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民族和阶级国家.docx
- 文档编号:28936919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2.83KB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民族和阶级国家.docx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民族和阶级国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民族和阶级国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民族和阶级国家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
民族和阶级、国家
●考点突破
1.民族和阶级、国家的关系:
民族、阶级、国家是三个不同的范畴,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1)民族、阶级、国家是三个不同的范畴,各有自己的内涵。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有四个基本特征。
阶级,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不同地位和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分配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社会集团。
可见,阶级划分的标准和民族划分的标准不同。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这说明,民族、阶级、国家是不同的社会现象。
(2)民族、阶级、国家有着密切联系
第一,从民族的最初形成说,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由部落联盟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人们的新的共同体,也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
第二,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说,国家是由国民、国土、政权和主权等组成的政治实体。
国家由民族组成,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有的由多民族组成。
任何一个民族都必定以国家作为其存在的必要条,生存在一个具体的国度里的一个人,既是属于一定民族的,也是属于一定国家的。
第三,从民族与阶级的关系说,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是划分为阶级的。
一般说,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由少数的剥削阶级和大多数的被剥削的劳动群众组成的,都存在着阶级的对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民族之间不再存在阶级的对立,民族之间只存在差别,民族之间关系已转变为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3)只有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之后,并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国家的消亡,各民族高度发展,真正达到共同繁荣,各民族发展趋于同一水平,民族的差别才会慢慢消失,人类无差别的共同体才会出现。
2.民族的基本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共同语言
①共同语言是指,民族内部用以彼此交流思想和互相往通用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稳定的重要特征。
②共同语言的作用:
没有共同的语言就不能共同从事生产,也不能实现经济和化交流,也不能组成同一民族。
语言促进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和稳定。
③不同民族的语言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在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语言的识别而确定的。
④没有共同的语言,就不是同一民族。
那么操同一种语言的人就都是同一个民族吗?
不是,也有几个民族共同使用一种语言的情况。
(2)共同地域
①共同地域是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
它是民族形成的前提,民族的其他特征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形成的。
各民族都有一个或几个聚居地。
民族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会出现迁徙流动,但一般说,民族的主体部分仍然保持在共同地域内。
人们在共同地域内,在同一自然条下,从事生产,进行交换,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感情。
②民族和氏族、部落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人们在比较固定的共同地域内生活,没有共同地域的自然条,部落联盟就不会演进为民族。
③并非居住在共同地域内的都是同一民族。
(3)共同经济生活
①共同的经济生活是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
人们在共同地域内经过长期的生产、交换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特点和经济关系。
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把人们牢固地联结为一个共同体。
②共同地域内过着共同经济生活的同一民族,必然会形成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
(4)共同的心理素质
①共同的心理素质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为共同的民族化和民族习俗。
这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在其精神面貌上的反映。
②共同的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民族四个特征的关系
民族的四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
在民族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而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6)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
●误区警示
民族不同于种族
解析:
(1)二者的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种族也称人种,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遗传特征的人群。
第二,性质不同。
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属社会学范畴;种族是一种生理现象,属生物学范畴。
第三,识别的依据不同。
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是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识别种族则靠头发、肤色、体形等生理遗传特征为依据。
第四,存在的时间不同。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种族是一个永恒范畴。
(2)二者的联系:
同一种族的人可以属于不同民族,同一民族也可以由不同种族组成。
●真题再现
例题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节日。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D.共同化心理
点评:
本题应选D。
本题借用古诗说明了海峡两岸共同庆祝中秋节,这是共同的风俗习惯,属于共同心理素质。
●考点突破
1.民族平等原则
(1)民族平等的含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这里的“平等”着重讲各民族的地位平等,即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2)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为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铲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则为我们把这一原则真正贯彻到各个领域奠定了基础。
(3)民族平等的具体表现:
我国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已经得到真正的实现。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少数民族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以利于反映本民族的愿望。
培养、使用民族干部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
第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4)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化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平等,但不等于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了。
在我国,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真正实现了政治、经济、化等方面的真正平等。
但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中,逐渐有了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等。
民族间的这种差异将会长期存在。
民族平等和民族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只要民族存在,民族差异就会存在,民族之间就会产生矛盾,民族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各民族在经济化上发展很不平衡,且短期内不可能彻底解决,因而影响了民族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制度,从而在法律、制度和政策上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各种权利。
2.坚持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
(1)民族团结的含义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2)我国各民族为什么能够团结:
在我国,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阶级根,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内,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3)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
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理想。
(4)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仍然存在
一是,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某些不安定因素,国外某些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颠覆和渗透,妄图分裂我国(qd、东突)
二是,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影响。
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民族团结的腐蚀剂,我们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大民族主义,尤其是大汉族主义,同时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民族问题没处理好,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发生战争。
这告诉我们,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保证。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1)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这一含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政治、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民族比较先进,民族素质提高较快,有的民族则和先进民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全民族科学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在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化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4)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途径。
首先,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
第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第二,是逐步缩小全国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
第三,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第四,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
第五,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
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误区警示
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化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平等,所以不存在民族差别。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新中国的建立,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化等方面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但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字、风尚习俗,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心理感情,民族间的这种差异将会长期存在,各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
民族平等和民族差别是不同的,用民族平等否认民族差别不利于正确解决民族问题。
●真题再现
例题 (2008·上海单科,18,不定项,3分)经历了0年的沧桑巨变,当前x藏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8年,x藏农牧业进入第21个丰收年,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x藏自治区现职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到7042%;国家直接投资x藏建设项目、中央政府实行财政补贴、全国进行对口支援的全方位支持x藏现代化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
这体现了( )
A.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x藏的繁荣
B.各民族经济平等已经实现
.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基本保证
D.x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点评:
在我国,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但“经济权利平等”不等于经济平等已实现,故B不选。
x藏的繁荣,离不开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和其它省市的大力援助,故A、D入选。
x藏自治区现职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大多数,体现了。
●考点突破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理解这一含义可从下面几点:
第一,前提——国家统一领导。
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集中的领导,它们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第二,范围——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成“各民族”,也不能把“聚居”理解成“居住”,“哪里有少数民族,哪里就实行自治”的观点是错误的。
少数民族聚居区内散居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区范围内,它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第三,核心——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是国家的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
它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民族自治机关作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保证国家政令在民族自治地方贯彻执行;同时作为自治机关,又要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
第四,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
(3)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基本国策。
民族区域自治经国家宪法肯定之后,成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
我国之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条决定的。
第一,历史基础。
我国自秦汉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化。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曾出现过民族隔阂、纷争甚至暂时的割据和分裂现象。
但总的说,各民族的交往从未间断,国家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特别是近百年,中国各族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有着共同的遭遇和命运。
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的命运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结成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这就为建立统一的、民族平等的新中国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第二,客观条。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形成了交错居住的状况。
汉族人口不仅在全国,而且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占多数。
各少数民族大都有一个或几个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区,但即使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往往居住着许多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这使一个民族很难构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更难以离开其他兄弟民族的帮助而独立发展。
因此,中国各民族宜合不宜分,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第三,共同经济利益。
我国人口、资分布和经济化发展不平衡。
第四,共同政治利益。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各民族只有联合起,才能共同防御外敌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
它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
在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过程中,能够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国家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给予扶持和帮助,从而把民族地区丰富资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把人力和物力结合起,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同时,国家也强盛起。
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
各民族维护祖国主权和统一,保卫边疆,既是热爱祖国又是热爱民族的表现;既维护了国家的最高利益,又维护了民族自身的利益。
第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联系。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主权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因此,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础和依据;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则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利于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设区的原因不同
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而设立
设区的根据不同
根据港澳台的历史和现状,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基本法设立的
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状况及有关法律而设立
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自治权限不同
享有高度自治权
享有民族自治权
体现的方针不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共同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与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它们的设立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3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的区别: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它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联邦制是指由若干成员国(如共和国、州、邦等)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的,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一定自治权。
我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直接受中央的管理和统一领导,其权力是中央授予的;联邦制国家除联邦宪法的规定,还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可以制定地方自治法规;联邦制国家除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外,各成员国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4)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公民只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联邦制各成员国的公民除有自己的国籍外,同时还拥有联邦的国籍。
()在对外关系上,民族区域自治区不能代表国家行使外交权,只能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但有的国家允许其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
4.我国民族自治机关与全国其他行政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区别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行政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同全国其他行政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一样,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级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全国其他行政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所没有的职权。
●误区警示
1.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解析:
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的人民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作主。
另一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作为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在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结合本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化的发展。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解析:
这种说法不确切。
因为,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角度看,它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而从具体原因看,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客观条。
●真题再现
例题 (2009·广东单科,29,多项,3分)x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
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
这表明( )
A.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点评:
B与题干无关,不选。
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D不选。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题干的主旨,A、入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政治 考点 专项 复习 民族 阶级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