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99202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56.50KB
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田录》)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
“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
“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
“我在,尔尚畏耶?
”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
“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 但:
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 轻:
________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 手:
________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则:
________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
(1)只;轻视;手持,手拿;竟然,原来
(2)示例一:
卖油翁:
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猎虎翁: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
卖油翁:
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
猎虎翁:
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
卖油翁:
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
猎虎翁:
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3)示例一:
借事说理。
作用:
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
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
描写细致传神。
作用:
【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
【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
擅设悬念。
作用:
【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
【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
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
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
运用映衬(衬托)。
作用:
【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
【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解析】【分析】⑴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但:
只。
②句意为:
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轻:
轻视。
③句意为:
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
手:
手持,手拿。
④句意为:
人到了竟然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
则:
竟然,原来。
⑵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
由文章的关键句子可分析两位老人的形象,如“无他,惟手熟尔”“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也可从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等方面回答。
⑶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掌握,做题时细读甲乙两文可知,两篇文章都是借事来说理的,甲文借射箭和倒油,乙文借捕虎;人物描写、设置悬念和衬托也都是两文的写作特点,可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故答案为:
⑴①只;②轻视;③手持,手拿;④竟然,原来。
⑵示例一:
卖油翁:
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猎虎翁: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
卖油翁:
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
猎虎翁:
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
卖油翁:
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
猎虎翁:
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⑶示例一:
借事说理。
作用:
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
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
描写细致传神。
作用:
【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
【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
擅设悬念。
作用:
【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
【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
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
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
运用映衬(衬托)。
作用:
【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
【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⑵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⑶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写法。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
“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乙)我的族里面有位叫中涵兄长做旌德县知县时,郊外有虎患,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伤,却不能捕到它。
县里有人说:
“只有聘请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去虎患。
”休宁戴东原说:
“明代有个姓唐的人,刚一结婚就被老虎杀死,他的妻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告诉他说:
‘你不能杀死老虎,就不是我儿子;后代子孙不能杀死老虎的,也都不是我的子孙。
’所以唐氏世代都能捕捉老虎。
”中涵便派遣使者拿着钱去请唐氏的人来,使者回来说:
唐氏已经选捕虎手艺精良的两个人来了。
”
人到了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咯咯笑;另外一个是个十六十七岁的小孩子。
中涵非常失望,也只好为他们准备饭食。
老头儿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说:
“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晚。
”中涵于是叫差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
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
老头儿蔑视的说:
“有我在,你怕什么?
”进到山谷深处时,老头儿对小孩子说:
“这只小老虎(蔑视)好像刚睡,你去把它叫醒。
”小孩儿于是发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头儿扑来。
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向前冲出九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
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老虎自老头儿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
中涵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
老头儿自己称锻炼手臂十年,锻炼双眼十年,他的眼睛就是用笤帚横扫也不会眨一下。
他的手臂让壮夫攀爬,吊在他的手臂上也不能动摇。
庄子说:
练习才是解决一切事情的方法,技巧不过是练习的门径罢了,相信了吧。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
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
思念。
③前承示谕:
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
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
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
③诚能如是(________)
④令心意不驰走(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味美;反思,反省;这,这样;跑
(2)B
(3)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分析】
(1)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旨:
味美。
古今异义词,走:
古义是“跑”,今义是“走路”。
(2)语句意思是:
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故停顿为: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
至道:
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屏弃:
抛开。
弗:
不。
于:
介词,用。
(4)甲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诫外甥“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
”“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不会理。
”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故答案为:
⑴味美;反思,反省;这,这样;跑
⑵B;
⑶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⑷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正误,要运用掌握的知识对词语的含义进行推断,注意理解词语时要结合句子的翻译。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断句。
考生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心得语法进行断句,注意平时要多读文言文,增强文言语感。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对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要正确翻译,注意句意的顺畅。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考生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按照题干要求进行理解分析。
【参考译文】
甲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乙文,写给外甥奉以郎师川的信:
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怀念你。
(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会放下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前不久你告诉我说:
“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
诚然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洗刷先人的惭愧。
然而学习必然要有规律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照此行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
进一步想要寻求明白其中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全部功效。
古人说:
放纵自己内心,(不加防范),就会失去一切的善事。
如果能把心克制并凝神静心在一处,则没有事情是不能办成的。
读书要先让室内安静并焚烧香脑,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不致于无法理解言语之外的道理。
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作,(即使)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也)能收获倍于古人的功效。
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善射 多谋善断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手不释卷
C. 惟手熟尔 深思熟虑
D.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之不理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 睨之久而不去 已而之细柳军
C. 而钱不湿 何苦而不平
D. 以钱覆其口 其业有不精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然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滴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B. 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 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D. 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答案】
(1)C
(2)D
(3)D
(4)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解析】【分析】
(1)A.擅长,善于;B.放下;C.熟练/细致谨慎;D.放下。
(2)A.介词,凭借;连词,因此。
B.代词,代指陈康肃射箭;动词,到。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D.代词,代指他的。
(3)ABC分析正确。
D.这篇文章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十中八九:
十箭中八九成。
但:
只。
之:
凑足音节,无意义,不译。
注意把省略的内容添加上。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故答案为:
⑴C;⑵D;⑶D;
⑷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思考文章所讲的道理,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未穷青之技________
(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
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1)等到;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2)D
(3)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
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解析】【分析】⑴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
及:
等到;②句意:
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
穷:
尽。
⑵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
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所以其停顿为: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故选:
D。
⑶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①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句意: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乃,于是、就。
谢,道歉。
归,回去。
句意: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⑷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主要用语言劝说,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一句表明秦青没有用语言劝说,而是通过高超的演唱水平,让薛谭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安心求学。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开卷有益“的道理,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薛谭的变化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
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故答案为:
⑴①等到;②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⑵D;
⑶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⑷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
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⑷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探究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再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探究启示或道理。
【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必备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技巧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