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大投真相之三.docx
- 文档编号:2892210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79.66KB
重庆八大投真相之三.docx
《重庆八大投真相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八大投真相之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八大投真相之三
重庆“八大投”真相之三
——从“八大投”探寻投融资平台的一般规律
随着对重庆八大投学习的深入,又发现了一些真相,有些真相完全是以前没有弄明白的,担心没有学到重庆模式的要领,反而有所误解有辱师尊,担心学不能致用反而画虎类犬,所以不得不继续总结。
一、从八大投探寻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
(一)内部协作模式
1、从“1+8”到“1+N”。
真相之二总结了重庆九大平台公司,分别是渝富、地产、城投、开投、高发司、交旅、水务、水投与建(能)投,这里犯了一些错误,造成了一些误解,首先是不能把渝富与八大投并列,其次是造成了九大投的假相,第三是没有弄清楚渝富与八大投以及八大投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重庆市政府与渝富、八大投的关系应该如下图所示。
有专家将这一关系总结为“1个支撑+8个平台”,简称“1+8”模式,最近观察重庆有可能组建文化产业类的融资平台,又联系到交旅是原来高投重组而来,这不免让人产生联想,重庆模式是一种收放自如的动态模式,一个平台公司完成了一个发展意图,他可以转型与重组,如果有新的发展意图,又可以成立新的平台公司,所以,“1+8”模式也可以认为是“1+N”模式。
2、“1”的秘密。
渝富是事业性的金控公司,他除了成立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其他企业外,自己还要经营一些事业,这里有三方面值得猜测与分析。
(1)渝富为各平台公司融资扫清障碍与提供支持,其资本运作模式堪称样板。
一是降低“两个不良率”。
一个地方金融机构敢不敢大胆放贷,不良贷款永远牵拌着他,重庆奇帆市长深谙此中奥妙,故其首先从这里着手,以银行不良贷款打包打折的形式从银行回购多家国有企业债务权,期间以少量财政资金注入,与国开行合作搭桥贷款先支付回购不良贷款的钱,再解包出售给各债务企业,企业有钱就同样打折赎回,企业没钱就实行债转股,最后用解包出售的钱还国开行的贷款,这样的操作手法虽有“空手套白狼”的味道,但确实堪称经典。
这样一来,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企业不良资产率都下降了,一箭双雕,两头轻松。
二是直接投资金融产业。
渝富是重庆市商行银行、安诚保险的第一大股东,西南证券的第二大股东,成功投资三峡担保、银海租赁等金融类企业……这些不但使得渝富成为具有中国汇金公司性质的地方金融控股企业,也为各平台公司融资提供专业支撑和大开方便之门。
三是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直至全面融资。
渝富其以资金优势帮助重庆诸多上市企业改善经营,使企业股票获得市场认可,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大量民间资本源源不断流向重庆,当一些地方为引进战略投资者而激动不已时,海外资本抢滩重庆已成为常态,重庆各融资平台已在渝富带领下实现了上市、信托、招商引资、争取中央政策资金、向银行借贷等各种方式的全面融资。
(2)渝富是否控股八个平台公司?
重庆市政府与八大投之间是直接的以控制人事为方式的行政管理呢,还是辅以渝富这根资本纽带,猜测不可能仅仅是前者,重庆市政府对各平台公司的资产注入很有可能通过了渝富,这样对于重庆市的国有资产而言,相当于在渝富和各平台公司那里被资本运作了两次,同时各平台公司即使有所不测,风险不但不会蔓延到重庆市政府,重庆市政府还可以通过渝富实施重组而救助,渝富既是重庆市政府的一只手,也是为重庆市政府抵挡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的防火墙。
(3)比较重庆渝富与四川发展(四川联合发展控股公司)。
四川也实行了以四川发展为“1”的“1+N”模式,不同的是四川发展是纯粹型金控公司,他只管理资产与资本运作,本身不经营其他事业,对于研究学习而言,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应之说,以笔者而言,其他地方没有重庆奇帆市长这样的金融奇才,建议采用四川模式。
3、“N”的秘密
重庆这个“N”不但包括八大投,也应该包括众多国有企业,还包括各平台公司下面的子公司以及未来将要组建的各类平台公司,如果按投融资分类,大致可以分三类。
(1)既融也投类,这是主流。
重庆大部分的平台公司公司都属于这类,通过渝富帮助剥离或者化解不良资产,通过国资注入使其符合银行借贷的条件然后贷款,或者采取BT、BOT模式融通民间资本,然后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或重要产业。
(2)只投不融类,这只是方式方法。
这类平台公司其实不能称之为融资平台,其本质上只是担当某些事业建设任务的业主,比如高发司与交投下面的子公司,他们不管融资的事,但融资平台离不开这类公司,姑且算作一类。
(3)只融不投类,这也只是方式方法。
目前还没有发现重庆有哪个平台公司是只融不投的,但是只融不投的部门几乎存在于每个平台公司,像企业入纳员一样。
(二)向外融资模式。
有的省级政府将项目资金通过投融资平台下发,也有的地方将招商引资与投融资平台结合起来,总的来说运作投融资平台对于筹集地方经济发展资金可谓是“活棋”之招。
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模式则是“招中之招”。
1、“项目+平台资质+政府信誉=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
首先、要贷款必须要有项目,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要求,项目打包的贷款要解包还原,贷款用途与项目建设要一一对应。
第二、平台资质的包装很有技巧。
比如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自有资本金要求分别是30%和20%、平台公司的规模一般大一点好、以控制平台公司的资产不良率搭配好优质资产与不良资产、把握好平台公司的实际负债率……等等。
第三、在银行机构看来:
地方政府的信誉度是与金融生态环境成正比的,也与地方政府在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率真成正比,这也倒逼地方政府化解不良贷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第四、贷款的成本需要计较毫厘。
银行机构间对于符合信贷条件的业务竞争也很激烈,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标准利率上下浮动范围内有一定弹性,平台公司在贷款时争取较优惠的贷款利息很有必要。
2、直接融资。
其一、“项目+上市公司+政府政策=证券融资”。
重庆八大投利用其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收金罗银已是常事,且其每个平台公司都有上市的打算。
这个公式里面“政府政策”是关键,要么是利用国家大政策让项目拥有垄断地位,要么让平台公司直接注资拉抬声势,再辅以政府间接支持,总之要让资本的市场性发挥到更大。
其二、“专业支撑+平台资质=债券、信托、票据融资”。
在这方面,重庆城投堪称典范,其不仅是西部唯一一家发行过三次企业债的企业,还利用其控股子公司重庆国投(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专业地进行着信托融资。
这种直接融资方式,信托公司类的专业支撑固然重要,重庆的经验在于其利用城投公司的资本运作控股了重庆国投,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与实力,但是专业支撑并不受地域限制,只要平台公司符合条件,随时可以合作,所以“平台资质”很重要,这个资质主要是信用评级,平台公司一定要有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一定要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和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3、全面融资将是大趋之势。
平台公司要学会非常灵活地使用“杠杆法”,不但要用财政资金撬动平台公司运转,还要借平台公司运转之力实现“四两拨千斤”,以项目配套撬动项目资金,以贷款方式撬动银行资金,以证券、信托、债券、票据等方式撬动资本市场的资金,以BT、BOT、PPP以及招商引资等方式撬动民间资本,最终实现全面融资。
二、从八大投探寻投融资平台的功能定位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是由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和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的基础矛盾决定的,是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过程中,地方政府进行的投融资体制创新。
可能全国各地多数地方都只是被动的,而重庆主要是主动的,所以可以从重庆八大投的模式去窥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奥妙。
(一)必须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大注入”法注入的不管是国有土地、国有股权也好,还是税收返还、财政资金、国债资金也好,他都可以称之为国有资产,这些资产如果不进行整合,没有一个平台来使这些资产活动起来,那“死资产”会越来越多,最后自然贬值。
而投融资平台不但可以盘活这些国有资产,还可以作为一个融通器,技巧性地用优质资产融通不良资产,并进一步融通其他资本,最后充当一个放大器或者说是一根杠杆。
(二)必须执行地方政府改善公共服务的意志。
不断优化对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分内之职,在计划经济时期,地方政府只需按部就班就行,因为事权财权差不多全部听命于中央政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加快发展的压力下,在地方与地方的激烈竞争下,地方政府不管能不能通过政策争取向中央政府要到钱,也不管这一块投入有多大,回报有多慢,都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是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的基础。
而显然仅凭地方财政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所以重庆发明了“第二财政”。
(三)必须执行地方政府对重要行业的战略引导意图。
这主要体现在两上方面:
一方面是对金融行业的引导作用。
地方政府总是希望驻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可是事实证明行政干预金融的作法行不通,而且越来越行不通,但是客观上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谁都离不开对方的支持,这需要一个方法,一个投融资平台大有可为的方法。
那就是化解银行不良贷款、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再以参股、控股金融机构的方式涉足金融业,强化政府对金融发展的主导权,既扫清道路,又一路引领。
另一方面是对调整产业结构的引导作用。
投融资平台把资金投向哪个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或直接投向哪个产业、哪个企业,这不只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发展信号,更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
这正是重庆“渝富系”股票看涨的原因所在。
三、从八大投探寻投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重庆的投融资平台几乎全是政府主导型的,其幕后操盘几乎都有奇帆市长的影子。
再比较其他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又出现了部门主导型的说法。
这些部门主要包括国资部门和建设、发改、交通等行业部门。
这主要是因为投融资平台在运作过程中离不开行业部门在行业中的强势地位,那么,到底投融资平台是政府主导好呢,还是部门主导好呢?
笔者力荐前者。
试以重庆为例。
第一、从“1+8”到“1+N”的架构,部门无法实现,而政府可以,而各部门、各投融资平台在一盘棋局势下互相协作、各尽其力的局面更让部门主导型无法实现。
第二、部门与投融资平台都必须执行政府的意志,而部门主导型的投融资平台接受政府意志的管理层级拉长后执行力肯定会弱化。
第三、部门主导型更容易危及政企分开的改革成果。
第四、权利制衡与监督机制的构建只能由政府主导型来实现。
政府主导型下的投融资平台与政府的关系是:
先有政府的投资规划再有融资平台的融资计划;政府通过国资部门将包括行业部门管理在内的国资注入平台公司;行业部门既要对平台公司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又要履行行业服务职能;政府通过金融、财政或发改部门对平台公司的业务进行指导;政府通过国资和组织部门对平台主要负责人进行任命和考核;政府通过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平台公司进行监督。
四、从八大投探寻投融资平台与经营城市的关系
重庆八大投没有一个不与经营城市有关,从本质上讲,投融资平台的出现与经营城市理念的兴起是一致的。
平台公司是政府投融资的平台,而经营城市则是平台公司发挥作用的最佳平台,重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于城市资产(土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服务产业等)“盘活存量、吸引增量”的思路和“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发展样板。
“储地—融资—建设”和“借钱—赚钱—还钱”的循环模式是重庆八大投成功经营城市的精髓。
重庆市政府将政府资产无偿划拨给各平台公司可以认为是壮大平台公司规模,但是将国有土地划拨给平台公司的目的就不那么简单了。
哪一块地归哪个平台公司“储存”,哪一块地给哪一个平台公司作抵押贷款,这并不像分蛋糕那样简单,他必须是“储地—融资—建设”循环的全盘考虑,和对“借钱—赚钱—还钱”循环资金流量平衡的精准计算。
项目建设对关联土地的增值要达到项目投入资金的某个比例,根据国家清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时允许地方财政为平台公司投入公共建设偿还30%以下债务可以推断,这个土地增值与项目投入资金的比例应该是70%,考虑重庆市政府对平台公司资金流量平衡(财政资金可承担范围内的不亏不赚)的要求,这个比例应该是动态的,根据平台公司的资金流量平衡来作动态计算。
最后,试以下图总结全文。
税收返还
项目资金
财政资金
地方政府
其他四资
土地收入
国资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八大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