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91192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82
- 大小:108.09KB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1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季银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
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容
课时
总课时
备注
1
课前准备
2
《魔幻的颜色》《万花筒》
2
2
3
《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
2
4
4
《前前后后》
1
5
中秋放假
5
国庆休假
6
《登山游戏》《黑与白》
2
7
7
《快乐的回忆》
2
9
8
《星空的联想》
2
11
9
《天然的纹理》《美丽的花》
2
13
10
期中考试
11
期中作业展览
《美丽的花》
1
14
12
《各式各样的鞋》《团包纸工》
2
16
13
《团包纸工》《化平凡为神奇》
2
18
14
《梦幻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
2
20
15
《我设计的自行车》《新颖的电脑》
2
22
16
《会响的玩具》《电脑美术》
2
24
17
《美术小记者》《迷人的动画片》
2
26
18-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试
总课时1
魔幻的颜色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间色的调配,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感受吹画活动及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抽象绘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4、吹画后,能展开想像,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
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并发现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将颜色调到适当的浓度,吹画后,能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法学法】
谈话法、情境法、启发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杯子、调色盘、画笔、清水等
学生准备:
调色盘、画笔、笔管、画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故事激趣
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上来了三个小伙伴,想和我们一起玩,他们是“红、黄、蓝”(课件)
看到今天天气这么好,三个小伙伴走出屋子到外面玩耍。
突然,天阴下来,眼看要下雨啦。
他们急忙往家跑。
可是已经晚了,雨哗哗的下起来了,眼看着三个小伙伴就瘫软地在地上流动起来。
(课件)
故事先讲到这里,三个小伙伴后来的命运会怎样呢?
我们一会再看。
那么他们三个被雨淋成这样还能和我们一起玩吗?
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
其实今天老师就是带领大家和流动的颜色一起玩一玩。
(板书课题:
流动的颜色)
二、步尝试,探索发现
1、现在请同学们将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挤在调色盘中不同的格子里。
2、故事中的红黄蓝被雨淋到后才会流动起来,想让这些凝固的颜色流动起来,你有什么办法?
3、把调好的颜色滴在纸上,怎样使他们流动呢?
(用嘴吹,用吸管吹、把纸倒置……)
4、我这儿还有一幅流动的画,你觉得画怎么样?
(水多画面淡)
颜色太淡了,为什么会这样?
调色时水用的太多了。
看来调好颜色,在画面中太重要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调和你的颜色吧。
5、学生们动手操作。
用毛笔蘸上颜色很鲜艳而且会一滴一滴向下滴的时候调的最合适。
三、游戏探索秘密
1、红黄蓝之间有个小秘密,要想发现这个小秘密,就让三个小伙伴互相碰撞流动在一起吧,看看谁先发现这个小秘密。
2、生吹画。
四、总结规律
1、怎么样?
好玩吗?
还记得淋雨的三个小伙伴吗?
他们的主人甜甜发现自己的颜色中少了红黄蓝,就赶紧出去寻找。
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们随意流动的身影,而且除了红黄蓝以外,还发现了什么?
对,绿色,紫色,橙色……这些颜色怎么变出来的?
生:
红和黄,黄和蓝,蓝和红。
家观察的真仔细,对,这就是红黄蓝之间的小秘密被大家发现了你们真了不起。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美丽的画,你们想看吗?
”
(五)作品欣赏,启发联想
1、作品欣赏
自然地进入作品欣赏阶段(课件展示)。
甜甜一看赶紧让红黄蓝在纸上尽情滴流动起来,看,流动的颜色像什么?
(课件礼花、大树、花朵)真漂亮。
不过可惜礼花少了观赏的人少了几分热闹,大树少了树叶。
甜甜赶紧拿出彩笔画了起来,不一会就变出了更美丽的图画。
(课件)甜甜怎么做的对添画,添画了什么?
人物花朵树叶。
咦,这一幅是怎么做的,添加了一些剪贴的树叶。
瞧红黄蓝三个小伙伴最后是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啦。
下面该是你们的奇思妙想时间了看看自己的画面,流动的颜色像什么?
你想怎样让它变得更美。
你的像大树,添加一些叶子,你的加上大眼睛像猫,你要填上小朋友到花丛中玩。
你们想的真奇妙。
那把你们的作品进一步完成吧。
(作业课件)
2、完成作品。
七、展评。
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充满着想象的作品,老师真高兴。
来谁愿意说说自己的作品,或者对其他同学作品做个评价。
八、总结。
今天我们和红黄蓝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大家开心吗。
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丰富想象,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会充满阳光涂满绚丽色彩。
总课时2
万花筒
第1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称的图案。
2、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教学难点】
学习明白“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制作理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准备:
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猜谜语:
一座小花园,鲜花开不断,只供一人瞧,其余靠边站。
(打一娱乐玩具——万花筒)
2、揭示谜底:
万花筒的原理(万花筒用三片镜子组成一个三角形,中间放置一些彩色碎纸片,转动时由于三面镜中的影像相互反射,实物与镜中影像随着转动,不停组合成不同对称的形状,千万变化,令人百看不厌。
)
3、想不想瞧一瞧这座小花园?
师出示实物万花筒。
二、玩一玩
1、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这样?
2、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三、看一看: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四、试一试: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五、画一画: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2)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六、作业展示,评价。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七、收拾与整理。
总课时3万花筒
第2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点】
1、表现对称的图案。
2、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教学难点】
引导学习注意图案对称、色彩的搭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万花筒,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学生准备:
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展示用彩色纸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2、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
3、小组讨论,动手尝试一下。
二、探究交流
1、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2、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讨论)
3、交流:
用扣子、粘土、橡皮、夹子、小花片……
三、动手制作
1、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2、色彩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以学生再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四、总结展示
1、收拾与整理。
2、总结。
3、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
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
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总课时4
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低得特征及相对性,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低的区别。
2、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作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
表线大小,高低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教学难点】
难点:
敢于大胆像想象,表现出有趣的内容。
【教学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
同学们谁看过《西游记》?
《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
(孙悟空)师:
为什么?
因为它能神通广大。
2、可是虽然孙悟空他的神通广大到了如来佛的手中,怎么也飞不出去,说明如来佛德手怎么样?
(大)那孙悟空呢?
(小)
3、如来佛就好比是童话故事里讲的“大人国”里的人物,孙悟空就好比是“小人国”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观看影视片段:
1、认识大小要互相比较。
(1)贴画纸画好的大飞机在黑板上,问;这个是什么?
飞机。
对,这是一架由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在天空飞行。
(2)再贴画好的小飞机在黑板上,这两架飞机,有什么不同吗?
相对与上面那架笑了很多,是的,这个是一架很小的玩具飞机。
(3)原来,大和小是通过比较才能比较显示出来的。
2、交流生活中大与小对比的现象。
(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大小对比的现象。
比如我们和蚂蚁比较,我们每个人都是巨人,可是我们和大象比较的的话,我们又成了小个子。
(2)谁还能找到类似的现象。
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心中“大人国与小人国”里有趣的画面,可以把小的想象大,也可以把大的想象小,咱们来个奇思妙想大比拼,看看哪组的想法最奇、最妙。
3、汇报交流讨论大与小的想象。
想象把身边的事物变大或变小会产生哪些有趣的情景,并交流。
(1)看来,同学们的观察都很仔细。
那你想不想也到大人国或者小人国去玩一玩呢?
(2)现在请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到大人国或小人国生活,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那个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奇遇?
(3)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那我们既然能说,能不能把它画下来呢?
能,但是,要注意,你想用哪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画面的主题是什么?
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出它的大或者小人国。
三、学法指导
1、根据学生带来的用具,进行启发和引导。
2、启发学生思考:
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还有一定要记住先用铅笔画。
3、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4、讲解画面要求。
要表现出你是再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一定要把大小对比的画清楚。
如果你是在大人国,那就要把背景画的(大)而你自己画的(小),相反,如果你是在小人国,那就要把背景画的(小)而你自己画的(大)。
当然,色彩也要丰富一些。
四、指导学生创作。
五、作品评价。
总课时5
前前后后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知道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2.回忆、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加深对“近大远小”规律的理解。
3.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了解“近大远小”规律和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4.能够在绘画中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表现物体前后关系。
【教学重点】:
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生活中的前后关系现象,运用自己喜爱的美术语言表现有前后关系的美术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
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准备学具:
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评价要点:
1、是否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前后现象。
2、能否自信地将画面中由前后关系产生的效果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林荫道》。
表现的是一个很平常的山村小路的景象,一条小道曲折地伸向远方,两旁排列着迎风摇曳的树木。
从画面中,你发现近大远小的景物了吗?
(2)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
画面的主体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远处的人群与前面的三个人形成对比,起到较好的衬托作用。
(3)法国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画面描写了人们在大碗岛上休息度假的情景。
(4)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这幅画中有五十多位学者,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
二、自主学习: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照样子说位置”的小游戏,好吗?
听清要求:
请你依照我的说法来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我开始说了,同学们在我的前面,黑板在我的后面。
学生说。
例如:
XXX同学在我的前面,XXX同学在我的后面。
看来,在生活中,我们都能分辨清物体所处的前后位置,找出它们的前后关系。
可是,你了解绘画中物体的前后关系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课前观看微视频的收获。
同学们在课前观看了微视频《前前后后》,一定有所收获吧?
谁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可能会从生活中见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物体有近大远小的规律、物体间相互遮挡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等方面谈。
2、知识检测
从刚才的交流中能看出,同学们观看微视频时一定很用心。
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不知大家实践起来怎么样,我来试试。
我要画一幅画,(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条大鱼)表现有前有后的鱼,现在画面上已经有了一条大鱼,谁再来接着画?
3、欣赏小朋友的画
我们再来欣赏小朋友的画。
这些作品中有你喜欢的吗?
谁来说说?
从这些画中,你能找出前前后后吗?
(三)、创新实践:
欣赏了画家的画和小朋友的画,你是不是也想动手画一画呢?
今天的作业就是:
请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请你想想,你要表现什么内容?
以什么为主体?
是人物?
动物?
还是景物?
各个形象在画面的什么位置?
和同桌说说。
谁起来说说你的想法?
听大家说的头头是道,老师已经很期待见到你的作品了。
好,行动起来吧。
三、评价小结:
1、小组互评,推荐出优秀作品。
2、集体展示优秀作品。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绘画中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使物体之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和材料也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
请将各种几何形进行组合排列,使画面形成有前有后的空间关系。
总课时6
登山游戏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
【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彩泥、彩笔、牙签、卡纸及几幅游戏棋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
师出示游戏棋: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棋的种类。
导入新课。
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棋棋盘,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戏棋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幅登山游戏棋。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
可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教师小结:
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
(出示课件)
三、熟悉过程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学生尝试。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初步领悟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
创作内容及要安排的景物。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出示课件)
四、指导创作
1、提出要求:
(出示课件)
a)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
b)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
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
一人搞装饰,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棋子。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与众不同的创想。
小组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2、对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品提出表扬。
3、玩一玩:
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大家设计制作的棋盘都很棒,既美观又好玩。
希望大家在课堂总结后,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用泥或彩泥制作一幅象棋,跟同学或家人玩一玩,大家说,好吗?
总课时7
黑与白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本课通过欣赏不同手法的黑白画培养学生积极想象,敢于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感受的能力及大胆构思设计的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收集黑白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
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
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
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插图,小组讨论:
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
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
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
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
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三、欣赏评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创作表现:
1、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的正负形。
要求:
(1)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2)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2、学生进行临摹或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学生呈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评价小结:
1、作品展示与交流: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或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喜欢的理由。
(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说自己这幅画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课堂小结:
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地方有疑问?
六、课后拓展: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创作一幅黑白漫画,注意体现作品的形式美。
总课时8
快乐的回忆
第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出快乐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快乐的事情的回忆,交流内心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回忆和体验,尝试运用画笔表现生活中快乐的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回忆、观察、体验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学生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三年级 美术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