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word文档.docx
- 文档编号:28906550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9.44KB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word文档.docx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word文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word文档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1)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减法的一条运算规律及其应用(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学要求;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8+52=237+63=74+26=85+15=
128+175+25=64+78+36=439+302=
2、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
(1)教学第68页的应用题。
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
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
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
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
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
[板书:
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问:
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
(2)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
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
第二组呢?
第三组呢?
(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
(4)根据规律填空。
563-174-26=563-(174O26)
342-69-31=342-(O)
1284一(600+7)=1284-600O7
324-(24+198)=324-O
456-102=456-100O2
提问:
前两题为什么O里都填加号?
第三、四题为什么O里都填减号?
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说明:
应用这一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教学简便算法。
(1)教学例1。
出示例1。
提问:
这道题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怎样的数?
根据刚才学习的减法运算规律,怎样算比较简便?
为什么?
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
按照这样想的过程,黑板上的题怎样算?
(板书简便算法的计算过程)
小结:
例1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就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200,再从724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这样算比较简便。
(2)计算724--(224+30)。
出示题目。
提问:
这道题是724减去两个数的和,大家看一看这三个数,先算加法会简便吗?
你发现从724里先减去哪个数比较简便?
为
什么?
接下来再怎样算?
为什么还要用减法减去307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样计算?
(老师板书计算过程)
板书时结合提问:
为什么等于724-224-307并说明这是把刚才的规律反过来应用。
小结:
这道题是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由于724减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从724里先减去224,再减去30。
这样算比较简便。
(评析:
这里补充了这一类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认识这一运算规律还可以反过来应用,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还可以为下面例2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应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的关键。
)
(3)教学例2。
出示例2。
提问:
减数301接近几百?
可以看做哪两个数的和?
这样,400-301就可以写成400减去哪两个数的和?
[板书:
=400一(300+1)]现在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
(板书计算过程)
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
这里是怎样用刚才学到的规律的?
(反过来用)
小结:
当减数接近整百数又比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加几的和,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先减去几百,再减去几,这样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1)指名两人板演左边两题的连减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指名两人板演右边两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3)提问:
这里四道题的简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样的数?
指出:
这里应用减法的运算规律简便计算,关键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数再减。
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数,就可以应用规律使计算简便。
2.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
提问:
第
(1)题里两道算式结果是不是相同?
第
(2)题呢?
这说明了什么?
第
(1)题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
为什么?
第
(2)题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
为什么?
下面一个算式的计算为什么不简便?
(两个数的和不是整百数)
你能看出这样的题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用简便方法算吗?
(第一步能得到整百数以后再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减法运算的规律是什么?
应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关键要看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2、3题。
(十)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4~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又比整百(整十)数稍小一点的数的简便算法,能按简便算法正确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39十102=458+203=
230-102=500-203=
指名学生口答过程,老师板书。
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提问:
这里的第二个加数或者减数有什么特点?
用简便算法时,都是把它看做怎样的数计算的?
指出:
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如果加数或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就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这样计算起来就比较简便。
2.下面各组算式里哪个得数大?
为什么?
264+98135+297351--96516--397
264+100135十300351--100516--400
提问:
每组里哪道题的加数或减数接近整百数?
哪道题计算可以用口算?
能不能像前面复习第1题那样把接近整百的数先看做整百数,用简便方法来计算呢?
(评析:
这里通过题组比较,一方面使学生应用和、差的变化规
律判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分析、推理,理解简便算法的算
理;另一方面,通过比较,也便于学生联想到可以把每组第l小题
里的加数或减数先看做整百数来计算。
紧接着的提问便是在对比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数的特点,联想起按前面复习的方法计
算,使复习和新课紧密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
)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现在我们看第一组里的第1小题。
+98)
(板书:
264
(2)提问:
怎样算比较简便?
(板书:
264+100)加上100后比原来的得数大了还是小了?
怎么办?
(板书:
一2;并在整个算式前板书:
=)
你能说一说264+98=264+100-2是怎样想的吗?
结果是多少?
(板书得数)
(3)小结:
这道题把98看做100来加,多加了2,所以要减去2。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135+297:
第二组的第1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板书:
135+297)
(2)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谁来说一说,用简便方法计算是怎样想的?
(3)小结:
如果一个加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又比整十、整百
数稍小一点,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数加,然后多加了几就减几。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第三组第一小题用简便算法要怎样想,怎样算呢?
(板书:
351-96)
(2)指名学生口答出先看做100减。
(板书:
=351一100)减去100后比原来的得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怎么办?
(板书:
+4)
追问:
为什么减去100后要加上47
结果是多少?
(板书得数)
(3)小结:
把96看做100减,多减去了4,所以再加上4。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516-397:
第四组第一小题用简便方法怎样算,你知道吗?
(2)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
提问:
这样做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加上37
(3)小结:
如果减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又稍小一点,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减,然后看多减了几就加上几。
5.对比。
提问:
例3和例4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不一样?
指出:
例3和例4里都是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然后看如果多加了几就要减去几,如果多减了几就要加上几。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l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提问:
第一行为什么要减去后面的几,第二行却要加上后面的几?
2.练习十四第4题。
用小黑板出示,说明要求,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让学生口答练习情况,老师板书。
要求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3."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板书课题)当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用简便算法要怎样想?
强调:
当加数或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又稍小一点的时候,可以用简便算法,就是先把这个加数或减数看做整十、整百数计算,但要注意,多加了的要减去,多减去的要加上。
五、课堂作业:
第5、6题。
(十一)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练习十四第7-1l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十四第7题。
'
2.揭示课题。
我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的一些规律,可以使一些加、减法的计算简便,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今天这节课,主要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8题。
(1)提问:
竖着比,每组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
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横着比,接近整百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练习前两组。
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
结合提问:
做第一组两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二组减法里最后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为什么减27
(4)提问:
这两组题里减去的或加上的都是接近整百的数,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指出:
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点的数时,可以
先把它看做几百与几的和,加上或减去几百,再加上或减去几;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然后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
2.练习十四第9题。
(1)学生分两组练习。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练习本上做一组题。
(2)集体订正。
提问:
每组里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得数是不是相同?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在加、减混合运算里,先加后减,调换位置先减后加,或者先减后加调换位置先加后减,得数怎样?
指出:
在加、减混合运算里,把数和符号同时调换位置,计算结果不变。
3.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直接看题口答得数,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四第1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
第
(2)题分哪几步做?
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是根据什么列的?
2.思考题。
(1)读题。
(2)提问:
哪个店剩下的水果多?
为什么?
(学生说明理由时,老师结合画出线段图。
并说明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差就减少)多多少千克?
你是怎样想到的?
指出:
被减数不变,减数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0题。
(十二)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74页例1、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五第l、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对具体运算的分析、综合,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某些实际问题要用乘法或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掌握1或0在乘法计算里的特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三道题各表示什么意义。
18十16=()34-16=()34
提问:
减法对于加法来说,是怎样的运算?
2。
说说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12X324X640X5
3.说说口算下面各题是怎样想的。
28÷4=54÷9=40÷8=
4.引入新课。
从二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乘法和除法,知道乘法和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学过乘、除法的计算。
现在要像学习加、减法的意义
一样,学习乘、除法的意义,(板书课题)掌握乘、除法一些规律的知识,进一步学好乘法和除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
(1)出示例1,学生读题。
提问:
这道题求一共重多少千克要怎样想?
指名学生口答乘法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追问:
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板书出26+26+26+26十26。
提问:
这道加法有什么特点?
怎样算比较简便?
(板书:
26X5=130)这里的乘法算式求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3)上面这两个乘法算式都是求的什么?
(板书: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和加法比,哪种算法是简便运算?
(板书:
简便运算)乘法是怎样的简便运算?
谁来说一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概括出乘法的意义,让学生书上读一读。
(4)提问: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什么?
乘得的数叫做什么?
说明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在算式下面板书:
因数因数积)
追问:
15和4都叫做60的什么数?
26和5都叫做130的什么数?
小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让学生默读题目。
现在我们把例2和例1比较一下。
例1是已知什么数,求它们的什么?
指出:
在例1里,已知两个因数,求它们的积,用乘法。
提问:
同例l相比,例2的两小题与例1都是哪三个数量?
与例1有什么不同?
例2与例1在已知条件和求的问题上有怎样的关系?
(结合题意说明是相反的。
)
从例1的算式上看,例2第
(1)、
(2)题是已知什么,求的什么数?
要怎样算?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和例1相比,这两道除法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用的什么算法?
想一想,怎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概括出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在书上读一读。
(2)提问:
你仔细看一下三个算式,除法与乘法是不是相反的关系?
除法对于乘法来说,是怎样的运算?
(板书)
(3)在除法算式里,已知的积叫做什么数?
(板书:
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什么数?
(板书:
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做什么数?
(板书:
商)
(4)说说下面各算式的意义。
76÷19=()8l÷3=()100÷25=()
提问:
这里的三个算式表示的都是怎样的一种运算?
小结:
所以,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教学一个数是l或0的乘法计算。
(1)口答。
4X1=4X0=0X0=
(2)提问:
一个数乘以1,得怎样的数?
一个数乘以0得什么数?
0能作除数吗?
看一看,课本第74页上是不是这样说的。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一练"第1、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提问:
第1题为什么用乘法?
第2题为什么用除法?
追问:
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怎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2.让学生做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说说各怎样算的,并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乘法或除法做?
3.看第2题图,弄清乒乓球每袋5个,每箱装200个。
让学生提出乘法和除法的问题,说说怎样想到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你知道了些什么?
请你告诉大家。
(十三)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对乘、除法进行验算,以及求乘、除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2.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观点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十五第3题)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五第3题。
2.口算。
(小黑板出示)
4X6:
二:
12X3:
:
:
24X4:
:
:
24÷4=36÷12=96÷24=
24÷6=36÷3=96÷4=
提问:
从上面三组题看,乘法是怎样的运算?
除法是怎样的运算?
除法对乘法来说,有怎样的关系?
3.引入新课。
我们看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里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整理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提问:
谁来说一说乘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在课本第75页上把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填写完整。
指名一人在小黑板上填写。
集体订正。
说明: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其中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其他两个数相乘或相除表示出来。
2.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用。
(1)提问:
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两方面的问题?
(2)"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结合提问:
做乘法是怎样验算的?
这是应用了哪个关系式?
做除法是怎样验算的?
应用了哪个关系式?
还可以怎样验算?
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指出:
应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乘、除法计算的验算。
验算的方法是把算出的得数看做已知数,根据关系式来验算,看验算时算出的结果是不是算式里原来的数。
(3)"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
应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求乘、除法算式里的未知数J。
在求未知数J时,先看上在算式里是未知的什么数,然后根据刚才的关系式想J等于什么,并列出式子,求出结果。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第4题。
(1)指名学生口答第
(1)题,老师板书。
提问:
你是根据什么关系式来写出这两道除法算式的?
指出:
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这三道算式是互相联系的。
(2)指名口答第
(2)题,老师板书。
提问:
为什么根据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出这样两道算式?
指出:
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商X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所以根据一道除法算式,就可以写出相应的一道乘法算式和另一道除法算式。
这是互相联系的三道乘、除法算式。
2.练习十五第6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题是怎样列出等式的。
指出:
列含有未知数Y的等式解答时,最重要的是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这样才能正确求出J的值是多少。
3.练习十五第7题。
根据图中商品的标价,你能想到哪些乘法或除法问题?
把你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或除法算。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练习十五第8题。
小黑板出示。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老师在小黑板上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提问:
这些数量关系式里都是哪三个数量?
根据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式可以写出几个除法数量关系式?
写除法关系式时要怎样想?
(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
5.第77页思考题。
(1)第
(1)题。
提问:
积的个位上8是哪两个数乘得的?
第二个因数个位与第一个因数十位上5乘满10吗?
第二个因数个位是几?
第一个因数个位呢?
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减法 一些 简便 算法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