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897664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82.64KB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
按顺时针方向转:
东→南→西→北。
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
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不在正头顶,而是在头顶偏南方一些(我国的情况是这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⑤树叶茂密情况:
南茂盛北稀疏。
树木年轮:
南疏北密。
(因为我们中国在北半球,太阳升起到落下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偏南方一些,所以通常一棵树的南面比北面接受阳光要多些,南面的树叶就长得比较好(茂盛),树径生长较快,年轮就较宽(稀疏),北面接受阳光相对较少,树叶长得稀疏,而树径生长较慢,年轮就较窄(密))
⑥大雁每年秋天要从北方飞向南方过冬。
7、谁在谁的什么方向,以第二个谁为观察点或中心点来进行判断。
如图,小华在小海的()面,以小海为中心画个“十”字架来判断。
小海在小华的()面,以小华为中心画个“十”字架来判断。
谁的什么方向是谁,就是以第一个谁为中心点来进行判断。
如图,小红的()方是小海,()方是小明,都是以小红为中心。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任何数乘以1或除以1都得任何数本身;
(6)0不能作除数。
2、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3、乘除法的估算:
四舍五入法。
①除法估算: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
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72
如①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
71÷8≈9②383÷5,把383看成400或350进行估算。
400
383看成400,是大估,383÷5≈80大估的估值比实际得数要大。
80>76……3(实际得数)
350
383看成350,是小估,383÷5≈70小估的估值比实际得数要小。
70<76……3(实际得数)
看成的数与实际的被除数越接近,商也越接近实际得数。
400比383多17,350比383少33,17<33,所以80比70更接近实际得数76。
383÷5=76……3
②乘法估算:
二个因数分别用四舍五入法看成近似数,再相乘。
也可以只把其中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
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除法估算与乘法估算的方法是不相同的。
3、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
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0。
(2)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5.2、3、5、4的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
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也就是双数或叫偶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
462,4+6+2=12,12是3的倍数,
所以462是3的倍数。
4的倍数:
末尾二位数是4的倍数,整个数就是4的倍数。
这一条对判断是不是平年和闰年很有用。
比如1948年,48÷4=12没余数,所以1948÷4肯定也没余数,是闰年。
而2018年,18÷4=4……2有余数,所以2018÷4肯定有余数,是平年。
6、除数是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看被除数的最高位与除数的大小比较,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的位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如:
378÷4,3比4小,3上面商不了一个数,要用到十位上的7,所以商的位数比被除数位数少一位。
378÷2,3比2大,3上面可以商一个数,所以商的位数就与被除数的位数一样。
7、经典问题整理
(1)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
所以乙数为:
24÷6=4,甲数为:
4×5=20
同样:
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
所以乙数为:
24÷4=6,甲数为:
6×5=30
(2)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
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
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
如是:
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
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
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
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
乙:
(37+19)÷2=28甲:
28-19=9
(3)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
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
4×4=16(分钟)
(4)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
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5)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余数问题。
例1:
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
一共要10条船。
例2:
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
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统计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
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
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1.估算:
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6、特殊的算式:
25×4=100,125×8=1000
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
1.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1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背熟公式:
1、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长=(周长-宽×2)÷2
宽=周长÷2-长宽=(周长-长×2)÷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2、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知识点 归纳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