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经验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896734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82KB
小学校本课程经验总结.docx
《小学校本课程经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经验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校本课程经验总结
《人杰地灵诵江西》地方课程经验总结
江西宜春市铜鼓县排埠镇中心小学
2012、6
《人杰地灵诵江西》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
这是一套很有特色的地方教材,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地方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
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社会》课。
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程氛围,构建独具特色的地方课程教学模式,全力打造我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地方课程的办学质量,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现就我校对开设这门课程来所取得的一些成效作如下经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着重介绍了江西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让同学们了解江西、认识江西、热爱江西,树立起建设家乡、建设国家的理想。
将“促进学生良好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江西、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从小培养爱家乡、颂家乡的美好情操”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认识江西和了解江西,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江西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全面了解江西,培养爱江西故乡的思想感情。
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江西、了解江西、做一个合格的江西人。
二、让地方课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该课程不是抽象的概念,它紧密联系着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这套教材从心理、安全、民族、环保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专题教育。
教材中让学生明白了如何与人友爱相处、调节烦恼、走出自卑、控制坏脾气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交通、食品、学校寄宿、自我防范意识、自然灾害常识、防火防电防水知识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安全教育;其次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家乡地貌、人文风情、水域气候、特色景点,知道了五水汇鄱湖的知识,“七朵金花”的特色矿产资源;还让学生知道了如何爱护花草树木,怎样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怎样当好家庭绿化设计师,拒用塑料袋,从而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孩子们从中明白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江西人。
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
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在于告诉他多少知识,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地域风情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常识和爱江西的思想感情,等等。
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地方特色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了解江西、感悟生活。
铜鼓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还是湘赣边的客家县。
作为生在铜鼓,长在铜鼓的学生来说,家乡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是他们生活的乐园。
为了能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为自已是一名铜鼓人而感到自豪,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与人交往,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情感,因此学校结合资源优势,形成了点面结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长效活动机制。
我校以“人杰地灵诵江西”这一地方课程为主题结合学校特色开发了校本课程《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以及创办了写作组、红歌合唱队、导游队、刺绣组、竹竿舞队等系列兴趣活动项目。
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周边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人杰地灵诵江西》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课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非常重视主题活动的设计、指导,并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整理汇总。
在经过两年多的地方教材的实施后,我校于2012年5月开展了“我热爱的家乡—红色教育”之“写家乡”、“画家乡”、“唱家乡”、“颂家乡”、“绣家乡”等项目的比赛活动。
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5月7日—5月10日我校四—六年级学生参加了“手抄报”比赛。
内容要求:
学生自主设计,内容围绕家乡的变化,突出家乡特色,此活动由朱段青老师负责进行。
2、5月14日下午第三节课,“颂家乡”演讲比赛在我校以班为单位进行,要求自主选择比赛内容,可适当穿插一些表演。
此活动具体事宜由语文教研组长戴献忠老师负责。
3、5月14日—5月18日进行了“绣家乡”刺绣比赛,要求内容是围绕家乡景点,此活动具体事宜由刺绣组负责人王小兰老师负责。
4、5月24日,“写家乡”征文比赛在我校写作组进行,此活动参赛对象为三——六年级学生,要求参赛学生每人写一篇爱家乡、赞家乡的文章,具体事宜由写作组负责人郑立胜老师负责。
5、5月28日,我校举行了中高年级的“画家乡”绘画比赛,比赛要求学生内容围绕家乡景点,具体事宜由绘画组负责人李庭生老师负责。
6、5月30日,“唱家乡”红歌比赛在我校多媒体教室举行,参赛歌曲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以红色爱国情怀为主旋律。
具体事宜由红歌合唱队负责人严芳林老师负责。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这门课程的开设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感触最深的是校导游队的小导游们在德育教育基地、排埠小学文化长廊前介绍家乡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和胆量,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许多听过小导游讲解的领导对小导游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导游队自成立以来,先后接待过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小主人报新闻学校、贵州省教育考察团、深圳商报、市教育局、袁州区教育考察团、市关工委、QQ腾讯公司领导、县委领导、兄弟学校领导和教师等几十批客人。
总之,三年地方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更多地了解了家乡江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但我们每一个排小教育工作者都深知,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的支持,老师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排埠小学的《人杰地灵诵江西》这门地方课程将继续结合本地特色一路前行,而且也一定能够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校本 课程 经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