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学.docx
- 文档编号:2893685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30MB
物流经济学.docx
《物流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经济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经济学
1.3.1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学是研究物流领域经济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的经济学科。
一方面,随着对物流诸子系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物流领域的经济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需进行专门、系统、细致的研究;另一方面,物流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归根结底是要降低成本,创造新的利润源泉,物流问题实质上最终是经济问题。
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流系统的经济规律以及对各种物流实践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评价和优选的问题。
.3.2物流经济学的概念
物流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统内,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1.3.4物流经济学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
2.系统性
3.应用性
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2.1.2物流的时间价值
1.时间价值的内涵
在物流经济中,时间价值的内涵则可理解为与物流时间把握相关收入的增加、资源占用及资源消耗成本的减少。
2.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理论解释,是把资金时间价值的内涵定义为资金的机会成本。
资金被某一项经济活动占用后必须放弃其他投资机会的获利可能。
3.时机价值
时机价值,又称为商机价值,其内涵是指由于商品交换的时机不同所形成的综合交易价值差异。
所谓综合交易价值,就是指实现交换过程企业获得的综合价值,包括交换价格、交易成本费用、交易时机不同引起的资金时间价值的差异等。
交易时机价值有两个基本类型。
其一是单纯的商机因素。
其二是消费时差价值。
这一价值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先机价值”(抢先),另一部分为“延时价值”(等待)。
4.时间协调价值
时间协调价值是指通过协调相关物的流动时间而获得的价值。
时间协调价值的挖掘方式并不是缩短某项物流过程的时间占用,而是通过协调相关的若干种类物的流动时间,缩短由这类物组合而成的产品的生产周期。
2.3.1差量分析法
这里涉及到的差量指不同备选方案的差别,主要是“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两方面。
而差量收入是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的差异数,差量成本则是备选方案之间预期成本的差异数。
差量分析法,就是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比较来确定哪个方案较优的方法。
如果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前一个方案较优;如果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则后一个方案较优。
例题
【例2-4】某物流公司利用现有设备可以承接某类产品的包装业务,设备的包装能力是100000机器小时,但是实际开工率只有70%。
现准备利用剩余包装能力来承接新的包装任务A或B,原来包装任务及新任务A与B资料如表2—3。
项目
原任务(实际)
新任务A (预计)
新任务B(预计)
件包装定额机器小时
8
6
4
包装单价(件/元)
84
60
58
单位变动成本(件/元)
78
50
51
固定成本总额(元)
解:
(1)设备的剩余包装能力
=100000×30%=30000机器小时。
(2)完成新任务A的数量=30000÷6=5000件,
如全部承接A任务,
则收入=5000×60=300000元,
但同时增加变动成本=5000×50=250000元。
(3)完成新任务B的数量=30000÷4=7500件,
如全部承接B任务,
则收入=7500×58=435000元,
但同时增加变动成本=7500×51=382500元。
(4)将任务A与任务B进行比较,
计算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
差量收入=435000-300000=135000元
差量成本=382500-250000=132500元
因此,
差量收益=135000-132500=2500(元)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差量收益为正,所以承接新任务B比承接新任务A有利,可以多获利2500元的收益
2.4物流风险决策分析方法
风险是指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是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概率分析的。
而不确定性就是指无法确定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概率,甚至也无法估计在各种特定情况下的肯定结果。
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物流风险决策分析方法:
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
2.4.1变异系数法
变异系数是样本标准差与样本期望值的比值。
公式为:
CV=@/X(平均)*100%
当CV越大,表示投资风险越大;当CV越小,表示投资风险越小。
【例2-6】物流设备购置方案的经济决策分析。
某市一物流公司计划在现有市内配送业务的基础上,通过需求预测对配送业务进行改善。
拟订了增加车辆和为车辆配备GPS定位系统、增加车辆和配备移动通信系统以及仅仅增加车辆三种方案,预测未来五年市场高、中、低三种配送需求的概率分别为0.3、0.5、0.2。
其每种方案可获现金流见表2—4。
表2—4每种方案可获现金流表(单位:
万元)
项目高需求中需求低需求投资额
方案一12040-30100
方案二10050050
方案三40302020
第二章,94、95
几种决策方法
风险型(悲观,乐观,后悔值,损益矩阵
1.物流需求的内涵
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存货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它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
它表明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能够通过市场交换而消费的物流服务的数量。
2.物流需求的特性
(1)派生性
(2)复杂性
(3)不平衡性
(4)时效性
(5)化解性
(6)弹性小
3.1.2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
1.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2.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3.经济空间布局
4.消费和市场环境
5.技术进步
6.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价格
2.数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量分析
)物流流量分析
物流流量----指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
等物流环节中物流作业完成的物质实体的数量。
吨
总流量-----每个环节都计算一次,并将每个环节中计算的物质实
体数量都相加所得数量
纯流量-----在不考虑物的多次作业与重复计算前提下,仅计算一
个环节中“物”的数量
注意:
物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则应认为是不同的“物”
总流量-----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物”在物流环节中流动时,要发生作业,产生费用,所以作业量不能只计算一次,应该是各个作业环节量的相加
3.2.1物流供给及其特性
物流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主体向市场提供有效物流服务的资源或能力,也就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各种物流服务的数量。
量---指有效物流服务总体数量的多少
质---指各种不同能力与资源的数量比例结构
具备两个条件:
(1)物流服务提供者出售物流服务的愿望
(2)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
物流供给的特性:
(1)个性化
(2)完整性
(3)节约性
(4)网络性
3.2.2物流供给的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物流服务价格
3.物流技术
4.物流需求
5.产业布局
6.制度和政策
7.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
1.1.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
2.物流服务质量与成本是一种彼长此消的关系,物流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成本就会上升,可以说两者间的关系适用于收益递减规律。
3.
2.提高物流效率的途径
(1)运输合理化途径
(2)仓储合理化的途径
(3)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
(4)包装合理化的途径
4.3.3物流增值服务
1.物流增值服务的内涵
物流增值服务:
在完成物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的各种延伸业务活动。
5.2.1定量采购模型
1.定量采购的概念
-----指预先规定一个订货点(R,也称为再订货点),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时,马上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量(Q,一般用经济批量法确定)发出订单,经过交货周期(LT)收到订货,库存水平上升,如此循环。
特点:
每次订购的数量不变,而订购时间由需求量来决定。
优点:
(1)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商品库存的动态;
(2)方法简便。
缺点:
(1)工作量大且花费大量时间
(2)库存保管维持成本较高;
(3)订货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
使用安全库存的定量订货模型
定量订货系统对库存水平进行连续监控,且当库存量将至一定水平R时,就进行新的采购。
在该模型中,缺货的风险只发生在订购提前期中,即在订购的时刻与收到货物的时间之间。
题:
求经济订购批量和再订购点,
已知:
年需求量(D)=1000单位
日平均需求量(d)=1000/365
订购成本(S)=5美元/次
持有成本(H)=1.25美元/单位.年
提前期(L)=5天
单价(C)=12.50美元
问:
该订购多少批量?
题:
考察一个经济订购批量的案例。
已知年需求量D=1000单位,
经济订购批量Q=200单位,
不出现缺货的期望概率P=0.95.
提前期内需求的标准差ÓL=25单位,
提前期L=15天,
求:
再订购点。
假设需求在工作日发生,而该年度工作日为250天。
题:
某产品的日需求量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7的正态分布。
供应来源可靠,提前期固定为6天,订购成本为10美元,年持有成本为每单位0.50美元。
不计短缺成本,订货时的订单将在库存补充之后得到满足。
假设销售全年365天都发生。
求:
提前期内能满足有95%的概率,不出现缺货的订购量与再订购点。
1.定期采购的概念
------指预先规定一个订购时间,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检查储备量,并随即提出订货,补充至一定数量。
特点:
订购时间固定,而每次订购的数量不定,按实际储备量情况而定
优点:
对物资储备量控制的较严,它既能保证生产需要,又避免货物超储;由于订货间隔期间确定,因而多种货物可同时进行采购,这样可以降低订单处理成本和运输成本;这种方式不需要经常检查和盘点库存,可节省这方面的费用。
缺点:
由于不经常检查和盘点库存,对商品的库存动态不能及时掌握,遇到突发性的大量需要,容易造成缺货,为避免缺货带来的损失,因而库存往往比较高。
定期采购适用于品种数量大、占用资金少的商品.
4.定量采购与定期采购的比较
定量采购注重于“量”;定期采购注重于“期”
8.2物流设备更新的决策分析
8.2.1物流设备的磨损及其补偿方式
1.物流设备磨损的种类
(1)物流设备的有形磨损(物理磨损)
-----由于受外力的作用,零部件产生摩擦、振动、疲劳、腐蚀等现象,致使物流设备的实体产生磨损。
第一类有形磨损:
表现为零部件原始尺寸的改变及形状的改变,公差配合性质的改变及精度下降,零部件损坏等
第二类有形磨损:
表现为诸如设备诱蚀,橡胶、塑料老化导致原有精度、工作能力下降等
(2)物流设备的无形磨损
----在没有使用或非自然力作用情况下所引起的物流设备价值上的一种损失。
第一类型的无形磨损(经济无形磨损):
一是由于加工工艺不断改进,成本不断降低,生产同样物流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减少了,因而使原有物流设备相应贬值,
第二类型的无形磨损(技术无形磨损):
由于不断出现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的新型物流设备而使原有物流设备在性能价格比上显得陈旧落后,因而产生的磨损
1)物流设备维修
维修按深度和范围一般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三个类别,
大修:
指以全面恢复物流设备工作能力为目标,将物流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体,修复基准件,更换或修复不合格的零件、附件,翻新外观,全面消除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物流设备规定的精度和性能。
(2)物流设备现代化改装或技术改造
---指运用新技术对原有物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现代化改装,以改善或提高物流设备的性能、精度及生产率,减少能耗及污染。
物流设备进行现代化改装或技术改造时必须考虑生产上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3)物流设备更换
----指用新的物流设备替换旧的物流设备,它可以对物流设备的有形和无形磨损作综合性补偿,通过物流设备更换,
8.2.5设备更新的分析方法比较
物流成本冰山理论:
日本的西泽修教授认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伪性,他把这种情况比作“物流冰山”,我们只看到水面上的一小部分,而沉在水面之下的黑色区域却未引起人们的开发和重视。
西泽修教授用物流成本具体分析了彼得.德鲁克的“黑大陆”学说。
事实证明,物流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而言还是不清楚的,在“冰山”的水下部分正是物流尚待开发的领域,也正是物流的潜力所在。
物流成本冰山理论图
(二)效益背反理论:
“效益背反”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虽然在许多领域中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着的,但物流领域中,这个问题似乎尤其严重。
因而,将物流细分称若干功能要素来认识它,将包装、运输、保管等功能要素的有机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物流,有效解决“效益背反”,追求总体效果。
生产经理:
站在保障供应、方便生产的角度,会强调大批量多品种库存;
财务经理:
站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调减少库存、甚至“零库存”;
物流经理如何是好
(四)效益背反说
第三利润源
西泽修教授于1970年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中继续指出利用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利润分别是企业的第一利润源和第二利润源,在企业第一和第二利润源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物流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第三利润源”。
很显然“第三利润源”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
“第三利润源”学说:
其含义是:
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
对国民经济而言,物流也是国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
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利润源”。
9.2.1物流成本的类型
1.社会物流成本
2.企业物流成本
3.物流企业物流成本
社会物流成本是核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物流总成本,是不同性质企业微观物流成本的总和。
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一个国家物流成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经成为衡量各国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
我国:
2010年,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
10.1.2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原则
1.物流与供应链绩效优先,兼顾企业绩效原则
2.多层次、多渠道和全方位评价原则
3.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近期绩效与远期绩效相结合原则
4.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原则
5.宏观绩效与微观绩效相结合原则
6.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10.1.3企业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的设计要求
1.准确
2.及时
3.可接受
4.可理解
5.反映系统的特性
6.目标一致性
7.可控性与激励性
8.应变性
10.3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10.3.1排列法
排列法也叫排队法,在绩效评价中,采用评价对象之间相互比较,进行最优到最差的排列。
这种方法是以评价对象的综合绩效为基础,按其总体效益和业绩进行排列比较,评出最好、次好、中等、较差和最差。
这种方法简便,常被广泛采用。
一、物流创新的内涵
物流创新是指在物流活动中,引入新的经营管理概念,实施新的经营管理方法,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物流管理和物流运营进行改造和革新,从而全面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取得最大化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活动实践。
二、物流创新的意义及目标
(一)物流创新的意义
(二)1.物流制度创新
(三)通过创立新的,更具有效激励效能的制度来提高制度效率及其合理性的创新活动。
(市场机制、行业协会、产业政策)
(四)2.物流管理创新
(五)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活动。
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经营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技术与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创新。
(六)3.物流技术创新
(七)创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过程,一般须具备以下四个阶段:
创新思想的形成、创新技术的获取、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组织,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展示(基础设施、信息技术)
(八)
一、理念创新
物流企业经营应坚持两个基本理念:
整体优化和一体化物流服务。
一)整体优化(例:
供应链整体优化)
1.整体优化的含义
即创造使各相关利益主体都能接受的利益增量。
它涉及两个层面的内涵:
一是必要的利益增量;二是该利益增量在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
2.优化理念的特征
(1)相对性特征(相对于优化主体所处的环境:
生产力、认识水平、经书条件、经营管理能力、行动动机)
(2)主观性特征
(3)预见性特征
3.整体优化的实现方式
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时间上的优化和空间上的优化
二、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主要包括服务内容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服务内容创新
1.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增值服务实际上是将企业物流外包的领域由非核心业务不断向核心业务延伸。
2.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
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在客户的管理下完成多个物流功能,而是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
3.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
三、技术创新
(一)物流硬技术创新
1.运输技术创新
2.仓储技术创新
其代表技术有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
3.装卸搬运技术创新
(1)托盘和叉车
(2)自动导引小车
4.包装技术创新
物流产业组织政策的概念:
是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物流服务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物流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方面的政策。
其实质是政府通过协调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提高市场绩效。
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的概念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是围绕物流产业发展,旨在实现一定的物流产业发展目标,而使用多种手段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政策的总称。
具有综合性、多样性、一定的识别性和规范约束性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