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x
- 文档编号:28951212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75KB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x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今年是我县初中化学使用新教材的第二年。
10月份我们到各学校通过听课、交流、研讨、问卷等方式对现阶段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从现阶段的情况看,教师普遍重视了新课标的学习,课堂教学能程度不同的体现新课标理念,少部分学校课堂变化大,能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为主旨,培养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教师教学积极性高,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但从全县化学课堂整体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
为了使大多数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现将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归纳,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仅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1、课标学习明显不足。
从问卷和交流情况看,多数教师对课标学习仅停留在表面,极少数教师至今还没有见到课标,能把课标的基本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还有许多路要走。
2、教学过程设计有待加强。
从教师的教案和课堂看,多数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难以体现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难以统一,或教师活动多(即讲的多);或学生活动多;或学生的活动形式单调古板;极少数教师难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章节复习课形式单一,效率较低,板书设计欠科学。
3、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不足。
绝大多数教师对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探究性实验教学从时间上落的不实,少数教师怕麻烦用演示实验代替探究性实验,学生难以参与实验过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难以训练提高。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继续学习课标。
没有课标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课标。
课标是编写教材、命制试题的唯一依据,只有反复学习课标,才能体会课标的基本理念,并用课标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进课标,减少、少、慢、差、费现象。
现阶段学习课标不应再停留识记课标的内容上,而是把重点放在我们的课堂如何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方面已经到位了,哪些方面还没有到位,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要把课标的理念完完全全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不断地加强课标学习,并用课标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朝健康的方向迈进。
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优化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整个系统。
包括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优化配置,恰当组合,协调运作。
化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积累化学知识经验的过程,又是学生化学素养和个性发展的过程。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进一步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过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功底,个性爱好,优、中、差生在班级的分布,要尽可能地考虑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学生活动的形式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如“思考一下”“讨论”“交流”“互评”“师评”,原则上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宜解决。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绝对的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活动形式与时间应以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异,“分子”“原子”等物质结构知识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活动为辅,通过教师把微观的抽象东西转变成学生易接受的知识,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和谐统一应该是教学过程设计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教学过程设计应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认识问题的过程。
“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努力创设恰当地问题情景,通过问题的启发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情景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基础,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刊、实物、图片、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来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展开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区分这些概念,只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正确使用这些概念,领会它们的区别就可以了。
如学生只要清楚如下命题即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和氢原子”“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会发生变化,其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和氢分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在这一变化中并没有变成其它元素的原子”
3、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发生发展过程。
让学生动手进行探究,提高探究水平,现阶段要落实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实验教学,现阶段教材对实验内容分了二类,建议对这些实验按下表进行实施
完成对象
时间
地点
相关内容
探
究
活
动
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点拨)
随教学进度当堂完 成
学生实验室
学生课前应充分预习,各要素由学生完成,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点评
观
察
活
动
教师为主(实验技能强的学生也可完成)
随教学进度当堂完成
教室或学生实验室
现象、分析、推断、结论由学生完成,教师点评
在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方案,启发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周详,指导学生用文字等表述探究过程与结论,每个探究活动的各要素可繁可简,因探究内容而定,教师的指导程度可弱可强。
(2)将科学探究融入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科学探究即作为学习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目标,必须落实在各个主题(或章节)的学习之中,不宜独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到现实世界中亲自观察(或调查)、体验,探究的场所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探究的问题可源于课本也可在课本之外,培养探究的乐趣,把科学探究真正融入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汶上县教科研中心中学室 路则儒
目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对科学探究教学缺乏应有的指导,将科学探究教学等同于科学家搞研究,不愿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等等,为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教学视导发现探究式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课堂教学表面化、形式化、教条化,从而严重影响了探究性教学的效果。
常见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把握。
很多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中,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认识尚不明晰,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核心要素还缺乏应有的把握。
有些教师认为将原来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生实验,就等同于实施了科学探究教学。
教师讲解占用了大量时间,重点关注的是实际教学知识内容的发展、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验活动的监控、实验材料与程序的组织,而很少把重点放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上。
2、将科学探究教学等同于科学家搞研究。
有些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倡导单纯化的科学实验,刻意追求正确性和技术效率,使得化学科学教学局限于小规模的研究框架之中,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学习化学,脱离了探究教学多样性的特点,模糊了科学探究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界限和区别。
3、有的教师不愿开展科学探究教学。
由于受实验室条件、课时、考试评价等方面的原因影响,有些教师不愿开展科学探究教学,认为开展探究教学麻烦、耗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学生的成绩。
4、 不明不白、盲目实验
探究实验前每个学生都应明确实验目的,一定的操作顺序和特别的注意事项,但是有些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没有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就盲目进行实验。
在实验时,有的学生往往一无所知(或许是教师没有吩咐学生预习,或许是学生认为不值得预习)无从下手,要么坐在一边袖手旁观,要么模仿同学,当老师让他具体操作他却手忙脚乱,让他说出实验现象和结论他却一无所知,这样不但不能实现实验目的还浪费了学生时间。
5、学生探究,老师“解放”
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缺乏应有的指导,有些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不知如何把握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
将科学探究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放任学生“自由”探究,出现了“放羊现象”。
甚至有些教师实际上不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步骤——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收集资料,制订研究方案,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讨论与交流等,用以应付考试。
教学中出现了教师脱离科学探究实践孤立地传授科学方法的现象。
通过科学探究能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学会学习化学方法,最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就不需要讲授了,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具有探究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提问、实验、讲授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采用探究性教学,老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还要耐心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精心设计探究课题和步骤,因此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加强,教师也绝不会“解放”。
6、 探究实验,好看好玩,忽视现象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不同程度都存在着“好玩”心理,对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停留在好看好玩上,化学反应中的燃烧、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放出热量都能使学生兴奋不已,所以在实验中充当了一个看热闹的角色,让他们说出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分析结论。
则不知所云,他们根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现象观察上,没有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现象,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实验现象,也就更谈不上描述实验现象,这样的实验只能算是走过场,无大的收获。
科学探究能以生动的直观性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实验中的好奇好玩心理引导到科学探究上来;要通过实验现象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论证,以巩固知识,掌握规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特殊爱好。
二、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少数人培养成科学家,而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科学探究则是实现“人人具有科学素养”这一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在探究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教师设计方案,探究变成验证
现在有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已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同时为节约时间,加大授课量,于是就为探究性实验“精心设计”,学生只需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实验即可。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无法发挥出来,显得被动和消极,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
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的作用只是提供知识背景及相关资料,认真组织,积极引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归纳和总结。
而并非全权代劳,把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助手而不是主体。
2、探究方式和途径单一,认为只有借助实验才能探究
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但化学实验并不是探究活动的唯一方式。
探究活动采用什么方式应根据探究目的、问题情境、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决定。
探究活动除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调查研究、访谈、查阅资料、交流与讨论等多种方式。
3、为探究而“探究”,忽略了探究方法及科学思想的培养
科学方法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将会终身受益。
化学新课程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科学探究内容,但可探究的内容绝非仅限于此,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可采用探究性方式加以学习。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地渗透探究方法和科学思想,“授之以渔”,这样学生遇到问题,自己就可以去探究,终身“有鱼可食”。
4、只追求探究性学习,而忽视了接受性学习
由于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有助于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性学习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于是就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探究学习,放弃接受性学习,甚至将它们完全对立起来。
无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也都生硬地设计成科学探究,致使探究性学习走向极端,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非唯一的学习方式。
事实上,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科学知识方面,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效率。
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将接受和探究两种看似对立的学习方式加以整合,既要学习的质,有要学习的量。
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
三、对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提倡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不同的学生在解决相同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2、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创造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现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驱动性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维持和促进探究活动的展开,达到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①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
②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如何证明这些气体成分的存在?
③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可用什么方法?
除去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④有哪些因素可能对结果的测定有影响?
当然,探究教学中仅有教师提出问题是不够的,因为这是较低层次的探究。
教师还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灵活的氛围中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观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
3、明确探究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上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而每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应达到的探究技能水平(最近发展区),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实际(学生知识的现有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
帮助和指导学生明确每次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使探究教学沿着教学目标的轨道不断向前延伸。
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取过氧化氢的分解时对催化剂的选择,通过实验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的温度、速率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再如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的装置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要相对完整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八个步骤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但对于有限的教学时间来说,对于某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成所有的探究环节。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某个环节的能力因素和可以培养的目标,取其中一、二个环节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使某个环节相对完整,让学生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环节,这样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把多次不同的探究环节逐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意识,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水平就会在一定量的基础上(量变),达到一个质的飞跃(质变)。
探究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果探究活动多侧面、多形式,探究学习难度大、复杂性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
此时学生可能因老师不经意的责备而放弃,也可能因老师的刻意性鼓励而不懈努力。
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可以采用活动表现性评价、肯定性评价、全面化评价,实事求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促进其发展,从而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探究 教学 存在 问题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