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周测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
- 文档编号:2899110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31.39KB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周测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周测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周测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周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周测(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夯基提能卷(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2分)
1.有关基因重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可以形成新的基因型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表现型
C.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精卵结合时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2.以下有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但是其变异能遗传给后代
B.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C.在检测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
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会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3.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中所示实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在花粉形成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其特点之一是具有高度不育性
D.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4.有关“低温诱导洋葱(2n=16)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用于根尖的固定和解离,但作用不同
B.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应设置常温培养的对照组,以确认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D.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数为32的细胞,可判断低温诱导成功
5.某植物的三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及其所在染色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现有各种具有显性性状的纯合子,为了培育纯隐性性状的植株,下列选用的植株及对应育种方法中,较为简捷可行的是( )
花色(红对白为显性)
株高(高对矮为显性)
叶形(宽对窄为显性)
控制基因
A-a
C-c
D-d
基因的位置
第3号染色体
第5号染色体
第6号染色体
A.红花矮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杂交育种
B.红花高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诱变育种
C.红花矮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基因工程育种
D.红花高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单倍体育种
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乙、丙、丁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B.甲、乙、丁三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C.甲、丁两图中的变异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乙、丙两图中的变异只会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7.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不变,不变;不变,增大B.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C.不变,增大;增大,不变D.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8.在用杀虫剂防治某种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害虫种群中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
C.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
D.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
9.(2017·淮南一模)关于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新物种的形成
B.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0.(2017·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欲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某生物育种小组用基因型为Dd的玉米用两种方法进行育种试验,第一种育种方法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第二种育种方法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两种育种方法所遵循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B.上述两种育种过程中,子代的基因频率始终不变
C.通过上述两种育种方法所得的F2中Dd的频率相等
D.第一种育种方法比第二种育种方法的育种效率更高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题15分)
11.如图是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结果看,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2)在这里,杀虫剂是选择因素,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着________变异类型。
(3)此实验说明甲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这是因为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________。
(4)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________之间的斗争实现的。
(5)如果抗药基因a是由等位基因A突变来的,一个种群淘汰基因a比淘汰基因A要困难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为几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
(1)甲图为科研机构对某人染色体进行的分析结果,请指出该人的性别为________,从染色体组成看,该人是否患病?
________。
如果患病,则患________。
(2)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AABBDD(如乙图所示),则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条。
若丙图表示四倍体水稻的染色体数,则由其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叫________。
(3)丁为人工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图,其培育方法是用普通小麦和黑麦(2n=14)杂交,然后用________处理得到的;与二倍体植物相比,多倍体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乙、丙、丁的花药离体培养成幼苗,能产生正常后代的是________。
(5)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子,不能繁殖后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探究卷(40分)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
1.(2017·怀化二模)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都无同源染色体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2.(2017·金华模拟)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有异常染色体,如图甲。
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
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的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3.(2017·浙江省严州中学模拟)下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B.植株A的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
C.过程①是植物组织培养,此过程需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D.植株A高度不育,说明生殖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4.(2017·佛山模拟)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一般来说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5.(2017·蚌埠市二检)科研人员研究棉花细胞核中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连续基因,其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图中Ⅰ、Ⅱ为基因间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中插入一个抗虫基因以提高植物的抗虫性,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中碱基对替换发生在a区段属于基因突变,发生在Ⅰ区段不属于基因突变
C.a、b、c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可能同时得到执行
D.基因b和基因c的启动子分别在图中的Ⅰ、Ⅱ所在的区段
6.(2017·厦门模拟)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
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的是( )
A.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
7.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图中所示为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D.曲线乙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8.已知与人体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一对等位基因是HbA和Hbs。
只有纯合子(HbsHbs)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大多于幼年期死亡。
只含一个致病基因的个体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致病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可以用显微镜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杂合子个体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个体易感染疟疾
C.基因HbA和Hbs绝对不可能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
D.非洲某流行疟疾的地区消灭疟疾后,HbA基因频率会上升
9.对于如图所示育种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④是连续自交和选择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②③是花药离体培养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③⑤过程都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⑦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10.
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野生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B和b指导合成的肽链中只有第8位的氨基酸不同。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hBXb(如图所示)。
h为隐性致死基因且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B纯合(XhBXhB、XhBY)时能使胚胎致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是b的等位基因,B是分裂间期碱基对替换导致的
B.h基因的转录场所只能是细胞核,翻译场所只能是核糖体
C.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两极的X染色体分别携带B、b基因,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D.该品系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1不会出现棒眼雄果蝇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11.(2017·商丘二模)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玉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
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_______链。
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
(2)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这种植株由于________,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
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F1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_______。
12.(2017·上海金山区一模)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
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下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
(1)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________。
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________特性。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
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____多样性。
(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
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测(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夯基提能卷
1.解析: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控制产生具有不同性状组合的后代,A项正确、B项正确;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项错误;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D项正确。
答案:
C
2.解析:
三倍体无子西瓜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但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该变异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A正确;碱基对替换、增添和缺失如果发生在DNA分子的非基因片段,则不会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不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缺失一条染色体或含b基因的片段后,其基因型会变为AaB,此种变异为染色体变异,C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能会交换一部分片段,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答案:
C
3.解析:
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的现象,A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所以在花粉形成过程中不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具有高度不育性,C正确;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答案:
B
4.解析: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混合用于根尖解离,固定用卡诺氏液,A错误;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在确认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需要设置常温培养的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实验中染色体数目的比较来得出结论,C正确;低温诱导只对少数细胞起作用,显微观察到染色体数为32的细胞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因此不能判断低温是否诱导成功,D错误。
答案:
C
5.解析:
若选用“红花矮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第二代即可出现目的植株,易于筛选,操作也较为简单,A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得到目的植株可能需要大量的筛选工作,B错误;基因工程育种操作要求高,不是获取该目的植株的最简捷方法,C错误;选用“红花高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两亲本都是高茎性状的纯合植株,利用单倍体育种不可能得到目的植株,D错误。
答案:
A
6.解析:
图甲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片段增加,图乙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个别染色体数的增加,图丙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丁所示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基因重组不能观察到,B正确;染色体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C、D错误。
答案:
B
7.解析:
由题意可知,AA=16%,aa=36%,Aa=1-16%-36%=48%,则A的基因频率=16%+1/2×48%=40%,a的基因频率=36%+1/2×48%=60%。
该种群随机交配,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为AA=40%×40%=16%,aa=60%×60%=36%,Aa=2×40%×60%=48%,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也不变;若该种群进行自交,基因型为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基因型为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因此自交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16%+48%×1/4=28%,aa的基因型频率=36%+48%×1/4=48%,Aa的基因型频率=48%×1/2=24%,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为A=28%+24%×1/2=40%,a=48%+24%×1/2=60%。
因此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答案:
B
8.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项正确;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在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中,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但在越冬期则是不利的,B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敏感型个体生存的机会增多,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C项正确;依题意可知,杀虫剂使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严寒则使抗药型个体容易被杀死,从而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两因素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D项正确。
答案:
B
9.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正确;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答案:
C
10.解析:
上述两种育种用的是基因型为Dd的玉米,只存在基因的分离,不存在基因的重组,A错;上述两种育种过程中由于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子代的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B错;第一种育种方法所得的F2中Dd的频率为1/3,第二种育种方法所得的F2中Dd的频率为4/9,C错;第一种育种方法F2中DD占1/2,第二种育种方法F2中DD占4/9,D正确。
答案:
D
11.解析:
(1)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在杀虫剂的选择下,不抗药的甲虫被杀死,抗药个体存活,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杀虫剂是选择因素,而不是甲虫产生抗药性变异的内在诱导因素,甲虫抗药性变异是本身就存在的,变异发生在前,环境的选择在后。
(3)分析题图可知,使用杀虫剂Ⅰ后,甲虫种群密度先下降后上升,最终适应了杀虫剂Ⅰ;但当使用杀虫剂Ⅱ时,种群密度又大幅度下降,由原来的适应到不适应,一段时间后,甲虫又能够适应杀虫剂Ⅱ。
上述分析说明:
甲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因为遗传虽然是稳定的,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4)甲虫的抗药性变异是甲虫进化的内因,农药的选择是外因,甲虫与农药的斗争,使甲虫的抗药性增强从而生存下来。
(5)由等位基因A突变而来的基因a,可以Aa、aa两种基因型存在,而自然选择直接淘汰表现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被淘汰,Aa被保留,故可使部分a基因免于淘汰。
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1分)
(1)自然选择
(2)抗药性 (3)可变的 (4)甲虫与农药 (5)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体保存下来(2分)
12.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
该人的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所以该人为女性,该女性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所以患21三体综合征。
(2)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AABBDD,为异源六倍体,即有6个染色体组,且乙图中共有42条染色体,所以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为7条。
由四倍体水稻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3)普通小麦和黑麦(2n=14)杂交得到的幼苗细胞中含4个染色体组,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八倍体小黑麦。
多倍体植物与二倍体植物相比,其显著特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都比较大,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4)取乙、丙、丁的花药离体培养成幼苗,幼苗细胞中分别含3个、2个、4个染色体组,用丙的花药培养成的幼苗中含有两个相同的染色体组,可产生正常的配子,即可产生正常后代。
(5)骡子是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不能繁殖后代。
答案:
(1)女 是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
(2)7 单倍体 (3)秋水仙素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都比较大,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4)丙 (5)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或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创新探究卷
1.解析:
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有三条,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已经复制,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在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多倍体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但不一定均加倍,另外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则含有8个染色体组,D错误。
答案:
C
2.解析:
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观察异常的染色体应选择分裂中期的细胞,B错误;将图乙中的染色体从左向右编号为1、2、3,不考虑其他染色体,如下图所示。
在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的情况下,若1、2分离,3随机移向任一极,则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为1、3和2或2、3和1四种类型;若2、3分离,1随机移向任一极,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为1、2和3或1、3和2四种类型,因此精子类型理论上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周测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生物 一轮 复习 周测七 变异 育种 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