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897279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9.92KB
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docx
《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XX县XX镇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XXX煤矿地测科2017年5月XX县XX镇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
地测科审核:
总工:
矿长:
XXX煤矿地测科2017年5月参加普查人员姓名职务职称目录、前言1一绪论21.1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和任务21.2矿井概况21.3位置及交通31.4地形、地貌及水文41.5相邻煤矿41.6以往地质工作5二矿井地质72.1区域地质概况72.2矿区地质72.3煤层92.4煤层围岩和夹石13三煤矿区水文地质133.1水文地质概况13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43.2矿井充水特征15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164.1采空区普查164.2相邻矿井和废弃老窑164.3采空区积水评价分析184.4瓦斯富集区普查214.5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普查224.6导水裂隙带普查224.7.地下含水体普查234.8矿井涌水状态274.9井下火区评价分析294.10古河床冲刷带、天窗、滑坡等不良地质体评价分析29五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预防措施305.1瓦斯防治方案及措施305.2.水灾预防方案及措施405.3.煤层自燃的防范及安全措施44六结论446.1主要结论446.2存在问题及建议45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前言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现以总工程师、矿长为组长,以地测、生产、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组,于2017年5月28日,根据《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编制的《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矿井水患现状调查报告》、本矿编制的《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2017年度防治水计划》、《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2017年度采掘接替计划》、《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在XXX煤矿煤矿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一绪论1.1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和任务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钻探、巷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1.2矿井概况XXX煤矿建于1988年,属私营企业。
1989年正式投产,生产能力10kt/a,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为30kt/a。
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雅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4号)中为整合矿井,由原XXX煤矿为整合主体矿,原光和三号井煤厂为被整合矿,将二个矿矿区范围内的煤炭资源与周围闲置的煤炭资源进行整合。
现更名为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
2012年1月17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
Cxxxx2097),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山生产规模90kt/a、面积1.1991km2、开采标高+1130~+833m、批准开采独连、三连、双龙煤层、矿区范围由1~7号拐点圈闭、有效期2012年1月17日至2020年1月17日。
2014年12月31日由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
(川)MK安许证字〔2014〕xxxxB,有效期2014年12月3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1.3位置及交通XXX煤矿位于XX县城275°方向,直距约9km处,行政区划属XX县XX镇临江村管辖。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102°44′56″,北纬29°47′37″,矿区有约1.8km矿山公路沿XXX往东到临江连接G108国道,沿G108国道东行经XX镇至XX县城约9km,XX县至雅安市约45km,雅安市至成都市约140km;
沿G108国道西行经泗坪-泥巴山-九襄至汉源县约105km,交通便捷。
详见交通位置图1-1-1所示。
杨河沟煤矿图1-1-1XX县XX镇XXX煤矿交通位置图1.4地形、地貌及水文矿区位于川西南上升山地大区,属于邛崃山脉南延之峨眉山构造侵蚀块状中山区。
矿区地貌南、西高、北东低,南部光华山中山梁最高标高+1484.2m,北东侧XXX最低标高+925m,相对高差559.2m。
区城地形起伏较大,沟谷“V”形深切割,山高水急,北、南为光华山梁和中山梁夹峙其间XXX树枝状水系深切、狭窄沟谷地貌,两岸斜坡为与岩层产状斜交之斜向斜坡,地形坡度角一般12°~30°之间。
在矿山北侧主井旁侧为XXX,溪流由西向东,沟谷呈“V”字形,流域面积约10km2,1961年,103队长期观测,最大流量236.5L/s,最小流量17L/s,矿区南面米溪河最大流量1920m3/s,最小流量4.90m3/s,一般为55m3/s,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控制,大气降水大部分以片流汇入沟谷,小部分沿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冬季溪流多干枯。
原独连煤层井口标高为+1029.69m,双龙煤层的井口标高为+965.10m,均高于XXX河水,故现生产平硐受洪水威胁小。
1.5相邻煤矿XXX煤矿资源整合后划定的矿区范围西与胥家湾煤矿相邻,北与红康煤矿(工业公司煤厂)相邻,南与米溪煤厂相邻。
XXX煤矿资源整合扩能后的划定矿权范围与相邻煤矿之间均有15m~80m的矿界边界相隔,各煤矿(厂)之间,矿权划定明确,无重叠、无矿权纠纷。
如图1-2所示。
图1-2XXX煤矿与相邻煤矿位置关系示意图1.6以往地质工作1、1959~1961年底,原四川省地质局103地质队(下称103队)对XX县XX煤田冯家坝井田进行勘查,采用槽探、坑探和钻探等工程控制,提交《XX冯家坝井田初步勘探评价报告》,提交的1:
10000地形地质图的地形底图系独立坐标系统成图,钻孔有将可采煤层打丢的情况,部分经物探测井确定,最终获表内B+C1+C2级煤炭储量2631.56万吨,其中B+C1级1306.44万吨。
2、1967~1974年底,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在该区开展1:
20万XX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煤矿地层层位进行了解对比研究,将原划定属侏罗系下统香溪煤系,改划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煤系地层,并对区内煤层层位进行了对比研究。
3、1956~2001年期间,原四川省地质局所属大渡河队、雅安队、101队、402队、404、川西北队等断续对区内铜矿、铅锌矿、煤矿等矿产进行过普查或详查地质评价工作。
4、1986~1988年,川西北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1:
50000《新建幅》、《泗坪幅》联测。
对本区地层、构造、矿产有较详细总结。
5、2006年12月,四川地质矿产公司提交了《XX县XX镇XXX煤厂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截止2006年12月30日,原矿区双龙煤层保有储量(122b)37.11万吨,共动用双龙煤层7.08万吨。
6、2009年3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提交的《XX县XX镇XXX煤厂2008年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通过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截止2009年2月底,四川省XX县冯家坝井田XXX煤矿新调扩矿区内共查明总煤炭资源储量134.8万吨,其中动用(122b)基础资源储量52.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82.1万吨。
在保有资源量中,控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122b)22.9万吨,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27.89%;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59.2万吨,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72.11%。
7、2009年7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提交的四川省XX县冯家坝井田XXX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初步查明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矿业活动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针对性、指导性的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
矿山已开采多年,形成了大量的采煤巷道,较准确地控制了煤层的厚度,空间展布、变化情况。
二矿井地质2.1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大地构造隶属扬子准地台(Ⅰ)西部上扬子台坳(Ⅱ)之峨嵋山台拱(Ⅲ)北部XX台坳(Ⅳ)内之XX背斜的南西翼。
区域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2β)、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三叠系上统跨洪洞组(T3k)、须家河组(T3x)、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及第四系全新统(Qh)。
区域矿产除煤矿外,有铁、铜、铅锌和花岗石、石灰岩、硫铁矿、砂岩及泥(页)岩等。
2.2矿区地质2.2.1地层矿区内所见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其下伏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中统雷口坡组(T2l)和上统跨洪洞组(T3k)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荥河河谷两侧;
上覆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山梁一带,各地层特征由老至新简述:
1、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厚129m~164m下部杂色泥岩、粉砂岩、砂岩与泥灰岩、砂质灰岩、砂质白云岩互层;
上部灰、深灰色厚层白云岩、灰岩、夹角砾状白云岩、泥灰岩。
2、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厚16~21m为泥质白云岩夹灰岩、粉砂岩,底部为厚0.25m灰色铝土质粘土岩。
3、三叠系上统垮洪洞组(T3k)厚10~38m下部为泥质粉砂岩、泥质白云岩,底部为灰色含砾砂岩;
中部为细粒石英砂岩、泥砂质白云岩、泥岩;
上部灰黑色含砾岩屑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白云岩。
与下伏雷口坡组为假整合接触。
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该组系本矿所采煤层的产出层位,据岩性、含煤特征及生物组合,可细分为三段,其中:
下、中段为本矿含煤层段。
(1)下段(T3x1)厚52~63m为灰、黄色中~厚层粗~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薄层及炭质(泥)岩夹煤层,底部为含砾砂岩。
该段距底界1.5~18m为双龙煤层赋存层位,双龙煤层上覆层间距厚25~35m为三连煤层赋存层位,三连煤层距该段顶界10~22.6m。
该段与下伏垮洪洞组等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2)中段(T3x2)厚185~205m为灰、深灰色、黄灰色薄~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炭质页(泥)岩和煤层,义部见浅灰、灰白色中厚~厚层长石石英砂岩。
该段下部距下伏三连煤层层间厚47~65m为独连赋存层位;
独连煤层距该段底界62~70m;
在该段上部,距该段顶界23~38m,距三连煤层上覆层间厚50~98m处为五连煤层赋存层位。
(3)上段(T3x3)厚159~270m为灰、浅灰、深灰、黄灰色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等不等厚组成多个沉积旋回,局部夹炭质页岩和煤线或煤屑。
5、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厚97~281m为紫红色泥岩,黄灰色粉砂岩夹浅黄绿色石英细砂岩及少量岩屑石英砂岩,底部为石英砂岩或含砾砂岩,整合或假整合于下伏须家河组之上。
6、第四系全新统(Qh)区内主要为残坡积层、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为褐棕色粘土夹碎石厚0~5m不等之残坡积层及沟谷低洼处,卵石、漂石泥沙厚0~8m不等之冲洪积层。
2.2.2构造矿区构造隶属于XX背斜中段南西翼,区内为单斜构造,倾向237~260°,倾角为8~11°。
煤层产状均较稳定,断裂和褶皱不发育。
矿区构造属简单类型。
2.3煤层XXX煤矿属XX县冯家坝井田中部,矿区内地层为向西倾的单斜层,倾角一般在8~9°,平均9°,煤层出露界线呈南西~南东向延展,总体向南西倾斜,在冯家坝井田中各煤层的露头长度大于8km。
矿区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含煤层位为须家河组下、中段,含煤地层平均厚大于194m;
平均含煤厚2.41m,含煤系数为1.24%,所见煤层厚薄不一,能达到区域可采的煤层仅五连煤层一层,局部可采煤层三层,即独连、三连、双龙(详见含煤地层综合柱状图)。
煤的成因类型属印支造山成陆初期,陆缘山前湖滨~沼泽相沉积。
其沉积物由含煤陆缘碎屑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不等厚沉积韵律组合构成。
其中煤的形成与沼泽环境有关,煤层厚薄的变化受控于沼泽盆地的基底状况。
2.3.1煤层主要特征矿区开采煤层有须家河组下段(T3x1)的双龙和三连两煤层、须家河组中段(T3x2)内的独连,皆属贫煤~无烟煤牌号。
据现场实测及区域资料,煤层特征如下:
(一)独连煤层为调扩后主采煤层之一,赋存于须家河组中段下部。
距该段底部浅灰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层底界层间厚14.7m,距下伏三连煤层47~65m。
该煤层呈似层状,属较稳定之局部可采煤层,煤层为单一结构,局部有夹矸。
据本矿及相邻煤矿9个点了解。
煤层厚0.30~0.55m,平均厚0.44m。
该煤层顶板为厚约10m的深灰色薄层砂质泥岩、泥岩及细砂岩;
底板为厚度约10m的士深灰色细砂岩或砂质泥岩。
(二)三连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下段上部,系北部相邻煤矿开采,本煤矿扩能后增采此煤层,该煤层在本矿及相邻工业公司煤矿原均未正规开采。
该煤层距下段顶界10~23m,距下伏双龙煤层层间距47~63m。
该煤层呈似层状或扁豆状,在本区属较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结构较复杂,一般为三分复煤层,煤层总厚0.35~0.59,平均厚0.45m,三层分煤分别厚0.02~0.13m不等,净煤厚0.14~0.32m,平均厚0.22m,2层夹矸厚0.06~0.17m,累厚0.10m,主要为泥(页)岩。
该煤层由北部民彬、白果湾等煤厂开采该煤层,往南煤层厚度变薄,根据调查了解,在本矿东部三连煤层仅有小煤窑对地表浅部进行探煤,现有LD2、LD5、LD6探煤老硐,矿山提供原探煤老硐掘进过氧化带后,煤层厚0.16~0.23m,煤层较薄而不可采,但据本矿Tj1、Tj2、Tj3、Tj4四个探煤斜井工程控制了解,该煤层在Tj3、Tj4分煤累厚0.14~0.18m,在Tj1、Tj2分煤累厚已变厚至0.30~0.32m,平均厚0.32达可采要求。
该煤层顶底板皆为厚约10m的深灰~黑灰色中厚层含白云母细砂岩层,顶部尚有厚1m之黑灰色含一层菱铁矿结核炭质页岩伪顶。
(三)双龙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下段底部,一般距该段底界6~15m,最近距离仅1.5m,系原XXX煤厂主采煤层,调扩后为XXX煤矿开采的最下部煤层。
该煤层为似层状,较稳定分布的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为二分复煤层,据本矿及相邻煤矿生产巷道17个煤层测量点了解,煤厚0.40~0.63m,平均0.48m,其中上分煤较厚为0.18~0.28m,平均0.26m,下分煤较薄,厚0.08~0.25m,平均0.14m,净煤累厚0.34~0.53m,平均厚0.40m,其中泥(页)岩夹矸一层厚0.06~0.14m。
煤层顶板为厚约20m深灰色中厚~薄层细~中粒砂岩夹砂质泥岩,其中含植物化石,底板为灰色中厚层中~粗粒砂岩夹含砾砂岩或砂质泥岩。
2.3.2煤层煤质特征矿区内所采煤为须家河组下、中段内的双龙、三连和独连,综合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已有资料,煤层煤岩和煤质特征如下:
(一)独连:
以镜煤和半亮煤为主,暗煤次之。
本次仅取2件煤质分析样,结合2006年核实报告,结果为:
水分3.28~3.88%,灰分17.62~22.48%;
挥发分6.44~7.36%;
全硫为0.44%;
固定碳69.28~71.74﹪;
发热量25.69~28.31MJ/kg。
该煤层为特低硫低中灰~中灰高热~特高热值无烟煤。
(二)三连:
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镜煤和暗煤次之。
镜下鉴定主要为凝胶物质和丝炭物质。
光性测定结果为贫煤~无烟煤。
牌号以贫煤为主,无烟煤为次。
本矿因尚未采三连煤层,据相邻煤矿(厂)工业分析结果,该煤层煤质成分如下:
水分2.26%,灰份:
22.01%,挥发份:
11.55%,固定碳:
63.50%,全硫分:
0.68%,发热量22.29MJ/kg。
该煤层属低硫中灰中高热值煤。
(三)双龙:
以镜煤和半亮煤为主,半暗煤次之,暗煤少见。
镜下鉴定以凝胶物质为主(45~55%),丝炭物质次之(35~45%),光性测定结果为贫煤~无烟煤牌号。
本次在双龙煤层中采集2件工业分析样,结合2006年核实报告,其煤质成分如下:
水分:
1.44~1.66﹪,灰份:
9.61~17.34﹪,挥发份:
8.30~10.37﹪,固定碳:
71.52~80.18﹪,全硫分:
0.36﹪,发热量27.68~30.43MJ/kg。
焦渣特征1。
该煤层属特低硫低中灰分特高热值无烟煤。
上述分析结果,矿区煤炭质量多属低硫、低—中灰份的中高热值无烟煤。
2.3.3煤层风化特征煤层地表风化色为褐黑色,其煤质主要表现为水分增重,发热量降低,一般的发热量为8.36~12.54MJ/kg;
从冯家坝井田各煤矿开采情况了解。
该区煤层风化深度一般为15~40m。
2.4煤层围岩和夹石独连煤层顶板为,深灰色薄层砂质泥岩,泥岩及细砂岩,底板为深灰色细粒砂岩或砂质泥岩。
煤层中偶含夹石层。
三连煤层顶底板均为深灰~黑灰色含云母细粒砂岩,顶部夹1层部黑色含菱铁矿结核之炭质页岩。
煤层中两层泥(页)岩夹矸分别厚6~15cm不等。
双龙煤层顶板为深灰色含云母细粒砂岩夹砂质泥岩,底板为中~细粒砂岩夹含砾砂岩或砂质泥岩。
煤层中一层泥(页)岩夹矸厚6~15cm不等。
三煤矿区水文地质3.1水文地质概况矿区范围内无水库、池塘等大型地表水体,矿山范围外北侧有XXX由西主向东流过,矿山范围外南侧有米溪河由西主向东流过。
1、XXX:
位于矿山范围外北侧主井旁,溪流由西向东,沟谷呈“V”字形,汇水面积约10km2,1961年103地质队长期观测,最大流量236.5L/s,最小流量17L/s,在矿区范围内XXX最低浸蚀基准面为+925米。
2、米溪河:
位于在矿山范围外南侧,最大流量1920L/s,最小流量4.90mL/s,一般为L/s。
米溪河最低浸蚀基准面为+903米。
矿区范围内还有一些季节性的小溪沟,这些溪沟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控制,大气降水大部分以片流汇入沟谷,小部分沿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冬季溪流多干枯。
在矿区范围内的沟谷处有井泉出露,井泉出水流量一般不大,在0.01L/s—0.20L/s之间。
该区属长江水系。
各小支沟水流均先汇入XXX、米溪河,再由西向东注入荥河,经XX至XX县城,汇入XX河,流经天全县两河口注入青衣江后入岷江汇归长江。
矿井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大陆性温湿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267mm,气象灾害有暴雨、明雨、大风和冰雹等,可酿成次生洪水,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矿区内无水库和堰塘,地表没有储水水体影响煤矿井下开采。
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3.2.1含水层与隔水层1、第四系含水层由松散粘土夹杂砂、页岩碎块,厚0~5m残坡积层组成,在区内主要分布于缓坡低洼处,为大气降水渗透层。
2、基岩含(隔)水层区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须家河组下、中段碎屑岩,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砂岩、泥岩韵律互层。
砂岩空隙度较高,节理较发育,储水性能良好,为矿山地下水主要储存场所。
地下水类型简单。
但所夹泥岩、粉砂质泥岩遇水后容易堵塞裂隙,形成不透水层,从而使砂岩含水层彼此间水力联系较差。
在节理不发育地段,主要顺层面均匀渗流,或沿砂岩裂隙面以泉的形式排泄。
煤层直接顶底板多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属隔水层或弱裂隙含水层。
侵蚀基准面以上的坑道多为干燥,局部裂隙地段潮湿或见股状水流,流量一般为1~2L/s,含水小断层部位流量为3~4L/s。
砂岩中的泉水最大流量21.78L/s,最小流量1.35L/s,老硐最大流量74.99L/s,最小流量3.88L/s。
矿区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补给,在夏季,地下水较为丰富。
矿山处于地形与岩层倾斜斜交的单面山斜坡,煤层的粉砂岩顶板透水性弱,且有较多泥岩隔水层。
矿井现采煤巷道在924m标高以上,多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处于地下承压水位线之上,矿坑涌水量较小。
双龙煤层底部较近地段为三叠系上统垮洪洞组的泥岩、砂岩夹少量石灰岩,石灰岩中溶洞较发育,地下水较丰富,属岩溶含水层。
目前矿山供水源主要是地表水和泉水。
3.2矿井充水特征矿井中涌水主要为岩石裂隙滴水,最大涌水量为3.5m3/h,枯水季节涌水量小至1.3~1.8m3/h,属弱涌水矿井。
该矿地下开采最低标高为833m,低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950m标高,该矿上山煤层开采矿坑涌水,可由主运输巷道自流外排;
下山矿开采需井下设水仓、水泵房,用水泵机械抽提扬水外排。
该煤厂开采最高标高1064m以上浅部独连、双龙煤层为原矿山老采空区,已封闭、垮塌且有积水,本矿在浅部开采时,一定应留足上部防水煤柱(兼作矿井安全煤柱)。
在其附近开采时,应注意积水采空区的渗漏及突水灾害,应作必要的探放水工作,防止突(透)水事故发生。
综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应属简单。
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4.1采空区普查煤层采空区范围面积m2标高m形成时间积水五连全矿区xxxx1060~12902010年前无积水区独连浅部长约700m,宽约600mxxxx1025~12252010年前无积水区三连矿区无双龙+937运输巷以东xxxx940~11002010年前个别地方有小积水区双龙9111采煤工作面下部83160835~9202010~2017无积水区4.2相邻矿井和废弃老窑4.2.1相邻矿井
(1)、红康煤矿(原工业公司煤厂)位于矿井的西北方,距本矿主硐大约450m,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主平硐标高+1023m主平硐长1100m,回风平硐标高+1082m。
开采独连、双龙、三连煤层,走向长壁式开采,放炮落煤,人工选矿,轻轨人力推车运输,串车提升。
巷道采用风动凿岩机打眼放炮掘进,架料或砌碹支护。
矿山供电为双回路,抽出式机械通风,平硐自流排水,斜井机械抽排水。
(2)、胥家湾煤矿位于矿井的西方,距本矿主平硐大约3000m,采用平硐开拓,主平硐标高+975m主平硐长1500m,回风平硐硐标高+1221m回风平硐长980m,开采五连煤层,采区前进式,工作面后退式倾斜长壁采煤法,该矿自60年代建矿至今,矿区范围内五连煤层煤炭资源基本采完。
(3)、米溪煤厂90年代建厂,位于矿井的南方,距本矿主平硐大约2200m,为整合扩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kta,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一进两回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主平硐标高+926m,两个回风平硐标高分别为+1125m和+1006m,开采双龙、三连、五连、独连煤层,倾斜长壁采煤法。
米溪煤厂双龙煤层巷道已经越界开采进入XXX煤矿井田范围内,两矿之间存在过水通道,XXX煤矿双龙煤层采空区水部份从米溪煤厂排出。
目前米溪煤厂处于停建之中。
4.2.2废弃老窑及采空塌陷
(1)、光和三号井是被XXX整合矿井,位于矿井的西北方,距本矿主平硐760m,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主平硐标高+1029.7m主平硐长792m,回风平硐硐标高+1044.1m回风平硐长954m,开采独连煤层,于2007年关闭。
开采深度由+1039m至+1097m。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 煤矿 隐蔽 地质 因素 普查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