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5.docx
- 文档编号:28942159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16KB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5.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5
21、风筝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瑟缩()苦心孤诣()
虐杀()抛掷()宽恕()
2、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伸手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在地下,扁了。
A、拉丢压B、抓掷踏
C、抓掷压D、拉丢踏
3、“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
①这是一个运用了修辞的句子。
②本体是,喻体是。
③这个比喻句说明玩具对儿童。
4、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拟人)
B、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拟人)
C、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比喻)
D、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嚷着,跑着,笑着。
(排比)
5、下面一组句子的顺序是打乱了的,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②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③和我相反是我的小兄弟。
④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
⑤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⑥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
A、⑤③⑥①②④ B、⑤①③④⑥②
C、③④⑥⑤①② D、⑤①③⑥②④
6、下面全是形容人物神情的一项是()
A、寂寞憔悴可鄙恍然大悟
B、惊惶宽恕肃杀恍然大悟
C、傲然寂寞憔悴惊惶
D、傲然诀别荡漾惊惶
7、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伶仃()憔悴()点缀()诀别()
8、根据上下文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伶仃:
憔悴: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4题。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哪里呢?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④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
——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9、在肃杀的严冬,见到浮动的风筝作者感到“惊异和悲哀”的原因是。
10、选文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描写?
其作用是什么?
。
11、“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是指()
A、枝丫B、蜈蚣风筝C、风筝D、云彩
12、与“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前后照应的句子是:
,这句话反复出现的作用是:
。
13、“我”对小兄弟“放风筝”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小兄弟”又是怎样的态度?
“我”的态度:
。
原因:
。
“小兄弟”态度:
。
14、结尾段中“无可把握的悲哀”是指()
A、儿时的记忆早已逝去的悲哀
B、小兄弟的麻木无知的悲哀
C、因“我”无知无意间造成的悲哀
D、对社会的悲哀
22、羚羊木雕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羚羊(líng)怦怦(píng)逮捕(dài)裁缝(cái)
B、自作主张(zuò)伤疤(bā)藏刀(zàng)寒颤(zhàn)
C、反悔(huǐ)抹粉(mǒ)攥(cuàn)脸颊(jiá)
D、挽(wǎn)回逮着玩(dǎi)兜里(dōu)撒谎(sǎ)
2、对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B、“我妈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婆婆嘴——老太婆的嘴。
)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仗义——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
“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
3、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种心理描写,含蓄地批评了大人重利轻义的倾向。
B、因为父母的逼迫,“我”不得不要回了木雕,这是在告诉父母木雕有价情无价。
C、正是这种被逼无奈的心理描写,更见出“我”对友谊的珍惜。
D、这件事主要怪“我”,但万芳也有责任。
4、文中有“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写景,这样写是因为()
A、月亮是银白色的,看上去有冷的感觉。
B、用冷冷的月光烘托“我”的悲凉。
C、要用月亮衬托父母生硬冷淡的态度。
D、月亮的确使人发冷,后文写“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可证明这一点。
5、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羚羊木雕》选取家庭生活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
(2)《羚羊木雕》一文中把“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使全文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情节紧凑。
()
(3)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这里用奶奶的话批评了“我”做事欠考虑的行为。
()
6、说说朗读以下人物的语言所用的语气。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妈妈突然问我。
()
(2)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要不我和你去!
()
(3)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
(4)“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
◎课内欣赏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7——11题。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
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
”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
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
“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
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
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
“哎呀!
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
“阿姨!
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7、试用简洁的话概括选文大意。
8、下列关于选段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B、选文中万芳没有与“我”重新和好。
C、“我”认为自己要回木雕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D、当万芳妈妈发现“我”和万芳之间的事后,马上批评了万芳。
9、当“我”向万芳要回木雕时为什么“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10、“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这句是什么描写?
它的作用是什么?
11、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是为什么?
23、散步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拆散()嫩芽()分歧()
各得其所()霎时()
2、下列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A、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3、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画线的词语。
(1)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4、填空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句话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初春的景象的。
5、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叠词。
我爱家乡的四季:
春天的田野,细雨,芳草;夏天的夜晚,月色,凉风;秋天的山岗,硕果;冬天的大地,白雪。
这是一幅幅多么优美的风景画!
6、根据例句中画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
家是什么?
家,是难舍的亲情,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
7、品味下列句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8——13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
“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8、“我们都笑了”的原因是。
9、“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一句中两个“妈妈和儿子”分别指什么?
。
10、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
。
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
11、“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和“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两句中“早已”和“还”分别说明了什么?
“强壮”和“高大”分别是从谁的角度说的?
。
12、“我”决定委屈儿子的理由是。
13、母亲决定走小路,说明了什么?
24、散文诗两首
◎基础训练
1、《金色花》的作者是(国名)作家、诗人(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原名,选自。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等。
2、按原文填空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3、下列各句中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
B、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C、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D、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联系《金色花》全文,对“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金色花很好看,很好玩
B、为了跟妈妈捉迷藏
C、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D、金色花是开在圣树上的花,变成金色花可以为全家带来福气
5、《荷叶母亲》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课内欣赏
阅读《金色花》,完成6~9题。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6、这首诗写作主旨是什么?
是借助什么抒发的?
7、选文中“笑嘻嘻”“摇摆”“跳舞”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8、“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的什么心理?
为什么?
9、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
25、《世说新语》两则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俄而()雪骤()
差可拟()柳絮()无奕女()
王凝之( ),尊君在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期日中()
(4)下车引之()
3、用加点字写成语。
(提倡多写)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差别相差参差差错
B、乐趣乐曲欢乐乐观
C、相对相似相貌相声
D、处决处置处理处分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公欣然曰——欣然接受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C、友人惭,下车引之——抛砖引玉
D、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6、读下列几个句子,其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即公大兄无/奕女
D、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7、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自己的儿子、女儿谈诗论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C、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
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牵元方的手,元方却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8——11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期日中()
(2)尊君在不()
(3)过中不至()(4)太丘舍去()
(5)尊君()(6)家君()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10、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21.风筝
1、huángsèyìnüèzhìshù(点拨:
其中最容易出错的是:
苦心孤诣(yì),最容易读成(zhǐ);另一个是虐杀的虐(nüè),ü头上的两点最容易丢掉。
)2、B3、①比喻②玩具天使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B5、B6、C7、孤单枯悴装点告别8、没有依靠。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指风筝数量少。
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指风筝色彩黯淡。
9、因为肃杀的严冬中出现风筝,所以“惊异”;因“风筝”而想到儿时“过失”而“悲哀”。
10、环境描写。
渲染肃杀气氛,奠定全文感情氛围。
11、C12、结尾句“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衬托鲁迅先生因自责而内心悲凉的情感。
13、不但不爱,而且嫌恶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最喜欢14、C
22.羚羊木雕
1、B2、B3、D4、B5、
(1)√
(2)√(3)×6、
(1)惊恐、着急
(2)坚定、固执(3)委婉的批评(4)责备7、“我”向万芳要回木雕及难过心理。
8、B9、因为“我”内心心虚、紧张,担心万芳会瞧不起“我”。
10、景物描写。
烘托“我”内心悲凉。
11、因为万芳没有因“我”要回木雕而与“我”绝交而激动,同时对自己所做之事深感伤心、后悔。
23.散步
1、chāinènqígèshà2、B3、
(1)这里是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使儿子受到委屈。
(2)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4、田野浓淡不一的新绿树林密密的嫩芽汩汩流淌的冬水5、濛濛萋萋溶溶习习累累皑皑6、家,是温馨的集体,在这里,老师用谆谆的教导为学生架起一座理想的桥。
7、这个句子整齐、对称,富有情趣,映衬了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之间存在的分歧。
8、因为儿子说的话有意思。
9、母亲我妻子儿子10、大路平顺小路有意思11、“早已”暗示母亲年事已高,“还”暗示儿子年纪尚小。
“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说的;“高大”是从儿子的角度说的。
12、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13、母亲对孙儿的疼爱之情
24.散文诗两首
1、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2、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3、C4、C5、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抒发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6、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爱。
金色花。
7、活泼、天真、快乐、可爱8、孩子不想让妈妈知道是自己让妈妈快乐的。
他不图妈妈夸奖,只求妈妈生活得更加快乐、温馨,所以瞒着妈妈。
9、充满母爱的伟大的母亲,热爱母亲的顽童。
25.《世说新语两则》
1、fùézhòunǐxùyìníngfǒu2、
(1)不久,一会儿
(2)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大不多。
拟,相比。
(3)正午时分(4)拉3、
(1)舍己救人,舍近求远
(2)行云流水,行尸走肉4、D5、C6、D7、A8、
(1)约定
(2)通“否”(3)到(4)不再等候就走了(5)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6)对自己的父亲的谦称9、C10、做人要重礼守信11、略
责任编辑:
王艳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同步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