骨头,拖着即将分离的灵魂和肉体向前爬。
④看见大海,咬死病狼
“他”看见了远方的大海、大船,也发现了比尔的骸骨和沉重的鹿皮口袋。
他顽强地爬行,在衰弱的情况下,咬死了尾随他多日的病狼。
⑤终于获救,恢复正常
捕鲸船上的科学考察人员救了他,当时他已经瞎了,失去了知觉,只蠕动着前进。
不过,在捕鲸船还没有到旧金山时,“他”就恢复了正常。
二、思考问题
1.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教师提示: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
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
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
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2.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赋予主人公具体的名字,而是用“这个人”来指代?
教师提示:
“这个人”不仅仅是指一个人,而是象征着整个人类,他面临的困境正是人类生存中有可能面临的困境,作者希望整个人类能够拥有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体现出人的伟大,生命的不可战胜。
3.小说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文中“狼”象征什么?
“狼”饥饿不堪、奄奄一息,但企图猎取对方的生命,可以说狼是恶劣生存环境的象征。
当狼成群,象征着环境的更加恶劣,人的生命就有可能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
而病狼还象征着环境虽然恶劣,但并非坚不可摧,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
显出人类在艰难的环境中凭自己的意志力、靠自己的潜能生存下去,尽显生命的伟大。
三、人物形象
这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硬汉的形象,他作为一个淘金者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影响生存的金子则是身外之物,因为他懂得生命的最基本的意义就是活着,失去了生命就代表着一切的终结。
他善良,不忍吃同伴的尸骨,他坚强,超越了生命的极限,战胜了难以想象的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以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与“吃”较量,与病狼周旋,在他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生命本身的原始之力,同时看到了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在他身上,生命的坚韧和强大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他谱写了一曲热爱生命的颂歌。
四、艺术特点
1.具体逼真的细节描写
这又是一篇极为逼真的小说,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例:
①“那里面有四只刚孵出的小松鸡,出世才一天光景——那些活蹦乱跳的小生命只够吃一口;他狼吞虎咽,把它们活活塞到嘴里,像嚼蛋壳似的吃起来。
”
②“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
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慢的流进他的喉咙。
上面两段描写细节真实具体,写出了一个人对生命强烈的渴望和强大的求生潜能,写出了生活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既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揭示了礼赞生命的主题,同时体现出作家自然主义的文学理念。
2.细腻的心理描写
“他尽力想着比尔并没有抛弃他,想着比尔一定会在藏东西的地方等他”
展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信心,对战胜困难的坚定,对朋友的信赖。
“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他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
在绝境中,他可以通过吮吸比尔的骨头,来延长自己的生命,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这又反映出生命的尊贵与高尚。
3.典型的环境描写
“谷底一片潮湿,浓厚的苔藓像海绵一样,紧贴在水面上。
他走一步,水就从他脚底下溅射出来,他每次一提起脚,就会引起一种吧咂吧砸的声音,因为潮湿的苔藓总是吸住他的脚,不肯放松。
”
环境的恶劣,更衬托出主人公坚忍和顽强,更体现出生命的不可战胜。
五、研究创新
课外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比较异同,进一步探讨本文的深刻意义。
提示: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主题2.环境3.人物4.背景5.结构6.语言
【模拟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凛冽(lǐn)笨拙(zhuó)踌躇(chú)霎时(shà)
B.咀嚼(jué)脑髓(suí)咆哮(xiào)吮吸(shǔn)
C.躯壳(qiào)窥探(kuī)停泊(bó)耷拉(dā)
D.贮藏(zhù)粗糙(zào)苔藓(xiǎn)勉强(qi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蹒跚融化蜿蜒号啕大哭
B.海绵糟蹋血渍生死有关
C.湍流干躁帐篷转瞬即逝
D.悸动咳嗽跋涉无精打彩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时光渐渐__,他走进了连绵的山谷,或者说是沼地,这些地方的野物比较多。
②雪花又大又潮,起初,一落到地面的就__了,但后来越下越大,盖满了地面。
③她刚强地打起精神,决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倦把她__。
④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他居然会死掉,那__太不合理了。
A.消逝溶化淹没难免
B.消失溶化湮没难免
C.消逝融化淹没未免
D.消失融化湮没未免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老师教学认真,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认真订正,甚至吹毛求疵,同学们都很尊敬他。
B.她没有什么追求,理想在她的心中只不过是海市蜃楼,是虚幻的东西,让她不能面对。
C.面对眼前的困难,他们束手无策,又没有高人指点,他们都快要放弃了。
D.她漠不关心地摆弄着衣服的花边儿,心思却已经飞到遥远的国度去了。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儿有许多极小极细的枯死的枞树,当地的人把那儿叫作“提青尼其利”——意思是“小棍子地。
”
B.他冷冷地说着这些话;前面的那个只顾一瘸一拐地向流过岩石、激起一片泡沫的白茫茫的小河里走去,一句话也不回答。
C.后来,他收集了一堆,就生起一蓬火——一蓬不旺的,冒着黑烟的火——并且放了一白铁罐子水在上面煮着。
D.处在这样衰弱的境况中,他想知道,如果那个畜生攻击他,怎么办?
6.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靠近地平线的太阳,像一团快要熄灭的火球,几乎被那些混混沌沌的浓雾同蒸汽遮没了。
(比喻)
B.当那团模糊的像圆球一样的太阳慢慢向西方沉下去的时候,他一再盘算着在冬天追上他和比尔之前,他们向南逃去的每一段路。
(拟人)
C.他的灵魂和肉体虽然在并排向前走,向前爬,但他们是分开的,他们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脆弱。
(比拟)
D.他每走几分钟,心里就会猛烈地怦怦地跳一阵,然后变成一种痛苦的一起一落的迅速猛跳,逼得他透不过气,只觉得头昏眼花。
(比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下午,这个人发现了一些痕迹,那是另外一个人留下的,他不是走,而是爬的。
他认为可能是比尔,不过他只是漠不关心地想想罢了。
他并没有什么好奇心。
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
他已经不再感到痛苦了。
他的胃和神经都睡着了。
但是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
他非常疲倦,然而他的生命却不愿死去。
正因为生命不愿死,他才仍然要吃沼地上的浆果和鲦鱼,喝热水,一直提防着那只病狼。
他跟着那个挣扎前进的人的痕迹向前走去,不久就走到了尽头——潮湿的苔藓上摊着几根才啃光的骨头,附近还有许多狼的脚印。
他发现了一个跟他自己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厚实的鹿皮口袋,但已经给尖利的牙齿咬破了。
他那无力的手已经拿不动这样沉重的袋子了,可是他到底把它提起来了。
比尔至死都带着它。
哈哈!
他可以嘲笑比尔了。
他可以活下去,把它带到光辉的海洋里那条船上。
他的笑声粗厉可怕,跟乌鸦的怪叫一样,而那条病狼也随着他,一阵阵地惨嗥。
突然间,他不笑了。
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他转身走开了。
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
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他一面摇摇晃晃地前进,一面暗暗想着这些情形。
他走到了一个水坑旁边。
就在他弯下腰找鲦鱼的时候,他猛然仰起头,好象给戳了一下。
他瞧见了自己反映在水里的脸。
脸色之可怕,竟然使他一时恢复了知觉,感到震惊了。
这个坑里有三条鲦鱼,可是坑太大,不好舀;他用白铁罐子去捉,试了几次都不成,后来他就不再试了。
他怕自己会由于极度虚弱,跌进去淹死。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一层,他才没有跨上沿着沙洲并排漂去的木头,让河水带着他走。
这一天,他和那条船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三哩;第二天,又缩短了两哩——因为现在他是跟比尔先前一样地在爬;到了第五天末尾,他发现那条船离开他仍然有七哩,而他每天连一哩也爬不到了。
幸亏天气仍然继续放晴,他于是继续爬行,继续晕倒,辗转不停地爬;而那头狼也始终跟在他后面,不断地咳嗽和哮喘。
他的膝盖已经和他的脚一样鲜血淋漓,尽管他撕下了身上的衬衫来垫膝盖,他背后的苔藓和岩石上仍然留下了一路血渍。
有一次,他回头看见病狼正饿得发慌地舐着他的血渍、他不由得清清楚楚地看出了自己可能遭到的结局——除非——除非他干掉这只狼。
于是,—幕从来没有演出过的残酷的求生悲剧就开始了——病人一路爬着,病狼一路跛行着,两个生灵就这样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相互猎取着对方的生命。
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么,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只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
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
现在,他脑子里又开始胡思乱想,又给幻象弄得迷迷糊糊,而神智清楚的时候也愈来愈少,愈来愈短。
有一次,他从昏迷中给一种贴着他耳朵喘息的声音惊醒了。
那只狼一跛一跛地跳回去,它因为身体虚弱,一失足摔了一跤。
样子可笑极了,可是他一点也不觉得有趣。
他甚至也不害怕。
他已经到了这一步,根本谈不到那些。
不过,这一会,他的头脑却很清醒,于是他躺在那儿,仔细地考虑。
那条船离他不过四哩路,他把眼睛擦净之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同时,他还看出了一条在光辉的大海里破浪前进的小船的白帆。
可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哩路。
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
他知道他连半哩路也爬不了。
不过,他仍然要活下去。
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他居然会死掉,那未免太不合理了。
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也许,这种想法完全是发疯,不过,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他闭上眼睛,极其小心地让自己镇静下去。
疲倦象涨潮一样,从他身体的各处涌上来,但是他刚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倦把他淹没。
这种要命的疲倦,很象一片大海,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识。
有时候,他几乎完全给淹没了,他只能用无力的双手划着,漂游过那黑茫茫的一片;可是,有时候,他又会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另外找到一丝毅力,更坚强地划着。
他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现在,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
它愈来愈近,总是在向他逼近,好象经过了无穷的时间,但是他始终不动。
它已经到了他耳边。
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象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
他那两只手一下子伸了出来——或者,至少也是他凭着毅力要它们伸出来的。
他的指头弯得象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
敏捷和准确是需要力气的,他没有这种力气。
那只狼的耐心真是可怕。
这个人的耐心也一样可怕。
这一天,有一半时间他一直躺着不动,尽力和昏迷斗争,等着那个要把他吃掉、而他也希望能吃掉的东西。
有时候,疲倦的浪潮涌上来,淹没了他,他会做起很长的梦;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不论醒着或是做梦,他都在等着那种喘息和那条粗糙的舌头来舐他。
他并没有听到这种喘息,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
他静静地等着。
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牙齿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
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
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
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馒流进他的喉咙。
这东西并不好吃,就象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
后来,这个人翻了一个身,仰面睡着了。
7.“他的胃和神经都睡着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8.“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说明什么?
9.“他”与狼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较量?
10.“他”和比尔一个被狼吃,一个把狼吃掉,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11.当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做呢?
谈一点自己的感触。
【试题答案】
1.C2.A3.C4.C5.B6.D
7.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非常具体形象的描述了因没有食物充饥而使胃和神经麻木而失去消化欲望的情景,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对生命的威胁。
8.说明即使在没有食物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的情况下,他都不忍心吮吸同类的骨头,体现出人性在关键时候经受住的考验,使生命充满了高尚的内涵。
9.忍耐力、意志力、生命力、智慧、气力、病痛等。
10.“他”和比尔都是淘金者,都带着装有15磅金子的鹿皮口袋,在归途中都面临着饥饿、寒冷、疲惫、伤痛、野兽,但在对待友情上,比尔抛弃了朋友,而“他”则把比尔当作前进的动力,且不忍吃比尔的尸骨;在对待金子上,“他”分三次把金子扔掉,因为它已威胁到了生命,而比尔至死都带着那只装金子的口袋,最后“他”咬死了病狼,比尔被狼吃掉。
这就告诉我们:
在困境中应该与朋友共渡难关,抛弃对方,实质上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舍命不舍财,最后只能落得失去生命的同时也失去了金钱;只有坚强的意志力,生活的信念,才能使人们战胜厄运。
11.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爱生命 高中语文 310 热爱 生命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