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结业复习资料讲解.docx
- 文档编号:28996929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3.25KB
初二地理结业复习资料讲解.docx
《初二地理结业复习资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地理结业复习资料讲解.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地理结业复习资料讲解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纲要
初一部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1、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
①地图上的八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②无特殊标志的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③有指向标的地图:
箭头指向北。
④室外辨方向:
有地图:
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无地图:
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三种形式:
数字式:
1:
1000或1/1000;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千米;线段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
图例和注记:
见课本P10页。
看地图的顺序:
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
①盖天说——天圆地方;②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④宇宙观测: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3、地球仪:
①地轴和南北两极;②赤道;③纬线和纬度;④经线和经度。
纬线与经线:
概念
起点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纬线
与赤道平行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以赤道为起点
圆圈(除极点外)
全球:
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半球:
不相等
东西方向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的弧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
半圆
所有的经线都相等
南北方向
经度与纬度:
起点度数
最小值与最大值
北纬南纬东经西经
变化规律
纬度
赤道为0°
0°与90°
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从赤道向南向北逐渐增大
经度
本初子午线为0°
0°与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南极点的四周都是北方,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方。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4、重要的经纬线:
(1)0°经线:
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
(2)180°经线:
只有一条
(3)西经20°和东经160°: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4)0°纬线:
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北纬23.5°与南纬23.5°:
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北纬66.5°与南纬66.5°:
北极圈与南极圈
6、东西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20°W—0°—160°E)
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160°E—180°—20°W)
7、相对应的经线: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组成一个经线圈。
8、经纬网:
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特点:
①海洋71%,陆地29%,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无论把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七大洲
①概念:
大陆、大洲、岛屿、洋、半岛、海、海峡
②七大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洲界:
①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尔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七年级下册
第6章认识大洲
第1节亚洲与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洲名的由来
2、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二、地形:
1、亚洲:
(1)类型上: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起伏上: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上:
中部高四周低;(4)最典型的特色地形:
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2、欧洲:
(1)平均海拔最低的洲;
(2)地面起伏较小;(3)地形类型:
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4)典型地形:
冰川地貌广布
三、气候
1、亚洲:
(1)类型: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缺失外,其它气候类型都有
(2)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特征显著季风气候典型
2、欧洲:
(1)类型上:
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特点:
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气候特征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特征显著
3、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四、河湖:
1、河流:
(1)主要河流:
长江、湄公河(流经国家最多)、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等
(2)河网特点:
放射状分布;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
2、湖泊:
课本P10活动题3。
五、人口与国家:
1、人口:
亚洲最多,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欧洲人口密度大自然增长率最低,分布在西部
2、人种:
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
3、国家:
亚洲48个,欧洲43个
4、时区和日界线:
(1)、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2)、东边时区时刻比西边时刻早,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
(3)、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第八章走进国家
第二节埃及
一、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2、西奈半岛:
亚洲部分,属于埃及
3、民族——阿拉伯民族;宗教——伊斯兰教;语言——阿拉伯语;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沙漠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
2、古代文化:
象形字、天文历法
3、分布:
在尼罗河沿岸,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为早期农业带来肥沃的土壤。
四、工农业:
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长绒棉居世界首位。
五、河流:
1、苏伊士运河:
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缩短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
2、尼罗河:
贡献P78
第5节美国
一、美国的领土
1、本土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2个海外洲:
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国旗:
星条旗含义。
3、位置:
(P84)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4、地形:
西部是高原山地(落基山),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
二、高度发达的经济
1、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2、农业大国:
小麦、玉米、大豆产量高
(1)农业地区专门化:
含义(P85);六大农业区的分布;
(2)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耕地多,多港湾便运输。
(3)农业生产专门化:
P85
(4)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
3、工业大国:
(1)有利条件:
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2)三大工业地区:
东北部工业区:
最早发展;南部工业区:
石油飞机等;西部工业区:
电子信息等
(3)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崛起。
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发展。
(4)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进口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4、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P86
三、人口与城市
1、人口:
2.8亿,由移民及其后裔组成。
以白人为主,有色人种有黑人、华人、和印第安人。
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
2、主要城市:
华盛顿——首都;纽约——人口最多、最大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洛杉矶——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电影城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
圣弗朗西斯科——硅谷,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芝加哥——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匹兹堡——钢铁工业。
3、黄石国家公园——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世界最长的河流峡谷。
第六节巴西
一、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1、地形:
主要是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各占2/3,1/3
2、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平原,有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3、亚马孙河:
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第二的河流。
4、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二、发展迅速的经济
1、工业:
体系完整,水平较高
2、农业:
机械化程度较高,咖啡、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3、资源:
铁矿和水能(伊泰普水电站)
三、人口与城市
1、人口:
集中东南部沿海,白色人种和混血人种为主,城市人口比重大。
2、城市:
巴西利亚——首都,圣保罗——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最大海港。
初二部分八年级上册
第1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1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位置的优越性)
1、半球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
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辽阔的疆域:
1、领土的四端:
最北:
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
曾母暗沙
最西:
帕米尔高原;最东: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
1、濒临的海洋:
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
海岸线长1.8万千米。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领海宽度12海里。
三、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
2万多千米
2、陆上邻国:
14个:
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隔海相望的国家:
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早在春秋战国,清朝影响最大。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P8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
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
2、省区分布:
最多:
广东省;最少:
澳门。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2、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呈直线上升。
3、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
三、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
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
(黑河———腾冲)
2、农村、城镇人口他布特点:
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汉族人口占91.5%,少数民族占8.5%。
少数民族人口不一:
壮族人口最多。
二、大杂居、小聚居。
(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
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P30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对气候:
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
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对交通:
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对经济:
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对水能:
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二、山脉纵横交错
1、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1——P22
(1)三列东西向的山脉
(2)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
(3)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4)南北向的山脉
(5)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2、中华五岳:
泰山(山东省、五岳之首)、华山(陕西省)、衡山(湖南省)、恒山(山西省、河北省)、嵩山(河南省)
三、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特点:
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地形比例图)
2、山区优势条件月劣势条件p28--p29
3、主要地形区特征: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三大平原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大。
成因:
纬度位置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
成因:
纬度位置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P34—35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
成因:
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
我国的干湿地区:
P37表格
2、季风气候显著
(1)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40第二段(性质是湿热)
(2)冬季风几乎不带来降水(性质是冷、干)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3、大陆性特征强烈:
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二、特殊天气
1、寒潮:
概念、侵入路径和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海南省、台湾、云贵高原等不易受影响)
危害:
农作物受冻等。
2、梅雨与伏旱:
6月、7月;江淮地区。
3、台风:
夏秋季节
4、沙尘暴:
在干燥的春季多发生。
三、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洪涝:
夏秋季节
2、干旱:
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一、外流区为主
1、流域与水系、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概念。
2、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
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3、外流区
(1)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
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4、内流区
(1)主要内流河:
塔里木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5、我国的主要湖泊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二、滚滚长江
1、长江的源流概况
(1)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2)长度、入海水量、流域面积;
(3)上、中、下游的划分;
(4)主要支流及湖泊
2、长江的水能开发
水能最集中的河段:
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宜宾段三峡段;原因:
落差大,降水丰富。
3、黄金水道
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三、滔滔黄河
1、黄河的源概况
(1)发源地、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2)长度、流域面积;
(3)上、中、下游的划分
(4)主要支流
2、“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及治理
(1)成因:
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
中游地区植被差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
(2)危害:
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
(3)治理:
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下游:
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第4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1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产业)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
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纤维作物
饮料作物
北方
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
花生和大豆
甜菜
棉花
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的主产区。
华南是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椰子、可可、咖啡
东北是春小麦,华北是冬小麦
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黄河流域
南方
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
油菜子
甘蔗
棉花
长江流域是油菜子最大产区,
华南、四川盆地和广西
长江流域
特色
新疆长绒棉
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
四、主要商品粮基地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五、畜牧业分布:
农耕区畜牧业的牲畜占主要(80%)
两类畜牧地区
分布地区
主要畜禽种类
发展的有利条件
西北部的天然放牧业
(我国四大牧区)
内蒙古
三河马、三河牛
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畜牧业历史悠久。
新疆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青海
青海牦牛
西藏
藏绵羊、藏牦牛
东南部农耕区的禽畜养殖业
四川、湖南、河南、江西、江苏
生猪、鸡、鸭、鹅等
农耕区饲料丰富
六、影响农业的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因地制宜:
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3节交通运输业
一、重要作用:
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运输
线路
运量
运价
运速
特点
陆路:
铁路
铁路
大
中
中
速度较快,运量大,运价低,长距离运输
陆路:
公路
公路
中
中
中
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门对门”,短途
水路:
海运
航海线
大
低
慢
投资首,运量大,运价低,长距离,时效性不强
水路:
河运
内河
大
低
慢
航空
航空线
小
高
快
速度快,舒适,安全
管道
管道
大
快
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三、公路运输:
全国所有的县及95%乡镇通车。
青藏、川藏、新藏、滇藏、青新公路
四、铁路运输:
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
1、四横:
1)滨洲——滨绥线;2)京包——包兰线;3)陇海——兰新线;4)沪杭——浙赣——湘黔线——贵昆线;
2、五纵:
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
3、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上海、徐州、郑州、株洲、兰州、包头、哈尔滨、九龙、广州等。
六、内河运输:
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七、管道运输:
西气东输工程
八、航空运输:
四大航空港:
北京、上海、香港、广州。
八年级下册
第5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p2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气候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夏季风(降雨)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
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第2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4.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5.重要农业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6.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7.重要林区: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8.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
9.作物熟制: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1.耕地类型:
旱地。
12.矿产资源: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3.主要矿产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14.工业区:
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二、南方地区
1.位置: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和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
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9.主要物产:
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
10.商品粮基地: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
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11.热带作物产区:
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南部。
12.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
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13.耕地类型:
水田
14.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及煤铁等矿产资源
第3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位置:
位于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民族:
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
高原和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
干旱
6.干旱原因:
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
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8.地面植被:
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9.河流特点:
河流稀少,且大多数内流河。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10.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12.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13.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水资源短缺。
14.农业类型: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为绿洲农业。
二、青藏地区
1.位置与范围: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2.面积和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
3.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
高寒(原因是海拔高)
5.河流特点:
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6.珍惜动物:
藏羚羊、雪豹、野驴。
7.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8.保护环境的意义:
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保护珍稀动物。
9.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10.农业类型:
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业为河谷农业(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11.主要农业区:
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12.主要农作物:
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13.主要牲畜:
牦牛、藏绵羊、臧三羊。
14.作物高产的原因:
光照强,日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
15.民族和宗教:
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16.宗教建筑:
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塔尔寺。
第六章认识区域:
位置与分布
1.地理位置与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地理 结业 复习资料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