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分析案例及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899167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70KB
七年级语文教学分析案例及反思.docx
《七年级语文教学分析案例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分析案例及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教学分析案例及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
-----《论语》十则
一.导言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
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
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
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
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
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
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
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
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
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
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
我们知道:
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
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
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二、设计思路
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个性解读,对话生成”。
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
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理解。
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
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三、教学片段
师:
《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
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
第十则。
师:
是谁问谁答?
生: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
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
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
生:
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他这样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孔子回答,“其恕乎!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师:
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
可以。
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
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师:
是呀!
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
谢谢!
请坐!
师:
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语。
课文《十则》中的其余九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
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
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
(教师依据全班同学自然分组情况,由第一大组完成第一、三则,由第二大组完成第二、八则,由第三大组完成第四、五、六则,第四大组完成第七、九则的问语设计。
先独立思考,再前后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修正,形成统一意见。
由中心发言人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
师:
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学习的成果。
(点了一人发言。
)
生:
第四则,仅有孔子的答语,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答语回答的是学习方法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一问题。
所以,问语应这样设计,“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
师:
那你能如同第十则那样,把你加入到问语之前吗?
(生有点不理解。
师提示:
第十则中是谁提问的?
学生答,子贡。
师提示,这时是你提问,你应将自己的名字加到问语之前。
是不是?
生笑了。
)
生:
XXX问曰:
“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师:
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
同意
同学担任旁白,我们来进行问答对话。
(学生旁白:
XXX问曰。
)
生:
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旁白:
子曰。
)
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
师生逐一完成其余八则的问语添加,学生、师生之间采用古人问答时的语气语调进行问答训练。
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对第一则,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即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的是学习方法中温习的快乐,“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说的是会学友,后一句则讲人的修养问题。
三句话三层意思,层层递进。
)
四、教学反思
我曾多次执教《十则》,先前由于思想未认识到这个层面上来,也就是采用“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这节课“忽悠”过去了。
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我对我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认为联系生活不够。
如何联系生活呢?
我结合自己提出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进行了再思考。
我发现,我过去在处理文本的时候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对《论语》中话语产生的背景缺少关注。
二是联系生活的方式不对。
如果运用语文交际场的观点,我就应该让学生、教师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在这个特定的场中进行语用交际!
如何做呢?
选文的第十则刚好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
于是,我大胆地实施了我的设想。
没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这种教学,将传统的逐句析文义、师生的机械分析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对文本之象的个性解读。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对《十则》中每则的个性化修改和创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这种设计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教学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
这节课结束后,我无比兴奋。
一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
二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修改和再创造,这使得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三是教师与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教的成份明显比传统式少多了,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当然,这种策略并不是适用于对每篇文言文的教学,这又反映出“场复原”式联系生活法的局限性。
可针对《十则》而言,这种方法又是最恰当不过的。
但这种教学是不是又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呢?
没有超过吧,我想。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中心发言人发言时,常出现“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
要知道,小组讨论的成果应是小组所有成员一起探究的结晶,怎么能让中心发言人一个人独享呢!
但对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
-----《论语》十则
朱莉莉
二零一五年元月
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朱莉莉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以目标为依据,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究、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具备民主性、开放性、参与性、多维互动性等特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的模式为:
明确目标—自学讨论—启发诱导—应用评价。
采取以下实施策略:
(一)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有三条途径,其一,创设“最近发展区”,其二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必要性,其三,通过有效预习。
(三)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
关键词自主 主体 主动 民主 引导
近年来,初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满堂灌”仍然充斥课堂,高投入低产出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屡见不鲜的现象。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努力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将有利于促进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以目标为依据,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究,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基础的,是与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相区别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语文教学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演,学生是配角,甚至是观众,教师与学生“我讲你听”,“我呼你应”,“我考你答”,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的活动过程,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其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学习。
人本主义教学观告诉我们,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潜能,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课堂教学的效益体现,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他们对课堂教学参与的主动性,在于他们积极思维的程度,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
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投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主实践,主动探索,创造性的学习。
首先,学生自主学习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就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然而,“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古希腊普鲁塔戈语)”学生被动地听课,会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不愿主动地学习,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其实,语文课本中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就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耽误时间。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就会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无须动脑筋就可以获得现成的知识,而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获得知识,自主思考的范围大,力度大,不懂的地方教师加以点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自学,因此,能更好地培养创新精神。
3、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据国外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只占他一生应用知识的20%。
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知识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的洪流如何迅速奔腾,仍能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二、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
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们从实践中提炼了“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明确目标 自学讨论 启发诱导 应用评价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
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1、明确目标。
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和技能水平,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出与学生的实际要求和谐一致的教学目标,并且要具体明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2、自学讨论。
出示教学目标后,要围绕目标,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或设置一些自学思考题,创设自学的情境,让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个人所得。
自学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3、启发诱导。
在自学讨论后或自学讨论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艺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启发式教学虽然历史悠久,是教育界始终推崇的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精髓理解不透,把握不好,常常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如把“问答法”当成“启发式”,所以一上课就连珠炮似的向学生问个不停。
“是不是呀?
”、“对不对呀?
”、“好不好?
”等等,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小,思考的含量太少,学生有问必答,热热闹闹,这实际上还是注入式的变种。
孔子日: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将孔子的“愤悱”原理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意思是学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师的作用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扮演的角色是“促进者”。
启发诱导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应用评价。
在经过明确目标、自学讨论、启发诱导三个阶段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发、指导下,对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要把预先设置好的练习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抽签问答、接力做题、表演课本小品、抢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结束后,接着便是达标测试,教师通过投影、小黑板或预先打印好的测试题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
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做到准确、科学、合理,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矫正,做到当堂达标。
三、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如果学生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其学习活动的效益就会成倍增长,所以,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怎样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呢?
1、创设“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学说,对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有积极的意义。
所谓“最近发展区”,即学生有可能达到的较高的发展水平,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最有利于学生生成主动学习的状态。
这是因为,处于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教学,学生具有能够掌握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要想转化为现实性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
在这一过程中,心智活动必然高速运转,各种能力也因得到最有效地磨练而逐步形成与发展。
同时,成功的喜悦又必增强自信心与学习热情。
这就为学习奠定了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基础。
如果学习材料难度大,学生将其视若天书,不知教师所云为何物,或者教学速度过快,快得使学生没法跟上,学生就进不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反之,如果学习材料的难度过低,或者教学的速度过慢,学生也不能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必要性
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还要使学生明晰地意识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必要性,当学习某一知识点时,不应该仅仅单纯地学习这一知识点,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的作用,意义,它在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如果娴熟地掌握了它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能娴熟地掌握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利影响,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当利害关系非常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的时候,相信学生一定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3、通过有效地预习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有效地预习是地预习,教师要在预习题上下功夫,预习题可以搞得多一些,但题目不要大,并且不涉及深层次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所提问题是学生能够解决或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以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敏勤着:
《和谐教学的原理与模式》,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出版。
2、邰启扬金盛华等着:
《语文教育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9月出版。
3、施良方着:
《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张晓华
摘要中国古语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质和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为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学生培养成自己开采知识的“开拓者”;而作为学生,则应具有自我导航意识,能不断地调整自己,塑造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完善自我的自觉活动中去。
而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初中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自主、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整理知识的语文综合能力。
它包括四种能力:
即熟练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独立的阅读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监控与反思能力。
关键词语文 自学能力 培养 方法
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技能,实际上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让我们的教学取得质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艺术魅力。
在两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刻的认识到,如果要提高学生的自己能力,那么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
”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从一件痛苦的事转化成快乐的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那么语文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那么就能为学生的自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喜欢,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自主的去学。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一般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单方面的传授方式,即使教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明显,课堂所呈现的学习气氛也不佳,为什么呢?
因为他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索,这样的结果,用之实践,学生往往是遇到稍有变化的问题便束手无策,碰上独立分析问题就“望题兴叹”,甚至就毫不思考,只等着教师讲解答案,养成一种惰性,甚至是一种习惯,学生因此慢慢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对此,老师应注意并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如果把一堂课比喻为演电影,那么老师应该是导演,学生应该是演员,演员应该在导演的授意下尽情发挥,达到最佳效果。
所以在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更注重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去发现知识的奥秘,而教师只要做一个引导者,适当的为学生指引并鼓励,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得到收获,从而也就能慢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学生明确自学要达到的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
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
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就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很容易迷失了方向。
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作为学习者,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学习。
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
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对学生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
有人打过形象的比喻:
没有目标的学习像是饭后散步,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像是运动会上赛跑。
当学习中行为目标十分突出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发挥最佳的作用。
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还通过对学生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集中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那么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呢?
这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扰的地方。
目标的设定必须要有适当的难度,又要有合理的梯度,且各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设定出适合各人的目标。
而目标又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么学生在短期目标的设定中,必须要设定不要高难度的,遥不可及的,而是要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这样才不会打击自身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
而长期目标的设定就与短期目标不同,学生可以大胆想像将来自己要做什么工作,过上什么生活,然后作为目标确立下来,那么就可以为之不断的去奋斗,形成动力的源泉。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更轻松的学习。
首先,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在接受学习的课堂中,学生自然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自然也就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了。
读——是预习的第一步。
读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
划——这是预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把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划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在标划过程中,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
这样形成习惯,到上课时,就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思——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问题。
在预习时,思考问题,并进行质疑,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
学而多思、思而有辩、学而有疑、疑而有问,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的教学要求。
只有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当中才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其次,认真听讲是吸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诀。
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往往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5分钟是关键,每一个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把每个重点内容讲述或点拨得非常透彻,因此你要集中精力听。
它不仅可以解决你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上课期间你还可以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可以借机会利用上课的时间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当堂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解决,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吃深吃透。
再次,做好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
可以采用回忆法,回忆当天学过的内容,把当天学边的知识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过一遍,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
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印象,二来可以通过回忆检查自己听课的效果。
如果能回忆出大部分内容,就证明自己上课是有收获的。
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补充回忆,可以按笔记回忆,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
。
然后整理笔记,整理课堂笔记其实也是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过程,在整理笔记的中可以查漏补缺,对于模糊处,可以再去钻研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清晰化。
经过整理的课堂笔记,也是考试前最有用的复习资料,借助笔记就可以迅速回忆有关的知识内容。
课后复习不能一次就完成,要经常复习,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
刚学过的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教学 分析 案例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