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工序及施工方法讲解.docx
- 文档编号:2893321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56.28KB
特殊工序及施工方法讲解.docx
《特殊工序及施工方法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工序及施工方法讲解.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殊工序及施工方法讲解
主要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法
1.所区测量方案
⑴概述
站区控制测量主要是为变电站施工区域提供测量依据及测量控制;并对建(构)筑物沉降进行观测。
⑵依据
1)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提供的《土建总平面图》。
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
⑶工程测量的原则
1)控制网的布置原则
a控制网应根据便于控制;便于保存;便于使用的原则来布置。
一般应布置在道路以外,不受或少受行驶车辆的影响,且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以便复测及校核。
b控制网应控制整个施工区域。
控制范围包括500KV和主变区域。
c为保持高程控制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在施工区域中设二个高程控制点,形成闭合的高程控制网。
2)控制网的布置
控制网是为施工提供测量与控制。
为保证工程质量,需对整个施工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控制网应覆盖整个施工区域。
⑷控制网桩的设计与保护
1)控制网桩的设计
为了尽量减小施工对控制网桩位的影响,桩采用砖砌砖柱,外侧及顶部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在顶部用红色三角标注出轴线位置。
2)平面坐标控制网桩的保护
在平面坐标控制网桩位四周设置2m×2m的钢管围栏,并涂饰醒目的红白相间的油漆,以避免意外的碰撞、碾压和损毁。
站区控制网是整个站区各种建(构)筑物轴线定位的依据,除了在桩位设计上采取了一定的稳定措施和保护设施外;现场的各施工单位应共同加强保管;各施工单位在各控制桩的轴线上不得设置临时建筑或堆放材料、设备;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任意损毁测量标志。
⑸工程测量程序
控制网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施测,并清楚、正确地做好原始记录。
在测设过程中,应加强自检和互检,以避免不必要的差错的发生。
1)所有的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定合格。
2)按规范要求,将甲方移交的控制点测量资料进行认真校对和现场抽测,确认满足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
3)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要求进行精测和调整。
为保证控制桩的点位精度,测角时,须按测回法进行多测回角度观测;测距时须按往返观测法进行多测回测距,同时进行高差、温度和气压等距离改正。
4)对控制桩进行编号,并将编号标注要控制桩上。
5)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闭合高程控制网的测量。
⑹控制网的验收与移交
控制网测设完成以后,应将数据记录及测设成果交业主或监理进行验收。
验收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中有关要求进行。
⑺控制网的复测
现场施工会引起控制网桩较大的位移,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平面坐标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
复测进度按施工进度的变动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每隔三个月应进行一次复测。
在复测过程中,应做好桩位位移记录。
平面坐标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成果,通过业主或监理验收后,方可使用。
⑻沉降观测
建(构)筑物必须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若设计无要求按有关规定设置。
1)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规范要求进行测量。
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检定合格。
2)沉降观测点所使用的水准点与基础施工阶段的使用的高程控制点相同。
3)一般建(构)筑物按规范要求,进行沉降观测。
4)沉降观测周期。
a建(构)筑物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
b施工期间中途停工,在停工之日。
复工之时,均应进行沉降观测。
c装饰工程完工后,竣工验收前观测一次。
d当建(构)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e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认真做好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和沉降观测曲线的绘制。
对差异沉降超过设计规定应立即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
⑼测量仪器的配置
江苏苏州产水准仪一套
北京产、常州产经纬仪各一套
2.场地平整
盐城北升压500KV变电所占地57587m2(合86.3805亩),由江苏省电力设计院设计。
本工程地处位置由于原都为农田,设计标高与自然标高相差较大,地面不平整,为了便于施工及有效的提高进度,采用推土机、挖掘机平整人工配合的方法,将施工区内全部推平后,开始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待建构筑物结构工程基本完工后再进行全所性的场地平整,最终平整至设计标高2.20m。
场地平整前,排除场地水坑积水,清除淤泥,灰土分层进行回填,碾压密实,确保土层地基质量。
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的土质较差,在临时道路(即永久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首先用推土机自上而下分层铺填土,大坡度推土填土亦应分层推平,不得居高临下不分层次。
3.地基处理
1水泥搅拌桩
1)施工准备
首先是试验准备,备好满足设计要求的水泥,并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试验。
根据被加固土的性质及单桩承载力要求,确定水泥掺入比。
按设计文件要求水泥掺入比一般在12~15%之间。
水泥浆液的配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一般为0.45~0.50,比重一般为1.65~1.7,要求调制出的水泥浆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易性。
施工中可用泥浆比重计控制水泥浆稠度来确保最佳的水灰比。
其次是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现场场地应事先平整好,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
场地低洼时应填好粘土,不得回填杂土。
正式大面积开工前,应进行不少于5颗的工艺试验桩,试桩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最佳的搅拌次数、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升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喷浆时间等参数,以指导下一步水泥搅拌桩的大规模施工。
同时,现场一定要做好水泥的防雨、防潮措施。
2)施工质量控制
a工艺流程为
测量放线→钻机就位及调直→钻进→送料→提升钻头→停止提升→重复搅拌→停机→桩机移位。
b测量放线
开工前,根据施工设计图按各区域画出布桩图。
布桩图上应标明桩位中心、每个桩应编号、量出设计桩长,布桩图报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确定验收确认后,方可施工。
测量人员按施工设计图,进行搅拌桩桩位、原地面标高、孔口标高等有关测量放样工作,测量放样记录及布桩图等,报请甲方或监理工程师复核抽查,并填写测量放样报验单。
c钻机就位及调直
组装搅拌桩机,检查主机各部的连接,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各部分安装试调情况及浆罐、管路的密封连接情况是否正常,做好必要的调整和紧固工作,排除异常情况后,方可进行操作。
浆罐装满料后,进料口加盖密封。
安装钻机时,将钻机对准桩位,调平桩机机身以保证桩的垂直度。
d钻进
桩机调正后,启动主电机钻进,待搅拌钻头接近地面时,启动压浆泵送浆。
钻深由深度尺确定,其数值应等于设计加固深度和桩机横移槽距地面高度之和。
e送料
打开送料阀门,关喷送加固浆液。
f提升钻头
确认加固浆液已到桩底后提升搅拌钻头,一般在桩底停滞2~4分钟,即可保证加固浆液到达桩底,提升到设计标高时停止喷浆,停止喷浆深度应结合搅拌提升的速度确定。
在尚未喷桩的情况下严禁进行钻机提升工作。
g停止提升
关闭送料阀,搅拌钻头提升到桩顶时停止提升,在原位转动两分钟,以保证桩头的均匀密实。
h重复搅拌
将搅拌钻头边旋转边向下钻至设计桩底深度,然后再提升出地面进行第二次搅拌。
i停机
将搅拌钻头提升到地面以上,停止主电机,停止空压机,填写施工记录。
j桩机移位
利用桩机液压系统,将桩机移到下一个桩位施工。
3)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
喷浆阻塞:
原因可能是水泥受潮结块或制浆池滤网破损或者是清浆不彻底。
处理措施应改善现场水泥存储环境及时清渣并时常检查滤网的破损状况。
喷浆不足:
原因可能是输浆管弯折、外压、泄漏或输浆管道过长,沿程压力损失大。
处理措施应及时检查、维护管道并选择适当的位置开挖制浆池。
当场地条件不具备时,可适当调增泵送压力。
进尺受阻:
原因可能是地下存有尚未清除的孤石、树根或其它。
处理措施应停机排除障碍或移位。
速度失稳:
原因可能是设备自身控制系统问题或机组人员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处理措施做到不合要求的设备不得进场,制定完善明确的责任制并搞好岗前培训。
2管桩工程
1)材料要求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
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等质报资料。
对外观质量不符合图集要求和有深度裂缝的桩,应放置一边不打,并上报进行处理。
2)作业条件
应做好单位资质报审和施工组织设计报审等工作:
a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压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监理或业主检查办了核验手续。
每根桩在沉桩前,应用经纬仪复核其角度和距离,以保证桩定位的准确性。
b场地应辗压平整,排水畅通。
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c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做上标志,便于施压。
d要选择和确定桩机进出路线和压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3)操作工艺
a工艺流程
现场测量放线定桩位→压桩机械进场与安置→桩机就位→桩位正前方与正侧方架设经纬仪→插桩→压桩→接桩→继续压桩→桩平面位移测量→送桩→桩顶标高量测压桩设计标高→转出送桩、填盖桩孔。
b测量放线定桩位
根据提供的测量准点用经纬仪放出各轴线,并定出桩位,用直径16mm钢筋插于桩中心,周围撒上白灰以示标志,便压桩时查找,在每根桩施工均用经纬仪复核,并请监理人员检查验收。
c桩机就位
将桩机移至桩心,四周稳定,并调整至水平。
d插桩
将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扣好桩帽后,微微启动压桩油缸将桩徐徐压入土中0.5-1m左右停止压桩,用双向经纬仪调整纵横两向垂直度。
e压桩
通过定位装置重新调整垂直度,然后启动压桩油缸,将压力施加到桩上,将桩徐徐压下,控制好施压速度结合以往施工经验,不断优化操作参数。
f接桩
当下节桩压到露出地表0.8m左右时,应接上节桩,上、下节桩应在同一中心线上,接桩前清洁钢套周边表面,上、下节间面间隙用铁片填实焊牢,焊缝必须焊透,饱满,符合规范要求。
并经监理公司验收后方可下压。
接桩采用2台焊机同时对角对称焊接,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以免桩周土固化,对续压带来困难。
g送桩
当上节桩到接近自然地面时,用专用送桩器将桩送到设计标高,送桩器断面应平整,器身垂直,最后标高应用水准仪控制。
送桩结束后,转出送桩器,填盖桩孔。
4)质量标准
a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b桩的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c接桩焊接应连续、饱满。
5)成品保护
a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b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和不得损坏。
c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垫木与吊点的位置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一端。
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
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
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的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桩身断裂。
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断裂没有发现而致。
b桩顶破碎。
由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太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造成。
c桩身倾斜。
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造成。
4.土方开挖及回填工程
⑴土方开挖工程质量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柱基基坑
基槽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
控
项
目
1.标高
-50
±30
±50
-50
-50
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50
+300
-100
+500
-150
+100
边坡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
一般
项目
1.表面平整度
20
20
50
20
20
⑵土方回填工程质量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柱基基坑
基槽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
控
项
目
1.标高
-50
±30
±50
-50
-50
2.分层压实系数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
3.边坡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
一
般
项
目
1.回填土料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
2.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
3.表面平整度
20
20
30
20
20
⑶土方开挖工艺流程:
确定±0.000及开挖深度→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槽外边开挖集水坑→沿灰线开挖基槽→人工清挖→修整槽边→清底。
集水坑延伸至槽中间,对于基础进深较大的,从中间向两边开挖(先中间后两边),进深较小的从集水坑侧面作业。
检查挖土范围、标高及要求→距离槽边2-3m开挖集水坑→集水坑边防护→从集水坑处开挖→对桩周边30-40㎝范围内用人工清挖→控制标高→槽底留约100m人工清理→排水沟宽深约20㎝→随挖土延伸进展→多余土方及时外运→修边→自检合格结束。
⑷土方回填: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回填土一般选用含水量在10%左右的干净粘性土(以手捏成团、自然落地散开为宜)。
若土过湿,要进行晾晒或掺入干土、白灰等处理;若土含水量偏低,可适当洒水湿润。
深浅基坑相连时,要先填深基坑,填至与浅基坑标高一致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
分段填夯时,交错处做成阶梯形,上下接槎距离不小于1.0m。
基坑回填应再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较长的管沟墙,内部要加支撑。
回填土要分层铺摊夯实,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人工夯实时,不大于200㎜。
每层至少夯击三遍,要求一压半夯。
回填房心土及管沟时,人工先将管子周围填土夯实,直到管顶0.5m以上时,再不破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管道下方若夯填不实,易造成管道受力不均匀而折断、渗漏。
⑸注意事项
1)施工时,基础墙体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回填土的施工,以免对结构基础造成损坏。
2)基槽回填土,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才能逐层回填。
严禁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水夯法”。
3)土虚铺过厚、夯实不够时造成回填土下沉,而导致地面、散水裂缝甚至下沉。
5.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工序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第010*******、010*******、010*******、010*******、010*******项进行施工
1)施工顺序
独立承台式基础:
立垫层模板→浇垫层→投测轴线→桩头处理(凿桩头、桩锚筋安装、灌桩)→独立承台基础(地梁、框架柱)钢筋绑扎→支模→砼浇筑→(砌筑基础墙)。
条形基础:
浇垫层→投测轴线→条形基础、地梁、构造柱钢筋绑扎→支模→砼浇筑→砌筑基础墙。
地基验槽结束后,及时组织基础施工。
2)钢筋工程
a)现场钢筋按规格分类挂牌堆放,根据施工分段计划,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的标准现场分批制作完成,对原材料钢筋应附有钢材质保书,经复试合格、现场监理认可后绑扎。
b)钢筋绑扎严格按施工图纸。
基础底板、承台钢筋绑扎时,弹出绑扎控制线,以保证钢筋间距尺寸,箍筋偏差值控制于允许范围内。
钢筋绑扎接头及搭接、锚固长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c)钢筋绑扎前清除插筋表面油污及被溅污的水泥浆,框架柱钢筋布置引铁或定位箍筋不少于一道,避免振捣时引起位移或截面变形。
框架柱及构造柱预留装饰带、雨蓬、填充墙拉结筋等插筋,插筋布置应紧贴模板,不过深,以防凿出钢筋过多而破坏砼。
柱内锚筋焊接,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柱筋垂直度及柱相对位置必须校核无误。
d)楼屋面板、连续梁、纵横框架梁及柱中,钢筋搭接倍数与锚固长度及箍筋加密区、弯钩长度等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主次梁同高度时,其交点处的次梁底部钢筋放于主梁底筋之上。
按设计要求,梁中布置腰筋,板中配置足够分布钢筋。
e)结构预埋件、预留孔、预埋(留)套管位置、规格、标高准确,与钢筋绑扎牢固,或在预埋件对角处用螺丝固定于模板上,以免浇砼时影响埋件位置。
f)钢筋保护层采用与砼内成份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垫块,垫起钢筋来予以保证,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模板工程
a)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其他大模板并具有足够承载能力、刚度及稳定性,表面平整、清洁、光滑。
若模板表面光洁度无法达到要求时也可贴1mm厚PVC板。
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后粘贴20~50mm宽透明胶带防止漏浆。
b)施工前,根据轴线投出模板位置线,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安装。
同时,表面预涂脱模剂。
c)基础纵横梁采用吊模方式施工时,上口采用竖向钢脚手管围檩,下部采用钢管支撑;基础外侧模用钢管打入地基土中,间距@800mm,再搭设排架做支撑体系,确保浇筑时不发生爆模。
d)模板固定采用φ48钢管扣件排架作支撑体系,室内板下搭满堂脚手架,纵横间距@1000mm,梁下排架间距适当加密;同时,排架稳定设置剪刀撑及连墙杆、斜支撑。
e)框架柱及其它池体板墙模板固定,采用φ12对拉螺栓@600(双向)及脚手抱箍;梁板底模搁置于排架钢隔栅上。
由于连续梁板跨度大于4m,模板中间起拱,起拱高度控制于1-3‰。
f)对于板下砼必须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拆模。
4)混凝土结构工程
a)砼主要由当地搅拌站商品砼供应,浇筑前,应对钢筋、模板、预埋件、预留孔等位置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及技术复核后方可浇筑。
b)商品混凝土进场,按规范要求现场测定坍落度符合要求后由泵送或挖掘机运送入模,浇筑砼应控制浇筑速度与高度,当框架柱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或溜管下料,且模板开设门子板及清扫孔。
采用斜面分层或全面分层法浇筑。
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
振捣时尽量避免与埋件接触,严禁与模板接触。
c)框架梁柱与屋面梁板砼一次性连续浇筑,浇筑时,先浇框架柱,然后浇框架梁、板砼,依次类推,逐步向前推进,直至浇完。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要求充分、密实;振捣时,不碰受力钢筋、预埋件、预埋管,特别在梁柱交接处及角落边,特别注意,采取专项措施,不得少振或漏振。
对于预拌商品砼,现场每车测定坍落度一次;对同一批砼、同一工作班或每100m3,随机取样一次,每次取样留设二组试块,一组用于现场标准养护室养护,一组用于现场同条件养护。
d)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砼初凝前基础表面需做好二次紧面,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成活。
混凝土表面采取二次振捣法,基础阳角做圆弧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
e)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温控计算,并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及降温措施,做好测温工作,以便及时改进养护措施(内外温差不超过25℃,内底温差不超过20℃)。
f)砼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浇水、覆盖草包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7昼夜,抗渗砼不得小于14昼夜并做好施工记录及施工日志。
冬期施工采取长时间的养护,根据测温记录,当内外温度接近时,逐步减少保温层厚,尽量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g)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模及继续施工。
5)大型埋件制安要点:
a)钢板宜用等离子切割机下料,以控制变形,下料完毕用角向磨光机将钢板四周打磨光滑平整。
b)焊接锚筋采用中间向四侧扩散的顺序,并分次跳焊,以控制焊接变形。
c)埋件安装用专用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要牢固可靠,有埋件微调措施。
d)为防止埋件下空鼓,埋件钢板必须按要求设置排气孔(小边≥300mm的埋件均应设置,排气孔中心距埋件边缘距离≤200mm,排气孔纵、横间距≤200mm,排气孔须设于相邻锚筋中间部位,排气孔需用电钻打眼,直径≥0mm)。
e)混凝土浇筑时从埋件四周振捣,直至埋件下气体及泌水排除干净。
6、砌体工程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工序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第010*******、010*******、010*******、010*******项进行施工
1)混凝土框架清水墙砌体防火墙:
a)钢筋在绑扎过程中,所有铅丝头必须弯向柱内,避免接触模板面
b)框架柱模板宜选用15mm以上胶合板或定型模板,采用对拉螺栓配合型钢围檩的加固方式。
c)若柱边需倒角,宜使用塑料角线,角线与模板用胶粘贴紧密,无法粘贴的接触面处夹设双道海绵密封条,与模板挤紧,防止漏浆。
d)混凝土控制配比,调好水灰比。
e)柱子浇筑分层连续浇筑,每层以500~700mm为宜,不宜超过1m,每小时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得超过2m。
f)从梁端向柱内下混凝土时,将柱箍筋及梁端主筋局部间距加大并临时固定,混凝土浇筑快到顶时,重新恢复绑扎。
g)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混凝土强度通过试压同条件试块评定。
h)基础上部钢筋混凝土梁、柱一次施工,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密实光洁,棱角分明,颜色一致,不得抹灰修饰。
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用于封闭孔隙、防止大气的腐蚀、防止裂缝,延长耐久年限。
i)预埋拉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
j)框架梁突出墙面时应在梁底设置滴水线。
k)材料:
砖、砂浆用原材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复测试验合格报告单。
砼浇筑原材与基础混凝土原材要求相同。
砂使用前应过筛,含泥量不应超过5%。
砖在砌筑前1-2天要浇水湿润,含水率控制在10-15%,不宜即浇即用。
砖要专人精心挑选,主要控制外形尺寸、外观质量及色泽。
非整砖一律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l)墙身垂直度偏差≤H/1000(H为防火墙高度),且≤30mm。
墙顶标高偏差:
±10mm。
墙身截面尺寸偏差-5~+8mm;墙身表面平整度偏差≤8mm;墙体平整度偏差≤3mm。
墙体垂直度偏差≤3mm。
m)砌筑根据框架实际空间合理确定灰缝厚度及层数,双侧皮数杆控制砖层水平位置,在框架柱上用墨线弹出砖墙的外边线,用以控制墙体的垂直度。
挂线:
采用双面挂线,挂线长度不得超过20m。
控制线要拉紧,每层砖砌筑时应扣平线,使水平缝保持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n)墙体当日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m,砌筑完的墙体及时用棉纱或毛巾将表面污渍擦洗干净,并用塑料布包裹保护,防止砌筑上部墙体时,落地灰污染墙面。
o)清水墙砌筑完毕时要及时抠缝,其深度控制在8~10mm之间。
抠缝时应采用专用工具,要注意保护砖的棱角。
p)勾缝是清水墙的装修工序,砂子要经过3mm筛孔的筛子过筛。
勾缝前1天应将墙面浇水洇透,勾缝时应根据砖缝宽度加工专用勾缝工具有砂型勾缝剂拌和成半干硬性砂浆,勾成凹圆弧型,凹缝深度为4~5mm,勾缝水泥砂浆稠度宜为40~50mm。
勾缝顺序为:
从上而下,自左向右,先横后竖防止墙面污染。
q)墙面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整并压实抹光,不得有丢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
r)防止砂浆返碱措施,如尽量使用低碱水泥;使用返碱抑制剂;避免在干燥、刮风、低温环境条件下施工;硅酸盐水泥与高强硫铝酸盐水泥复合使用等
s)尽量避免冬期施工
二)普通墙体及围墙砌筑
a)按要求设置皮数杆,砌筑每一层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时,应采用细石砼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填碎砖或用砂浆找平,不允许填心砌筑。
b)拉墙筋及过梁钢筋等所需要预留的钢筋均采用植筋法锚入墙、柱内≥10d固定。
拉结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殊 工序 施工 方法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