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 文档编号:2892006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1.82KB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版本:
2017第一版
内部编号:
MTHK-TJ-01
内蒙古鄂尔多斯永煤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发布单位:
内蒙古鄂尔多斯永煤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17年04月30日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本公司范围内特种设备事故、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发展,协助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永煤投资有限公司内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主要包括涉及生命安全的压力容器(含气瓶)、电梯、叉车、起重机械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因特种设备故障引发的触电、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火灾与爆炸、高空坠落等各类重大事故制订了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并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1.5应急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5.2相互协作,积极应对。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级岗位职责;特种设备维修保养部门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配合注意事项,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以便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地采取正确措施,有效应对。
1.5.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5.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加强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工作。
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危险性分析
2.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1.1行车(起重机械)
矿内使用行车频繁,作业中存在以下风险:
吊物(具)在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指挥或检修人员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巡检或维修行车时作业人员被挤压碰撞,维修人员高空作业时坠落,吊具或吊物坠落,维修时作业人员触电等。
2.1.2叉车:
作业中使用叉车搬运物料频繁,容易发生叉车撞伤他人、撞坏它物、货物坠落砸或碰撞伤人、翻车自伤等。
2.1.3载人电梯: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无法关门、电梯困人、无法停止、错层停靠、按钮失灵、层轿门剪切等。
2.1.4压力容器:
罐体本体、接管开裂泄漏,接管、阀门、法兰的密封等失效或泄漏,压力表失灵,罐体受到热源影响引起罐体压力升高造成罐体爆炸或安全阀开启而泄漏等。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指挥、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组成。
现场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
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
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
矿长
应急领导小组副总指挥:
副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各部室领导
应急办公(值班)室:
调度信息中心
现场指挥部:
机电部
警戒保卫组:
保卫部
抢险救援组:
矿山救护大队
医疗救护组:
矿医务室
后勤保障组:
多种经营公司、供应销售部、机电部
通讯联络组:
调度信息中心
善后工作组:
公司工会
应急组织机构图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主要职责
(1)组织制订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应急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
(7)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3.2.2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对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指挥部。
(2)传达和落实指挥部的指令和安排,保证现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协调现场救援各职能组工作,按预案程序实施救援。
(1)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障应急救援工作安全进行的前提下应尽量保护现场。
(2)协助疏散和撤离事故现场周边危险区域无关人员。
(3)维持救援现场秩序,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3.2.4抢险救灾组的主要职责
(1)将受伤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2)采取有关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遏制事故的恶化和扩大。
(3)负责特种设备的紧急抢修和应急设备的监测等。
3.2.5医疗救护组的主要职责
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对需要送医院治疗的伤员立即安排送医治疗。
3.2.6后勤保障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设备技术资料、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
(2)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
3.2.7通信联络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现场通信、宣传及对受影响人员进行安抚。
(2)负责保障现场指挥人员与各职能组之间的联络畅通。
3.2.8善后工作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和善后处理。
(2)负责财产损失清理和保险索赔事务以及设备的修理和处置。
(3)负责善后恢复正常生产的相关工作。
3.2.9其他相关人员的职责
应急救援时因需要被临时抽调到应急岗位的人员必须立即到位,不得有任何理由推脱,到岗后努力执行新安排的应急工作任务。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的监测监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技术控制
建立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的手段。
2.人员管理
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
所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相关部门的培训,不断改进操作、维修水平。
3.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施控制:
(1)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建立特种设备定人负责制度,机长负责制;
(3)加强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测、检修与维护保养;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4.1.2事故的预防措施
1、行车操作工必须持证上岗,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新手或操作不熟练者严禁操作行车吊运构件;
2、行车按国家规定定期检测,公司内部定期检验,确保行车性能处于最佳状态,严禁行车带病作业;
3、吊运方式或吊运方案正确,较大型构件的吊运必须有专人指挥或监护;
4、起吊作业场所应具备足够的空间,被吊构件正常活动范围内未堆放其它物料,无其它人员进入,夜间作业必须有足够的光线。
1、设备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备相应的维修知识及技能;
2、维修人员严禁带电作业,特殊情况下需要带电作业时必须使用专门的工具并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3、设备维修时拉闸断电后必须挂上“有人维修、严禁合闸”牌并有专人看护。
1、叉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新手或不熟练者严禁在厂区内作业;
2、叉车应按国家规定定期检测合格,公司内部定期检查、维修、保养,确保车辆的性能完好;
3、叉车作业时严格遵守叉车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叉运较复杂构件时必须有专人指挥或监护;
4、叉车行驶通道应畅通平整,雨雪天气室外叉车作业必须有防滑措施,夜间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1、从事电焊气割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加强电焊气割岗位作业的安全生产再教育培训;
2、压力容器按国家规定定期检测,使用及管理部门定期检验,并做好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焊接及切割工艺正确,制定相应的焊接切割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中加强巡查,确保作业人员按规程操作,不违章作业;
4.2预警行动
特种设备出现以下异常状况立即进入预警阶段:
压力容器、单台行车出现故障,电梯无法正常运行。
使用人员或检查人员发现以上异常立即通知设备课及本部门上级主管至现场进行异常状况排查,现场必须配有专人监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或使用异常的设备,电梯、压力容器故障无法排除时可以拨打生产厂家电话请求支援。
若无法排除故障并出现故障恶化并可能引发事故时,排除人员做好相关措施后紧急撤离,并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由应急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1、发生触电事故、起重伤害、高空坠落、车辆伤害等重大事故时,第一发现人立即通过电话上报,向应急办公(值班)室说明事故地点、事故类型等事故概况(紧急时第一发现人也可以直接向应急领导指挥小组报告),应急办公(值班)室值班人员立即通过电话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事故情况。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灾情严重程度,决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
如需要外援,迅速向签有协议的应急机构求援或拨打110或120。
3、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当地安监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最迟不应超过1h。
报告内容包括: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发生时人员的伤亡程度及财产损失初步情况。
(3)事故的发展变化趋势。
(4)指挥部立即采取的措施等。
5应急响应
5.1响应程序
5.2应急响应措施
5.2.1人员高空坠落时的紧急处置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2)现场抢险救出伤员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3)医疗救护组现场施救和送救伤员
(4)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专业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防滑鞋等)。
(5)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5.2.2桥、门式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紧急处置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通信联络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抢险救灾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4)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
(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6)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后勤保障组采取防护措施。
(2)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
(1)切断电源。
抢险救灾组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
(2)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
(3)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
(4)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
(5)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
(6)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通信联络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4)由抢险救灾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
(5)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
(6)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注意着火的油和熔融状态下的钢(铁)水禁止用水来灭火。
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7)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5.2.6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理
(1)迅速切断易燃易爆介质来源,管道发生泄漏时,若时间允许,应在第一时间内杜绝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和电源。
(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
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应杜绝火源、切断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
(3)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出现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易燃易爆介质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
(6)及时制定事故的抢修维修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
(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噪音等人身伤害。
(8)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目标,防止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等造成重大影响。
(9)确认发生管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部门立即通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
(10)发生火灾或爆炸应当立即启动消防预案,实施人员抢救。
(1)当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应迅速通知一切可能危及安全区域的动火作业,应注意避免过猛、过急、敲打等动作,防止电器开停可能引发的火种。
(2)分析判断事故管段位置,通知有关场站操作流程,关闭事故管段两端阀门,启动相关场站紧急放空,减少事故段易燃易爆介质泄漏量。
并通知抢修队伍立即出发进行抢修。
(3)根据现场提供的情况,根据管道泄漏的特点,(腐蚀穿孔、应力开裂、爆管或开裂)制定停输或不停输的抢修方案,抢修中严格按方案执行。
(4)视火情严重程度和燃烧物质,以及可利用的灭火器材,采用冷却、隔离、窒息、抑制方法灭火。
(5)当管线穿孔时,管道压力较低,在能够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抢修卡具进行封堵和补强焊接。
当管线压力较高,施工人员无法进行操作时,管线应作降压处理,直至满足操作条件,再执行上述过程。
焊接前用测厚仪测量管线壁厚,避开腐蚀点。
焊接时,使用低氢焊条、直流反接、控制好焊接电流及焊接速度。
(6)当管线开裂时,先将管道压力降低后,用机械卡具对管线进行临时抢修,根据生产流程的需要进行换管。
(7)易燃易爆介质输送管道施焊前应将需施焊的管段拆下,管道内易燃介质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方可施焊。
(8)动火前清理现场易燃物并用易燃易爆介质检测仪器检测周围环境,确认安全方可动火。
若施工现场易燃易爆介质体含量过高,将采用强制通风的方法控制空气中易燃易爆介质体含量。
动火期间按规定间隔定时抽查,并间插不定时检查。
动火必须在指定范围内进行,不得擅自扩大动火范围。
(9)抢修施工时,抢修后的管道要进行检测和试压。
进行惰性气体置换,并要修复管道防腐层,完毕后恢复现场,恢复输送,同时作好记录并整理归档。
5.2.7电梯安全应急措施
(一)电梯困人的救援程序:
1、救援人员可通过对讲机,或手机喊话与被困乘客取得联系,务必请乘客保持镇静,静心等待救援,被困乘客不可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轿厢外。
如果轿厢门处在半开闭状态,救援人员应设法将轿厢门完全关闭,以防不测。
2、准确判断轿厢位置,做好援救准备。
应根据楼层指示灯、PC显示、选层器横杆或打开门判断轿厢所在位置,然后设法援救乘客。
3、救援步骤:
(1)轿厢停于接近电梯口的位置时的援救步骤:
①关闭机房电源开关;
②用专门锁钥匙开启外门;
③在轿厢顶用人力慢慢开启轿门;
④协助乘客离开轿厢;
⑤重新关好厅门。
(2)轿厢远离电梯口时的援救步骤:
①进入机房,关闭该故障电位的电源开关;
②拆除电机尾轴端盖,按上旋柄座及旋柄;
③救援人员用力把住旋柄,另一救援人员手持制动释放杆,轻轻撬开制动,注意观察平面标志,使轿厢逐步移动最接近厅门(0.5M)为止;
④当确认刹车制动无误时,放开盘车手轮,然后按
(1)中所列方法救援。
4、遇到其它复杂情况时,应请电梯公司帮助救援。
5、援救结束时,电梯管理人员须填写援救记录并存档,以积累救援经验。
(二)发生火灾时的处置办法:
1、当楼层发生火灾时,电梯管理人员应立即设法按动“消防开关”,使电梯进入消防运行状态;电梯运行到基站后,疏导乘客迅速离开轿厢。
2、井道或轿厢内着火时,应立即停梯并疏导乘客离开,切断电源后用干粉灭火器或1211灭火器灭火;若火势猛应即刻拨打119电话报警,以便保证大楼内的人员及财产安全。
(三)电梯遭到水浸时的处置办法:
1、坑道遭水浸时,应将电梯停于二层以上;
2、楼层发生水淹时,应将电梯停于水淹的上一层,然后断开电源总开关并立即组织人员堵水源,水源堵住后进行除湿处理,如热风吹干等。
3、最后经技术测试,当达到标准后,即可试梯。
试梯正常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1、发生压力容器、高压管道泄漏时且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由事故单位当班领导组织人员将故障点与系统隔断,通知本单位检修人员进行抢修,同时向公司总调度室汇报。
2、当接到事故单位压力容器、高压管道爆炸的汇报时,由公司调度室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并通知总指挥、由总指挥统一指挥、分工进行救援。
3、由事故单位负责人组织人员将设备停运,并可靠的将故障点与系统隔断,恢复现场照明,打开所有安全通道,清点现场人员。
4、现场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对厂区内着火点进行灭火,同时对现场人员进行搜救。
5、针对不同类型的伤亡事故,应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1)烫伤急救措施:
及时让伤者脱离高温区域,就近寻找水源向伤者烫伤部位浇水降温,联系120急救中心及时将伤者送专业医疗部门救治。
2)打击伤害急救措施:
创伤急救的原则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
抢救前应先判断伤者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然后进行创伤急救。
并及时联系120急救中心及时将伤者送专业医疗部门救治。
3)现场受伤人员出现窒息、心脏停止现象应立即就地采用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5.2.9基本响应措施
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企业应急领导指挥部(应急办公室)报告,启动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
具体为:
1、事故发生后,警戒保卫组根据事故扩散范围建立警戒区,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岗位人员、应急救援车辆外,其他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警戒区。
3、警戒保卫组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4、事故无法控制时,所有人员应撤离事故现场。
5、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办法:
1)外伤应急处理
止血急救:
止血的方法通常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
包扎处理:
有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
骨折固定处理:
如果受伤人员发生骨折,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
2)烧伤急救
a迅速脱去着火的衣服(或被热液浸湿的及沾染化学品衣服),用水浇灌或卧倒打滚等方法,熄灭火焰。
b.用冷水冲洗、浸泡或湿敷受伤部位。
c.现场烧伤创面无需特殊处理,只要外裹一层敷料或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进行简单的包扎。
d.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应用。
e.对于休克患者,轻者可口服含盐饮料防治;重者需静脉补液。
口服忌大量饮水,尤其白开水,一般一次口服不宜超过50毫升,谨防呕吐。
f.将患者送医院进行救治。
3)伤员转运
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后,应及时安排伤员转运到医院。
伤员转运由医疗救护组负责,警戒保卫组协助。
5.2.10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1、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急救援人员一般应配备安全带、安全帽、绝缘鞋、防砸鞋、安全绳、防护镜、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设施。
2、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1)高空坠落:
避免盲目移动造成二次伤害,按压住受伤害部位的主要动脉血管,防止大出血发生。
(2)被困高空:
迅速用安全带固定在安全位置,寻找安全撤离途径离开被困地。
(3)触电:
切断总电源,迅速用绝缘物移开漏(导)电物体。
(4)挤压碰撞、吊具(物)坠落砸伤:
用支撑物挡住挤压物防止继续压紧,对人体重要部位进行防压保护。
(5)火灾、有害介质环境:
迅速佩带专业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行,向上风口方向撤离危害环境。
5.3响应结束
5.3.1应急终止的条件
当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应急响应工作即告结束。
应急响应结束后,应及时通过公司资讯部门向公司发布有关消息。
5.3.2恢复现场
1.由生产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恢复,恢复包括现场清理和恢复现场所有功能。
2.恢复现场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工作,必要时进行录相、拍照、绘图等,并将这些资料连同事故的信息资料移交给事故调查处理小组。
3.清理现场需由清理组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二次事故,现场公共设施功能的恢复,也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防护措施。
5.3.3事故总结和调查评估
1、应急办公室负责收集有关资料,并在事故处置结束后4天内,将事故应对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报相关部门。
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企业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现场处置情况、事故后果的初步汇总。
2、在处置突发事故的同时,由相关部门适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顾问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种设备 事故 应急 救援 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