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花的知识.docx
- 文档编号:2891519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4.12KB
关于兰花的知识.docx
《关于兰花的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兰花的知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兰花的知识
关于兰花的知识
兰花知识大全
中国兰花是个古老而年青话题。
近二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玩兰的人越来越多,兰潮迭涌,关于中国兰花可说的话,也越来越多。
随着人们对兰花审美的层次越来越高,审美的意识日益增强,以及各种各样兰花品种不断被发现,人们对兰花的品赏话题也不断推陈出新。
兰花的花叶多艺品,就可说是当今兰花的一个最热门的话题。
应该说,兰花的多艺品,早在580多年前明代永乐时云南大理杨安道所撰的《南中幽芳录》(此书是否出自明代尚有争议)中已有记载。
该谱所介绍的38种兰中,至少红梅素(梅瓣加素心)和黄建素(素心加金边)属多艺品。
清末岭南区金策的《岭海兰言》中所记载的洒金素(虎斑或宝艺加素心)也应为多艺品。
那时,此类花只是作为品种的记载存录,并未在兰界中形成热门话题。
关于叶艺兰,南宋的《金漳兰谱》及以后的各种兰书中已时不时有所记载。
关于瓣型花,则明代云南的《南中幽芳录》中也已有梅、荷、水仙、竹叶瓣型等说法,但形成热门话题也都是以后的事。
而今人们把兰花这种高级的赏品称作“大自然的艺术”,把其丰富多彩的可赏之处也称作兰花的各种“艺”。
纵观以中国人为主体的东亚人赏兰的历史,我们可看到,关于兰花的“艺”,可有如下的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最古老的说法是孔子的“兰当为王者香”,屈原的“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等,赏的是兰花香气,兰花的叶情。
到明清时则出现了赏素心兰的风气。
至清初,江浙鲍薇省写了《艺兰杂记》,把前人对梅花、荷花、水仙花花瓣的欣赏经验引进兰花,并加以整理,系统也提出了兰花品赏的瓣型学说。
到200年前,日本一位铁匠培育出第一盆风靡当时兰界的叶艺兰“加冶屋”,影响所及,在其后的日本,我国台湾省又形成了赏叶的叶艺学说。
到达摩兰、叶片行龙兰被欣赏,又出现了对兰株品赏的说法。
近半个世纪,兰花中的奇花、蝶花又大行其时。
又有以台湾省墨兰红花“桃姬”为代表的赏色花的热潮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赏水晶艺热。
随着中国大西南兰花的大量开发,又有赏花瓣半透明的水晶花和赏花色特异的朱金花等等。
时至今日,人们对兰花的品赏,除了品赏其香气外,在视觉的欣赏上,已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态势,已日趋精致化,出现了多艺、多赏点的时代。
兰花的艺,归纳起来有花艺、叶艺、株型艺等。
花艺的赏点甚多。
从花朵的颜色上看,有赏白花、素花、素心花的,有赏特异色彩的色花的。
从花朵的颜色和形状上看,有赏蝶花的(萼瓣或捧瓣的形、色呈舌瓣化)。
从花朵的形状上看有赏瓣型花、奇花(多瓣、多舌、多鼻或少瓣、异瓣)的。
白花指花瓣(含舌瓣)纯为白色的,如其舌瓣有其他色斑,则叫白花彩心。
心即舌、唇。
素花指花瓣(含舌瓣)为纯一色的,不一定纯白色,纯红色、纯黄色、纯其他色均可。
如全红素则指全花为红色,绿墨素则指墨兰全花为嫩绿色。
素心则单指舌瓣为全一色,无任何其他杂色的。
如舌瓣全为红色的称红素,舌瓣有大红舌斑而又有其他底色或边色的,称红舌,不能称红素。
叶艺则叶上的色线、色斑(一般为黄、白两色,也有绿线、绿斑乃至黑线、黑斑的)。
株型艺有矮种、中矮、行龙叶、龙卷叶等等。
在可赏的兰花中,以上花艺、叶艺、株型艺中的各种各样赏点(艺),一般在一株兰中只有一种艺得到突出而强烈的表现。
如莲瓣兰的小雪素,原来只有白花素心一种艺,但现在发现有几株小雪素上有中透叶艺,这几株小雪素就有两艺了。
我们把这种一株兰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强烈而突出的赏点(即艺)的兰,称为多艺兰或兰花多艺品。
一般来说,兰花的多艺品,其品赏价值会更高。
多艺品多为已有的名品、珍品变异出新艺而成多艺,也有新采山兰一出现即表现为多艺的。
越多突出赏点的兰花,越见其珍稀,越受兰界的欢迎。
所以,兰花的多艺品目前已成为兰界的新追求、新热点。
在千姿百态的花卉世界中,很难找到一种花像中国兰花那样,花形、花色千变万化,变幻莫测。
中国兰花花形花色的多样化、多变化尤以蝶花、奇花为著。
何谓蝶花?
兰花中捧瓣或萼瓣部分或全部舌瓣化或类舌瓣化,开成形与色像翻飞的蝴蝶,故名蝶花。
何谓奇花?
兰花中各朵开成比常规兰花朵瓣数、蕊柱(鼻头)多或少、或奇,有的朵型或花瓣也起明显变化,此类花在兰花中极稀奇且有观赏价值者称兰花奇花。
蝶花、奇花可说是兰花的一道绚丽而幽香的风景线,甚为兰友们所注目。
国兰花形花色的品赏,蝶花、奇花类的品赏一般来说,较色花、素心花和一般瓣型花类的品赏为晚,也较日本人品赏兰花的叶艺为晚。
据兰花史籍记载,较早出现的上品位的蝶花为春兰四喜蝶(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江浙,见《兰惠小史》),多瓣奇花为春兰绿云(相传清同治年间,约1869年,杭州留下镇陈氏从附近的五云山采得栽培)。
(清代《第一香笔记》、《艺兰四说》有形似蜂蝶之说,但无花名。
)同时及随后出现的春兰蝶花还有杨氏素蝶、蕊蝶、余蝴蝶、舞蝶、珍蝶、小蝴蝶、迎春蝶等等,奠定了蝶花在兰花中的赏玩地位。
多瓣多天多鼻之类的奇花的大量涌现则为较后的事。
可以说,兰花的蝶花、奇花的鉴赏原始于江浙春兰,及至20世纪后半叶,台湾省兰风大盛之时,蔚及墨兰、建兰(此类兰花台湾、福建产量较多),出现了墨兰(报岁兰)蝶花文山奇蝶、乾坤蝶、华光蝶、文汉奇蝶,奇花大屯麒麟、玉狮子、国香牡丹、馥翠等等,及随后的建兰蝶花宝岛仙女、复兴奇蝶等等。
待至中国大陆开放改革之后,各类兰花资源的大量开发,大量的墨兰、建兰、春兰、蕙兰、寒兰、莲瓣兰、豆瓣兰、春剑、送春等等也出现大量的可赏的蝶花、奇花。
至此,蝶花、奇花在兰花界中蔚为大奇观,其欣赏价值和贸易价格也因其蝶与奇而大领其风骚,常是每株售价上千逾万。
兰花的鉴赏领域也大为展拓。
兰花的蝶花、奇花其栽培品种也蝶之又蝶,奇之又奇,每每为兰界同仁追逐争赏的佳品。
如此之多的大量兰花蝶花、奇花的出现,究其原因,从兰花这种植物的生态来说,有三个因素:
一、兰花是虫媒花,要靠昆虫授粉,要有效地引诱昆虫来授粉,因此在其进化过程中,内三瓣的花瓣,最下面的一瓣即进化为舌瓣(唇瓣),并出现类似昆虫的身躯或翅翼的彩色斑点、条纹,让昆虫误认为是同类而飞扑而来,在采蜜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兰花的授粉,或将此兰花的花粉块带到其他兰花中,造成异花授粉。
这一现象在伟大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兰花的授粉》中已描述过。
近年来英国的植物学家还发现,有的兰花的舌瓣的形状色彩还进化成某种雌性昆虫的样子,以引诱其同类的雄性昆虫前来交配,在其误交的活动过程中得以授粉。
有的植物学家还观察出兰花的舌瓣往往长成平展前伸或成兜状像是直升机降落的平台,可让昆虫平坦降落,或留在兜里,更好的采蜜、授粉。
由此,我们可这么推理,兰花为了增强其对昆虫的诱惑力,在进化过程中,还进一步让其萼瓣或捧瓣也舌瓣化,让昆虫更能在远处即被吸引而来,于是出现了蝶花。
二、正由于兰花是虫媒花,而各类兰花开花的花期义多有交叉或送合者。
各种昆虫纷飞于各类兰花丛中,便容易出现异花交叉授粉的机会,在自然生态的杂交情况下,也容易出现多种多样的蝶花、奇花。
三、返祖现象。
据浙江植物学家杨涤清先生介绍,由于兰花是虫媒花,昆虫传粉提高其繁殖率,在进化过程中可减少花朵的数目,以节约植物体本身的物质和能源,因此,可综观兰花的花的进化是:
花序由圆锥花序短箭头总状花序短箭头单生花;花朵由多朵短箭头单朵;花型由花萼等与花瓣同形短箭头花瓣进化成不同于花萼的瓣形短箭头花瓣的下一瓣又进化成特形的舌瓣(唇瓣)。
当今我们所见到的一些兰花蝶花、奇花,如树型花、聚生花、多瓣蝶化,多瓣轮形等等,多为兰花的某些返祖的现象。
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妙,出现这么多的物种变异。
兰花就是这么美妙,可出这么多形形色色的花朵供我们观赏。
蝶花大抵可分为外蝶(萼瓣舌瓣化,含裙蝶——下萼瓣舌瓣化向下拉长如裙裾)、内蝶(捧瓣舌瓣化,含三心蝶——蕊蝶、四心蝶、五心蝶、捧瓣竖起的猫耳蝶、兔耳蝶、虎耳蝶)、内外全蝶、素蝶、奇瓣蝶、瓣型蝶等等。
奇花太抵可分为一般多瓣多舌多鼻奇花,牡丹、菊、睡莲瓣多瓣奇花,母子花,树型花(分枝状花)、奇瓣花、素奇花、少瓣花等等。
总之蝶之又可赏、奇之又可观者均为佳品,不可赏不可观者为次品。
大抵来说每朵每年开花都较规范,即有固定的规律,或变化多也可看出其变化的规律来的多为好花。
偶然出现的不稳定的为次品。
蝶花、奇花加叶艺的为花叶多艺佳品。
以上可供选拔蝶花、奇花品种的参考。
中国兰花——中华民族浩然正气与优秀品种的象征
中国兰花是我国原产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习称国兰,简称兰;又名侍女花、
燕尾春、兰草、媚世等。
国兰花葶高出,叶色亮绿,四时常青,潇洒矫健,风
度翩然;花开四季,花姿俊秀,香气远溢,清雅沁人。
既能在优越环境中生长,
也能在风霜凛冽之中孕育花蕾,尤能在春寒料峭中散发沁人心脾芳香,表现出
顽强的生命力,自古以来,受到国人尊崇和珍爱。
古人说:
“书之骚,草之兰,果之橄榄,可称三绝”。
“竹有节而啬花,梅
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
”把兰誉为“香祖”、“国香”、
“王者香”、“天下第一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等等。
故自古从至
圣先师到忠义之士,文人墨客,以及现代文学家、艺术家、革命者都酷爱兰,崇
尚兰,兰为正气所宗。
中国原产,栽培历史悠久
中国兰通常指原产于中国境内兰属(Cymbidium)植物中地生兰种类,主
要是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春剑、莲瓣兰等。
中国兰则包括在我国
境内分布的野生种类约有30种,全国除东北、华北外,都有分布。
其种数占
世界兰属植物一半以上。
中国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十分久远。
据《广博物志》中记载,帝尧之世就
有金道华种兰花之传说。
兰花最早见诸文字记载,则是在《周易·系辞》中有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礼记》中有“诸侯执薰,大
夫执兰”、“妇或赐之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表明我们祖先3000多年前就把
兰花作为贵重的礼仪用品和孝顺之物。
中国兰栽培,最早见于屈原的《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在《招魂》中有:
“高堂邃字,槛层轩
些。
层台累谢,临高山些……。
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经堂入奥……。
”意思
是说在楚怀王宫苑中有楼台、亭、水榭,假山中有溪水潺潺,微风摇动雨后阳
光下的蕙叶闪闪发光,丛丛兰花扩散兰芳,香气飘进大堂,溢满内屋。
汉代,王室、诸侯已开始大垦养兰。
兰花栽培和园艺技术有较大提高,提
出养兰应填上砂石,则兰会长得更好。
魏晋时,兰花已从宫廷禁苑中逐渐发展
到士大夫及豪门私家花园中。
曹植有“秋兰被长坂”,嵇康有“息徒兰圃,秣
马华山”,陶渊明有“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等诗句。
唐代,兰花逐渐发展到一般庭园,民间栽培兰花已很普遍。
唐太宗有“兰
气已薰宫,新蕊半妆从。
”李白的“孤兰生幽园,从草共芜没。
”白居易的“种
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刘禹锡的:
“上国庭
前草,移来汉水浔。
朱门虽易地,王树有余荫。
”唐末杨夔《植兰说》载有:
“或
种兰荃,鄙不遄茂。
乃法圃师,汲秽以溉。
而兰净荃洁,非类乎众莽。
苗既骤
悴,根亦旋腐。
”总结了种兰经验。
宋代养兰、赏兰之风更为盛行,艺兰技术日渐普及,咏兰、画兰之风也随
之兴起,且出现兰花品种分类和兰花专著。
宋赵时庆撰《金漳兰谱》(1233年)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研究兰花专著。
还有王贵学的《兰谱》(1247年),两书共记
载30多个兰花栽培品种形态特征,并总结了栽培方法。
至明、清两代,兰花
栽培已进入了昌盛时期,艺兰专著逐渐增多,艺兰名家辈出,也积累为数可观
的兰花珍品和丰富的栽培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艺兰事业有了更大发展。
朱德同志视兰如宝,大力提
倡种兰,并向北京、上海、苏州、南昌、广州、长沙、成都、福州、贵阳等城
市植物园、花圃多次赠送自已培育出来的兰花珍贵品种,倡导在公园、花圃、
风景名胜区与植物园辟兰花专门种植园,以便搜集兰花品种,进行兰花研究,
供群众观赏,推动艺兰事业的发展。
80年代以来,爱兰养兰人越来越多,兰事活动日趋活跃,整个兰界呈现出
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兰圃纷纷建立,兰花药用价值、食用价值逐渐得到开发,
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显著,兰花市场正在形成。
各种兰花专著业版了近20
部,把兰花研究提高到了现代科学新水平。
特色显著,品种繁多
我国兰花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株型矮小、早春二三月开花的春兰系列;
有叶秀花多四五月开花的蕙兰系列;有叶短直立六至八月开花的建兰系列;有
花多叶狭十一至十二月开花的寒兰系列;有花多叶长,冬季一二月开花的墨兰
系列,还有线艺叶兰系列。
中国兰属地生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根肉质,细长圆柱状,不分枝或分枝;
其根中心有线状“筋”,无须根与根毛;健壮根颜色为亚白色,幼根为白色,
根与兰菌共生。
中茎极短,短缩成卵球状,俗称假鳞茎,其形状、大小因兰花
种类不同而异,作用为贮藏养分和水分。
假鳞茎常丛生在一起,通常一个假鳞
茎只能抽出一支花与3——7枚叶片,但依兰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叶为线形带
状或剑状,边缘有锯齿,质地革质,叶态、叶色因兰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兰属
植物的花为不整齐花,分为花萼内外两轮,均为3片,中辨转化为唇瓣,雌蕊
和雄蕊合生在一个蕊柱上,称为蕊柱,俗称为“鼻头”,是区别兰科与其他科
植物主要特点。
兰为总状花序,一支花序上通常生着多朵花,但春兰只一葶一
花,稀二花,且葶短。
兰花花瓣有梅花瓣、荷花瓣、水仙瓣、蝴蝶瓣、菊瓣、
牡丹瓣、竹叶瓣、素心瓣、奇瓣等,包容了一系列名花的口味和艺术内涵。
中国兰的兰香高雅,是花香中最具特色的。
宋代黄庭坚在谈到兰花时,对
“国香”“字解释道“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子之色盖一国,则曰国
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中国兰之香集众香之长,清幽独特,给人以
淡远感、深悠感、沁心感;似有若无,似远忽近。
具有四大显著特色;其一是
“清”。
兰的香气,清而不浊,无刺鼻之弊,又无脂粉之气,格调高雅。
沐浴
在兰香之中,世尘全消,如对明月,如临清泉,真仙界中人也。
其二是“幽”。
也称暗香。
“香来无觅处”,初则有久则无,远或有近却无,似远忽近,似有忽
无,使人留恋不已,余味无穷。
其三是“远”。
古人歌颂兰香的诗句常有“兰
生林樾间,清芬倍幽远”,“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之类佳句,可知即便在
森林或旷野之中,兰香也能在林满林,在谷满谷了。
其四是“超”。
兰花开在
群芳竞发之时,超凡出众,卓然不群。
春兰醇香,蕙兰浓香,建兰、寒兰清香,
墨兰淡香。
多元文化正气所宗
古人贵兰,将兰花比作人格化身,有国香、香祖、王者香、人格之花、民
族之花的比喻,而且渗到人们精神世界里,世代承沿,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的兰文化体系。
把兰花推上王位则是春秋末期的孔子。
孔夫子称“兰当为王者
香”,对兰美德推崇备至。
比孔子稍晚一点的越王勾践在渚山种兰花以示明志。
兰与高尚品德修养相融和,从而使兰有更深刻文化内涵。
楚时屈原也酷爱兰花。
他在被流放到沅湘后,在那里种植大片兰花,身上
佩挂着兰,嘴里吟咏着兰,以兰自喻高洁,袒露出一颗爱祖国、爱人民赤子之
心。
汉代楚骚之风大兴,对兰花尊崇和珍爱有增无减。
汉武帝大唱《秋风辞》: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汉代筑有倚兰殿、兰台等建筑物。
兰
台为汉代宫廷藏书处,并置兰台令史,掌书奏,至唐有兰台,兰省官司署,其
令官都前置“兰”字。
古人把优秀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兰藻”,
把言论之精美或肺腑之言叫做“兰言”,把人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将
资质坚贞称之为“兰石”,孝顺父母喻为“兰陔”,把友人相契为兄弟称为“金
兰结拜”,将良朋好友称之为“兰容”、“兰交”,将得意的弟子称之为“兰玉”,
把身怀绝技之人称为“兰子”,把杰出人物去世比作“兰摧玉折”,把他人书信
等为“兰讯”,良时或春日叫做“兰时”,妇女所居之宝叫做“兰房”,七月金
秋称为“兰秋”或“兰月”等等,对诸多美好之人和事或物与愿望都以兰喻之。
近现代,也有许多爱兰名人,如鲁迅,1931年,他在《送O.E.君携兰
回国》一文中写道:
“椒焚桂折佳老人,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
故乡如醉有荆榛。
”意思是让远方日本朋友将这芳馨兰花带去吧,这里环境恶
劣,无法种兰了。
借咏兰揭露国民党制造白色恐怖,镇压革命人民的愤怒心情。
朱德元帅有“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等。
陈毅元帅《咏兰》:
“幽
香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赞赏兰花本质好,自有
更多的人喜爱它。
董必武赞兰有四清:
气清、色清、神清、韵清。
爱国将领世
纪老人张学良在50年绵绵的幽梦岁月中,寄情于兰花,以寓君子之志,对祖
国大陆所产兰花尤为钟爱,在他花园里,都摆在突出位置。
由于他的声望及对
兰花的精深研究,被兰花界推举为世界兰蕙交流协会名誉会长。
曾期望国人“应
发扬它的幽光,以为复兴中华文化之一助,当有赖有心人共同努力”。
中国兰文化还反映在兰饮食文化、药用文化、装饰文化上。
在《神农本草
经》、《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中医药书中都有兰的药用记载。
兰花纹为传
统装饰纹样,纹样高雅纯洁,是常见花卉装饰纹样图案之一。
我们说的国兰素花品系,比传统称谓“素心兰”有所拓宽。
历史上选育出的国兰优秀品种多要求花被脉纹隐密细腻,其中花被不见杂色且舌瓣也纯净的,其花容更为雅致,香味上乘;唇瓣位置在整件兰花绽展时居中,异化为颇似寻常花花蕊形态,在我国赏兰习惯中称之为“素心兰”。
素心兰一词的定义,其实就是“素色的花蕊”词义演释而来。
国兰历史上选育出的素心兰花容多具备这一固有的品种特征。
这就是我国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兰花文化发展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素心兰”品种。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兰花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产兰区野生兰花资源得到空前的开发,新品种层出不穷,整个艺兰界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艺兰咨讯、兰文化刊物、理论著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国兰中素花品系也推出了许多前所未闻的优良品种,如元宝素、双宝素、绿苔素、红舌素、素色花、复轮素花等等,令人目不暇接,与历史上选育出的“素心兰”名品荟萃,已形成较传统意义上的“素心兰”姿色多元而又独具个性的国兰素花品种系列。
国兰素花基本色调明快、姿韵简约而妖娆,在品态纷呈的国兰种群中独具风格,一改国兰不如洋兰媚丽的认知习惯,令人耳目一新。
可以预料国于素花品系会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生态环境适应性广泛、花香馥郁等优势而远远超过洋兰观赏与实用价值,而为世界人民喜爱,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可拭目以待。
从目前已选拔出的国兰素花种群宏观状况来看,传统“素心兰”品种定义已很囊括整个素花品系丰姿绰约的形态特征了。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称作“国兰素花”。
“国兰素花”这一新概念的形成是广大艺兰家勇于实践智慧的总结,并非笔者别出心裁的创意。
各位艺兰家、艺兰爱好者在为其选拔的素花品种冠名时己多有论及,称素花而鲜有称“素心”的。
从追求单纯“素”的舌态己演释为追求内容多元的全花“素”的审美印象。
传统定义的“素心兰”面对兰花文化发展中的新形式、新时尚显然需要加以拓宽。
花卉传统意义上的“素心”所指何物?
从字面上理解应处于花朵中心部位的花蕊,兰花则应指蕊柱——唇瓣居蕊柱下部,但并非科学意义上的花蕊器官。
可见囿于历史认知条件下产生的“素心兰”概念,是没有较确切的科学含义的。
仅以约定俗成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现代,名品中的姣姣者选拔尚无科学规律可循,不知湮没了多少优良品种。
也许这就是国兰素花理论上定位远远落后于辩型理论水平历史的偏颇吧。
应当认为,国兰素花理论的进步,新品种得到科学公正的评价与选拔,得益于国兰文化改革开放后与世界赏花艺术文化交流与结合。
我们在自我陶醉于“赏素心兰、做素心人”,执着地追求国兰“人文美”文化价值之余,难道不应该更多地关注国兰自然美的艺术真谛吗?
艺兰形式与内容有机的结合,才是我国兰花文化走向世界的正确方法论。
“国兰素花”概念若能为艺兰界同仁认同,应该及时讨论规范国兰素花品系植物学特征及选种的基本原则。
作者浅见:
国兰素花品种基本要求其主、副瓣色彩相同或差异不大,“舌”瓣严格要求纯净,“舌”瓣上朱点要求硕大、完整、鲜明、端庄或者独具韵味,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者概不能入选。
花被、舌瓣、花莛基本色调相同为全素花,又符合国兰瓣型标准者其品位上乘。
在此基础上花被边缘复轮异色完整、素净,舌瓣上有硕大、鲜明、端庄朱点者,较全素花更可观瞻,姿韵独特难求,视为珍品。
主、副瓣、舌瓣同色,花莛异色或主副瓣同色、舌瓣异色者为中。
各种花器官虽纯净,但色彩相互间差异较大者,只能按瓣型标准品评。
同为国兰素花,基本色调未必相同。
依据色彩美学原理立论,对比度鲜明为优选原则。
晶白、黑色最能体现国兰素花对比度强烈的独特风格,且资源稀少,尤为珍贵。
金黄、大红、翠绿、净白为上品。
乳黄、乳白、老绿、浅红为中。
纸白无华为下。
桃腮、艳口之类,着色浅晕、若不太损及全素花的总体印象,亦可入选。
国兰素花绽展姿态基本上亦要求符合国兰瓣型理论标准,不合瓣型要求而姿韵独特者仍可入选。
国兰素花以其独具明快的色彩、鲜明的对比度,在整个兰花家族中表现出独领风骚的自然美风采,已深深受到现代人特殊的青睐与追求。
因为最能体现大自然气息与本色的自然物种——一国兰素花,尤其能与现代人生理需要与心理渴求自然整合,且惠而不贵,江山气韵蕴溢于方寸盆盅之中,足不出户即能陶情于自然的恩泽。
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中国兰花文化一旦从少数人构筑的亭台楼阁文化圈内走向大众文化之路,一定能让中国兰花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壶天散墨,小儿涂行。
莽夫抛砖,欲引玉出焉。
笔者自勉。
莲瓣兰和线叶春兰(豆瓣绿)的区别
莲瓣兰和线叶春兰极为相象,即便是这两种兰草的产兰区的养兰熟手,也有误识的现象。
这两种兰草的普草价格悬殊,我们这里的莲瓣兰10元一苗,线叶春兰元一苗,识别不清,买草是要吃大亏的。
一般说来,莲瓣兰和线叶春兰的叶宽的大都在左右,叶长40~50cm者居多。
莲瓣兰叶片上有不太明显的两条副脉(副筋),少有四条副脉;线叶春兰大多有2~4条明显副筋。
莲瓣兰叶面顺滑,线叶春兰叶面较糙手。
莲瓣兰收脚紧,每叶的叶柄部刚劲有力;线叶春兰叶脚较散,且叶柄部浅u形居多,因而显得没有“骨力”。
莲瓣兰假鳞球大多错位分布,线叶春兰假鳞球大多成一字排列。
莲瓣兰根粗壮,根尖部钝圆;线叶春根亦粗壮,兰根尖部锥形明显。
莲瓣兰一箭多花,大多着花2~4朵,花色多为麻白,幽香、长椭圆瓣形居多;线叶春兰一箭单花,少有双花,花色大多为深绿或浅绿,荷形居多,基本不香。
线叶春兰的株芽出土前比较肥壮,光泽度弱;莲瓣兰出土前较为尖利,光泽度强。
线叶春兰分布较宽,海拔800~2000多米的山坡多有生长;莲瓣兰分布带较窄,一般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适宜环境中才能生长,且生长比较集中,生长莲瓣兰的地方也往往伴生着线叶春兰。
莲瓣兰也有象线叶春兰的,而且出好花的莲瓣兰中,相当一部分粗看有线叶春兰的特征,开花才是最后鉴别的依据。
线叶春兰也有象莲瓣兰的,也只能在开花后最终裁定。
不过,叶脚、假鳞球排列、根尖(没有剪掉)是识别的关键!
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提高识别准确率的基础。
写了这么多,其实有经验的兰友一看草就已经泾渭分明了。
此文只作参考,特殊情况不在讨论之列。
精品兰花的定位与前瞻
国兰精品成为观赏植物中的精灵与尤物,从古至今受到无数爱好者追棒与热爱。
古时的富商大贾、官绅仕宦、文人墨客置兰养兰,很少有利而谋者。
当时精品兰花犹如古董,品高价昂。
人们购置兰花,可以一掷千金;人们莳养兰花,遍求养兰能手。
兰蕙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被作为精神依托,兰花也因此附着了么深厚的文化色彩。
如此定位古人养兰,我们又该怎样看待今天的人们为什么将兰花当成圣物追棒,且人数和价值的取位皆远远超越了古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兰花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