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docx
- 文档编号:2893538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8.29KB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docx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全单元教案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伟人”为主题,所有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本单元要求会认5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会写24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3、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和励志名句,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4、能看图讲故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2、能看图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四、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围绕“伟人”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
《大禹治水》3课时
《朱德的扁担》3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15、大禹治水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自主识字、写字,通过边读边想,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法】引导,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老师大家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怎样治水的?
结果如何?
)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自主读文,自主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怎样治水的?
结果如何?
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
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
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可同桌互相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加深对字的记忆。
]
4、老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书上描红。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
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
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
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
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
(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
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认读生字。
2、读记课后习题三的词语和词语表上的词语。
3、抄写字词。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
作者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
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能获得那些信息?
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大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
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第3课时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教学反思: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过程与方法:
自主识字、写字,通过边读边想,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意革命领导人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法】引导,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
2、你认识他吗?
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
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3、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
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
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
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
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4、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正音。
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
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指读第二段,正音。
这段讲了什么?
(3)指读第三段,正音。
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齐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
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学习生字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4.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
扩词。
5.生描红、临写。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
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
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
山下是日本鬼子。
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
(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
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
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
(危险)
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
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
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2.指名说。
(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
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
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必须)
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
(只能、只有、一定……)
6.再指读第一句。
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
7.指读第一句话。
你知道了什么?
(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在哪里?
(山下很远的地方)。
9.交流。
指读。
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1)茅坪很远。
“五六十里”,说明远。
指读。
(2)路难走。
“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1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
为什么呀?
1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
指读第三句。
从哪里看出来。
12.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
2.交流答案。
(两根)
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
(第一根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了第二根)
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自己读第2-3句话。
思考。
5.指读。
6.朱德怎样挑粮的?
指读相关句子。
7.挑了多少粮食?
(满满的一担粮食)反复指读,读出多。
8.采访:
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累不累?
你什么心情呀?
为什么?
9.大家知道吗?
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
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
(很多,很繁重)
1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生接读。
1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
为什么呢?
1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自读第4句话。
13.交流。
回答问题。
1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
(一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连夜)指读。
你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1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
(刻了朱德记)
16.为什么要刻呢?
(不要再丢了)这三个字表示什么?
(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18.采访:
小战士,你还想藏朱德的扁担吗?
为什么?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齐读全文。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呢?
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我们都要尊敬他呀。
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
毛泽东、邓小平、陈毅、朱德。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了傣族服装,“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
作者在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情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一个幸福又令人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
由于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比较活跃。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直观的体会节日的气氛,感受当时人们的热情,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生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自主识字、写字,通过边读边想,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法】“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
【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教学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
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二)、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
“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朗读词语。
(见词语表)
2、抄写字词。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认读词语。
3、谈话导入。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
(重点理解: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
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1.师:
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
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思考: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3、读一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
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请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每年农历6月24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
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
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
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
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说说:
你觉得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
你喜欢他吗?
为什么?
第3课时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
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课前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1、早就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故事、编故事呢?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
有没有信心?
再大声一点!
3、请你们把书打开79页,这节课我们要看这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老师读图下的两段话,看看有什么要求?
(板书:
看——想——说)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请你们看,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学生自由看图,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3)孩子们:
请把书放好,看大屏幕。
你们看懂了?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①、看图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
板书:
(吃饭)
(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②孩子在做什么?
爸爸开门做什么?
(板书:
看书)
(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①餐桌前是谁和谁?
谁不在?
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②谁能来说说?
(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①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
②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
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
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
(课件出示六幅图)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3)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4)抽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部编版二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备课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