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313岁儿童适用.docx
- 文档编号:2900793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17KB
孤独症儿童313岁儿童适用.docx
《孤独症儿童313岁儿童适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症儿童313岁儿童适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孤独症儿童313岁儿童适用
十一、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
孤独症是以沟通人际关系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个例。
作为孤独者儿童的家长,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孤独症儿童,他们尽管言行与正常儿童有较大差异,他们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分子,是正在成长、发育着的儿童。
所以,每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都必须清楚儿童的共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过分强调他们的缺陷,才不至于把无端的溺爱当成关心,才不至于把一切不良行为都归结为不可查明的病因上。
然而,在强调共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家长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教育在儿童整体教育当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家长尤其是父母成为主要执行人。
在教育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育的效果。
在此前提下,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就迫在眉睫。
概括来说,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孩子要有实事求是的期望。
只其中包括不可重治疗轻教育;不可对孩子的期望过低或过高;
2、家庭和睦、互敬互爱。
父母必须具备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家庭人员中必须采用一致的方法确立相互理解的合作体系。
3、家长努力学习有关理论以及进行矫正技能、有的放矢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步骤:
1、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进行科学测评。
家长在掌握孩子的主要特征基础上,仔细观察,详细记录。
(1)对孩子一日的饮食,几点吃饭,吃了那些食物,有哪些主要成分。
(2)对孩子的睡眠时间,睡眠频率等加以记录。
(3)关注孩子的注意集中情况,兴趣爱好,专注于某一事物的时间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4)更重要的是记录孩子在什么时间发生什么行为,行为的内容是什么,持续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导致该行为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家长处理的方式方法,效果等。
这样对孩子越仔细,就越能“对症下药”进行训练,家长就越自信,而自信又是教育训练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仔细观察记录的情况下,请专业人员进一步制图,分析总结,摸索规律。
2、制定教育训练的短、中、长期目标,建立系统的目标体系。
首先制定出较短时间内既能达到的目标,它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达到。
中长期目标则是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要达到的结果。
可以是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
这可以与专门机构的指导下制定。
3、教育训练的实施。
首先,家长要树立信心,家庭成员共同协作,相互激励,坚定信念。
其次,训练中密切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以激励孩子。
并密切与专业人员配合,统一思想,对计划做出调整,使训练达到预期效果。
十二、多动症:
儿童智力发育的大敌
玲玲是个聪明的女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可最近不知怎么回事,考试成绩明显下降,老师反映她平时上课虽然很守纪律,也能认真听讲,但让她回答问题时,总是不知所云。
玲玲的家长也发现她在家做作业、复习功课时心不在焉,周围的一点点动静都会让她分心,作业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错误百出。
于是,玲玲的父母带她来到儿童保健门诊,医生询问了有关情况,经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注意分散型多动症"。
可在爸爸妈妈眼中,玲玲是个文静的孩子,怎么会得多动症呢?
1、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
儿童多动综合征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
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部分病例无活动过多表现)、情绪不稳、行为异常、冲动任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在国外,儿童多动症一般称为儿童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简称ADD。
心理学把注意分为主动注意(有意注意)和被动注意(无意注意)两种,主动注意即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志,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被动注意则是由于客观事物吸引了观察者的注意力,他可以随意地、无需毅力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物上。
两种注意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性、是否需要集中注意力。
多动症患儿的注意障碍主要是主动注意能力减弱和被动注意能力相对亢进,这就是他们学习时无法集中精力,看电视、玩游戏机时却能目不转睛的主要原因。
当然,多动症并非如其名字那样,所有患儿都有活动过多的症状。
除了"多动为主型"的患儿以活动过多为主要症状外,多动症还有以注意力涣散、"见异思迁"为主要表现的"注意分散为主型",以及两者症状兼有的"混合型"。
象玲玲患的就是"注意分散型多动症"。
2、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其核心症状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这种不足在注意方面、动作方面、意志情感方面都有明显表现。
一、注意力集中困难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的神经系统到六岁时,自控能力可发育到70-80%,可集中注意力20分钟到40分钟。
而多动症儿童思想容易开小差,一堂课中能认真听讲的时间只有5-10分钟甚至更短,看似安静地坐在那里,其实满脑都在想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作业时大部分注意力也在关心周围的动静,以致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玲玲会出现答非所问、心不在焉的情况。
也正因为他们的主动注意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发生分散而随境变迁,并同时对多种刺激产生反应,所以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注意力集中困难除表现在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走神、作业马虎外,在生活中则表现为几乎做任何事情都杂乱无章,虎头蛇尾,如自己房间里的东西乱七八糟,文具课本容易损坏,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等等。
值得研究的是,有些多动症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很好地去完成,如对有趣的电视、游戏、故事也会相对集中注意力,这算不算多动症?
这要看他在学习、上课等需要有意识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是否还能做到,一般来说,如果做不到,则上述注意应是被动注意,属轻度多动症范围(重度多动症患儿对任何事物都不能集中注意力)。
对于轻度多动症,引导其对学习等事物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其注意力,循序渐进是有效果的。
二、活动表现过多
多动症儿童由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涣散常导致活动过多,其特征如下:
多动症状在婴儿和学前期就有所表现。
如婴儿时好哭闹,睡眠少,手脚舞动,进食排便没有规律;会走后到处走动,片刻不停,衣服易弄破,还易发生外伤碰撞。
上幼儿园了也是坐立不安,不守秩序。
活动过多,且无目的性,动作花样频繁,做事有始无终。
如上课用笔乱写乱画,小动作不断,一会玩文具,一会咬指甲,一会做鬼脸,老师讲课也敢大喊大叫地打断,甚至在课堂上乱跑,不听管教。
即使吃饭、看电视时也不安静,边吃边说话,一会要喝水,一会又小便,让旁人难以忍受。
而正常的儿童,活泼好动都有其目的性,如课上抢着嚷着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看电视节目自己不吭声,也不许别人讲话;顽皮儿童死缠着要买喜爱的玩具,或做恶作剧,这都不算是多动症状。
行为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
摆弄玩具、闹钟、收音机等东西弄坏了也毫不在意;和别的孩子打架,欺侮小同学;喜欢爬上爬下,翻墙上树,跨越栏杆,却不知有何危险性,对老师家长的劝说教导都置若罔闻,屡教不改。
三、冲动任性
多动症儿童意志薄弱、耐受力差,遇到问题缺乏信心,不去想解决的办法,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很差。
遇事易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心血来潮不计后果,放任自流,好发脾气,倔强任性,在家稍不如意就对父母大吵大闹,摔东西,掀饭桌。
在学校和别的同学一块玩时也没耐心等待轮换,要么抢先,要么就不玩了。
他们大多性情执拗,行为冒失,无礼貌,爱滋事,这与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有关,也有其自身的致病因素,对其采用药物和心理综合治疗,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
四、动作的精细与协调困难
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精细度和协调性差,穿衣服、扣钮扣和系鞋带时动作缓慢且容易扣错,用剪刀或其它工具动作不灵活,走路摇摆不成直线,做体操跟不上节拍或做错。
通过指鼻试验、点指试验和翻手试验也可反映出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或协调性差的问题,有些学者把这些轻微的异常体征称为软性神经征,作为诊断治疗的参考指标。
五、学习困难
大约60%的多动症儿童存在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的智商一般无问题,不能把智力低下导致的学习困难归入多动症范畴,同样也不能误认为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困难是智力低下所致。
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任性、意志薄弱,也有的是因为有学习能力障碍,即由于认知缺陷造成的学习功能紊乱。
六、情绪不稳定
多动症儿童的情绪很不稳定,具有冲动性和易变性的特征。
自制力较弱,容易激惹,情绪波动大,易怒、易哭、易冲动;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轻微的刺激即能引起强烈的反应,常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甚至打架伤人,破坏东西;做游戏缺乏耐心,做作业粗枝大叶,课堂捣乱,干扰别人学习等等。
十三、营养不良与孤独症
饮食影响到人体的内环境。
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孤独症。
任何的生命活动都是生化反应的结果。
为了给生化反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必须维护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营养不良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发育不良,造成很多脑部疾患,包括精神疾患,儿童孤独症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相关新闻/资料:
“吃出来”的孤独症许栩,全球新闻搜索网
近些年来,西欧和日本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儿童孤独症患者呈增多的趋势,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
我国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指出:
国内儿童孤独症患者已超过50万。
其典型特征是性情孤独——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行为迟钝;有的则表现为恐惧胆怯,整日沉默寡言;也有的异常敏感,情绪易于激动或暴怒。
对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机理,过去认为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致。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亦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
现代生活中,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营养型”、“精细型”食物充满人们的餐桌,而蔬菜、杂粮等“粗食”摄入偏少。
科学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易于形成酸性物质,故有人把富含磷、硫、氯等成分的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中富含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人体内表现为碱性,这些食物被统称为“碱性食物”。
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左右。
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若过量食用肉类、糖类等酸性食品,则易使血液等体液酸性化,呈现“酸性体质”。
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过食酸性食品的儿童,会渐进性地出现一系列症候——手足发凉,容易感冒,皮肤抵抗力降低,常哭闹不安,免疫功能亦下降;严重者殃及大脑功能——体内缺乏钾、钠、钙、鲜、锌等碱性矿物质离子,这些矿物质离子是大脑发育和维持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摄入量过少,则可导致思维功能紊乱,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饮食精细化,食物类型亦在改变,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膳食增多。
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不断,更易于形成“酸性体质”。
因此,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可忽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
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因而能预防儿童孤独症。
独生子女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
当然,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除讲究膳食的“酸碱平衡”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社交和集体活动。
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富含多种矿物质之类的药物。
参考文章:
营养不良与儿童孤独症天朗心理咨询中心父母课堂校长 童靖雯《饮食科学》
一天,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带着6岁的儿子来我中心咨询。
她说自己的孩子胆子非常小,和同龄的小朋友总也玩不到一块去,“特性”得厉害,且特别爱发脾气。
这段时间更为严重,甚至拒绝与外界接触,连最起码的日常进餐也很困难。
经多方面了解,最后诊断此病症为儿童孤独症,究其原因为营养不良所致。
儿童孤独症过去被称为心理疾病,实际上是患孤独症儿童的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使神经受到严重损害所致。
一般这些儿童变得很内向,表现为自我专注、与社会隔绝和极端孤立,还可能有言语错乱、理解力差以及发怒、自毁和攻击等行为。
孤独症的起因,通常是与起关键作用的营养素有着密切关系。
更确切地说,如果儿童缺乏某些特别的营养物,免疫系统往往就会遭到破坏。
脂肪酸代谢和电解质平衡极度紊乱、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产生没有规律、矿物质平衡有明显改变等,这些都是造成病因的罪魁祸手。
电解质对细胞获取营养素起很大作用,如果电解质的不平衡得不到纠正,提供营养补充就毫无意义,电解质失去平衡后会影响脑对体内一些重要化学物质的调节功能。
有孤独症的儿童一般不是什么也不吃、就是吃些怪的东西,包括不适合食用的东西。
与众不同的饮食方式是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由于营养不良,血液检查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的儿童相比有明显改变,如是红细胞计数很低,身体难以将足够的氧输送给各组织,包括脑组织,脑内的氧不足,可能形成孤僻的、混乱的、不活跃的品质。
根据血液检验的异常情况,可以精确地找出孤独症儿童体内缺少哪些营养因素,如果自己的孩子有这种症状,一定要尽早检查,从而制定严格的营养计划,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
十四、什么叫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的形成原因?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简称,又叫“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它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行为异常,一般在6岁前起病,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约为5:
1,发病率20%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它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学习,患儿虽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因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多、情绪不稳,甚至任性、冲动、冒失、课堂搞小动作、逃学、说谎,以致学习困难,成绩下降,使家长及教师很感烦恼。
儿童多动症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1、遗传因素;
2、患儿母亲产前营养不良、服药、X线照射、精神创伤,产时新生儿早产、难产、剖宫产、窒息、颅内出血,产后的颅脑外伤、高热惊厥、感染、中毒等造成的轻微脑损伤;
3、微量元素缺乏;
4、铅中毒;
5、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方法失当;
6、社会环境因素等。
十五、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活动过多:
婴幼儿、学龄前期表现为多动、好哭闹、不安静、难以满足要求,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量增多,上课不注意听讲,干事情不能专心,做事有始无终。
活动多但无目的性,杂乱。
多动症的行为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在家里乱翻东西,对课本、文具、玩具、图书、闹钟等用品毫不爱惜,任意拆散丢失。
课堂搞小动作,妨碍别人学习。
对家长和老师教育训斥毫无效果。
2、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在上课、做作业时不专心、潦草、拖时间、出差错,易被周围事物所吸引,做其他事也往往有始无终。
3、学习困难:
多动症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不易集中注意力,学习主动性较差,成绩不稳或不及格,甚至留级。
4、性格或行为障碍:
任性、倔强、易冲动,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在集体生活中不合群,好争吵、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少数患儿成年后会留有性格和行为上的缺陷。
十六、应如何正确认识多动症及其危害性?
1、多动症是一种病态心理,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个长期、慢性的病理过程。
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进行长期帮助,尽早识别。
2、多动症不会完全自愈,但又是可以治愈的疾病,疗效可达90%以上。
治疗要因人而异,对病情轻的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对病情较重的进行药物治疗,根据个体差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显效量,但不能超过允许量,服药要维持半年以上。
3、如不治疗,任其发展,危害是很大的。
不但会出现打架、偷盗等行为,甚至会发展到青少年犯罪的程度。
我国有10%以上儿童多动症的发生率,青少年犯罪与多动症有一定联系,到成年后也会有性格障碍,在社会人际关系及工作上都会不适应。
所以对儿童多动症一定要加强认识,及时诊断,及早治疗。
十七、多动症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6岁以前发病,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2、主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不稳定、困难、不同程度下降、冲动任性、行为改变。
3、体格检查动作不协调,如翻手、对指、指鼻试验为阳性。
4、注意力测试半数以上有异常。
5、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
十九、诊断儿童多动症应注意什么?
要排除哪些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诊断儿童多动症首先应排除正常的顽皮儿童。
因为儿童顽皮测试也是阳性,并非是多动症,但他的多动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而多动症患儿的行为则是比较唐突,容易冲动,破坏性大,令人讨厌,自我不能控制。
不仅活动量大于正常儿童,更重要的是质的差异。
在主动注意力方面,多动症儿童上课时大部分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作业潦草,边做边玩,拖拉时间,学习成绩日渐下降;而正常顽皮儿童虽然有时注意力不集中,但大部分时间能集中,为了贪玩,常常草率迅速完成作业,并不拖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成绩日趋上升。
十八、正常顽皮儿童与多动症患儿的区别
正常顽皮儿童
多动症患儿
多
动
情
况
这种儿童虽然也贪玩、喜动淘气,但是淘气举动并不离奇,能为人们理解,而且通过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可逐渐改正。
经常无目的的手脚不停、乱跑、乱动、脾气古怪。
闹的时候不分场合,不听劝解,并有持续性、顽固性,奖惩无效。
自
制
能
力
顽皮儿童虽然可以表现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做小动作等,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能够控制自己。
多动症患儿在任何场合下,虽然经教师或家长的提醒、批评,但不能或极难控制自己。
检
查
顽皮儿童对做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表现得灵活自如。
半数有轻微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如精巧动作不灵活,共济运动不协调,快速轮换动作笨拙等。
其次诊断儿童多动症必须排除其他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因为多动症患儿主要依靠家长、教师的病情介绍和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来进行诊断,部分软性神经体征、注意力测试也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疑有多动症儿童的家长和教师必须带患儿到专科医院,请医生详细检查,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至少要和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抽动-秽语综合征;
2、小舞蹈症;
3、癫痫;
4、儿童精神分裂症;
5、孤独症;
6、儿童过度焦虑;
7、精神或大脑发育不全;
8、亚急性脑炎;
9、听觉障碍;
10、头小畸形等。
因为这些疾病均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诊断标准,让医生检查排除。
二十、儿童多动症目前的治疗情况:
综合目前国内外对多动症的治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行为教育:
家长和教师负有重要责任。
所谓“三分药物,七分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对此类儿童,不论父母、教师和医务人员都应本着关心、爱护的心情,耐心、细致的进行治疗教育和管理,不应厌烦、责骂或体罚。
事实证明,体罚、责骂有害无益,即使对有不良行为者,也应进行正面教育,不应施加压力。
这方面包括心理治疗、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等。
(2)西医疗法:
药物主要以利他林、匹莫林、咖啡因、米拉脱灵等中枢神经兴奋剂。
药物剂量因人而异,从小剂量开始,达到最佳效果,这些都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自己随便用药、停药。
药物疗程一般要持续半年,服药时禁用鲁米那或各种含有此药的补液,少食辣椒,不可用牛奶冲服。
(3)中医疗法:
近年来,中医对儿童多动症治疗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方法也不少,主要以滋阴潜阳、温肾养心、宁神益智、健脾化湿等基本治则进行论治,制成中成药应用。
二十一、哪些情况需要及时服用药物治疗?
一般认为学龄前儿童虽已有多动症的征兆,但只要适当的引导和行为训练,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大多不要药物治疗。
当儿童上学后多动症状逐渐显露出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定、学习困难及行为障碍时,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1、多动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课,容易分心,无法短时间静坐,学习成绩下降并有影响课堂秩序的有行为,应尽快用药。
2、如果缺乏适合多动症儿童教育的班级或特殊的教育课程,需等几个月以后才能去合适班级时,先用药物治疗是有帮助的,可先试用药物4--6月观察效果。
值得指出,治疗越迟,越容易出现学习困难,故当儿童学习成绩不稳定或有下降倾向时,经专科医生诊断为多动症后,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药物治疗。
二十二、药物治疗会不会使孩子呆头、呆脑、变傻?
家长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目前治疗多动症的药物最常用的是一种精神兴奋剂,能促使神经递质传递,是儿茶酚胺递质的激动剂。
用药后能使儿童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听课,不易分心,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学习进步,成绩提高。
可以与无多动症的儿童一样成为学习优秀的儿童,从某种意义上说,服药后不但不会变傻,反而变得更聪明,有的多动症患儿经治疗后甚至学习成绩上升产生了戏剧样效果。
据文献报道,没有因服药后变傻的,因为药物作用时间短,停药后症状要复法,必须长期、正规治疗。
在文献记载中,有一部分患儿只服了几天药,看不出明显效果就不服药了,怕有副作用,这样就会使旧病复发,导致治疗的失败。
所以说治疗不当和不正规的治疗可能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治疗不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二十三、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应注意什么?
多动症患儿的家长,整天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良、不服管教、调皮捣蛋、教师责备,而常常感到焦虑、沮丧、愧疚、发怒,怨恨自己孩子不争气,有时采取严厉手段进行管教、惩罚,甚至打骂,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时虽然好一阵子,但过后就忘,老病又犯,对这样的孩子,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应配合医生实行家庭疗法。
家长要有以下四个观点:
1、多动症不是儿童天性,而是一种病态心理;
2、多动症不是儿童故意的行为,而是一种无法自控的病态表现;
3、多动症不是一种急性、短时的病态过程,而是一个慢性、长时的病态过程;
4、多动症不容易自然痊愈,又是可以用药物、心理等综合疗法治愈的。
具体做法是要注意安排好作息时间,适当安排好文娱活动,要注意培养儿童注意力和独立活动能力,逐步培养他们能静坐下来,集中精力学习的习惯。
要建立家庭奖励制度和处罚规定,对孩子有一点进步都要予以鼓励,对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和表现良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奖励;对不服从管理要给予适当批评或处罚(如扣去已得的奖品或暂停某种娱乐)。
要以表扬为主,不能嘲笑、歧视和打骂,要发现孩子的特长和爱好,正面诱导,发挥特长。
同时要加强父母自身的修养,给孩子做出榜样,并和医生保持经常性地联系。
二十四、学校和教师对多动症的儿童应如何管理?
1、课堂管理:
课前要与患儿谈话,讲清道理,促使其专心听课,安排在前排或老师容易看到的位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用电化、幻灯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以鼓励为主。
2、课外行为管理:
教师要和家长多联系,共同关心、鼓励和监督,管理好课外活动,不要歧视。
3、特殊教育安排及建立行为登记卡:
作业要适当缩短,重点突出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要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内容。
建立行为登记卡,如上课注意力集中情况,完成作业情况,不与同学争斗等均应登记,老师签字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十五、自测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不难,确诊难,应全面分析,慎下诊断。
作为家长,可参照以下10条予以自测,若具备4条以上,请带小孩到儿童心理卫生门诊检查,以免贻误。
1、需要其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常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4、做事粗心大意,常常有始无终。
5、很难集中思想听课,做作业或其他需要持久注意的事情。
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7、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9、学习困难,成绩差,但不是由于智能障碍引起。
10、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孤独症 儿童 313 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