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项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docx
- 文档编号:2894906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38
- 大小:143.83KB
中考文言文专项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docx
《中考文言文专项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专项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专项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
2022-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
一、初中文言文2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至。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
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
时节绝晚________
既而周览屋壁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三处)
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宿大林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大林穷远,人迹罕至。
(4)[甲]文中描写小石潭的清澈主要用了________的手法,柳宗元游览完后对小石潭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乙]文中,白居易游大林寺后流露出________之情。
解析:
(1)像狗的牙齿一样;停留;季节,时令;不久,一会儿
(2)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宿大林寺。
(3)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
(4)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对大林寺桃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人们为了追求名利而忽视了美的惋惜。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犬牙”属于名词用作状语,“居”“时”“既而”都属于古今异义词。
(2)这句话的意思是:
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抵达上化成寺,然后在峰顶院歇息一会,再登上香炉峰,在大林寺住宿。
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宿大林寺。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穷:
这里是荒凉的意思。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
(4)【甲】文第二段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表面上看是在描写鱼,其实是衬托水的清澈,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
第四段写谭上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其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达作者忧伤、抑郁的心情。
结合【乙】文作者对大林寺的描写及最后一句议论句可知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林寺桃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人们为了追求名利而忽视了美的惋惜。
故答案为:
⑴①像狗的牙齿一样;②停留;③季节,时令;④不久,一会儿
⑵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宿大林寺。
⑶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
⑷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对大林寺桃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人们为了追求名利而忽视了美的惋惜。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内容的把握。
注意正面和侧面描写的区分,根据具体内容特点,体会感情。
【参考译文】
我与河南的元集虚,范阳的张允中,南阳的张深之,广平的宋郁,安定的梁必复,范阳的张特,东林寺的出家人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共十七人,从遗爱寺旁边的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抵达上化成寺,然后在峰顶院歇息一会,再登上香炉峰,在大林寺住宿。
大林寺在僻远之处,人迹罕到。
寺周围有许多清澈的流水、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和细瘦的竹子。
寺里只有板隔的房间和木制的器具,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由于山高地深,季节转换得很迟,按时令已是初夏四月,天气还像正二月一般。
梨树、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的村落都不一样,初到这儿恍忽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于是我口占绝句一首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会儿我们遍观了房间的墙壁,看见萧存郎中、魏弘简郎中、李渤补阙三人留下的姓名和文句,于是与集虚他们叹道:
这里确是庐山首屈一指的地方。
由驿路到寺门,还不足半日的路程,但自从萧、魏、李三人到此游览之后,至今相隔将近二十年了,二十年间这里一片寂寥,再也没有来游览的人。
哎,人们忙于追名逐利而冷落了大自然的美景,名利对人的诱惑是如此强烈啊!
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作序。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培养)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因此)
D.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家一样)
(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故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C. 是谓大同/予谓菊
D. 是故谋闭而不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两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答案:
D
解析:
(1)D
(2)D
(3)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4)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思构想。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ABC正确,D:
大同指理想社会。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A:
是,动词/给,介词;B:
关闭,动词/杜绝,动词;C:
所谓/认为。
D:
否定词“不”。
所以选D。
(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做该题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重点词语有:
是故:
因此、所以;闭:
杜绝;作:
兴起。
(4)本题考查形式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
联系文章的主题:
大同社会,可以想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思构想。
故答案为:
⑴D;⑵D;
⑶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⑷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思构想。
【点评】⑴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考生要理解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注意平时的积累。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_
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你认为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解析:
(1)同“鳏”,老而无妻;女子出嫁
(2)所以人们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只以自己的孩子为孩子。
(3)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纲领;二是基本特征,满足人的生存需求,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人人安居乐业,满足人的精神愉悦需求;三是美好前景。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矜”,通假字,通“鳏”,老而无妻;“归”,女子出嫁。
(2)本题翻译重点字词:
“故”,所以;“子”,以……为子。
(3)结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分析:
社会纲领;结合“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分析得出基本特征:
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结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得出:
美好前景。
故答案为:
⑴①同“鳏”,老而无妻;②女子出嫁
⑵所以人们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只以自己的孩子为孩子。
⑶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纲领;二是基本特征,满足人的生存需求,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人人安居乐业,满足人的精神愉悦需求;三是美好前景。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的概述,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的段落层次,概述层次内容。
【附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茌平人马周①,客游长安,舍与中郎将常何之家。
六月,千午,以旱,诏文武官极言得失。
何武人不学,不知所言,周代之陈便宜②。
二十余条。
上怪其能,以问何,对日: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为臣具草耳。
”上即召之:
未至,遗使督促者数辈。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③门下省,寻除监察御史,奉使称旨。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马周:
唐初大臣。
②便宜:
指有利国家,合平时宜之事。
③直:
进入。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及谒见________
②寻除监察御史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为臣具草耳。
(3)选文中的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解析:
(1)等,等到;不久
(2)这不是臣写的,是臣的门客马周为臣详写的。
(3)唐太宗是个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唯才,英武果断的明君。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及”,等,等到;“寻”,不久。
(2)本题翻译重点字词:
“此”,这;“具”,详细。
(3)结合“上即召之:
未至,遗使督促者数辈。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寻除监察御史,奉使称旨。
”的意思“太宗立刻召见马周,马周没有及时赶到,太宗皇帝接连派使者多次催促。
见面以后,太宗皇帝对马周的谈话非常满意,下令让他进入门下省,不久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得出:
唐太宗是个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唯才,英武果断的明君。
故答案为:
⑴①等,等到;②不久
⑵这不是臣写的,是臣的门客马周为臣详写的。
⑶唐太宗是个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唯才,英武果断的明君。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事件或人物描写,揣摩表现的性格特点。
【附参考译文】
马周西行去长安,中途走到新丰,住在一家旅店里。
店主人只顾招待照顾一些有钱的商人,而顾不上照顾马周。
马周于是命人拿酒悠然自得地独自喝,店主人感到他很奇怪。
游历到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的家中。
当时太宗诏令文武百官上书畅谈得失。
常何因为是武官,没有浏览过经书,马周便代他陈述对国家有利建议二十多条。
这些事都合乎旨意。
皇上对常何的能力感到惊异,问常何。
常何应答说:
“这不是我能写的,而是我的客人马周代我起草的。
”太宗立刻召见马周,马周没有及时赶到,太宗皇帝接连派使者多次催促。
见面以后,太宗皇帝对马周的谈话非常满意,下令让他进入门下省,不久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马周奉使出巡也非常符合太宗皇帝的旨意。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③,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安阳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⑦。
(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王冕(miǎn):
明初著名画家、诗人。
②诸暨:
地名。
③蹊:
践踏。
④策,通“册”指书。
⑤恬:
心神安适。
⑥韩性:
绍兴人,大学者。
⑦通儒:
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或牵牛来责蹊________ ②琅琅达旦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3)选文主要写了王冕的哪两件事?
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解析:
(1)有人;早晨
(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于是(他)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3)①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
在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
②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解析】【分析】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或牵牛来责蹊”:
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有人把牛牵过来,责备说(王冕家的牛)践踏了(他的田)。
或:
有人。
“琅琅达旦”:
书声琅琅一直读到早晨(天亮)。
旦:
早晨。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异”:
意动用法,以……为异。
“录”:
收。
“通儒”:
博学多能的儒生。
(3)一问,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可概括为放牛时溜进学舍听读书,坐在佛像的膝盖上伴长明灯夜读这两件事。
二问,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通过因听读书而丢了牛、坐佛膝上读书而不害怕等情节即可概括出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故答案为:
⑴有人;早晨;
⑵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于是(他)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⑶①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
在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
②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有人把牛牵过来,责备说(王冕家的牛)践踏了(他的田)。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出行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
子曰:
“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②也。
被褐拥镰,哭于路旁。
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
“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
“吾失之三矣!
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歿④吾亲,失之一也。
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
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
”立搞而死。
孔子曰:
“弟子识之,足以诫矣!
”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①驱;快步走。
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
③辟车:
下车。
④歿:
死亡
(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
往 而 不 可 追 者 年 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阅读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解析:
(1)往而不可追者/年也
(2)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
(3)皋鱼讲述了一生中的三个过失,从这里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及时行孝,不留人生遗憾。
【解析】【分析】
(1)句子翻译为:
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
故可断句为: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
(2)本题翻译重点字词:
“止”停止;“养”,赡养;“待”,等待。
(3)结合“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的意思是“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从这句话中我们应该懂得要多去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及时、随时尽孝。
故答案为:
⑴往而不可追者/年也
⑵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
⑶皋鱼讲述了一生中的三个过失,从这里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及时行孝,不留人生遗憾。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这类试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
要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自圆其说。
【附参考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
孔子说:
“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
”走近一看是皋鱼。
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
孔子下车对皋鱼说:
“你家里莫非有丧事?
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
皋鱼回答说:
“我有三个过失:
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以致耽误了赡养双亲的时间,这是过失之一。
我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对君上对国家没有贡献,这是过失之二。
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很早就断绝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
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
”于是就此辞世。
孔子对弟子们说:
“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十之有三。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罴说
柳宗元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文言文 专项 知识点 梳理 经典 练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