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重点详细版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900811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127.47KB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重点详细版知识点总结.docx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重点详细版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重点详细版知识点总结.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重点详细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临床基本技能
第一节一般身体检查
一、脉搏的测量:
凡浅表靠近骨骼的动脉如桡动脉、颞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都可用以诊脉,常用桡动脉。
诊脉前患者应安静,剧烈活动者休息30分钟后再测,向患者讲解测量脉搏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检查者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腹按压患者前臂桡侧近腕处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一般患者测30秒钟,异常脉搏者(如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等)应测1分钟,必要时听心率。
诊脉时应注意脉率、节律、紧张度和动脉壁弹性、强弱等变化.
二、身高的测量:
①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使用前应校对0点,误差不得大于0.1cm;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
②测量身高前,被测量者不应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骨(三点)紧靠身高计的立柱。
③移动水平压板。
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④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两点)等高进行读数。
读数完毕,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⑤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
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
三、体重测量:
①测量体重前被测量者排除大小便,脱去厚重的衣服,穿贴身衣物,赤足。
②体重计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
被测量者双足平稳地站在秤台中央,肢体放松,双上肢自然下垂。
③待体重计指针稳定后进行读数、记录。
测量误差部超过0.1kg。
再次测量时要矫正0点。
四、皮褶厚度测量:
常见测量部位:
1肱三头肌部 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垂直捏起皮褶。
2肩胛下部 肩胛骨下角下方约1厘米处。
皮褶方向向外下方,与脊柱成45度。
3腹部 脐旁1厘米处,垂直捏起皮褶。
注意:
1)长时间未使用的皮褶厚度计在使用前必须校正
2)皮褶计的压力要求符合规定标准(10g/cm2)
3)左手拇指和示指以指腹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轻轻捻动皮褶,使之与肌肉分离,右手握皮褶厚度计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cm处的皮褶厚度
4)将测量仪两钳头置于手指下方夹住皮褶,待测量仪指针稳定后立即读数。
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束。
五、腰围测量:
被测量者取垂直站立姿势,双足自然分开30cm左右,平静呼吸,不要做腹式呼吸,在呼气末进行测量。
检查者用一个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软尺,在腋中线髂骨上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进行测量。
测量值精确到1mm.
六、体温测量:
常用腋测法,测量前病人安静休息30分钟,体温计读数小于35度。
擦干腋窝,水银头放置在腋窝顶部,上臂紧贴胸壁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读数。
腋温正常值:
36-37度;低热37.3-38度;中度发热38.1-39度;高热39.1-41度;超高热41度以上。
七、血压测量:
一般选取选取肱动脉测量,病人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
一般选取右上肢,裸露,手臂肘部与右心房水平同高并稍外展,坐位时在第四肋软骨水平,卧位时在腋中线水平。
血压计放平,汞柱0点。
袖带气囊对准肱动脉缚于上臂,下缘据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放进1个手指为适宜。
触摸肱动脉,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上,轻压胸件与皮肤密接,胸件不得与袖带接触或塞在袖带下。
袖带充气,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
缓慢放气,两眼平视汞柱,听到第一次声响时的汞柱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的数值为舒张压。
八、皮肤检查:
包括颜色、湿度、弹性、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水肿和毛发分布等。
1、皮肤颜色:
注意皮肤有无苍白,发红,发绀,黄染和色素沉着等。
皮肤苍白长见于贫血患者;黄染长见于黄疸患者;发绀长见于缺氧患者。
2、皮下出血是常见体征,直径<2mm称为瘀点;3-5mm称为紫癜;>5mm称为瘀斑。
片状出血伴皮肤隆起称为血肿。
3、蜘蛛痣:
是皮肤小动管末端分支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大多分布在上腔静脉分布区域,多见于肝功能减退者,也见于妊娠的妇女。
用钝头的器物压迫蜘蛛痣中心,其放射状小血管网消失,去除压迫后,又出现。
4、水肿分为可凹形水肿和非可凹形水肿。
分为轻、中、重,三度。
表现为眼睑,下肢以至全身疏松组织的水肿。
用拇指指腹轻压胫骨前皮肤可呈现凹陷,为可凹形水肿。
5、毛发异常见于某些疾病状态:
体毛异常增多可见肾上腺皮脂功能亢进症等。
6、皮肤弹性:
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
拇指和食指捏紧皮肤然后松开,弹性好者在手指松开后,褶皱立即恢复;久不恢复为弹性下降。
九、淋巴结检查:
包括额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
检查左侧额下淋巴结时,检查者左手扶被检查者头部,使头倾向左前下方;右手四指并拢进行触摸。
右侧相反。
颈部淋巴结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分为前后两组,应当依次检查。
被检查者头稍低,并偏向检查一侧使皮肤放松。
检查者四指并拢,紧贴检查部位进行滑动触诊。
锁骨上淋巴结:
被检查者头稍向前屈,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诊。
腋窝淋巴结:
左手握住被检查者左手,使其前臂稍外展,右手直达腋窝顶部,自腋窝顶部沿胸壁自上而下进行触摸。
依次检查腋窝的内壁、外壁、前壁和后壁。
滑车上淋巴结:
左手托被检查者左前壁,右手向滑车上部位有浅入深进行触摸。
腹股沟淋巴结:
被检查者平卧下肢伸直,四指并拢进行触摸。
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股上部大隐静脉起始处的垂直组淋巴结。
十、眼球检查:
1、眼球6项运动:
检查者伸出右手指,置于被检查者左眼前外侧方30-40cm处,被检者固定头位注视手指,然后依次移动食指(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
2、结膜:
用拇指按压被检者的下睑,被检者向上注视,既可暴露下睑结膜3。
3、巩膜:
注意观察巩膜有无黄染。
用拇指按压被检者的上睑,被检者向下来看,观察上方的巩膜。
在用拇指按压被检者的下睑,被检者向上看,可观察下方的巩膜。
4、角膜:
观察角膜透明度,有无溃疡、瘢痕,老年环和凯弗氏环。
5、瞳孔:
注意其形状、大小、两侧是否对称,然后检查对光反射和集合反射。
6、对光反射:
1.直接法:
被检者向前看,检查者用手电光线自侧方迅速照射被检查者眼睛,观察瞳孔收缩情形(照射立即收缩,移开复原);2.间接法:
被检者以手隔开两眼,光照一侧瞳孔时,对侧也收缩。
7、集合反射:
被检者注视检查者1m外的手指,然后手指逐渐移向眼前,观察两眼球的内聚和瞳孔缩小情况。
正常者瞳孔逐渐缩小,双侧眼球向内集合。
十一、甲状腺检查:
包括甲状腺的大小,硬度,有无压痛,结节和震颤。
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
一手拇指施压一侧甲状软骨,使气管推向对侧。
另一手示指、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甲状腺侧叶,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
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后面触诊:
一手示指、中指施压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甲状腺,示指、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
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甲状腺峡部检查:
前面用拇指或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
震颤:
用中指,示指轻轻感触。
检查血管杂音:
用听诊器听取。
第二节神经系统检查
一、、神经系统检查:
1、浅反射:
角膜反射:
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被检者角膜。
正常时可见其眼睑迅速闭合。
腹壁放射:
被检者仰卧,双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放松,用钝头物迅速由外向内轻划上,中,下,腹部皮肤,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收缩。
2、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左手托扶被检者放松后的屈曲肘部→以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叩诊锤轻叩拇指甲背;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的快速屈曲;
肱三头肌反射:
左手托扶被检者肘部,被检者肘部屈曲→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突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正常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壁轻微伸展。
膝反射:
取平卧位→检查者一手在其腘窝处托起下肢,使髋、膝关节屈曲→叩诊锤轻叩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伸展;
取坐位→被检者小腿自然悬垂→轻叩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伸展;
跟腱反射:
被检者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下肢外旋→检查者手托被检者足掌使其踝关节过伸→轻叩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二、脑膜刺激征:
1、颈强直:
取仰卧位,双腿平伸,去枕头→手扶住被检者头部轻轻向左右转动→右手按于其胸前→左手托被检者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
观察和感觉有无强直和抵抗的感觉。
2、克氏征:
取仰卧位→一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成直角→把被检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反应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
阳性者伸膝受限,伴有疼痛,屈膝痉挛。
3、布氏征:
取仰卧位→下肢伸直→一手托起被检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使头部前屈。
阳性者双侧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
三、病理反射:
1、巴氏征:
仰卧,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
用钝头物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跖掌关节处在转向跖侧。
(+)拇指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查多克征:
用钝头物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同上。
3、奥本海姆征:
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同上。
4、戈登征:
检查者用手捏压腓肠肌;(+)同上。
5、霍夫曼征:
左手持被检者腕关节上方,使其腕关节稍背曲,右手中指和示指夹持被检者中指第二节,稍向上提,拇指迅速弹刮中指指甲。
(+)拇指内收,余其他三指掌曲。
第二节腹部和胸部检查
一、腹部检查:
1、体表标志:
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髂前上棘,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肋脊角。
2、分区:
1.四区法:
经脐划一水平线和垂直线,将腹部分为4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2.九区法:
双侧肋弓下缘连线,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经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的连线中点的垂直线,4条线把腹部分为九区。
2、视诊检查包括:
腹部外形,腹式呼吸,腹壁静脉,胃肠型,蠕动波,手术瘢痕,脐以及腹纹。
被检者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
检查者立于被检者右侧,自上而下全面观察。
腹部外形:
正常人平卧时,从侧面观察,前腹壁与肋缘至耻骨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称为腹部平坦。
明显高于该水平,称为腹部膨隆。
明显低于该水平,称为腹部凹陷。
腹式呼吸:
正常成年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
减弱,提示腹部疾病。
腹壁静脉:
一般不可见,消瘦、老人和皮肤白皙者可见静脉显露。
病理状态下可见腹壁静脉曲张。
脐:
脐的外形有助明确腹部膨隆的原因。
正常人脐与腹壁相平或凹陷。
肥胖者脐常凹陷,腹水者脐向外膨出。
腹围测量:
排尿后平卧,软尺绕脐一周,在同样条件下,动态测量。
胃肠型和蠕动波:
正常人一般看不见胃和肠的轮廓及蠕动波形,老人、经产妇或极度消瘦者可能看见。
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为胃型或肠型,同时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加强,可以看到蠕动波。
腹部皮肤:
有无皮疹(充血性或出血性皮疹,常见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紫癜可能是腹痛的原因),色素沉着,腹纹(白纹,可见肥胖者;妊娠纹)和瘢痕等。
3、触诊检查包括:
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脏器和包块的触诊,液波震颤和振水音。
检查者于被检者右侧,顺序:
左下腹→逆时针,下→上,左→右;
浅部触诊:
用于检查腹壁紧张度和压痛。
正常人腹壁柔软没有压痛,腹壁有一定的张力,触之柔软。
腹部病变者,腹壁紧张度增加,甚至出现板样强直。
正常腹部没有压痛,当出现压痛后,手在原处停留片刻,然后突然抬起,病人腹痛骤然加重,表情痛苦或呻吟,变现为反跳痛,是腹膜炎的表现。
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此处压痛阳性是阑尾炎的表现。
墨菲征是胆囊炎的体征。
左手掌平放与被检查者的右肋下部,拇指放在肋弓下缘与腹直肌交界处,其余4指平放于右胸壁,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弓下,被检查者缓慢深呼吸,患者因剧烈的疼痛而屏住呼吸、表情痛苦时,墨菲征阳性。
4、肝脏触诊:
被检者取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并做深呼吸使肝脏上下移动。
检查者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中指和示指与肋缘平行的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处,再次吸气时手指向上向前缓慢抬起。
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脏或肋缘。
需要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触摸。
对于肥胖和腹肌较紧张的患者,有时需要双手触诊,右手位置同单手法,左手托住被检者右腰部。
手指上抬速度要慢于吸气速度。
巨大的肝脏要从下腹开始触诊。
触到肝脏后要注意其:
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边缘情况,搏动,摩擦感,震颤等。
正常肝脏:
质地柔软,触之如噘起之口唇,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且厚薄一致,无压痛,搏动,摩擦感和震颤。
正常肝脏:
肋下<=1cm,剑突下<=3-5cm,上下径9-11cm。
5、脾脏触诊:
被检者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
检查者左手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将脾脏从后向前托起。
右手手指略向前弯,平放在左侧腹部腋前线内侧肋缘下,使示指与中指指尖连线平行与肋缘,让病人进行腹式呼吸,右手随病人呼吸进行滑动触诊,自脐平面开始直至肋缘下。
没有触及脾脏,被检者右侧卧,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屈髋、屈膝。
检查者左手放在左下胸的后侧方,肋缘以上部位,并稍用力向前方压迫脾脏。
右手进行滑动触诊,直至肋缘下。
触到脾脏后要注意其:
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摩擦感等,并进行测量。
轻度肿大,肋下<2cm;中度肿大,不过脐;重度肿大,过脐或腹中线。
6、触及肿块要注意其:
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硬度,移动度,触痛,搏动等。
7、液波震颤检查:
被检者平卧,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若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冲击的感觉。
为了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以将患者另一手掌尺侧压于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
8、振水音检查:
患者仰卧,医生以一耳凑近上腹部,同时用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在空腹的情况下听到气、水撞击的声音,即为阳性,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10、腹部叩诊:
腹部叩诊音,肝浊音界,移动性浊音,肝区叩击痛,肋脊角叩击痛,膀胱叩诊。
正常腹部除实质脏器所在部位外均为鼓音,当腹部脏器肿大、出现异常、肿块或大量腹水时,腹部的鼓音区缩小。
11、肝脏叩诊:
自上至下,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右肩胛线,由肺区→腹部。
当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确定肝下界,自下至上,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出现浊音。
正常值:
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右腋中线第7肋间,右肩胛线第10肋间)、肝下界需结合触诊确定;右锁骨中线上肝上下径距离为9-11cm。
12、脾脏叩诊:
正常脾脏位于腋中线,9-11肋间范围。
13、移动性浊音叩诊:
患者先仰卧,医生从腹正中线、脐部逐渐向右侧腹部叩诊,至浊音。
然后患者左侧卧,左侧腹部呈现更大范围的浊音,而上面的右侧腹部转为鼓音。
在向右侧卧时,左侧腹转为鼓音,浊音移至下面的右侧腹部。
14、肝区叩击痛:
左手平放在肝区(右胸下部),右手握拳,用中等力量叩击左手手背。
正常人无叩击痛,肝炎、肝脓肿者肝区可有叩击痛。
15、肋脊角叩击痛:
左手平放在肋脊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力量叩击左手手背。
正常时无叩击痛,肾炎、肾结石时,有不同程度的叩击痛。
16、腹部听诊:
肠鸣音和血管杂音的听诊。
肠鸣音听诊应在触诊、叩诊前进行,可以避免外加因素的刺激使肠蠕动发生变化。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约4-5次/分钟。
10次/分钟以上,音调部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肠炎;音调高亢响亮,称肠鸣音亢进,如呈叮当金属声,见于机械性梗阻。
听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称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
血管杂音:
主要在中腹部或脐上方两侧。
主要见于腹主动脉或肾动脉的狭窄。
二、胸部体检:
主要自然陷窝:
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胸骨柄,胸骨角,剑突,肋骨,肋间隙,肩胛骨,肋脊角。
主要标志线:
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腋前线,腋后线,后正中线,肩胛线。
1、胸部视诊:
胸廓外形和呼吸运动
外形:
正常胸廓:
横径与前后径之比为1:
1.5。
桶状胸:
胸廓前后径增加,前后径与横径几乎相等,或超过横径,呈桶状。
扁平胸:
胸廓扁平,前后径不到横径的一半。
还要注意两侧胸廓是否对称,肋间隙是否饱满。
呼吸检查:
观察呼吸方式的深度,频率,节律,以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
正常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正常呼吸频率16-18次/分,>24过速,<12次过缓,新生儿44次/分,呼吸与脉搏比为1:
4。
正常呼吸节律规整的,异常呼吸节律有:
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抑制性呼吸、叹息样呼吸。
2、胸部触诊:
胸廓扩张度:
①检查者两手放在被检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手指置于前侧胸壁。
②嘱被检者做深呼吸,观察拇指的运动幅度及手掌感觉,了解两侧呼吸运动是否一致。
语言震颤:
①检查者可半握拳或伸直手掌,将双手手掌尺侧缘轻放于被检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嘱被检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
②自上至下,左右交叉的进行对比,注意语言震颤是否增强或者减弱,以及两侧是否对称。
胸膜摩擦感:
检查者用手掌轻贴被检者胸廓的下前侧胸壁,被检者深吸气,同时进行触诊。
正常人呼吸时胸壁感觉不到摩擦感。
胸膜有炎症时,有皮革相互摩擦感觉。
3、叩诊方法:
间接叩诊法:
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扳指,紧贴于被叩诊部位。
右手中指指端作为叩诊锤,快速垂直的叩击板指的第二指节前端,叩击后迅速离开。
叩诊时应以腕关节活动为主,力度均等,节奏适当,一个部位叩诊2次。
直接叩诊法:
检查者用并拢的手指掌面直接拍击被检者部位,适用于检查病变部位广泛者。
胸部叩诊:
包括对比叩诊,定界叩诊以及肺底移动度的检查。
对比叩诊:
应从第一肋间隙开始,沿肋间隙逐一进行检查。
要做到从上而下,左右对比,内外对比,上下对比。
在检查前胸壁和侧胸壁时,扳指要平行于肋间,并注意避开心脏和肝脏。
进行背部叩诊时,在肩胛间区时,扳指应平行于后正中线,在肩胛下角以下则平行于肋间,注意避开肩胛骨,然后进行定界叩诊。
在锁骨中线检查右肺下界时,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肝上界。
由浊音变为实音时,为肺下界。
左右肺下界的叩诊,还因分别沿腋中线和肩胛下角线进行。
正常人的肺下界:
锁骨中线在第6肋间,腋中线在第8肋间,和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
顺序正确:
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老师向下叩诊至肋缘。
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
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肺底移动度的检查:
患者在平静呼吸时,先确定肩胛下角的肺下界。
然后令被检者深吸气后屏气,沿肩胛下角线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下界,进行标记。
然后令被检者深呼气后屏气,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浊音,即为肺下界进行标记。
左右侧都进行叩诊,标记。
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正常为6-8cm。
4、胸部听诊:
包括呼吸音,附加音,耳语音,胸膜摩擦音。
胸部听诊时,嘱患者进行深而缓慢的呼吸,从第一肋间开始逐个肋间依次进行听诊。
两侧对比检查要避开心脏听诊呼吸音,要注意有无啰音,胸膜摩擦音。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
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正常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异常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增强或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粗糙性呼吸音、断续性呼吸音)
罗音(干罗音、湿罗音)
胸膜摩擦音(呼吸时脏层与壁层胸膜摩擦的声音)。
支气管呼吸音:
第1、2胸椎和背部6、7颈椎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胸骨两侧1、2肋间,右肺尖
肺泡呼吸音:
正常人处支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部位外,其余均可闻及.
三、心脏检查: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注意身体不要倾斜。
1、视诊:
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和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1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
2检查者双眼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
3然后,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4最后观察心前区和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2、触诊:
心尖搏动,心前区的异常搏动震颤和心包摩擦音。
心尖搏动:
先将手掌平放在患者乳头的下方感触心尖搏动,然后用示指和中指指尖准确触诊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和范围。
触诊震颤时,用手掌的小鱼际紧贴在心前区的不同部位进行触诊,注意不要用力的将手掌按压在胸壁上。
如果触及到震颤,要注意震颤的部位以及震颤的时相。
震颤的时相可以通过同时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来确定。
心尖搏动时冲击手掌或颈动脉搏动后出现的为收缩期震颤,而在之前出现的为舒张期震颤。
心包摩擦感应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
3、叩诊:
心界叩诊和锁骨中线测量。
患者卧位,医生的板指与心源垂直,同心尖搏动的最强点所在肋间的外侧2cm处开始叩诊。
板指每次移动距离部要超过1cm,当叩诊音由轻音变成浊音时做标记,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
注意叩诊力度要适中、均匀,然后从下向上依次叩诊至第二肋间。
右侧心界的叩诊从肝浊音界的上一肋间开始,依次向上叩诊至第二肋间。
叩诊结束后,用支持测量心脏外缘到前正中线的投影距离,同时记录左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的距离,了解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数值。
坐位时,医生板指于心缘平行进行叩诊。
4、听诊:
二尖瓣听诊区:
位于心尖部,即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
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
胸骨右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听诊区:
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胸骨左缘第3肋间。
三尖瓣听诊区:
胸骨体下端,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从二尖瓣听诊区开始,逆时针方向→肺动脉听诊区→主动脉第一听诊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第一心音在二尖瓣听诊区最响,第二心音在心底部较响。
听诊内容:
心率,心律,心音,附加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第三节现场急救技术
一、人工呼吸:
病人仰卧,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低头观察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呼叫同事抢救的同时,迅速松开其领口和腰带、并抽去枕头,用纱布或手帕清除病人口鼻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图1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
一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使病人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床面垂直;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提起,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
术者深吸气后,将口唇紧贴病人口唇,把病人嘴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吹气,时间应持续1秒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
图2吹气时将病人嘴完全包住
此时,立刻脱离接触,面向病人胸部再吸空气,以便再行下次人工呼吸。
与此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观察胸部恢复状况,并有气体从病人口中排出。
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
开始时先迅速连续吹入3~4次,然后吹气频率维持在每分钟10~12次,吹气量每次500~600ml。
二、胸外心脏按压
(一)操作步骤
术者呼叫病人判断其神志消失。
迅速去枕,解开衣扣及腰带。
清除病人口鼻分泌物,判断其呼吸是否停止。
如已停止,则深吸气后向病人口中吹气,并观察其胸廓起伏状况。
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情况,判断患者心跳是否已经停止。
如已停止则用拳头叩击病人心前区。
术者两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执业 医师 实践 技能 复习 重点 详细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