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98158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71KB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案.docx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案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案
一、教学设想
本课讲述明代的两部科技巨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宋代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明朝时期,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从而为总结性的科技巨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李时珍、宋应星、司马光的故事,课上让学生讲述李时珍的生平事迹、撰写《本草纲目》的原因、撰写的过程和宋应星的生平、《天工开物》的成就,通过文字、动画、图片、影像资料生动、直观地展现几本伟大的著作,通过介绍《本草纲目》收入的药物、记载的药方,绘制的药物插图,让学生总结出《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
引导学生分析《天工开物》为什么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师生讨论他们成功的原因,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多媒体展示毛泽东等人对《资治通鉴》的评价。
与司马迁的《史记》对比,提出,《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又创立了一种新的体裁——编年体。
根据课文注释,请学生说出什么是编年体?
学生讲述司马迁的生平趣事,体会讲述司马迁的刻苦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记住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引导学生理解李时珍对医学的贡献和《本草纲目》在医药学上的重要地位、《天工开物》在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资治通鉴》的体例。
(3)从明朝的社会经济分析出现这些总结性科学巨著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指导学生通过讲述和编写李进珍等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口头和局面表达能力。
⑵通过讨论总结中国古代医学、技术和史学的成就,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明末我国传统科技的杰出成就,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李时珍等的学习,形成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善于总结前人经验、敢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作品成就,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明朝两部科学巨著及作者;
2.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难点:
1. 对《天工开物》的评价。
2. 对“编年体”含义的理解。
教学突破:
“明朝两部科学及其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都本课的重点,由学生讲述作者的生平,介绍《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资治通鉴》的主要成就,讨论李时珍、宋应星、司马光成为一代伟大的医药学家、科学家、史学家的原因,并对明清时期的科技进行评价。
“对《天工开物》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教师简要介绍同时代西方的自然科学成就,特别是一些创举,由学生讨论东西方的差别,并结合近代中国的落后,对这一部著作进行客观的评价。
“对“编年体”含义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可以通过与纪传体进行对比,结合课文注释,由学生讨论总结出含义。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件中主要有:
李时珍、宋应星、司马光的图片,《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资治通鉴》书影,几部著作的外文译本图片等。
学生准备:
查阅、撰写,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历史小故事。
五、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先由教师讲一个笑话,“文革”时期,一个外国医药代表团到上海访问,有个造反派干部去接待。
代表团团长说:
“贵国李时珍在医药上的贡献真是了不起……?
这个干部马上大声问翻译,“李时珍同志来了没有?
”翻译吓了一跳,急忙向他摇了摇手。
“噢,没有来,快用小轿车去接!
” 翻译急得直搔头皮。
“呀,他在理发?
不行,叫他马上就来。
” 翻译无可奈何,只好凑到这个干部的耳边,小声说:
“李时珍是明朝……” “明朝来?
不行,一定要今朝来!
”
学习新课:
在学生大笑之后,教师提问,李时珍“同志”到底来没来?
外国人为什么会知道李时珍呢?
他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大贡献呢?
(不可能来,因为李时珍的贡献非常大,他写了《本草纲目》。
)
一、《本草纲目》[板书]
1、中国人不了解中国历史,就会闹出很多笑话。
请学生介绍李时珍。
学生讲述时多媒体展示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的图片。
以及书中的图画和文字。
2、让学生根据介绍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能写出这部巨著?
这部书为什么能传播到世界各国?
学生讨论发言后,师生总结:
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意志、探索实践精神;《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
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
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
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
被称为“东方药典”。
3、多媒体展示李时珍的典型事迹,请学生讨论李时珍有那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讨论后,师生总结:
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过渡]学习了李时珍的医学成就,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二、《天工开物》[板书]
1、学生讲述宋应星的生平故事。
2、课件展示:
“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
引导学生讨论:
宋应星写这部著作的目的是为了做官吗?
(不是,与功名无关)宋应星为什么以“天工开物”命名他的书?
他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互补、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相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物产。
3、课件出示:
《天工开物》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本书的编写体例和内容。
4、教师介绍国外学者对《天工开物》的评价,以及书中记述的内容,指出,《天工开物》所述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课件出示阅读材料:
试函水一匮,四隙弥之,经数刻之久,而起视其鱼,鱼死矣!
——宋应星《论气》
引导学生讨论这体现了宋应星的什么精神?
(实践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资治通鉴》[板书]
1、多媒体展示《资治通鉴》书影,司马光的图片。
并要求学生在课本104页辅栏处写出《资治通鉴》主编的姓名。
2、课件展示《资治通鉴》的目录和《史记》的目录,请学生比较他们不同之处。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以人叙史;《资治通鉴》是按时间叙史)这种新的体裁叫什么?
请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含义。
(编年体史书,便于了解同一时间发生的大事,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
3、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内容。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共1362年)
“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是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进通鉴表》司马光
4、课件出示材料:
讨论《资治通鉴》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
5、指定一名学生讲述司马光“警枕”的故事。
其(《资治通鉴》)残稿堆积有两屋之多,皆蝇头小字,字字端谨,无一字潦草。
课件出示材料:
讨论司马光取得成就的原因。
(勤奋、珍惜时间、严谨治学、有远大抱负等)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课的三大巨著分别属于哪一方面的著作?
(医药学、工艺科技、史学)除《资治通鉴》是历史学著作之外,其余两部著作都属于总结性科技著作,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明朝时期会出现这样的总结性著作。
(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技研究领域、实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
六、板书设计
第3课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一、《本草纲目》
时间:
明朝
作者:
李时珍
地位:
我国历史上的医药学巨著
二、《天工开物》
时间:
明朝
作者:
宋应星
地位:
明以前我国农业、手工业的总结
三、《资治通鉴》
时间:
北宋
作者:
司马光
内容:
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七、练习设计
基础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
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
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
它是中国几千年来医药学的总结。
它是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2.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了一部旷世巨著。
这里的他指的是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D.司马光
3.被外国人誉为“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科”的著作是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 C.《百科全书》D.《齐民要术》
4.在一部时代背景为明朝初年的电视剧中,主人公的书房中出现了下列几部著作,你认为应该保留: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 C.《资治通鉴》D.《红楼梦》
5.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是一部编年体通史B.叙述了从夏商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C.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值
提高练习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编写时,他“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
材料二:
其残稿堆积有两屋之多,皆蝇头小字,字字端谨,无一字潦草。
材料三:
他恳切地希望皇帝通过观览此书,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是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主持编写的是什么著作?
(2)材料一、二中反映了作(编)者什么样的精神?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编著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
7.阅读材料:
材料一:
年轻时,在父亲的坚持下,他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
22岁的一次乡试失败后,他便决意放弃功名仕途,继承祖辈的事业,终于成为著名的医生。
材料二:
他深入民间,多次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请教,上山采药,历时三十余载,并阅书八百多种,对古籍本草书上的药物加以鉴别和考证,纠正了古书中的许多错讹之处,共搜集新药物三百七十四种,写成了这部著作,总结了我国药物学的丰富经验。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从成才的角度,材料一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2)材料二反映的是谁?
他的著作是什么?
材料体现了他什么样精神?
参考答案:
1.D2.B3.B4.C5.B
6.
(1)司马光、《资治通鉴》。
(2)珍惜时间、严谨治学。
(3)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历史进行描述,以警示后人。
7.
(1)成才之路有很多条,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2)李时珍,《本草纲目》,不耻下问、精益求精、敢于挑战、亲身实践。
问题探讨与拓展活动
8、查阅资料,撰写李时珍、宋应星或司马光的历史小故事。
9.你认为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
女生的回答是:
“宋应星说的不对。
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开发,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
”
男生的观点是:
“宋应星说的很对。
如果人与自然不相协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无法生存。
再说如果人力不与自然力互相配合,那也休想制造出什么东西,开发出什么资源。
”
他们谁说的对?
大家讨论并说出你们的看法。
提示:
宋应星的强调是对的。
男生说的对,女生的话有合理成分,但立论错误。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相协调,意味着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
如果不能适应生存环境,人类甚至不会出现。
如果人为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则意味着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八、补充资料
李时珍
李时珍14岁时考取秀才,接着三次参加举人考试,都遭失败。
从此,他下定决心,专攻医学。
他埋头攻读了许多医药著作和经史子集,兼及各种杂著、小说,“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弗窥(视)”。
他的医术大有进步,名声播扬远近各地。
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李时珍深切感到,作为一个医生,识药、用药是关键,但历代的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缺陷,不仅分类杂乱,内容谬误,还漏载了许多药物,有重新整理和补充的必要。
于是,他决心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学著作,使之“寿国以寿万民”。
为了编书,他阅读大量的医药著作,并且走访了湖北、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实地调查研究,采取药物标本,请教劳动人民,搜集民间药方,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知识。
他注重实践,把古今药方和各种药材,不断运用于临床试验,逐一加以验证,掌握药物的性能和疗效。
一次,他发现一本书上说野芋麻叶粉可以治疗淤血症,他就亲自动手实验。
果然,加入芋麻叶粉的猪血没有凝固,而作为对照比较的那杯没有加入芋麻叶粉的生猪血却很快凝固了,使芋麻叶粉治疗淤血的功效得到了初步证实。
这时他又思考:
芋麻叶粉对于已经形成了的淤血块,能起什么作用呢?
于是,他又把芋麻叶粉末加入刚刚凝固的血块中,血块竟慢慢地溶化成了血水!
这进一步证实芋麻叶粉还具有化瘀的作用。
这个药理学试验即使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是有一定水平的。
宋应星
宋应星(1587~?
),号长庚,江西奉新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与兄同时中举。
崇祯七年(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教师),公余即着手著述《天工开物》,三年后刊行。
后来,还做过福建汀州府推官(掌勘问刑狱)和安徽亳州知州。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关,他解职家居,后来参加了南明政府的抗清斗争。
失败后,返回家乡,康熙三年(1664年)前后病逝于家,终年七十八岁左右。
《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三卷,分为粮食作物栽培、谷物加工、制盐、制糖、榨油、养蚕与纺织、染色、五金、冶铸、锤锻、陶瓷、造纸、颜料与墨、舟车、兵器及珠玉等18部分,并附有123幅图画。
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
《天工开物》于17世纪末传入日本,1869年被译为法文,此后在欧洲广泛传播,被译为多种文字。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人(今属山西省),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曾经做过宰相。
他平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司马光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
他又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历史书实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
于是,他开始动手编写一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书。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写成了一部从战国到秦末的史书,名叫《通志》。
后来他把《通志》拿给宋英宗看,宋英宗很满意,让他把这本书编下去。
宋英宗允许司马光自己挑选编写人员,阅读官府藏书。
司马光非常高兴,马上成立书局,邀请当时许多著名史学家做助手,共同编写通史。
他们收集了大量材料,其中有很多在以前的历史书中都没有见到过的历史资料,非常珍贵。
为了编写这本书,司马光花费了大量心血。
为了防止自己睡觉过多,耽误编书,他还特意请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掉,人也就醒了。
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用了19年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
继位的宋神宗觉得很好,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就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为了写这一部巨大篇幅的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的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著作三百多种。
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
因为它的材料丰富、剪裁恰当和考证严格,加上文字精练生动,所以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
为后来的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科技 巨著 史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