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专题讲座之一.docx
- 文档编号:28905757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15KB
有效教学专题讲座之一.docx
《有效教学专题讲座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专题讲座之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教学专题讲座之一
有效教学专题讲座之一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美国教育家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7种教学行为是:
“有效的班级管理、良好的课堂氛围、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1、教师要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班级(课堂)规则的制订。
一开始就要立规,使每一个学生明确上课要注意的事项。
课堂规则不要太多,4—8条为宜,少了不全面,多了则变得繁复而没有约束力。
其次,教师要形成自己一贯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流畅?
当教师形成自己稳定的风格且学生适应后,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学生自然就会知道,形成自觉习惯,这样保障了课堂教学不被打断而流畅。
第三,对问题行为低调处理。
问题的行为干扰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如果抓住不放,其实就是在扩大这个非主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问题行为的处理上。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方面,注意松紧结合、张弛有度,课堂教学是有节奏感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另一方面,课堂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教学是组织化、结构化的,要注意整体与部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以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3、清晰授课:
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4、多样化教学:
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
5、任务导向:
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
6、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7、确保学生成功率:
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
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
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
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二、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一)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
目前课堂教学低效、无效教学原因集中表现在:
1、教学设计环节:
缺少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精心设计。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进行认真,周全的教学设计。
具体表现在:
(1)教学目标模糊;
(2)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当;(3)缺乏对学生认知现状的分析,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的设计。
(4)对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媒体的设计等等缺乏周全的考虑。
(5)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
2、教学实施环节:
缺乏有效引导和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今天的课堂教学,一方面为了追求“高效”,节约时间,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的概念、规律、问题的分析往往没有认真设计有效的启发,引导进程。
为了成绩,把更多时间放在学生反复,机械的课堂练习上。
另一方面,很多教师注意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结论不适宜过早告诉学生,要以启发的方式提出,但教学实施中往往缺少耐心的等待,往往为了教学的进度,提出问题后很快以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方向上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指向预定答案。
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的空间。
学生的主动性被抹杀了,总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不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另外,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课堂上表现多的是教师预设条件下的教学,很难看到师生互动的智慧生成。
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过多注意于自身的教,但对学生如何学的真实情况却缺乏关注,缺乏了师生间思维的有效碰撞。
课堂中学生往往局限于被动的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学生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反馈意识等缺乏。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教学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
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3.教学反思环节:
缺乏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有效教学长远来说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上。
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日记等的教学感悟,这就主动放弃了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的良好机会。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有效教学主要涉及两面个问题,一是要转变教学的观念,把新的课程理念贯彻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二是要对课堂教学的优化。
具体来说:
A.有效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结合课标准确解读教材。
(1)开学前拿到教材,应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知道教材改动的地方。
(2)把握单元、章节(专题、板块)和课文的知识内容。
(3)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认清所教知识对今后学习的作用。
(4)明确所教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5)研究教材中提示性文字、教材练习和教学建议,明确编者意图。
(6)在教案中简要书写“教材分析”。
2、有机整合资源。
(1)灵活处理教材。
①突出重点内容;②分散化解难点内容;③选择最佳切入口;④一课时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
(2)适当引进教学资源。
①引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②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活学活用教材知识;③引进课外资源,匹配学生实际,拓宽学生视野,延伸学习空间。
3、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1)设立单元、章节(专题、板块)、课文的教学目标。
①依据教材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根据“学情”因“情”定标,因此,教案中应有“学情分析”一项;②从“三维目标”出发,教学目标要体现多元性;③根据教材的重点内容确定主要目标;④两课时以上的教学内容应有总目标之下的分课时目标。
(2)预设主要教学环节的问题情境和师生双边活动。
①主要教学环节是指预习、导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堂训练、小结等;②问题情境的设计:
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障碍,将它们转化成问题;提早收集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理出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着重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设疑,以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将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的热点问题有机吸纳进来;教学环节转换时问题过渡要自然;问题不能过于琐碎;③教与学活动同步设计:
教师讲什么,学生练什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要一起考虑同步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要有明确而准确的意图,要有明确的指向;课堂教学的训练方式要适当,训练强度要适宜,训练内容要科学。
4、恰当选择电教手段。
(1)准确定位“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的辅助手段。
(2)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凭借人的感官难以直接知晓的教学内容;条件限制难以亲身实践的教学内容;需要深入浅出、形象直观呈现的抽象或深奥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兴趣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艺术处理呈现的教学内容。
B.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环节。
教师要注重创建有效课堂,课堂要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课堂要完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1、课前环节—预习。
(1)要求学生通读即将学习的教材,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获得对教材的初步感悟。
(3)根据教材内容的难度,适当布置预习思考题。
(4)及时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控做好充分准备。
2、课始环节—导入。
(1)通过简明、生动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欲望,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
(2)由备课时选择设计的最佳切入口直接切入教学,开门见山。
3、课中环节—重点、难点教学。
(1)通过准确精要的讲解和富有成效的师生互动,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同时弄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排除识记和理解上的疑难。
(2)通过启发、探究和生成,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3)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使学生会学、善学。
4、课末环节—练习小结教学。
(1)回顾教学过程,归纳教学内容,完整把握知识要点。
(2)教师小结为辅,学生课内小结、练习为主,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3)布置课外作业和下一课预习要求。
(4)课堂小结和当堂练习阶段的时间应在10~15分钟左右。
5.教学实施中,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
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
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
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
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取舍组合上下功夫,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如何结合等必须作出精当的安排。
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来确定,诸如听录音、看录像、做游戏、搞表演等,采用哪些方式方法,应予以精心安排。
总之,只有把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
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效的。
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7.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因材施教。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C.有效作业。
1、精心设计课堂训练。
(1)确立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的原则,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要同步设计,训练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2)训练的目标是:
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掌握基本方法。
(3)把训练作为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的主要手段,展示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充分利用教材的例题和思考探究习题,带动教学过程中的训练和探究。
(5)课堂小结环节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当堂练习为主,当堂练习要以知识的巩固为主,实现当堂清,课课清。
2、认真设计作业。
(1)作业包括口头、书面、动手制作、上网搜寻资料、阅读文章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相关的作业形式。
(2)书面作业要在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侧重于知识运用的能力题和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问题。
(3)作业布置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减轻学生负担。
(4)要重视教材例题的变式训练和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题,课堂教学中已经利用和处理的重点习题,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书面完成。
3、认真批改作业
(1)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作业必须有检查和反馈,书面作业应认真及时批阅,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要讲评,切实做到“凡练必收、凡收必批、凡改必统计、凡讲必取舍、凡评必点拨、凡错必跟纠(跟踪纠错)”。
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要有批改记录,然后进行针对性讲评。
(2)重视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先复习后作业,书写端正,解题过程规范清晰,错误及时订正。
D.有效复习和测试。
1、复习。
(1)重要测试(期末、中考)前应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好复习内容,落实配套复习教案和相关资料的编写工作,复习计划应落实到每一节复习课。
(2)复习课主要是知识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两种课型。
知识复习课要区别于新授课,习题讲评课要防止对答案式讲解。
(3)备课组内教师分工合作编制复习教案,注重复习教学中练习的科学安排,可以由三部分组成:
课前预习作业、课内当堂练习和课后巩固性作业。
2、命题。
(1)检测命题的内容和范围应该及早向学生公布,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2)命题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直接来源于教材、平时作业和课堂讲解的内容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并向学生讲明。
(3)命题要重视发挥教学检测的激励作用,严格控制难易比例,一般难题、中档题、容易题的比例控制在1∶2∶7左右。
(4)命题要杜绝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格式要规范,题型和分值分布要合理,知识覆盖面要广,注意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测试,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3、测试。
(1)提倡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的主要功能是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快速诊断学生误差,为后续教学和学困生补差提供依据。
(2)做好试题得失分统计工作,认真评讲,特别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要多加分析指导。
(3)对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薄弱环节,加强考后辅导,对每一位学生在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中多次重要测试的成绩要进行位比分析,关注进(退)步原因。
E.教学实施后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课后反思不在多,贵在精。
可以记录这些内容:
(1)记课堂生成;
(2)记下规律;(3)记下精彩;(4)记下败笔;(5)记下灵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效 教学 专题讲座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