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docx
- 文档编号:28965703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1.35KB
江苏省南京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docx
《江苏省南京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
江苏省南京20172018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
————————————————————————————————作者:
————————————————————————————————日期: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一年级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以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答题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否
则为无效。
一(26分)
1.请将下面语句用楷书或行书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3分)
学问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参考答案】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难度系数较低,但是想得满分较难。
书写时应注意抄写正确,其次要尽量做到工整和美观。
2.根据课文默写名句及作者。
(10分)
(1)子曰:
“
,于我如浮云。
”
(《论语·述而》)
(2)
,洪波涌起。
(曹操《
》)
(3)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7)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8)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
了低级趣味的人,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参考答案】
(1)不义而富且贵
(2)秋风萧瑟
观沧海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不知何处吹芦管
(5)夜阑卧听风吹雨
(6)便引诗情到碧霄
1
(7)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8)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难度系数不高。
最后一题理解性背诵,《诫子书》中“修身养性”“淡泊宁静”的提示已经比较明显了。
但是个别字词属于易错字,应注意区分,比如“霄”。
此外,现代文的背诵默写一直是很多同学的难点,应格外注意,这些名句在我们的秋季班入门测中都有所涉及。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1)掺和(
.
)
(2)晕眩(
)
(3)nüè(
)待
(4)荒dàn(
)不经
【参考答案】
(1)huo
(2)xuàn(3)虐(4)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难度系数不高,但是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这些易
混淆的字音字形。
比如这道题里面的“诞”就很容易记混,还有“huo”的轻声也很容易搞
错,同学们应认真对待。
这些字音字形在我们的秋季班入门测中都有所涉及。
4.下列汉语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愿望”“冷静”“浏览”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
”这句话中的“美丽”和“鼎盛”是褒义词。
C.“喜悦”“直爽”“轻捷”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高兴、快乐的样子。
D.“在我眼里,他就想着快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轻捷”的意思是动作轻快敏捷,与“喜悦”“直爽”并不是近义词,也不是形容快乐
的样子。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为保障游客权益,是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
B.《科学报道》中的电视节目就是想以刨根问底的方式来解读世界奇特的事情。
....
C.全县干部群众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对待工作,全身心投入,把工作做深、做细、做
....
实。
D.他们俩虽是孪生兄弟,但性格一刚一柔,大相径庭。
....
【参考答案】A
【解析】
2
A.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旅游信息不能是整齐的,错误。
B.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这里用来形容《科学频道》的电视节目是恰当的,正确。
C.精益求精指好了还求更好,这里用来形容全县干部群众的工作态度,符合句义,正
确。
D.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这里说孪生兄弟性格一柔一刚,正确。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嘛的事情,表现了“我”
的难过、自责、愧疚之情。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这本书是古埃及作家伊索所著。
书中的故事篇
幅虽小却寓意深厚。
C.《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在文中表达
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D.《天上的街市》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
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成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
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
【参考答案】B
【解析】
伊索是古希腊人,B选项错误。
7.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人最富有人情味?
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3分)
【参考答案】
示例:
我认为猪八戒最有人情味,他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
唐僧在宝象国遇难后,八戒为了救师傅,不畏艰难,专门去花果山用激将法请悟空出山。
【解析】
此类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不过要注意结合小说具体内容。
(一)古诗阅读。
(5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8.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3
A.诗中描绘的景物有杨柳、细雨、残花、流莺等。
B.从春景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是运用了诗歌表现手法中起兴的传统手法。
C.从诗中的描写来看,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早春时节。
D.诗中“阴阴”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残花落尽见流莺”,残花已经落尽,可知已经是晚春了。
C选项错误。
9.诗的最后两句语言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十分美妙,请简要赏析。
(3
分)
【解析】
本题为赏析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通用公式:
手法+具体运用+艺术
效果+情感表达。
学生需根据诗句内容,将诗人的想象描绘出来,再分析这样的想象有着怎
样的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
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
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0题-13题。
(13分)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篇》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
度!
”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4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若屈伸呼吸()
(2)其人舍然大喜(..
(2)先自度其足()(4)及反,市罢(..
)
)
【参考答案】
(1)你
(2)同“释”,解除、消除(3)测量(4)等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翻译能力,前两个小题是课内文言字词,学生只需要按照书下注释答题即可;后两个小题是课外文言文字词,难度较低,第一个“度”字,读duó,有成语“审时度势”,所以是测量的意思;第二个“及”字,也是比较常见,是等到的意思。
1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A.久之,目似暝,意瑕甚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D.反归取之
【参考答案】D
【解析】
“因往晓之”的“之”是代词,指忧天的杞人。
A.“久之”,音节助词,不译。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宋之丁氏”,宋国的丁氏,之,的。
D.“反归取之”,代词,指鞋。
12.翻译句子。
(4分)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参考答案】
(1)杞国有人担心天地崩塌坠毁,身体没有寄托的地方,不能睡觉吃饭。
(2)郑人说:
“我宁可相信尺寸,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脚。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学生在答题时应做到“逐字逐句,字字落实”,切忌意译。
同时,关键字词一定要翻译准确,比如“忧”“宁”等。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分)
【参考答案】
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给人以启示。
甲文是说人不应有不必要或无
5
根据的忧虑,乙文说明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解析】
本题考查寓言的定义及学生对选文的理解。
甲文是课文,不再赘述。
乙文的郑国人因为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
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
发现:
“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
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
(11分)
皇帝的新装(节选)
安徒生
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
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
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所在的地方去。
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
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
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
跟随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
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
“哎呀,真是美极了!
”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这布是华丽的!
精致的!
无双的!
”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6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
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
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
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
最后,他们齐声说:
“请看!
新衣服缝好了!
”
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
这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
他们说:
“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
“一点也不错。
”所有的骑士都说。
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
两个骗子装做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
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
裁得多么好看啊!
”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
”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
”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
”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裾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
7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算段主要内容。
(3分)
【解析】
本题属于典型的概括题,考查学生把握全文内容梗概的能力。
面对此类直接划横线的概
括题,我们的一般思路是寻找全文的主人公,按照“谁+干了什么”的形式,对全文进行分
层概括。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可以确定其主人公就是题目里面的“皇帝”。
其次,我们依据
段首的标志词,第⑥段的“第二天早上”将文章分为“骗子织布”和“皇帝游行”两部分。
接下来我们可以概括地得出,在第一部分中,皇帝派人去看骗子织布,众人吹捧骗子的织布
技术。
在第二部分中,皇帝穿上子虚乌有的衣服,一个孩子戳穿了真相。
1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永运的描写方式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3分)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
【解析】
本题属于赏析题的变式题,融合了赏析与作用两大类题型。
首先该题明确地提问了“描
写方式”,学生根据积累,很容易想到“转了转”和“扭了扭”属于人物描写当中的动作描
写。
其次,该题目提问了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作用题我们往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探讨,
从内容上看,该句写出了皇帝在镜子前装模作样地自我欣赏的情态,表现出皇帝的虚荣与愚
蠢。
从结构上看,与上文皇帝装作自己能看见骗子织的布相呼应,也为下文皇帝摆出更骄傲
的神气走完游行做了铺垫。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最后以一个小孩子说真话拆穿骗局来收尾,说明了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B.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们不敢说真话,是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C.第○5段写到“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说明每个人都是因为相同的原因而快乐着。
8
D.作者在第○7段中用“最高贵的”来修饰骑士们。
这些自认为“高贵”的骑士们,实
际上是最虚伪的、愚蠢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嘲讽。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文属于文意理解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中具体内容的理解。
该类题目我们往往需要结
合具体文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本题中,A选项位于文章结尾,且符合文章主旨,因此
正确;B选项位于15段,百姓吹捧皇帝的理由是这样就不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
蠢”,而选项中的“杀身之祸”则没有文中的根据;C选项题干中说明了位于第⑤段,那时
每个人都在吹捧骗子织出来的“布”,他们都因为自己蒙混过关,没有暴露自己并没看见“布”
而开心;D选项在第⑦段,分析的非常详尽合理,同样是正确的。
因此,本题英当选B。
17.“‘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这句话在朗读时应该的词语有哪有些?
为什么应该重读?
体现了童话的什么特写?
(3分)
【解析】
本题看起来考查的是朗读技巧,实际上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具体理解以及朗读技巧的掌握,属于文意理解题。
该题问“应该重读的词语有哪些”,“哪些”一词应当引起学生注意,意思是不止一个。
而最后一问“体现了童话的什么特点”,则提示我们可以从童话的语言风格特征入手。
童话的特征包括想象丰富,语言浅近且夸张等。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皇帝连用两个感叹句,因此应该是表现出童话语言夸张,感情充沛的特点。
反推回来,这里应当重读的词应该是“极”和“十二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15分)
①去朋友家,她家的小保姆正坐在沙发上哭。
朋友小声说:
“下午接小孩放学,上大巴时手机丢了。
”
②看着小姑娘哭红的眼睛,我半天才劝慰一句:
丢了也没有法子的,下次小心点就好,别哭坏了。
小姑娘抬头呜咽:
“我一直都不喜欢那个手机的,今天丢了,我才发现我好喜欢它的,简直比丢失一个朋友还让我难过…….”
③我想告诉她,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还想告诉她,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感到它的珍贵……但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我知道,我们都是在不断的丢失后,才慢慢的长大的。
④六岁那年,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喜欢得不得了.可没多久,一次和小伙伴
9
去照相馆冲洗玩耍时照的照片,出来竟发现车不见了,当时眼睛就红了,搭小伙伴的车回到家,看见妈妈就大哭。
妈妈吓坏了,问清情由后却笑着说:
“车丢了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
⑤在广州好不容易找到那份高薪的工作时,很珍惜,生怕有差错,早出晚归格外卖力。
眼看有升职的希望时,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
一个人在人来车往的北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天快黑时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跟一个朋友说:
“我把工作丢了。
”朋友放下电话赶了过来,他对我说:
“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
”
⑥去年7月,办好去欧洲的旅行签证,临走时却把脚扭伤了。
骨裂,打着石膏坐在家里,心情无比郁闷。
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
我被他这个夸张的说法逗乐了,他告诉我,错过一次旅游机会不要紧,但若是让伤痛和遗憾过于影响自己的心情,岂不成了双重的伤痛和遗憾?
⑦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⑧这一生,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
经验不足,丢失了第一桶金;要求完美,丢了一场无法回头的爱情;为了看得到业绩,甚至丢失了一个本来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⑨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
才慢慢知道爱,知道珍惜的。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
(3分)
(1)
(2)
(3)
【解析】
本题属于文意概括题,主要考查生对文章进行分层概括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第一步依然是划分层次,本文划分层次的依据非常明显,在第④段开头的“六岁那年”和第⑥段开头的
“去年7月”两个时间词直接帮我们把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因此我们在概括时也只需分好的三个层次中的内容,整理成“谁+干了什么”的形式即可。
19.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5分)
(1)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
(加点词语在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3分)
10
(2)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说说加点语句“复原如初”的具体含义)(2分)
【解析】
本题属于赏析题及含义题的综合。
其中第一问是赏析题,考查学生赏析动词的能力。
我们先来看这个词的手法,手法首先考虑修辞。
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可以看出这里的“拧出水”属于夸张的修辞,因为实际上人的眉头并不可能拧出水来。
再来看它的表达效果:
风趣幽默地写出作者眉头之皱,心情之差,写出了作者当时因为失去了去欧洲的机会而深感遗憾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医生的豁达。
这里有一个小坑在于,学生不仅要直接分析出这里的“拧出水”对作者本人的表达效果,还要注意到该词语对说话人“医生”的形象塑造。
第二问是含义题,这里仅有两分,并且题目中问的是“具体含义”,因此可以断定我们需要回答的只有文中具体的含义,这里的骨头复原如初指的是作者的骨裂痊愈,就像受伤之前一样健康。
20.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本文选择最佳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3分)A.成长的故事B.在丢失中长大C.丢失
D.懂得珍惜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属于标题的作用类题目,考察学生对于主旨大意的理解和文章标题作用的认识。
在做这道题时,我们首先要尝试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来匹配合适的标题。
从最后一段我们不难看出,本文的主旨在于“人只有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才慢慢知道爱,知道珍惜的”。
其中核心的点在于“丢失”以及“长大”。
因此,很容易选出B为最佳标题。
而这个标题的好处则有:
①点明文章主旨,只有当你经历过丢失,你才能获得成长。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用“丢失”和“长大”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引起读者注意。
21.“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你也一定有这样的体会,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
示例:
我的理解是每一个人都是在失去了重要的东西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
在我们升入初中之后,发现小学时属于我们的玩乐时光已经不再了,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与包容也消退了。
11
而现在,我们在更加紧凑的学习中感受着智慧的成长,在父母更加严格的要求中感受着责任
的加重,这些都是失去的东西带给我们的成长。
因此我们不必再因为失去而感到悲伤,因为
那意味着你朝着未来更进了一步!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探究类题目,考查学生对于主旨大意的深刻理解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在答题时应当注意三步,第一步先亮明观点,点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京 年级 语文期末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