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试题1.docx
- 文档编号:2899959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46KB
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试题1.docx
《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试题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试题1
2009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试题
(时间:
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统分人
得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空格内。
)
1.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中规定:
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和()两个阶段。
3.教育法规定在我国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有();有();有()及设施、设备等;有()。
4.狭义的德育专指()。
5.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6.元认知包括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和()。
7.斯滕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概念,他认为成功智力应包括分析智力、()、()三个方面。
8.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即()、()、()。
9.教育的领导权是由()来决定的。
10.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就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
得分
评卷人
二、观点辨析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其中每小题观点判断得1分,简要辨析得2分。
)
1.某一初中学生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学校这一做法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依据。
2.教育实践中,“应然”的教育目的基本上等同于“实然”的教育目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
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甲说:
“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乙说:
“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他们的观点正确吗?
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这种观点正确吗?
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得分
评卷人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教育目的的确立既要依据社会需要,又要依据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这种教育目的的观点称为()。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辩证统一论D.教育无目的论
2.()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A.价值澄清模式B.体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D.榜样学习模式
3.倡导“范例教学模式”理论的是()。
A.布鲁纳B.斯金纳C.赞可夫D.根舍因
4.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成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5.某生在英语测验中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试题简单,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不稳定—可控的 D.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6.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是()。
A.升学率的高低B.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C.师资的文化程度D.教学管理水平
7.加涅提出的学习目标的分类中,可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应属于(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态度
8.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过当表现是( )。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 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
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的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是什么?
2.多元化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风?
4.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
5.精细加工策略的含义是什么?
对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和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各举一例说明。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结合教育实习或已有实际教学经历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姓名准考证号学科
密封线
姓名准考证号学科
密封线
2.结合自己专业学习实际试论述分析奥苏伯尔提出的构成学习动机的三种内驱力。
得分
评卷人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阅读材料:
一位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
教师:
“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
”这位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
“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
”学生脸胀得通红,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
并为其设计处理办法?
2.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
(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
(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摘自董德中《四国道德教育管窥》,河南日报,2004年7月23日。
谈你对韩国这些做法的看法,并运用相关的德育原理简要分析,他们的做法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2009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空格内。
)
1.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
3.组织机构和章程、合格的教师、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道德教育
5.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6.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
7.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8.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9.政治经济制度
10.人力资本理论
二、观点辨析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其中每小题观点判断得1分,简要辨析得2分。
)
阅卷说明:
辨析部分只要有要点或言之有据就可以得分。
1.这种说法正确。
(1分)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实施的强制的国民基础教育。
它具有三个特点:
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其中强制性是最基本的特点。
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基础教育,强制性直接来自于法律的权威。
免除学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保障,而普及基础教育是最终追求的结果。
(2分)
2.此观点错误。
(1分)由于国家教育目的在理解、贯彻执行过程中容易受当事人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应然”的教育目的并不等同于“实然”的教育目的,教育活动当事人观念中的教育目的也并不必然地反映社会总体的教育目的意识。
在教育实际生活中发挥直接作用的,往往是“实然”的或“内在”的教育目的。
(2分)
3.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正确。
(1分)在论及教育的功能时首先是要坚持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
即发挥教育对人的影响、选择教育对人正面的影响——促进发展功能。
其次是要重视教育的扩展功能,即发挥教育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而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人口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
科技支撑与文化服务的功能,使社会朝着文明、富裕、和谐的方向前进。
(2分)
4.这种说法不正确(1分)。
如果接受学习同时具备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即如果接受学习中新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那么这种接受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反之就是机械的。
同样,如果发现学习中学习者无法在新知识与原有观念间建立联系,这种发现学习是机械的。
(1分)所以,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
(1分)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C2.A3.D4.B5.D6.B7.C8.A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的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是:
中国公民凡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1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1分)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1分)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1分)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2.
(1)多元化文化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助于确立平等、接纳和宽容的态度和价值观;(1分)
(2)多元化文化促进了教育民主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1分)
(3)多元化文化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多元化;(1分)
(4)多元化文化推进了教育的不断变革。
(1分)
3.为了营造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应当:
(1)抓班内学风建设;(1分)
(2)建立健全班内各项班级规章制度;(1分)
(3)营造班内健康的舆论环境;(1分)
(4)搞好班内文化建设。
(1分)
4.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认识世界。
(1分)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1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思维可以逆转,而且具有守恒概念。
(1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儿童以命题的形式进行思维。
(1分)
5.
(1)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分)
(2)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举例:
位置记忆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法、歌诀法等。
(1分)
(3)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举例:
做笔记、利用背景知识、知识树、纲要图表等。
(1分)
五、论述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结合教育实习或已有实际教学经历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每个要点及分析各2分)
(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体罚、指责、考试排名次等现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2)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
教师不但要讲清所学知识,还要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如讲完课后可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算习题,为其余学生提供示范作用。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把成功与能力与努力相联系,把失败归为缺乏努力。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如对注意策略、复习策略、调节策略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有关技能。
2.结合自己专业学习实际试论述分析奥苏伯尔提出的构成学习动机的三种内驱力。
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
它以求知作为需要,以理解和掌握知识作为目标,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动机。
(2分)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是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
它是把成功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从而促使自己为赢得相应的地位和自尊而勤奋学习。
(2分)
(3)附属内驱力:
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它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也不是把学习的成功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
它之所以能激发学习,是为了要从长者那里获得赞许或认可。
(2分)
(4)结合实际谈:
三种内驱力在学生身上是普遍存在的,它们的比重因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儿童时期附属内驱力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少年和青年时期,附属内驱力有所减弱。
认知内驱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目的性的明确和学习兴趣的增加而日益发展。
(6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阅卷说明:
分析只要结合要点或言之有据就可以得分。
1.从课程与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
(6分)
建议处理策略:
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7分)
2.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1分)
(2)分析说明:
①道德行为是基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因素表现出的实际行动,也是道德形成过程的目的。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展现,也是在实际行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必须加强道德行为教育。
②分析我国当前忽视学生养成教育的错误。
(6分)
(3)借鉴韩国抓学生道德行为的方法提示我们:
(6分)
①应从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抓起。
②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
③要特别强调训练和强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开 招聘 中小学教师 笔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