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899861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76KB
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docx
《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四月份学困生转化总结
一、期中考试情况简单分析
期中考试结束了,看过学生的试卷感受很多,考试效果并不是很满意。
这份试题难易程度中等,就是有一种题型在我们平常的练习中没有碰到过,所以学生失分较多。
总的来说,这次考试分数普遍正常,100分整个年级20个,我班有7个,99分有5个,90分以上有31个,不及格有5个,班级之间的平均分差距也不是很大,但在阅卷过程中我还是看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做题还不够仔细,由于粗心失分的同学很多。
主要表现在口算和列竖式计算上,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漏题现象,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做题的仔细性还不够,平常还需要加强孩子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2、学生审题能力欠缺。
二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做完后不知道检查,平常会做的题型在考试中也丢了分。
3、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
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
二、改进措施:
1.在做每个练习时,都应让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下笔。
”整张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考查。
有些题虽然很容易,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细心、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很容易出错。
有一部分学生,就出现了计算错误的情况。
2、从学生审题上下大功夫。
交给学生审题方法。
让学生学会审题,做到不丢题,不读错题意。
必要的题让学生学会画题眼。
审题是解题最重要的前提。
3、每位学生能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把握住不同层次学生应有的学习水平。
说简单点,就是要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位学生保住该得的分。
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一点。
需要我们平时教学工作做细、做实,抓住学生学习中的细微变化,及时引导。
4、加强对不及格学生的辅导,提高上课质量,引起学困生的兴趣,家庭作业让家长配合检查。
5、每周选出5名进步较大的学困生,给家长以校信通形式发表扬信,鼓励孩子。
期中考试只是学中的检测,它向我们敲起警钟,警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会正确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调节下步教学,争取下阶段有大的进步!
二年级数学期中总结
张承云
本次数学试题紧密联系课本基础知识而比课本知识深入了一层,而且试题贴近实际生活,尤其是最后两道大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较好。
本次试题灵活性特强,这也正是适应了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
回顾以往的教学工作,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把教学过程当成是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起和求知欲,让学生把学习教育看成一件快乐的事,通过学习懂得了许多生活中的知识和道理,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学好数学的思想。
二、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课本知识,不生搬硬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只要有道理,却予以肯定。
摒除答案的唯一性,这样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更灵活,应用起来也就更自如。
三、多练习、多巩固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的快,忘的快,这是他们的优点,也是缺点,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课上少说多做,及时辅导,课下多练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不忘对旧知识的巩固,这样一边学新的,一边巩固旧知,让孩子们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掌握适应就更牢固。
通过这次考试,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搞好教学工作,让学生的整体水平更进一步。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张承云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
“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
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
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
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
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
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
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
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
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
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
“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
“没问题。
”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
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
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
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
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
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
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
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答道“没问题”。
真的没问题了吗?
“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
”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
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
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
比如:
“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
”“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
”“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张承云
一、试卷分析:
本份数学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弱势群体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表现在他们的判断题、应用题,主要原因学生在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四、改进措施: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进而弥补自身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如:
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5、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期中考试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