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八种讲解.docx
- 文档编号:2901199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8.66KB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八种讲解.docx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八种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八种讲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八种讲解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之八种
一、心理指导法
心理指导法是以心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受导者进行说理教育。
心理指导法和德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法相似但不相同,德育中的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是突出了心理理论指导的特点,强调论心理之理,通过心理理论的科普教育,提高受导者的心理认识水平,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古人说,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心理健康教育法的运用,重要的是要把心理科学的真理性转化为说理的力量,使受导者心悦诚服。
中国古语说: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说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运用心理理论说服人,要力求说得透彻,明了,生动,还要注意因人施理。
咨询手记:
心理指导法一例
以心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帮助中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应该注意,对性格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给以指导。
比如,同是初一年级的女孩,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男孩子的追求。
其中一个女孩性格开朗,有主见,她带着这样的认识来向你请教:
初二年级的一个男生想和我交朋友,我自己觉得这样不好,女孩子应自重。
而另一个女孩性格内向,腼腆。
面对男生的追求,不知如何处理,不好意思也没有勇气回绝。
对这两位同学进行指导,就要采用不同的说理方法。
对前者,因其自主性较强,比较重视自己的身份,在指导时,就不必讲更多的道理,只须坚定她的一些想法即可。
比如,可以赠之以一句诗“该在夏天得到的东西,不要在春天索求”。
而对另一个女孩,因其文静,柔弱,在指导时就要具体,还要多加宽慰语。
如果还是以诗相赠,则要这用这样的诗——《少女》:
绿色的晚风/吹乱了少女的长发/正像此时那纷乱的心/房前的桃花粉红鲜丽/就像少女可爱的年龄/枝间的鸟儿这样活泼/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可她为什么沉默不语/春风深情地向她询问/啊,原来是有个男孩/在河边的桃林里约她相会/“亲爱的小鸟妹妹/请你告诉他/我妈妈不叫我出门……”,指导时可根据这首诗的内容,从性格方面分析诗中女孩的内向,在把握自己过程中的犹豫,但这个女孩最后还是坚定而巧妙地找借口回绝了男孩子的追求。
引导这个女同学采取适合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处理。
--摘自一个咨询员的手记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心理指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论心理理论之理要少而精,不能泛泛而谈,论理过深,要追求深入浅出的效果,多给能理解的观点,少说深奥费解的概念,使学生听得明白,听得入耳。
比如,对遇到情绪不良的学生进行合理发泄的指导,在论述情绪转移的心理规律时,就可以用生活实例论理;假如一个丈夫在工作单位挨了领导的批评,他回到家里,就可能向妻子发泄心理的烦恼;妻子受了气,心理的不平衡可能会对来问自己晚上吃什么饭的女儿发泄,女儿无端受气,可能会打她的布娃娃,踢小花猫。
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自我防卫功能──向弱者发泄其不良情绪。
不良的情绪需要发泄,但要做到合理,要学会正确地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
在这样论理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转移的行为指导,效果就比简单地讲什么叫情绪的发泄,什么叫情绪的转移要好得多。
二是要在论理形式上下功夫,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融为一体,不能简单生硬,强迫人家接受,也不能像一杯白开水,使人感到无味。
比如,在心理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多一些幽默,学习善用幽默育人的功夫。
现在的教育工作,严肃正言有余,轻松幽默不足,这是需要改进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就对幽默有过不正确的认识,他认为:
我们应该避免幽默,因为它仅仅建立在我们因嘲笑他人的痛苦而得来的快乐之上。
柏拉图从消极的方面认识幽默,未免过于偏颇。
中外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幽默家都研究过幽默,定义过幽默,更有不少教育家们巧用幽默育人。
在心理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掌握这门艺术,运用幽默所特有的教育力量,使学生产生比较强烈的内心体验,增强心理指导的效果。
莎士比亚曾说:
"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光",的确如此,幽默是智慧的结晶。
它是人们对自身及其所处的世界的一种独特的体验与认识。
幽默在戏谑中包含有庄严,在愚钝中流露出智慧。
如果生活中没有了幽默,那生活将会黯然失色。
在教育中使用幽默,会增加教育的活力,教师启发学生学会幽默,会有益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在心理指导过程中,使用幽默的教育机会是很多的。
热情的鼓励可以使用,委婉的劝说可以使用,含蓄的转告可以使用,善意的批评也可以使用;教育可以用,教学也可以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用,家庭教育的指导也可以使用。
对不努力的学生,可讲一段这样的幽默故事:
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买了一张报纸,做出了读报的样子,但他把报纸拿倒了,当有人问他报上有什么新闻的时候,他回答,“又出事了,你瞧吧,火车轮子朝天了——翻车了!
”讲完这段幽默故事,进而再告诉学生,要努力学习,防止在文明社会犯文盲的错误。
对缺乏理想追求的学生,教师可抄录一段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幽默对话启发学生: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幽默地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像这样可以用于幽默教育的材料是很丰富的。
咨询手记:
以幽默淡化自杀情绪
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曾有过这样一个使用幽默的说理教育方法防止自杀的实例:
一个痛不欲生的女高中生,向咨询教师哭诉,因为一种不愿说的打击,她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已想好了自杀的办法。
像这样根本不想说自杀原因,又不立刻采取行动,还想和人谈一谈的自杀问题,我们认为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运用淡化自杀的原则,通过创造幽默轻松的谈话情境来解决问题为上策。
所谓淡化自杀的原则,是指通过创造轻松的谈话气氛,弱化其自杀欲,否定其想用自杀的行为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引导欲自杀的人选择更为积极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下面摘录其中的一段对话:
——你在结束生命之前能把我当作朋友,向我诉说你的不幸,作为咨询老师,我感到一种信任,谢谢你。
能告诉我你准备怎么自杀吗?
——我买好了安眠药,跟您谈完话我就回家,在晚上睡觉前吃,告别这可恶的人世。
——这个办法不太好。
据我所知,用安眠药自杀的死亡率并不高,大多会被人发现而救过来,结果是没死成反而会有损大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怕连死的思想都不会再产生了,因为你可能是一个近乎痴呆的人了,那样的结果不是你所希望的吧?
——那我就去买敌敌畏,一喝完事。
——太残酷了!
喝敌敌畏的人,死前是非常痛苦的,烧心毁胃的。
你这样一个经点打击都受不了的人,怎么能这么去死呢?
——这样不行,我就在厕所的下水管道上吊死。
——不行,不行。
像你这样一个看着很漂亮的女孩,吊死在厕所里,且不说环境太差,死后的形象太难看,单就从你的家人考虑,也不能让他们受到惊吓,留下一进厕所就害怕的后果呀!
……。
——这也不行,那也不好,那您说我该怎么个死法呀?
(凡欲自杀的人如果有了一种想争想吵想讨论的情绪,也就有了可挽救的机会,这正是咨询老师所希望出现的情绪,也是创造淡化其自杀欲气氛的结果)
——让我说,怎么个死法都不好。
中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你可能不接受,我们反过来说,赖死不如好活着。
你既然有死的勇气,也同样可以有战胜促使你去死的那个可怕的敌人的勇气,让我和你作个真正的朋友,联手来向那个把你拉向死神的困难发起进攻吧!
……。
轻松的谈话,对死神的幽默,对死的调侃,最终说服了这个女生,她向咨询老师谈出了为什么要自杀,也同意了老师的"经受挫折,勇敢地活着"的意见。
--摘自一位心理咨询员的手记
幽默,是人类智慧宝库中的奇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是可以解决一些用非幽默方式难于解决的问题的。
当然,教师在心理咨询或其它教育活动中使用的幽默,不应是刻薄的讽刺,解气的挖苦,而应是善意的批评和热情的鼓励。
使用心理指导方法所应注意的第三个问题是要重视同其他的教育方式相结合,特别是行为训练的方法。
中学生易犯的毛病是知行脱节,知道了未必去做。
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他们缺乏自制力,行为的稳定性不强。
教师要掌握这个特点,在心理指导和行为要求上齐下功夫。
二、心灵陶冶法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师爱和创造各种富有情感教育的因素以陶冶学生心灵的方法。
俗话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会运用心灵陶冶法是很有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的。
要用好这个方法,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且创造具有心灵陶冶作用的主导诱因。
这种主导诱因包括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情感作用和为学生有意识地创造陶冶情境。
具体说,有陶冶作用的因素有,教师的人格力量,群体生活的气氛、作风、传统,集体对个人的关心爱护帮助以及一些富有陶冶作用的课程,如美育、体育等。
心灵陶冶方法是一种具有心理暗示效应的教育方法。
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中无意识支配人的行为的潜力是无穷的。
心理暗示效应就是要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发挥人脑接受影响的潜能,从这方面来认识心灵陶冶方法的教育作用,可以说这种方法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
陶冶,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具有久远的历史的。
早在19世纪初期,英国的斯涛大卫就创造了"陶冶制",阐明了陶冶的概念。
他引用了《圣经》里的一句格言作为论据并书写在学校的墙壁上:
"陶冶儿童,宜依其所当行之路径陶冶之,迨其年长,方不至离弃之矣。
"斯涛大卫强调的是运用形式陶冶培养学生的思想观点,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实质陶冶的观点,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把人类文化财富,即科学知识、道德价值和美学内容等灌输到人的心灵中去的过程。
我国古代传说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就有实质陶冶的教育因素。
运用心灵陶冶的方法,教师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人格感化力量,要用自己的修养、人品、对学生的挚爱和期望来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得到进取的力量。
这是说,教师要以自己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热爱学生的崇高情感为陶冶诱因。
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看重这种教育影响力的,因为一个具有高度素养,热爱学生而又为学生所爱的教师,他对学生的心灵感化作用,是任何书本,声像教材代替不了的。
他在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中,会给学生以心理的明示或暗示,感染学生向教师"看齐"。
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那样: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
任何规章制度和纲领,任何人为设置的机构,不管它设想得多么巧妙也罢,都不能取代教育事业的个性……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的真正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使自己有一个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咨询员手记:
以同情培养同情。
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曾有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刚作班主任工作的年轻教师王老师,遇到了一个难处理的问题。
他所带的班最近出现了一个爱欺负同学的不良团伙。
几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下了课聚在一起,专爱拿一些弱小的同学取乐。
他们经常截住一个同学,或推搡逗闹,或拳脚相加,被欺负的同学往往要掉下泪来,他们才住手。
班里有个叫江生的同学,性格内向,老实,身体弱小,就成了这个小团伙经常欺负的对象。
江生同学整天心绪不宁,影响了学习。
王老师面对这种现象,很是气愤,他采用过严厉的纪律惩罚措施,但效果不佳。
王老师向心理教师求教后,采用了另辟教育途径,运用教师的感化作用有步骤地影响学生的方法。
第一步,是唤起全班同学的同情心。
王老师认真调查收集了江生同学的家庭情况、思想和学习情况。
经过认真准备,王老师指导同学们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在班会上,王老师作了一个特殊的发言,题目是"我相信人人会动心"。
他从江生的家庭开始讲起,江生同学从小没有父亲,母亲把他带大。
他家生活很困难,家也住得比较远,买身运动服要攒几个月的钱。
特殊的环境使江生从小就很自卑,在学校里经常受欺负更加重了他的抑郁心理。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江生同学对自己却要求很严格。
他从不迟到,劳动时总是抢脏活、累活干。
为了给灾区捐款,他节省下早点钱,交给了集体。
这么一位让人深感对他关怀不够的同学,怎么能再欺负他,在他的伤口上又加一把盐呢?
王老师动情的话语,打动了全班,也打动了那些爱欺负人的男生。
第二步,是采用委托责任,变害为利的方法。
王老师宣布,从现在开始,王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担起关心、帮助江生同学的责任,老师负主要责任,同时请几个同学帮助老师一起完成任务,这几个同学就是那些小团伙中的"骨干"。
王老师有意在大的范围内布置保护江生同学不受欺负,他说"再有外班的同学欺负他,见义勇为的应该是我们班的同学,首先是主要负责人。
我要每天过问这件事,每周总结,如果再发生江生受欺负的问题,我要在全班作检查,因为我没有照顾好他"。
老师掷地有声的话语,教育了全班同学,也给那几个爱欺负同学的人压上了担子,为他们弥补过失创造了条件。
王老师的第三步是抓住有利时机,强化教育要求。
他利用"五四"青年节,带头给江生捐款,为他买了一件印有"友谊"字样的运动衣。
在"世界你好日"(11月21日)那天,他买了糖果给江生,让他请全班同学吃糖,老师和同学一起唱起了"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
江生同学的发言更为动人,他讲了不受欺负以后良好的心境,讲了得到同学关心爱护的感激之情。
他说:
"糖吃在嘴里是甜的,我生活在集体中是幸福的。
"江生动情的发言,打动了每一个人。
王老师用自己的人格的力量,影响了同学,班里欺负人的歪风邪气煞住了,同学间的友谊加深了。
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班级的进步创造了条件。
对无情的学生,
要用有情的教育来感化,王老师采用的心灵感化的教育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工作中棘手的问题。
这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功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事例。
--摘自心理咨询员手记
除了教师的人格感化的作用之外,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也是一种陶冶的方法。
教师要对在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心理"加工,为学生创造一些富有感染性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包括班级环境、班风、集体舆论建设、人际关系的协调等等。
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生活,产生"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颜之推语)的陶冶功效。
环境陶冶重在创设环境。
教师要动脑筋,发动学生创造整洁的环境。
如搞好环境卫生,使教室窗明桌净,整齐有序;搞好环境布置,窗台上养几盆鲜花,墙壁上贴几张具有教育意义的名人画像和几条有关学习、理想、人生的名言。
此外,教师要在抓好学生的人际关系方面下工夫,要使学生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师生间要讲民主,讲尊师爱生,以良好的班风、
校风为基础,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升华。
另外一种有心灵陶冶作用的教育形式是运用艺术陶冶。
人类精神文化中最有感染力的莫过于艺术。
好的音乐、美术、舞蹈、诗歌、影视等,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而且能熏陶他们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
仅以诗歌为例:
诗,是思想的结晶,情感的果实,它本是文人墨客的密友,骚人学子的情侣,但如果精心选用,诗也是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的。
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选一些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诗歌短句进行教育,其效果有时会超过苦口婆心的说教,达到金石为开的目的。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善用诗教的楷模。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陶先生写了一首《中国人》的诗赠给学生: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这首诗适合朗读,学生读来自会产生民族的责任感、义务感与自豪感,可谓以诗陶冶心灵的成功范例。
陶学生还以和学生通信的形式进行诗教,他曾把一首《自勉并勉同志》的诗抄给一位学生.望他奋发上进,
惜时努力: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接到这首诗的学生,非常感动,常常用此诗激励自己上进。
诗歌是教育的羽翼,心灵的甘泉,寓教于诗,以诗育人,陶先生很有机智。
如对因一件小事闹翻而骂人的学生,陶先生即兴而成一首《骂人》朗诵给学生:
"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人的嘴巴骂自己"。
有一位受诗教熏陶的学生即刻回应老师:
我来和一首《打人诗》,"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只是借人之手打自己。
"心心相通,心灵相应,这可谓教育史上精彩的一幕。
以诗陶冶人的心灵,是有其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
教育家孔子曾对弟子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寥寥数语,指出了诗歌的认识价值和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
人常说,赠人良言似金。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意积累一些育人的诗歌短句,恰到好处地运用。
比如,用王国维的词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使他们懂得,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是要经过三种境界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梦里巡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再如,对青春期情感萌动的中学生,
可选用冰心的现代诗,
教给学生理智地对待生活:
"嫩嫩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淡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
"运用诗的心灵陶冶作用,
启发学生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使师生之间达到思想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既能推心置腹,又不失文雅含蓄,这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陶冶形式。
总之,心灵陶冶的教育效果取决于陶冶诱因本身的质量.只有创造把学生吸引住的教育情境,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运用心灵陶冶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培养善用陶冶教育的机智,并且要经常研究对学生实施心理陶冶教育的各种活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三、心理激励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然道理讲得很清楚,但学生就是缺少做的勇气,有的学生甚至会向老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求自己认识和行为的合理化。
对这样的问题,采用设置心理目标,用心理激励的方法进行教育,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激励,在组织与指挥当中的推动力量是很大的。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老将黄忠夺取天荡山攻占定军山,斩将立功,很有些威风。
黄忠打了胜仗,一方面是靠他的韬略与武艺,另一方面,诸葛亮的激将作用也不能低估。
孔明说得好:
"此老将不着言语激他,虽去不能成功。
"人就是这样,只有受到某种激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激励的作用同样是不小的。
所谓心理激励法,是指教师用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鼓舞和激励学生,使之采取积极的行动,向期望的目标发展。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建立心理目标并运用一些心理的促进力量使学生积极去达标。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对集体进行,也可以对个人使用。
激励集体的方式有:
(1)唤起集体荣誉感的方式,如动员学生向优秀班集体挑战,为本班取得的成功开个"再攀高峰"的庆功会等。
(2)不断设置新高度的方式,犹如跳高,当运动员跳过一个高度时,教练员就在鼓励的同时,设置新高度。
运用这种方式与遵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相似,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不断"跳一跳摘果子",促使其向预定的目标发展。
但要注意,运用这种方式不可要求过高,
怎么跳也摘不到"果子",也不可要求过低,不跳就能得到"果子",那就会失去激励的作用了。
(3)以教育者亲身体验激励,通过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人生的追求以及取得的成绩,给学生以启迪,激励学生向教师的行为“看齐”。
激励个人的方式有:
(1)从失败中挖掘成功因素的方式,在学生的"短"中看其"长",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扬长补短,不断进步。
咨询手记:
借分与还分的心理效应
数学教师武老师,组织了一次测验,一个学生代数得了59分,只差1分及格,这当然有些遗憾了。
这位学生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武老师,好话连声,请求老师给加1分。
武老师平时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分析了这个学生的情况,
准备用心理激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
武老师说:
"给你1分不行,但我可以借你1分,不过,下次考试时你要还,而且有‘利息‘,你得还我10分,行不行?
"学生要分心切,当即答应了老师的要求。
这以后,老师看到,这个学生上课比以前专心了,作业也有了进步,武老师看出,学生是要履行自己的诺言,把成绩搞上去。
果然,在随后的一次考试中,他得了87分,这位同学高兴地找到武老师,说:
"老师,我还分来了。
"武老师笑着说:
“扣除10分,你还有78分,比上次进步不小,继续努力呀!
”。
这是一个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事例。
考试分数,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敏感的事情,往往有的老师为学生考试加分或减分闹得很不愉快,究其原因,就是忽略了考试评分的教育性。
武老师的借一还十的激励方法,就是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考试的教育因素,使分数"活"了起来。
学生从59分到87分,有其成功扎实努力的主因素,同时也有老师设置高度,激将法的诱因作用。
老师"借"给学生1分,他很感激,"欠"了1分,就有压力,有了责任;学习进步了,还了"欠"的分,有了成功的体验,由此激发了他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这1分"借"得及时,巧妙,有价值,分数在武老师那里变得有了感情,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而要促使其成功,就要找到进取的动力,激励,要像武老师那样,找准心理的切入点。
-摘自心理咨询员手记
(2)用名言警句开导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行动表现,随时送上几句名言警句激励学生。
教师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精练的短语,给学生以激励。
如有位龙老师,他的送学生一张进步卡的激励方式,就很值得学习:
新年快到了,龙老师准备利用这一教育机会,召开一次辞旧迎新班会。
龙老师自己准备出个特别"节目",
使每个同学看了这个"节目"都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能根据个人的个性特征发展自己,抑短扬长,迈出新步伐。
龙老师精心选购了一些贺年卡,他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在对每个同学进行了认真分析之后,分别为他们写了一段祝词。
祝词力求用词准确,感情挚诚,富有感染力。
他既给每个同学提出新的要求,又给他们指出缺点和不足,更提出改进的建议。
龙老师把殷切的话语写在制作精美的贺卡上,他要使每张贺卡变成一束鲜花,带去老师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他要把贺卡变为进步卡,把新年联欢会改为进步动员会。
在元旦那天,班里举行了迎新年的班会,当同学们欢迎龙老师表演节目的时候,他既没唱歌,也没讲故事,而是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贺年卡。
龙老师说:
"出个谜语大家猜,我在贺卡上写的话,看是谁写的,猜对了,贺卡就送给他。
"龙老师隐去贺卡的姓名,一张一张地读了起来。
每个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在寻找属于他的那束"鲜花"。
同学们从老师的贺卡中认识自己也认识着大家。
在听到精彩处时,大家会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比如,对班里的一位女同学,龙老师这样在贺卡上写道:
"送你的格言‘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教师的期望:
你曾说:
‘女孩子小学拔尖初中平,
到了高中就不行。
‘因此提不起精神。
我祝愿你振作精神,请你看看历史上一些不平凡的女子吧,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师的建议:
找个男生对手赛一赛,注意开始不要找太强者,
赛过几个人之后,你在全班谈谈体会好吗?
真希望你成为这样的女生:
小学拔尖初中平,高中努力更成功。
"龙老师的话音未落,就有一个女生跑上讲台,接过贺卡,
还当即向一位男生发出了挑战。
一张小小的贺卡,为什么能使同学们激动不已呢?
为什么能在一些同学身上产生平时苦口婆心地教育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呢?
其原因就是老师恰当地运用了名言警句的激励作用,采用了循循善诱,积极引导的方法。
这样的教育选择的语言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人施教),选择的时机好(在元旦联欢会上,大家心情愉快)由此可以看出,巧用名言警句,确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方法。
(3)即景生情随机施教的方式。
如对风雪天坚持冬季锻炼的同学送上"岁寒冬锻,全班榜样"的表扬鼓励的赠语,对登山活动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心理 辅导 方法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