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现代诗散文.docx
- 文档编号:28988936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5.84KB
知识讲解现代诗散文.docx
《知识讲解现代诗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讲解现代诗散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讲解现代诗散文
现代诗、散文
编稿:
李静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有关词的知识;
2、了解第一单元四首现代诗中的意象,把握各自主旨;
3、把握《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文意,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4、理解《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作者的情感抒发,借鉴其写作手法。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
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诗集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云游》等。
艾青(1910年—1996年),原名蒋正涵,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文体知识
新诗:
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词:
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
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
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新月诗派
新月派是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字词汇总
《沁园春·长沙》
舸:
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寥廓:
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
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挥斥方遒:
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
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粪土:
把……视为粪土,名词意动用法。
中流:
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雨巷》《再别康桥》
彳亍:
走走停停的样子。
太息:
叹息。
彷徨:
(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
坍塌,毁坏。
青荇: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根生长在水底。
《大堰河——我的保姆》
火钵:
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
悬崖勒马:
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
比喻言外之意。
忸怩不安: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天伦叙乐:
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典押:
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记念刘和珍君》
殒身不恤: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殒,死亡;恤,顾虑。
长歌当哭:
用写文章代替哭泣。
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作。
桀骜:
形容性情倔强,不顺从。
喋血:
流血满地。
喋,血流出来的样子。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雨巷》《再别康桥》
《雨巷》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失败的现实脱节的悲剧感,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将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诗中描写的一切,悠长寂寥的雨巷,彳亍丁香一样的姑娘都可在现实中找到其象征意义。
《再别康桥》记载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抒情长诗,塑造了大堰河这一特定的形象,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记念刘和珍君》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评述惨案,以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等。
把握重点
四首诗歌
把握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情”是诗的内核。
《沁园春·长沙》,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把握诗歌中用到的意象
诗歌的情感表达,一般都要借助意象。
鉴赏诗歌的情感,从分析诗中意象入手,才能深入而全面。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沁园春·长沙》,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都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相契合。
《雨巷》,江南雨季,细雨飘巷,烟雨朦胧,撩人情思。
雨与巷组合,构成了一个特有的意象,这是戴望舒的首创,难怪叶圣陶会称其为“雨巷诗人”。
“雨巷”,较之单独的“雨”或“巷”,更有情致,更见凄切。
“油纸伞”是雨季的常见之物。
因了雨,油纸伞为诗人遮了一方天地,也因了油纸伞,诗人又多了一份无法远望的惆怅。
伞外的雨空,是心雨的天空。
浅黄油纸伞在雨中浸润,让细润的心多了一份浅黄的伤痛——这是寻常之物,但又鲜见于传统诗词。
戴望舒,将其放置于雨巷的诗人头顶,让油纸伞撑出浓浓的诗意。
“丁香”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木,花白色或紫色,清新淡雅,香气浓郁。
丁香花因颜色不轻佻,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容易凋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戴望舒在《雨巷》中承续了丁香的传统文化内涵,将丁香的意蕴更加情绪化,使丁香有了更深的忧郁。
更为灵慧的是,诗人刻画的是雨中的“丁香姑娘”,恬淡清幽,更添一分寥落。
雨巷凝重悠长、油纸伞伴其前行、丁香姑娘或可相遇,这三个意象,雨巷灰暗沉重、油纸伞浅黄流动、丁香浅绿时现,构成了一幅流动的、朦胧的写意画面,如在眼前,又仿入梦境。
《再别康桥》,诗人选取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云彩、金柳、夕阳、青荇、柔波、清泉、青草,这些景物都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用的,别具特色。
这些寻常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新鲜的独特的感受。
“云彩”,是可以招手作别的,是多情的,仿佛真的要与诗人作别似的;“金柳”、“夕阳”,温润可人,明丽多情,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欢喜和深深的眷恋之情;“青荇”、“柔波”、“清泉”、“青草”,温柔多情,以至诗人产生自己甘做一条水草的想法。
对康桥的依恋是何等强烈,何等的缠绵。
这一切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清新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作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
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
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
1、概括段意
(1)介绍写作缘由
(2)交待写作目的
(3)回忆认识过程
(4)抒写惊愕、义愤
(5)叙述遇难经过
(6)总结经验教训
(7)热情讴歌赞颂
2、理解关键文句的旨意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
明确:
“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
“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
“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
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明确:
根据上文,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
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
但沉默后的结果将会怎样?
作者列举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3)“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
明确:
“中国人”泛指中国人。
“向来”、“不惮”、“最坏”等词语,表明作者对自己的观点的执着和自信。
3、写作特色
(1)记叙、议论、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
作者对文章开头参加追悼会的情景,刘和珍生平以及遇难情况,都作了简要的记叙,追叙了刘和珍和蔼善良、刚毅从容的形象;对烈士的尊敬与哀悼,对反动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与下劣,作者抒发了“悲”“愤”交集的情感;对斗争的方式和死难的意义则又有深刻的分析和议论。
简练的记叙、强烈的抒情、深刻的议论,三者在各个部分虽有侧重,但基本上三者交错运用,甚至融于一体。
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可以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而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则可以深化记叙的内容,起到揭示事物本质,提高读者认识水平的作用。
(2)语言精练、深刻。
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比喻、反语、对偶、反复等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知识迁移
一、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乙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
1、试比较两首词在写作上的相同点。
2、试比较两首词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3、试比较两首词在结尾所抒发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
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
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
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
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的。
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
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
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
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他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闻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是视若仇敌似的。
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
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
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还是要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
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
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
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
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上过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
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
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
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
我们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化,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2、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文中说:
“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之美》)
三、(2016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走宁夏
一出银川机场,天旷地远,阳光敞亮,刚才还汗津津黏糊糊的胳膊,像用干沙子搓过一样爽净。
人粥似的闷燠的北京给甩远了,它追不上我了,眼下的空间突然无比阔大。
银川的得名,有记载的一则是,前秦符坚的骢马城就在这一带,因符坚是氐族首领,而氐族语呼骢马为“乞银”,故而放牧“乞银”的地方就叫“乞银城”,后来叫顺了嘴就叫成银川了。
而宁夏的名字的来历追溯起来,可就是一部宏大的传奇了。
宋初,党项羌李元昊确立西夏帝国并称帝,版图之大,气焰之嚣张,立国时间之久,史所罕见。
李元昊此人强项而英纵,似乎特别喜欢斗气儿。
范仲淹恳求他,只要答应不再使用“帝”字,他要什么给什么,满足一切要求。
李元昊并不买账,偏要大用特用这个“帝”字,能把人气晕。
形势对他不利时,他也假装顺从,自我蔑称为“兀卒”,其实埋了钉子,后经人破译,乃“吾祖”的谐音,对方回信若依此称呼,即落入“我的爷爷”之陷阱。
你说可恼不可恼?
但宋朝硬是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有强悍的实力。
成吉思汗可能也是被李元昊的后裔们气坏了,发誓非荡平西夏不可,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灭掉。
在宁夏,你还会不时听人提起黑城子,那是西夏的故都,又名哈拉浩特。
“哈拉”,黑也,“浩特”,城也。
那里的最后一主“黑将军”似应早于李元昊,他勇冠三军视死如归的惊天气概和他在城破前窖藏贵重金银文牍器物的故事,至今流传在民间。
西夏啊西夏,在历史的长夜里,二百年,太匆匆,你来得迅,去得疾,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如一节在激荡回旋中戛然而止的雄浑乐曲,又像一个酷烈而又浪漫的噩梦。
元灭西夏后,置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
宁夏就是扫平西夏、永保安宁之意。
去看岩画的那天,天气晴好,贺兰山在银川城的西北方向若隐若显,勾勒出雾岚似的一溜长线,其幻影似一队骑手控驭着骏马,与我们的汽车并排比赛速度,车跑多快,它们也跑多快。
贺兰岩画便藏在数不清的山谷中。
我们入一谷,细看沟谷两崖,果有姿态各异的奇怪图案赫然而现。
岩刻五花八门,还杂以天书样的西夏文字,其中似人似怪的头像特别多。
我被岩画之谜吸引着,不由遥想上古游牧人,顶风冒雪,辗转深山荒滩,日夜与牛羊为伴,好不孤单,那种欲与天、地、人、万物生灵对话的强烈冲动难以抑制,却又苦无对象,于是以凿刻为语言,把原始的思维和郁积于胸的怒吼注入了这万古不灭的岩画。
翌日清晨五点多,我们又出现在中卫。
中卫在大西北是很有名的,这固然由于它军事地位的险要,但也与风沙大有关系。
它过去出名是因饱受风沙之害,现在出名则因为是全国的治沙模范,并获得了国际声誉。
这里年均刮风900个小时,平均每10小时出现一次风沙,最大风力11级。
历来中卫人不知修了多少庙,祈求神灵保佑,锁住沙龙,然而无效。
事情终于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那就是著名的“沙坡头奇迹”。
我这次才弄懂是怎么回事。
原来,英雄的中卫人民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采用1×1米格状草沙障先铺在大片流沙上,遏制风速,而后再在草方障内植草造林。
多年来,在包兰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沙山上,罩着一张由草方格组成的无边无际的巨,而在这无数的眼里又长起了或疏或密的青杨。
中卫又名鸣沙洲,它的沙子原是会“唱歌”的,有“沙坡鸣钟”之称。
但中卫的响沙已有十几年不怎么唱了,人们从高坡滑下,难得听到鸣沙擂鼓了。
因为绿化造林,使大气变化,影响到沙粒的频率,“共鸣箱”结构给破坏了。
这是一种积极的破坏,破坏得好。
当自然奇观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人类往往还是选择了文明。
须弥山石窟是此行的最后一个点,它距固原50公里,位于六盘山北端,始建于北魏中晚期,是西北历史上最悠久的石窟之一。
我们抵达时已近后晌,见这一带山大沟深,地貌苍古,其大佛楼释迦牟尼坐像有20多米高,仪态威严,雍然大气,很有震撼力。
说实话,比起全国驰名的几大石窟,一点儿也不差。
但不可思议的是,它直到解放后才被发现,旧的府县志中几乎没有记载。
同样令人不解的是,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距银川市仅40多公里,它们也都是20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
我想绝不是没人发现过,只是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发现者少罢了,何况发现了又如何?
为生计奔劳的人,顾不上琢磨,又缺乏起码的通信条件。
从另一面看,它们的发现之晚正说明西部的文化土层何其厚也,有待发现的东西何其多也。
现今西部文化大放异彩的际遇来了。
听说,中央已拨巨款发掘西夏陵,世人也期待着东方金字塔之揭秘。
此时,斜阳把赭色的光影投射到伫立了千年的裸露着的错落有致的佛像上,佛容凝重而肃穆,加浓了沉思的氛围。
眼前是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干沟,千山万壑的波涛。
我知道,从这里出去不远便是西吉、海原,还有沙沟,再向北,是银川平原、沙坡头、贺兰山,全是些沉积了无数苦难和奋争的地方。
历史烟云一一从眼前飘过,我想象着,汉武帝六临朔方驱马击剑出萧关,拓拔魏万马奔腾踏平赫连勃勃,唐太宗大破匈奴勒石灵州府,康熙大帝三次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还有回民起义领袖马化龙啸聚金积堡,把反抗满清暴政的斗争推向了高潮……这片伟大的土地,真个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此刻周遭静谧极了,一点声音也没有,好像被世界遗忘了;但忽然间,我听见深沟大壑的上空,像盘结着携带豪雨的云团一般,轰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这不是我的幻觉,神秘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巨大精神财富的土地,本不该是如此沉默的。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我深信,不管人类文明发达到了何等程度,我们永远需要不断回归精神的故乡。
(取材于雷达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陷阱:
“阱”也可以写成“井”。
B.后裔:
“裔”的读音是“yī”。
C.戛然而止:
“戛”的读音是“jiá”。
D.想象:
“象”不可以写成“像”。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与“宁夏”一名的来历相比,始于氐族语音译的“银川”,命名得过于随意。
B.贺兰山岩画是原始游牧人思想感情的载体,似人似怪的头像表现了孤单寂寞之情。
C.“沙坡头奇迹”是指中卫人民创造的一种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的方法。
D.西夏王陵等古迹没被及早发现,既说明宁夏交通闭塞,也说明宁夏文化亟待开发。
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讲解 现代诗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