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docx
- 文档编号:28954437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61KB
西方文学理论.docx
《西方文学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学理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文学理论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柏拉图为什么要把诗人驱逐出理想国?
1.建立理想国,就要培养理想的人格,培养和教育出忠实勇敢的城邦保卫者。
诗人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这样写神和英雄等于说什也是坏事的因,为青年做坏事提供了自解的依据,对培养城邦保卫者十分不利。
2.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破坏人们心灵的城邦,所以主张把诗人逐出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与柏拉图的摹仿说有何不同?
亚里斯多的不仅提出了文艺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和遭遇,而且在“摹仿”一词中见出了一种新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就是文艺摹仿的对象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
柏拉图认为,文艺摹仿的对象是一种虚幻的食物外形,因为在他看来,现实食物是“理式”的影子,文化摹仿的对象本身就不真实,因而摹仿这一对象的文艺更没有真实性可言。
1.亚里斯多的突破了艺术摹仿自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艺术摹仿理念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以“人”、“现实人生”为摹仿对象,为摹仿说注入现实主义的生命。
2.认为艺术通过个别表现一般,不仅反映事物表象,而且能够揭示内在本质和规律
3.提出“创造性的摹仿”,艺术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强烈。
简述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基本内容(本质、成因、作用)
悲剧的本质:
对行动的摹仿
完美的悲剧,情节结构不应该是简单直接的,而应该是复杂曲折的,悲剧情节的转变应当是
由福到祸,结局是悲惨的。
强调发现——逆转——灾难,引起冲突的关键性事件。
错误说(主角过失说)
悲剧成因:
主角过失说,又称错误说,是指悲剧的成因不在劫数命运,而在人物的过失、错误。
悲剧主角应该是善良的英雄,由于犯了错误、过失,由好运转为厄运,由顺境转为逆境。
悲剧的作用:
净化说
也称为“卡塔西斯”。
净化说的内涵,是指悲剧通过摹仿人物的动作激起人的怜悯、恐惧,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
对净化说的不同解释:
心理学意义上的净化;道德伦理上的净化
心理学意义上净化:
使过分的情感(负面)得到释放宣泄以达到心理平衡。
道德伦理上的净化:
悲剧目的不是宣泄情感而是启发,引导人向善,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去张扬善良公正。
罗马古典主义
《诗艺》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影响及贡献
贺拉斯是罗马古典主义的奠基者。
《诗艺》建立了具有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的理论体系,是古希腊进步文艺思想的总结。
肯定了文艺的真实性,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文艺的认识、美感教育作用奠定了现实的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路线。
《诗艺》具有“法典”的权威,是西方主要美学概念、文艺观点的依据。
《诗艺》中的古典主义史学原则
1.借鉴原则:
既要把古希腊文学作为典范来学习借鉴。
要沿用古典题材,从希腊史诗、悲喜剧吸取创作题材。
在题材处理上要遵照古人的做法,诗歌格律也应该沿用古希腊诗的格律。
2.合式原则:
主要指艺术上的协调一致恰当得体,符合情理,符合观众心理,符合艺术原则。
人物性格自相一致,合乎特点,合乎类型。
艺术的功用——“寓教于乐”原则:
艺术的双重目的、效果,通过情感作用实现教育目的。
思想性与艺术性、情感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朗加纳斯《论崇高》开创了浪漫的诗风,由重视现实摹仿向重激情、想象的转变。
这是文论史上最早的风格论专著。
文艺思想1.崇高的概念及构成条件2.思想情感、想象
崇高:
简而言之,伟大的不平凡的食物所唤起的高亢热烈的情绪,一种不可抗拒的尊严感、力量感。
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崇高是伟大精神力量的显现。
崇高五要素:
掌握伟大思想的能力、强烈深厚的激情(内在要素)、运用辞藻的能力、高雅的措辞、卓越的结构(形成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
但丁“诗为寓言说”:
一切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事物形象都是象征的寓意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神秘的意义。
诗即语言,诗与俗语以清新活泼的意大利日常用语代替官方教会的拉丁语。
新古典主义
布瓦洛《诗的艺术》的主要观点及内容
1.理性原则:
把理性看做是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尺度或原则。
人们凭借理性来判断是非真伪,凭借理性来区分善恶,凭借理性去获得真理,真理是帮助诗人认清事物的关系、秩序和条理。
2.摹仿自然原则:
文艺的基本任务是摹仿自然
3.古典的原则:
古典即自然。
诗人作家要摹仿自然,就必须摹仿古典主义。
形式的规范和技巧的完美,语言要简洁、明晰、典雅、流畅,题材体裁的规定,结构布局要合理,不落俗套,遵循戏剧的“三一律”原则。
何为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指十七世纪法国君主专制时倡导摹仿古典,他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浓厚宫廷色彩、贵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它把向古典学习推到极点。
使之系统化、法律化,而且较多的是在政治。
伦理上对古罗马精神的借用,赋予更多的现时代的官方意志。
解释“三一律”和古今之争
古今之争:
贯穿于整个古典主义时期文艺之争,集中体现在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上,围绕如何对待古典的问题出现了崇今派和厚古派争论的焦点是:
古典是否具有永恒的法典的意义,究竟是古人高明海是今人高明。
厚古派代表的势力以布瓦洛、夏普兰为代表。
强调服从古典、崇今派、革新派代表人物以帕罗、圣.艾弗蒙、奥施耶为代表。
“三一律”:
对戏剧布瓦洛明确规定:
“对理性要服从他的规范,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的发展;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一地、一天完成一个故事,这就是“三一律”。
启蒙主义文艺思想
狄德罗提出的严肃剧和要求?
严肃剧是以市民阶级取代贵族阶级,以家庭的日常生活代替宫廷生活。
以严肃的笔调处理主题,具有道德训诫意义。
体裁:
介于悲剧、喜剧之间,悲喜混杂。
语言:
废弃韵文,用系那是生活中的口语写作
性质内容:
是市民的、家庭的
特点:
严肃的、现实的
要求:
1.真实与逼真(真实论)2.侧重写情境(情境理论)3.贴近生活4.道德教育作用
名词解释:
《拉奥孔》文论史、美学地位
1.否定了古典主义的诗画一致说,打破了文坛以美为尚的绘画式风格,引导的德国文学艺术走上现实主义道路。
2.否定了温克尔曼景观的美学,强调诗的理想在于运动,建立了人本主义的美学理想。
理想的解放,诗画接线说冲破了当时文艺界的停滞现象,体现了新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汉堡剧评》:
世界戏剧理论史上的重要文献,抨击了法国古典主义的戏剧,提出要以德国民族文学对抗舶来品,以现实主义代替古典主义,以市民文学代替贵族文学,其意图是要建立一种德国市民戏剧的理论与范例。
主要内容:
戏剧艺术的真实性问题、民族特征;市民剧的建立问题;戏剧的审美教育功能;戏剧的人物性格问题等。
顷刻理论:
选择蕴涵最丰富、最高于生发性、最能产生艺术效果的那一顷刻,能够让想象自由活动的一瞬间。
从这一顷刻可以想象前一顷刻或者后一顷刻,从而获得时间上的连续性。
莱辛怎么论述诗与画的界限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
时间上的连续性
空间并存性:
叙述动作、刻画物体。
手段和媒介不同,摹仿对象与题材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绘画的理想,目标是美;诗的理想,目标是动作。
(1.摹仿的媒介不用2.摹仿的对象不同3.艺术作品的效果不同)
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
什么是审美意象?
康德指出,“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某中形象呈现,它能引起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
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传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审美意象的分类:
从表达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
所谓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学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
所谓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什么是审美判断力?
审美判断属情感判断,不涉及对象的内容,只涉及对象的形式符合主体的心意功能,从而引起主体情感上的愉快,一种自由愉悦的心意状态。
审美判断力特征
从质:
美是自由的、无功利的快感
从量:
美是不涉及概念而具有普遍性
从关系(对象与主体):
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先天的合目的性)
从方式(样式情状):
美具有必然性,无概念的必然性
艺术与自然与科学与手工艺有什么不同?
艺术与自然的区别:
自然是天然成品,艺术是人工作品,自然是一种必然的存在,艺术是一种自由的创造。
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科学知识可以转化为技能,艺术则不能,科学是概念的思维,艺术是形象的思维。
艺术与手工艺的区别:
手工艺是一种劳动,由于工资的吸引而被迫从事的,具有外在强制性。
艺术是自由的,不受对象存在的束缚,它本身就是一种愉快,无处在目的性。
康德看来,自由是人的本质,符合了人的自由本质要求的事物,就叫人愉快。
在现实世界中,人的自由要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于是依靠想象力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虚拟世界。
游戏盒艺术都是这样活动,都是体现人的自由本质的令人愉快的活动,因此艺术像游戏。
审美观念(特点:
寓无限于有限):
是艺术的灵魂,包含无限丰富理性内容的感性形象。
简而言之,就是借助一个表象将无比丰富的理性观念呈现出来。
审美观念是理性的最完美的感性显现。
席勒《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艺术的起源与本质——游戏说
艺术创造与欣赏是一种审美游戏,以“审美外观”为快乐的游戏。
即在欣赏创造事物外观中获得喜悦,它是自由的,不涉及实在的一切要求,只涉及美的形式本身。
“人要外化一切内在的东西,要赋予一切外在事物以形式。
”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提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席勒美育理论的基本内容(手段、途径、心理范畴)
美育理论提出的根据:
人性的分析
a感性的人——自然阶段——受自然力量的支配(力量的王国)
b审美的人——审美阶段——人与自然脱离,有了自由(审美王国)
c理性的人——道德阶段——支配自然,受理性、道德法则支配(法则王国)
审美是自然王国到理性王国的中介
“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美育是改个社会的方剂,是政治自由的先决条件。
社会的和谐自由,人性的高尚化,人性的自由、高尚化依靠审美教育。
美育可以把感性人变成理性的人。
美育的手段:
活的形象、审美、外观。
“活的形象”高于感性和理性、主客观体统一的形象;“审美外观”能唤起愉快情感的事物形象。
审美教育即艺术教育。
艺术形象、审美教育即艺术教育。
“轻视外观就是轻视一切艺术,因为外观是艺术的本质。
美育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
艺术形象是“反思和情感完全交织在一起的”。
审美外观、艺术形象引起的感情是包含着理性内容的高尚的感情。
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有何不同(解释“双诗”理想道路有何不同)
席勒最成熟作品,开创先河
区别:
素朴的诗是自然的、古典的、摹仿现实的诗:
感伤的诗是理想的、近代的、表现理想与主观的诗
1.表现对象、题材不同:
素朴的诗以自然、现实生活为表现对象,侧重对客观现实的摹仿,以具体感性的描绘为主。
2.处理现实与理想的方式不同:
素朴的诗以现实的客观摹仿为原则,按照世界未来面目去反映生活;感伤的诗以主观沉思为原则,以诗人的沉思为原则,以诗人的沉思为基础,展示或表现理想
3.对人的作用、效果不同:
素朴的诗通过个别、生动的感性对象感动我们,引起的愉快是平静和谐;感伤的诗凭借高度的精神性的事物来感动我们,引起的情感是严肃、紧张,引导人求取静寂,隐遁、沉溺在精神生活当中。
素朴的诗的优劣:
在感性的现实方面,素朴的诗比感伤的诗占有优势。
素朴的诗着力于对现实的摹仿,对现实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感伤的诗的优劣:
感伤的诗在理想的崇高性上优于素朴的诗。
理性的无限性和崇高性。
借助诗人内在的精神力量使有缺陷的现实完善起来,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提升滋养和净化——超越客观。
结合问题:
素朴的事的杰作后面跟的可能是许多平庸无聊的东西;感伤的诗后面跟着一些夸张妄想的作品。
理想的道路是二者的结合,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的命题并作简述(贡献,局限)
美的本质本质定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
理念:
内容、目的、意蕴感性显现:
外观、形式两者关系:
融会贯通的关系
1.理念是没的内核、本质2.“感性显现”是美的形式、美的外观3.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
它的深刻性在于论述了艺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充满辩证的艺术思维。
——艺术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别与普通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贡献和局限)黑格尔的艺术创作理论是矛盾的、辩证的、也是深刻的。
即使在他那些被唯心理论思想体系束缚的论述中,也有重要的价值。
他讲理念的感性显现,也讲艺术来源于对生活;他讲想象的创造性,不忘强调思想在其中的;他讲古典型艺术最符合艺术理想,十分推崇莎士比亚;他讲天才来自天生自然,也讲后天训练;他承认灵感,但不讲迷狂。
他总结了库希腊以来的艺术经验,继承了康德的某些艺术创作思想,也纠正了康德理论的片面性,而且接受了康德的一些创作经验,把人们对艺术创作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为恩格斯提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理想人物性格具有哪些品格
丰富性(整体性)、明确性(特殊性)、坚定性(一贯性)
怎样界定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
1.象征型艺术(形式压倒内容,物质压倒精神)象征型艺术是最初的艺术类型。
象征型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物质的表现形式压倒精神的内容,形式和内容仅是一种象征的关系,物质不是作为内容的形式来表现内容,而是用某种符号、某种事物,来象征一种朦胧的认识或意蕴。
如:
埃及金字塔,这是压机古代帝王或神牛、神猫、神鹭之类神物的坟墓的外围。
象征型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不自觉的象征——崇高的象征——自觉的象征三个阶段。
2.古典型艺术:
(较高的艺术类型,精神内容找到了适合表现形式)以“人"为中心内在精神,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和契合,具有内容的明确性,形式的稳定性,技巧的完善性。
古典型艺术最主要的特点是消除了象征型艺术表现出的那种物质形式和精神内容不协调的矛盾,使内容与形式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活的整体。
典型艺术理想的典范是希腊艺术。
3.浪漫型艺术:
(精神大于物质的)内容集中在内在精神生活上,具有内向型,主观性,抒情性。
浪漫型艺术的代表是基督教艺术(爱情题材的骑士风尚,文艺复兴以来体现人物性格的独立性的作品。
浪漫型艺术的原则在于不断扩大的普遍性和经常活动在心灵深处的东西,它的基调是音乐的,而结合到一定的观念内容时,则是抒情的。
这种艺术的突出表现自我的主观性和内心冲突。
雨果“艺术对照原则”:
否定古典主义的片面化、抽象化。
现实生活是个矛盾的整体。
“大自然,就是永恒的双面相”。
美与丑,滑稽与崇高互相依存、互相关联转化。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隐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共生。
”
只有发觉这种对称,才认识了生活的真。
只有对立面的统一和谐,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的自然结合,才是真正的诗,完美的诗。
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现实主义文学观点:
1.现实主义真实性原则(客观写实)细节真实是现实主义艺术观的重要原则之一。
2.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典型化原则):
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伟大的典型,并把完美的人物提到理想的高度。
典型指的是人,典型是类的样本,同时必须有鲜明的个性。
典型环境:
性格是环境的产物,把人放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去描写。
3.观察与细节描写:
艺术由观察和表现组成,细节揭示本质,展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并要求写出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以便揭示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真实。
泰纳《艺术哲学》精神文化三要素理论
1.种族要素——种族特征、血迹、物种原因。
遗传根性,“原始模型的标记”,精神文化的潜在内部原因。
2.环境要素——精神文化的外部条件压力,包括自然条件和人群即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
3.时代要素——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心理、观念价值。
同代人的接受、鉴赏,历史的传承延续。
别林斯基(机械唯物主义)怎样看待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论述题)
1.艺术应该创造典型,真实的反映现实
文学艺术要从现实的关系中去反映生活。
生活是文学的土壤,文学的天职是再现生活,表现“现世纪的兴趣和时代”。
坚持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的观点,强调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现实。
“现实之与艺术和文学,正如同土壤与在它怀抱里所培育的植物一样。
”文学必须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之中。
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真实而具体地描绘生活。
2.创造性。
要概括出生活的广阔性、深刻性乃至民族性。
“诗在于创造地复制有可能的现实。
”强调了文学艺术的创造性问题。
这种“现实”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形象思维(艺术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即“激情说”(情致说,即对某一思想的追求钟爱,热烈的体会,强烈的激情;他是渗透诗人个性性格,饱含热情和力量的思想、理念。
这思想和理念不是教条的、三段论的、格言的,而是活的激情。
)
幻想、形象直观(形象思维)、纯粹认识(纯粹思维)。
艺术是直观的状态的真实,不是显示在抽象的思想里面而是形象里面。
典型理论——“熟悉的陌生人”1.类型,普遍性2.个性,独创性与个性的统一,模仿与独创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统一。
历史美学批评原则——艺术批评鉴赏的两个尺度:
历史的、美学的
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既要历史的批评,也要美学的批判,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不涉及美学的历史的批评,以及不涉及历史的美学的批评,都将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文学批评的高度原则性——直率的态度和忠于真理的精神。
车尔尼雪夫斯基(辩证唯物主义)的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1.从美即生活出发,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是第一性的。
艺术是第二性的现实,高于艺术,为现实美辩护,责难贬仰艺术美。
2.对艺术的要求:
再现生活,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反映生活,忽视或反对典型化。
关于美的本质的三大命题——1.“美即生活”,任向事物,凡事我们在哪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
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2.美的客观性。
现实生活是人的美感的来源。
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艺术功用的三大命题:
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对生活下批判。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去研究认识生活和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西方美学史,文论史上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意义
在批判Hegel学派唯心主义美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唯物主义美学的思想路线为现实主义文学,文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美学同社会实践观点,阶级观点联系起来,在美学史上开始由主题心里分析、思辨哲学向社会历史考察的转变。
“美即生活”的命题,把美学从“绝对理念”唯心主义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为美找到了的客观基础,奠定了从现实出发的美学原则。
艺术功用的三大命题,强调了文艺面向现实,面向生活,服务于时代,也强调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作用,艺术品的认识,教化作用。
局限性:
缺少辩证的观点,过分强调生活,是形而上学,片面的,忽视典型化,混淆了生活真是与艺术真实。
否定了艺术的创造性。
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唯美主义: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法国,影响英国、美国、欧洲。
90年代到达高峰,以英国王尔德,法国戈蒂耶为代表。
主要理论和特点是强调文艺自身和独立价值,文艺的目标就是美,“为艺术而艺术”,形式至上,艺术的根本目的是形式美、纯艺术。
自然主义: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源于法国影响整个欧洲的文艺思潮,受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影响,关注现象事实的整理研究,主张回到人的自然本性,对存在失误做客观真实的记录。
最早提出自然主义理论的是法国作家龚古尔兄弟,左拉全面系统阐述了自然主义文学理论。
左拉的实验小说理论:
实验小说。
即把实验医学、实验生理学的方法应用到对人的研究,像对生命物体的研究那样,对人的性格、情感、人类以及社会的事实进行分析。
以实验的方式来考察在某种社会环境中,某种激情会以何种方式表现出来。
“实验者是自然的预审法官,小说家则是人类及其情感的预审法官”
小说是研究人的情感机制的科学(或科学心理学)
实验是表现对象的方式手段。
实验小说可以说是实验过程的报告、显现。
实验过程即显示生活的过程。
俄国形式主义
二十世纪10-30年代俄国出现的注重文本形式研究的理论流派。
反对传统文学外部研究、内容研究,关注文学自律性的研究。
什克洛夫斯基的《作为手法的艺术》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宣言书。
陌生化:
指新奇标准,靠语言技巧的反常扭曲变形唤起人们的新鲜感,惊异感。
语言的特殊的运用和搭配唤起一种翻新脱俗的感觉。
独立于艺术生活的,在它的颜色里面永远不会反应出飘扬在城堡上的那面旗帜的颜色,即陌生化的反常化的探索。
文学性:
就是文学自身的独特性,使文学成为文学的手法、手段、技巧形式要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性就是体现在语言的特殊性上。
“文学作品就是其所用的一切文体手段的总和”——什克洛夫斯基
意图谬误:
依据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设想作为依据来解释和评价作品导致了这种考证式的批评把作品与产生过程互相混淆。
感受谬误:
以读者的感受心里依据来解读作品。
印象式的批评(不惧科学性)导致作品与作品效果混淆。
英美新批评派:
是二十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美,四五十年代统治美国论坛。
新批评派得名于美国文论家兰色姆的《新批评》艺术。
该批评流派把作品看做独立存在的实体进行研究,表现出对文本的崇拜,注重作品的内部研究,仅对文献式、传记式、印象式的批评。
注重语言分析,采用细度方式进行批评。
主要任务:
兰色姆,韦勒克,燕卜荪等
发展线索:
艾洛特、恰瑞兹——南方集团——耶鲁学派
Welcome!
!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 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