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感人事迹.docx
- 文档编号:2891835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59KB
教师感人事迹.docx
《教师感人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感人事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感人事迹
教师感人事迹
导语:
以下是聘才小编整理的部分范文,欢迎前来查看。
更多的内容请关注聘才网!
梦想雄鹰的翅膀,梦想超越的辉煌,却发现我的翅膀早已给了我的学生。
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我听见理想扣击天堂的回响。
这就是我---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我于xx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13年了。
在这13年的时间里,我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我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下面,结合自身这一年的辛勤工作,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
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我的心中根深蒂固。
那时,就在心中萌发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
大学毕业后,梦想成真,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我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
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我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
我告诉自己要用心地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我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
学生才是我最好的荣誉证书。
所以,我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我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在教育学生时,我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
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
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这一年来,我明显地感觉到:
我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
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我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当我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我是跟你学的”。
这句话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因为我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
管理班级琐碎繁冗的工作中,使我深深体会到:
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
我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
我深深地懂得:
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
对他们,我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
“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
这是我转化学困生最深的体会。
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我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常常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
严格地对学生训练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路队常规,并设立“卫生星”、“守纪星”、“文明星”、“安全星”、“创新星”等方式激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既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又具有“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个性特长,同时结合不同的节日,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知荣明耻我能行”、“争创书香好班级”等主题班会,并通过小品、儿歌等形式,使学生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次次深刻的洗礼,不但再次矫正了他们的不良行为,而且使班级活动开展有序,学生个体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形成了“收放自如,张驰有度”的治班方略,把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和课改理念下的治学之道有机统一起来,为造就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常言道: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我深深体会到,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
于是我坚持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教学中,我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我常向同科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同时积极参加各个公开研讨课,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下,我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XX年被评为“尧都区优秀教师”,辅导的作品《xx》在临汾市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被评为三等奖,小学作文教学优秀案例设计《xx》荣获一等奖,XX年5月第二学期教师赛讲中荣获一等奖,XX年4月在“xx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被评为“优秀科技辅导教师”,教学成绩突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我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我无悔的青春。
我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
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下!
“60年的工作和学习,虽然说起来,我也够努力,但是总感觉到自己取得的进展和成就不够让人满意。
如果说做了一点成绩的话,应该归功于国家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我始终是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学习和工作的。
现在,适逢学科发展的大好时机,我本人将继续努力,一直到我生命最后一刻。
”
陈予恕,著名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尽管已经85岁高龄,但科研和教学仍然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他说:
“我本人将继续努力,一直到我生命最后一刻。
”
“我家里穷,是国家、党的培养,才有了我的今天。
我有报恩的思想,我总是觉得自己对这个国家,对这个党,做的事情太少,太少了。
”
青少年时期经历过日军侵华,求学之路动荡,甚至一度辍学的陈予恕深知,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他的今天。
他在面临人生选择之时所想的也是党和国家最迫切的需要。
而这也深深地影响影响到他的学生们。
“先生贯穿始终的一个科研风格就是紧盯国家重大需求,理论联系实际。
他用科学的理论来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难题,这影响了我的一生。
包括我在内,他的绝大多数弟子都延续和坚持了他这种风格。
”如今已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的杨绍普从1983年开始在天津大学师从陈予恕读研究生,在他看来,无论是学生弟子还是在先生身边工作过的年轻人,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先生这种风格的影响。
陈予恕科研风格的形成,缘自他对党和国家的感恩。
无论是个人选择还是科研选择,他首先考虑的都是国家需求,是能为国家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高考时,恰逢新中国刚刚建立,感受到新中国一穷二白很落后,一定要通过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陈予恕在专业选择时很自然就选择了机械。
1958年他赴苏公费留学,获得副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并决定将非线性振动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回忆当初自己的选择,陈予恕坦言,“对非线性的研究是国家的需要。
工程生产应用中的许多问题用线性理论已无法解决,必须从非线性理论中去寻找新的解决方式”。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主持了机械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大型共振筛寿命问题的重大攻关项目,经过将近3年的不懈努力研究,完善了非线性共振筛的设计,并解决了原来的寿命不过关的问题。
年过五十,他又开始学习当时非线性动力学的新兴理论“分岔和奇异性理论”,并提出了“C-L方法”解决了国际非线性振动界长期存在的难题。
理论的突破,如同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一样,推动了国内的学科交叉,带来了后面几十年的学科辉煌,也在实践应用上实现了更大的突破。
1995-XX年,他主持了我国一般力学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解决了7省市23台汽轮发电机组的疑难振动故障和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4亿多元直接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XX年,陈予恕因为卓越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旁人看来,已经达到学术顶峰、功成名就的陈予恕可以歇歇了。
但事实上,陈予恕在当了院士以后,唯一的想法却是“多做些事情”,“看看谁对国家贡献大”——他反而更加努力了。
“我现在科研甚至比以前还要用心许多。
”近十年来,陈予恕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科研重点转移到航空发动机的动力学的研究上。
因为在他看来,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是目前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他必须要做点什么。
先生所想均是“国家”需求,弟子们自然将这种心怀国家的情怀继承了下来。
如今,陈予恕培养出来的学生弟子100余人,活跃在大型机械、高铁动车、航空航天等领域,许多已成长为国家“杰青”,首席科学家,学术带头人。
只有把自己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呕心沥血地教育,才会让他们更加成才。
小树不修不直,人不严格就会越来越懒散。
当选院士后,让陈予恕比科研更用心的,是人才培养。
作为天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双聘院士,他为两校在非线性动力学研究领域都培养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人才梯队,而且仍然在亲自指导学生,已是80多岁的他甚至有时候还在为学生的工作做得不够理想自责,仿佛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似的。
但事实上,他的学生们从他身上学到的,远不止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为人为学的态度和品格。
陈予恕的同事和学生在谈到他时,几乎都会不约而同提到这样几件事:
他坚持每天跑步锻炼身体,几十年风雨无阻;他的朋友很多,有许多是企业里的工程师;他的视角永远是前瞻性的,目光始终瞄准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他每天都去办公室,在他名下的学生,他都亲自指导;他从不吝啬对学生赞赏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对于有潜质的学生甚至愿意从本科生带起。
回想先生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学生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严谨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对学生严格的要求。
正如陈予恕自己所说:
“搞学问含糊不得,含糊对国家对个人都没有好处。
”
陈予恕上课一直使用板书,长长的公式一写一黑板。
公式多了,难免会写错。
但陈老师一旦发现,会立即纠正。
在陈予恕的众多学生中,张延安是特殊的一个。
退休前是哈尔滨汽轮机厂主任高级工程师的张延安,如今仍活跃在国内外大型汽轮机维修现场,是行业内有名的技术大牛。
40年前,当时还是企业动平衡车间工人的他参加了天津大学组织的一个短期培训班,培训班的组织者和主讲就是陈予恕。
张延安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陈老师讲课解一个方程,写错了,第二回上课他先说上次自己有个解方程的错误。
“但其实我们都没发现,我认为这就是实事求是。
”
尽管看起来非常和蔼可亲,但他的学生们心中都有一个极为严肃的先生模样。
因为他用自己教学和科研上同样严谨和严苛的标准对待自己的学生。
学生交上去的论文,他都认真阅读,逐字逐句地修改,甚至标点符号、英文注解中的细微错误,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张伟回忆说,因为工作完成不及时,自己在上学时没少挨先生批评。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不是这么严格要求的话,我可能也达不到目前的学术地位。
”
60年来,陈予恕所指导的研究生全部是自己带,从不委托助手或博士生带。
他挑选学生有两个要求,一是对学科要有真正的兴趣,再一个就是学生必须肯学。
“我有个学生毕业去应聘。
他的简历上写着导师陈予恕,没有别的导师的名字,当时招聘单位都觉得不可思议,‘盘问’了他好几遍。
”谈到高龄仍亲自指导学生这件事,陈予恕笑着讲了这样一个“段子”。
作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能培养出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人才以及探索机械动力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陈予恕对待青年学生有四字箴言:
“实、足、圆、满”。
他是这样解释这四个字的:
实,就是踏踏实实去学;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要去实践,要走好自己的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坚持走下去;圆,人都不是很完美的,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圆满,同时也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任何人和事;满,其实是不满足,不满足现在的学术知识理念,要创新,要领会国家需要怎样的人才,更努力去为国家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陈予恕的一生即是不断创新,永葆青春的典范。
杨绍普至今还记得上学时的一件事:
当时非线性系统的分岔理论是非常前沿的一个研究,陈老师很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并把分岔理论引入到了非线性振动学科中。
当时陈老师已经快60岁了,为了吃透这个在数学领域里都算难题的理论,他带着学生前后用了一年的时间踏踏实实去研读和学习,并据此开辟了力学研究的新方向。
“当时学的这些,我已经至少用了30年了!
”在杨绍普看来,老师身上这种踏踏实实为人为学,“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创新的精神,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激励。
人才的重要特征是创新,作为老师,陈予恕格外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他四处邀请数学界的知名教授或院士来给学生们讲学,一讲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上午讲课下午讨论。
此举除了让学生们拥有了科研相当的理论基础外,还极大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
陈予恕还定期为学校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创新课程。
XX年,天津大学力学系为本科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力学与工程”,专业聘请大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陈予恕便是最初的授课教师之一。
他多次受邀为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博士生论坛和本科生夏令营作报告,传授他的学术与教育思想。
他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创新论坛上最常见的主讲人。
陈予恕还有个独特的教育理念——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去开辟新的天地,而不只是沿着他的“老路”走。
“我们毕业之后,在科研方向上他就不再干涉我们。
而且在和我们学术交流时,他也从来不会摆谱。
”张伟教授感慨,这是先生区别于很多人的做法,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于是他的学生们毕业后“被迫”去开辟自己新的研究领域,学生们因此快速成长,这个学科也因此快速繁荣。
“培养创新型人才,老师必须自身是创新型人才”。
关于研究生课程设置,他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
在教授学生们基础理论的同时,他会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汇到教学里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启发同学们的兴趣。
在他从教60年的纪念研讨会上,他还跟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学习《中国制造2025》的体会,分享了自己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
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学子投身非线性振动与非线性动力学学科研究中来,XX年3月,80岁高龄的陈予恕院士个人出资40万元,学生、同行和同事捐资40万元,设立了“陈予恕奖学金”,这是国内动力学与控制学科设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科奖学金。
5年来,共有46名优秀研究生和直博的本科生获得了“陈予恕奖学金”。
该奖学金的设立,极大鼓舞了青年学子投身学术研究的热情。
事实上,他的“学生”并不局限在校园里。
XX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更努力地将非线性振动更多地应用于工程实际,先后在三家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到企业去和一线的技术工人讲学。
XX年4月,他利用一周时间,为5713厂的数百名技术人员讲授了振动理论和实验。
矢志不渝、桑榆未晚,85岁高龄的陈院士,仍然坚持在科研、教学与社会活动的第一线,目前仍亲自指导着十几个博士和硕士生。
XX年,他组织参与了航空发动机安全运行基础的973项目;XX年,陈院士牵头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他正在践行着对自己的期望:
努力到生命最后一刻。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职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勤奋刻苦,兢兢业业,严谨求实,始终如一,努力工作。
在踏实和坚持中,每天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社会、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担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工作时,始终把专业、教学和学生放在第一位,想学校、专业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为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我平时注重收集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网络和书籍以及下企业考察,不断更新知识;为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去跟班实习,常常是别人休息的时候,加班加点地工作。
在做好日常教学和育人工作中,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
国庆假期,旅管3101班学生陈智敏,在酒店实习中不慎受伤夜深被送进了163医院,接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处理完学生伤口,陪学生打完吊针并送回宿舍后,已是凌晨两点了。
第二天一大早,还炖好银耳莲子羹送到学生手中,给她补身体。
平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积极上进,为学生解答专业、就业和创业中有关疑问,得到学生肯定和尊敬,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何妈妈".旅管3111班汤丽平同学,因脸上有疤不能留在直接对客的西餐厅工作,为此她心情郁闷,不想参加酒店课程实训。
得知情况,我多次到酒店和学校宿舍找好谈心,引导她要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并与她一道想办法渡过难关,现在汤丽平同学已成长为白天鹅西餐厅基层管理人员。
1、教学上,积极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近年来,担任了旅管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旅行社计调业务》等多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15人左右,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多人,教学效果优秀;08年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主题宴会设计大赛,分别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二个三等奖,09年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冬季技能大赛,获得一个二等奖和二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为使旅游管理专业办出特色,我专业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作为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老师的我,为了课程实训企业费尽了心思,顶着烈日冒着严寒,一家又一家地与相关企业进行协商实习事宜,虽然碰了无数次钉子,但最终还是签订了几家稳固的有实力的实习单位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自12年5月至今,我专业10级、11级、12级、13级共10批次学生在新康辉旅行社、宝中旅游各门店、华天酒店集团、白天鹅大酒店参加了《旅行社门店接待与销售》、《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校企合作,学生们在企业在一对一的师傅教徒弟式地边学边做,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这不仅解决了企业旺季用人难的困境,也使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得更扎实。
得到了用人单位、学生和家人的一致好评。
因为学生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实习企业,给我的专业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不迟到,赶最早的公交车,在拥挤的车厢里颠簸地奔波在各个酒店各个门店之间,或集中上课,或分散指导,一心只为学生们能更多更好地学到专业知识,更快地成为社会有用之材,零距离地上岗。
有时下着大雨,一身淋得透湿;有时在寒风凛冽中瑟瑟发抖。
但看着学生们学有成就,我心里还是甜丝丝的,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2、科研上,也取得不小进步。
14年副主编广西师大《客房服务与管理》、10年主编北京理工大学《餐饮服务与管理》获得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项目优秀教学成果、07年、08年副主编中南工大《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两本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13年完成省级论文两篇,院级课题《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今年将完成结题。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通过学校验收,达到良好的成绩。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参加学院说专业比赛二次喜获二等奖,说课比赛四次。
参加本院餐饮、客房、茶艺实验室建设三项,主持实习宾馆金怡年·科院宾馆的筹建、管理与教学工作。
今年有幸被湖南省教育厅抽中旅游管理专业技能抽查,任务重大。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马上做好了详细的培训计划,积极调动全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备战技能抽查工作。
我身先士卒,每天没日没夜地战斗在技能抽查的专用教室里,与老师们一起讨论试题,耐心地指导年轻老师线路设计的技能技巧,细致地给学生们讲解,做到每个学生每个环节过关。
在我的带动和严格要求下,旅游教研室老师和学生们斗志昂扬,齐心合力,终于取得了此次技能抽查优秀的成绩。
本人有着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酒店培训与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
曾受省内外多家酒店邀请,对旅游与酒店员工进行各种技能培训,近几年来,累计培训达9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企业、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在接受对口支援新疆吐鲁番地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建设任务时,主动请缨赴疆支教,全心全意地为边疆地区旅游专业建设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