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DK47+200盖板涵涵洞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8919222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191.46KB
强烈推荐DK47+200盖板涵涵洞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
《强烈推荐DK47+200盖板涵涵洞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DK47+200盖板涵涵洞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烈推荐DK47+200盖板涵涵洞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3
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3
1.1编制依据3
1.2、编制原则3
1.3、编制范围3
二.工程概况4
1、设计概况:
4
2、工程数量4
3、自然地理特征5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6
1交通条件6
2、施工用水6
3、施工材料供应6
4、工程主要特点6
5、工程主要重点6
四、总体施工组织安排6
1、施工目标6
2、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进场计划7
3、施工部署9
五、施工方案9
1.施工测量9
2.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10
3、施工工艺10
4、质量标准16
5、安全、环保、文明施工、节能减排等技术措施17
6、成品保护措施18
7、其他应注意的问题18
六、 材料、设备、资源的安排20
1、材料进场安排及进场途径20
2、设备进场计划20
3、资源的安排20
七、管理措施20
1、保证质量措施20
2、保证安全措施29
3、文明施工现场措施32
4、工期保证措施33
5、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34
6、施工现场及临时工程安全保证措施37
7、施工测量安全保证措施38
8、卫生防疫措施38
9、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38
八、安全应急救援预案39
1、指导思想40
2、基本原则40
3、应急救援预案内容40
4、安全预案领导机构及职责40
5、突发事故报告、应急措施及处理40
盖板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由陕西榆横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榆横煤化工铁路专用线液化厂至红石桥段招标文件》。
(2)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新建铁路榆横煤化工铁路专用线液化厂至红石桥段施工图》图纸。
(3)现场调查及踏勘资料。
(5)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定的ISO9001:
2000《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1.2、编制原则
(1)确保结构安全,建立完善安全体系,坚持主体工程安全“零事故”的原则。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满足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3)确保施工机械配备先进性的原则,组织机械化、专业化施工。
(4)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百年大计的安全施工原则。
(5)贯彻执行ISO9000(2000版)质量保证体系、OH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保护自然生态及施工环境。
1.3、编制范围
本次施工范围为DK47+2001-4.00m盖板涵基础开挖、模板支架、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浇筑、沉降缝及防水层的施工。
二.工程概况
1、设计概况:
DK47+2001-4.0m盖板箱涵,涵身与线路正交,用途为立交兼排洪,净宽4.0m,净空4.3m,为正线涵洞工程,涵长46.45m,盖板厚为64cm,涵身基础厚度为2m,基底应力≥200kPa,混凝土边墙为C30、出入口、涵身基础为C30混凝土;盖板设计为C35混凝土;出入口翼强、帽石设计为C30混凝土。
防水层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顶面三角垫层采用M10水泥砂浆,保护层采用2cm厚C40细石纤维混凝土以及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沉降采用宽50cm宽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铺设,缝内嵌填5cm深聚氨酯弹性胶、2c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CB300×6型橡胶止水带。
钢筋采用HPB300做箍筋及联系筋,HRB400做主筋。
2、工程数量
部位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涵身
C30混凝土基础
m3
721.6
C30混凝土边墙
m3
501.2
C35钢筋混凝土盖板
m3
125.1
盖板钢筋(HRB400)
㎏
13252.6
盖板钢筋(HPB300)
㎏
1963.3
出入口
C30混凝土基础
m3
178.1
C30混凝土端翼墙
m3
137.1
C30混凝土帽石
m3
3.9
沉降缝
中间填粘土
m3
5.1
填塞M10水泥砂浆
㎡
38.7
基础塞模板
㎡
236.3
填塞沥青浸制麻筋
㎡
11.3
TQF-1型防水层包缝
㎡
68.5
橡胶止水带
m
341.1
防水层
TQF-1型防水层及保护层
㎡
294.0
防护
工程
土方(包括填挖)
m3
80
碎石垫层
m3
15.0
M10浆砌片石
m3
80.0
止水板
㎡
砂垫层
m3
基底加固
换填1:
2砂石
m3
1620
Φ=40cm旋喷桩
m
挖基
土方(无水有水)H<3m
m3
16701140
石方(无水有水)H<3m
m3
土方(有水)H>>3m
m3
1300
基坑回填土
m3
1420
Ht=4.0m限高架
处
2
挖沟土(改沟顺沟)
m3
20
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m3
18.7
3、自然地理特征
3.1、工程地质
该涵洞处风沙为沿线的主要不良地质,沿线地处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为风沙堆积区,土地沙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根据既有资料及现在地质调查,沿线主要见有固定沙地、沙丘及固定沙丘分布。
3.2水文地质特征
本涵洞地处毛乌素沙地的东延部分,属风积沙堆积区,地表砂层松散,地表水贫乏且多季节性出露,地下水分布普遍,沿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沿线沙地砂层中,地下水位埋深一般2~10m。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1交通条件:
该盖板涵处施工便道已经贯通,机械、物资材料可直接到达施工现场。
2、施工用水:
沿线地下水相对丰富,施工用水可就近打井取用。
3、施工材料供应:
项目部统一采购。
4、工程主要特点本工程是地方I级铁路,近期单线、远期双线,工程设计、施工标准高,对建设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实施‘五位一体’管理,打造百年不朽工程。
全面按照标准化进行管理。
全面使用信息化进行支撑。
5、工程主要重点涵洞处地下水丰富,降水是影响顺利建设的关键因素。
根据工期安排、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因素,安全、质量、进度是本工程的重点。
四、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1、施工目标
1.1、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日期2014年6月18日,计划完工日期2014年7月8日,计划总工期为20天。
1.2、主要分部工程工期安排
序号
分部工程名称
开始日期
完成日期
工期(天)
1
施工准备
4
2
基础工程
4
3
主体工程
5
4
附属工程
4
1.3、质量目标
1.3.1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
1.3.2单位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1.3.3顾客满意度评价达到90%
1.4、安全目标
无重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无因建设引起的重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无重大及以上火灾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责任事故。
1.5、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目标
执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条例,实行标准化现场管理,做到施工现场布置科学合理,施工过程文明有序,尽量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干扰,争取无居民投诉,确保创全线的文明施工工地。
2、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进场计划
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建设目标,针对本工程的意义和特点,由我公司按照项目法施工组建“新建铁路榆横煤化工铁路专用线液化厂至红石桥TJ-D标段项目经理部”,承担本项目的施工任务。
项目经理部主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选派抽调具有丰富的既有线施工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部由领导层和职能部门组成,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
设置综合管理部、施工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安全质量部、设备物资部共五个职能部门和一个中心试验室。
施工组织机构见表
承包本工程设立的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在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代表公司履行工程合同,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
项目副经理:
协助项目经理,负责工地生产管理,编制施工计划,协调质量、技术与生产进度的关系。
技术负责人:
负责项目的质量与技术工作,处理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指导工作,领导技术资料的整理,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组: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立土方工程施工队、桥涵施工队、综合施工队,并设测量队和资料及预决算室。
各队既各负其责又接受统一指挥,密切合作。
其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现场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归档及合同管理。
质检组:
分管试验、质量检查。
负责组织实施质量计划,对施工所用材料进行检验,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验和监督。
机料组:
负责工程材料的供应和设备调配,同时对所购材料及各类物资的质量负责。
负责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及保养。
综合组:
分管外部协凋、后勤保障及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负责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日常工作。
计财组:
分管计划统计和财务会计。
3、施工部署
3.1施工部署指导思想:
根据工程的施工内容及现场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应遵循:
整体控制,分部施工。
即先土方,再涵洞主体,涵洞采用分段分节施工,最后施工涵洞附属的原则。
整体控制是指本标段工程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按合同进行质量、进度等全面计划安排和控制。
分段分节施工是指本涵洞根据工作面组织的要求作为总体工程的一部分按合同进行质量、进度等方面计划安排和控制而进行全断面施工作业。
五、施工方案
1.施工测量
进场后马上组织专业测量人员组成工地测量组,根据设计图纸及资料进行沿线调查,核实施工范围内对施工有影响和需拆除的障碍物的准确位置,探明原有各种地下管线情况,按设计要求或指定范围在施工前与有关单位联系,弄清具体种类、尺寸、位置、高程等,重要管线设置插牌标记,作好原始记录。
同时安排人员复测原地面、纵横断面与设计图进行对比并核对土(石)方数量,确定缺土、余土及弃土的数量,制定详细的土方调配方案。
1.1.1技术标准:
水准点闭合差:
mm。
L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秒,n为测站数。
直接丈量测站允许差:
固定测桩间距离(m)允许偏差
<200m15000
>500m120000
2.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
场地准备:
开挖前先清表并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在距基坑顶1~2m设40×40cm截水沟,以便及时排走地表水,保证既有排水系统通畅,不影响基坑开挖施工以及排水。
原材料及半成品如钢筋、模板、防水卷材等进入场地时应做到材料堆放整齐。
不影响施工回旋空间。
机械准备:
开挖时采用220挖掘机1台,混凝土浇筑采用37m汽车泵一台,振捣棒3支。
发电机一台配置2、3级配电箱按三相五线制安全用电。
人员准备:
现场施工人员按以下配置,木工4人,钢筋工4人,混凝土工3人,杂工4人,工班长1人。
材料准备:
基坑开挖后应将碎石运至现场,基地检测合格后及时夯填。
其他材料施工时应及时将材料运送到位。
3、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基坑开挖→基坑换填→出入口混凝土施工→涵身基础施工→涵身边墙施工→搭设满堂脚手架→安装盖板模板→绑扎盖板钢筋→浇筑盖板混凝土→端翼墙及铺砌施工→铺设防水层→基坑回填
3.1基坑开挖
⑴基坑底面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50cm,开挖边坡根据砂类土按1:
1放坡,开挖过程中应对地质情况的变化随时进行观测,做好原始记录。
为防止扰动基底土质结构,保证基底承载力不小于120KPa,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对基底标高进行控制,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顶20~30cm时,机械停止开挖,改由人工清理整平至设计标高。
⑵基坑开挖到位夯实后立即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步施工。
⑶基坑排水:
基坑开挖后,由于地下水位高,影响基坑内的正常作业,要在基坑内沿基底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水量较大时设置集水井,采用水泵随时排水降水,并在基坑顶设置挡水埝。
3.2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前应及时对基坑进行换填处理,换填砂、石比例为1:
2,分层厚度为20~25cm,分层采用压路机或振夯设备进行逐层压实,夯打适当加水三次,达到中密。
换填处理完后应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要求基底应力不小于200kpa,满足要求后,再施工C30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厚度为2m,宽度为8.2m,具体尺寸见附图。
3.3钢筋加工及绑扎
钢筋加工采用钢筋场集中加工配送的方式生产。
钢筋加工时钢筋下料长度根据设计文件配筋图中某根钢筋的累计外型尺寸,减去钢筋因弯起后引起的量度差值,再加上钢筋端部的弯钩长度,最后得出钢筋的下料长度。
钢筋具体下料长度及弯钩、弯起角度见钢筋大样附图。
⑴主体钢筋绑扎时可根据桥横长、墙高按一定的间距设置钢筋梯子(梯子直径不应小于Φ20mm,且应满足能够承受上部重量所需),便于支撑绑扎钢筋。
⑵为保证4c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与滑板及模板之间布设垫块,底板底采用垫块,边墙和顶板底则采用垫块。
垫块按每平方米5个布置,并应相互错开。
垫块厚度与保护层厚度一致,强度不应低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边墙垫块用铁丝绑扎于主体受力钢筋上,以免掉落。
钢筋骨架应绑扎结实,并有足够的刚度,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应发生任何松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1.5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方向(8字形分布)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牢固。
②箍筋弯角应与主筋围紧。
③钢筋骨架经绑扎安装就位后,应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④钢筋接头应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不得超过钢筋(指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50%,相邻两接头相距不得小于35d或50cm。
3.4模板及支架施工
外模支护及加固设置:
外模侧墙模板采用2440mm×1220mm×15mm竹胶板作为面板,竖带木作加强肋,竖带木采用100mm×100mm方木,中心间距距为300mm,方木外侧纵向间距600mm采用双排Φ48×3.5mm钢管加固,钢管外侧横向间距900mm采用Φ16拉杆卡扣对拉固定,辅助剪刀撑、钢管斜撑加固。
内模支护及加固设置:
涵洞内模侧墙竖带木同外模侧墙同样采用2440mm×1220mm×15mm竹胶板作为面板,竖带木作加强肋,竖带木采用100mm×100mm方木,中心间距距为300mm,方木外侧纵向
图3-1底板及侧墙底部模板加固示意图
图3-2侧墙及顶板模板加固示意图
间距600mm采用双排Φ48×3.5mm钢管加固,钢管外侧横向间距900mm采用Φ16拉杆卡扣对拉固定。
在涵洞内室采用满堂钢管支架支护,φ48×3.5mm钢管横向间距0.6m,纵向间距0.9m,步距1.2m,钢管与钢管间采用扣件连接。
其中横向杆两端设可调顶托,横向间距1800mm、纵向间距1200mm采用可调顶托与内模横带钢管卡紧,增强模板加固的整体性。
顶板底模采用2440mm×1220mm×15mm竹胶板作为面板,下衬100mm×100mm方木作为横向加强肋,中心间距300mm,纵向100mm×100mm方木作为横向分配梁间距600mm与支架立杆连接,将荷载传递至每根立杆。
满堂钢管支架沿箱室横向每排设两道剪刀撑,并在距底板300mm设置通长横、纵杆,作为扫地杆以形成稳固的受力体系。
拆模:
外模待混凝土浇注完毕,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即可拆模,内部侧模及跨径2m以上的涵洞顶板底模根据同期试件模的强度实验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模板方可拆除。
3.5混凝土浇筑
⑴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砼分段分层向前浇筑,分段长6m,层厚≯40cm。
侧墙混凝土通过小直径导管或串筒浇筑,插入式振动器振实,底板、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平板式振动器振实。
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两边侧墙对称均衡进行。
注意防止漏振或过振。
⑵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10cm,以使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
振捣时,振捣棒不宜触及钢筋和模板,与侧模的距离应保持在5-10cm。
⑶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冬季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夏季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
3.6砼的养护
⑴砼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并洒水养护。
砼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使模板保持湿润。
⑵砼养护不得采用海水或有害物质的水,砼洒水保温养护时间应不小于7天。
⑶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不得向砼表面洒水。
⑷新浇筑的砼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保证砼在7天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受水的冲刷侵袭。
3.7沉降缝、防水层施工及施工缝的处理
3.7.1沉降缝的处理
⑴涵洞沉降缝橡胶止水带设置宜采用整根,尽量减少接头,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且接头应连接牢固、密不透水,接头宜设置在沉降缝的水平部位,不得设置在沉降缝的转角处。
底板沉降缝采用橡胶止水带包裹,包裹延伸至顶板倒角。
顶板不设止水带
⑵沉降缝施工过程中,橡胶止水带、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必须按设计位置设置,且安装牢固。
3.7.2防水层施工
⑴防水层施工主要材料为聚氨酯防水涂料和高聚物改性防水卷材结合使用,涵顶采用M10水泥砂浆三角垫层,保护层采用4cmC40细石纤维混凝土。
⑵涵洞顶部采用凿除的方法进行处理,采用M10水泥砂浆做三角垫层后,涵顶面基层及涂刷防水材料进行封边的部位应清洁、无蜂窝、麻面、浮碴、浮灰、油污等,对蜂窝、麻面做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碴、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湿润。
⑶涂刷防水涂料时基层应干燥,基层干燥的检查方法一般可凭经验、肉眼观察,也可用1m见方的塑料布覆盖其上,利用阳光照射1~3小时后(或用吹风机加热的办法)观察是否出现水气,若无水汽出现可视为干燥。
⑷防水涂料的涂刷从涵顶向另一端涂刷,涂刷宽度应与防水卷材宽度相对应,涂刷应均匀,涂刷厚度不得小于1.5mm,并不得漏刷,一边涂刷一边铺贴防水卷材。
⑸防水卷材纵向整体铺设,当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纵向允许一次纵向搭接,且先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错开,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
⑹防水层铺设完毕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保护层施工4cm厚C40细石纤维混凝土。
3.7.3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前确定,且宜留在结构受剪力弯矩较小并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宜设置成水平或垂直面,且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处理层砼表面的松弱层应予以凿除,经凿毛处理后的砼应用水冲洗干净。
②重要部位或有抗震要求砼结构,宜在施工缝外补插锚固钢筋,有抗渗要求的砼其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止水带,施工缝为斜面时应凿成台阶状。
3.8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⑵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
⑶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⑷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⑸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和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4、质量标准
4.1基底高程偏差检验
表4-1、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
序号
地质类别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土
±50
测量检查
2
石
+50
-200
4.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检验
表4-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查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基础
15
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
板、墙
5
2
表面平整度
5
2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3
高程
基础
±20
测量
板、墙
±5
4
两模内侧宽度
+10、-5
尺量不少于3处
5
梁底模拱度
+5、-2
拉线尺量
6
相临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4.3模板拆除时要求
表4-3、拆除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要求表
序号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标注值的百分率(%)
1
板、拱
<2
≥50
2~8
≥75
>8
≥100
4.4钢筋质量标准
(1)接头密闭完好,并有适当而均匀的钝粗变形;
(2)钢筋接头外表面应没有横向裂纹;
(3)与电极接触的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
(4)接头如果出现弯折,其角度不得大于4度;
(5)接头如发生偏心,其轴线偏移不得小于0.1d,并不得大于2mm。
表4-4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全长
±10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5(桥±3)
表4-5、混凝土框架涵洞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边翼墙距设计中心位置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墙顶顶面高程
±15
3
孔径
±2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涵长
+100、-50
5
厚度
+10、-5
顶板、底板、边墙、盖板各检查2处
6
涵身接头错台
1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表4-6、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基层平整度
3
1m靠尺检查
2
卷材搭接长度
-10
尺量检查
表4-7、保护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3
1m靠尺检查
2
分格缝平直
3
拉线尺量检查
5、安全、环保、文明施工、节能减排等技术措施
⑴施工人员应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
⑵在夏季高温施工时,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防暑降温措施;
⑶在施工过程中不得破坏施工范围以外的植被;车辆机械在规定范围内行走,不得破坏环境;
⑷施工及生活垃圾要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后投放到指定位置,不得乱扔垃圾;
⑸不得捕杀野生动物;
⑹注意文明施工,现场施工要井然有序;
⑺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
⑻选用环保高效节能的施工机械;
6、成品保护措施
(1)、基坑开挖的表层弃土的堆放不得妨碍基坑和以框架的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缘的距离不得小于2m;
(2)、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支架安装完成后不得大力碰撞,施工车辆进出应有专人指挥严禁碰撞模板及支架。
吊车吊装混凝土时有专人指挥施工,料斗不得碰撞模板及支架。
(3)、钢筋焊接半成品按规格型号分类堆放整齐,堆放场所应有下垫上盖,防止日晒雨淋。
转运钢筋对焊半成品不能随意抛掷,以免钢筋变形。
钢筋骨架经绑扎安装就位后,应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4)、混凝土框架箱涵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烈推荐 DK47 200 盖板 涵洞 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