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904752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96
- 大小:701.70KB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引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学习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好奇,产生对物理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在探究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勇气
三、教学器材
电脑、投影仪、烧瓶、蜡烛、玻璃钟罩、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嫦娥奔月”、“千里眼、顺风耳”等神话故事,过去的神话,如今正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我们今天的生活,在古人眼里,应该就是神仙的生活了,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象——————
(多媒体:
繁华的街市夜景、潜水艇发射导弹、发射卫星)
师:
在这些镜头里,隐藏着无数的物理知识。
离开了物理知识,就没有这繁华的街市、没有这海中的钢铁蛟龙,人类就无法实现登天的梦想。
物理是有用的,而且也是有趣的,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物理世界吧!
二、演示实验
1、钟罩里的蜡烛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简单的现象。
演示:
教师取出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和一个玻璃钟罩,点燃蜡烛(在罩上钟罩时让学生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蜡烛会熄灭并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
师:
刚才大家都做出了猜测,猜对猜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勇于调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③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②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③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②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物质存在状态、特征及变化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
物质存在的状态
观察一组图片:
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
思考讨论:
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
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情景二:
物体分类比赛
第一组:
(男生做)
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水、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
第二组:
(女生做)
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图、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
问题:
1、将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
2、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任务二:
物态变化
实验:
化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
提示:
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
问题:
化冰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示:
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交流:
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事例。
任务三:
解释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
观看动画模拟,建立微观模型的概念,通过自学课本讨论交流完成任务。
1、物质由_________组成。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力。
3、分子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
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
1、当物质处于固态、液态、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的运动情况如何?
2、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的剧然程度及分子间的距离会发生如何变化。
二、自我检测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
2、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液体没有________却有一定的_________,气体既没有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物体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三个物态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属于液态的是( )
A、冰 B、铁钉 C、树木 D、啤酒
6、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钢块轧制钢板 B、木头制成课桌
C、冰糕化成糖水 D、生米煮成熟饭
三、系统总结
李节课学到的知识主要有哪些?
知识间存在哪些联系?
学习这些知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四、课后反思
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
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学习。
第二节 温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的概念。
②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③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②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②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学生重点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
温度
做一做:
1、将手放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描述一下感受。
2、将手分别插入冰凉的水中和足够热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再把手同时插入温水中,描述一下感受。
3、用手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描述感受。
问题:
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你认为该如何做?
任务二:
实验室温度计
看看议议:
观察实验室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玻璃泡的作用是什么?
玻璃管的内径为什么很细,刻度为什么是均匀的?
2、“℃”字母的意义是什么?
怎样读?
3、0℃是怎样确定的。
4、100℃是怎样确定的。
5、1℃又是怎样确定的。
6、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以下和100℃以上?
做中学:
自己看课本,动手做一做,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思考如下问题:
1、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为什么要用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2、温度计在被测液体中要呆足够长的时间,为什么?
3、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为什么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4、读数时,俯视或仰视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练一练:
课本P8.1
任务三:
体温计
看看做做:
观察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与实验室的温度计有可区别?
用体温计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总结体温计使用规则,思考以下问题:
1、水银体温计在读数时,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
2、体温计为什么做成三棱柱体,在一个侧面涂上乳白剂,目的是什么?
二、自我检测
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体温表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
2、物体的_________用温度来表示,“热的物体”其“热”字表示的是_________。
3、摄氏温度是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4、使用温度计时应使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其中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
5、去年冬季某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 )
A、负5摄氏度 B、负摄氏5度 C、摄氏负5度 零下5度
6、体温计是一种常用医疗设备,给体温计消毒应该(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沸水中煮20min至30min
C、用医用棉球擦洗 D、在火焰上烧
7、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8℃,未经甩过,又先后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8℃和38.6℃,则在测量时两次读数分别是( )
A、36.8℃和38.6℃ B、37.8℃和38.6℃
C、37.8℃和37.8℃ D、36.8℃和37.8℃
三、系统总结
学到了哪些知识,知识间有何联系,学习本节你主要用到了哪些方法?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成功点有哪些?
不足之处有哪些?
存在什么问题?
准备如何改进?
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去学习。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坐标纸。
A组同学另配备烧杯和冰块,B组同学另配备易拉罐和松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难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随堂检测】
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春天,冰雪消融是:
______;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
______。
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
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
3、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的是萘的熔化图象,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萘在AB过程中是______态,该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温度______。
(2)萘在BC过程中是______态,温度______,但需要不断______热,这个过程用了______分,萘的熔点是______℃。
(3)萘在4分时是______态,在8分时是______态,在12分时是______态。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新课引入
3’
播放录像:
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及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师:
望着这气势磅礴的滔滔大江,同学们可曾想到,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后形成的呢?
师:
在刚才的录像里,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由壮美的录像画面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
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4’
师:
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师:
物质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吗?
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生:
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蜡烛在点燃后变成液态。
生:
冬天到了,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引导他们进入探索物理知识的角色。
设计实验,研究固体的熔化过程
15’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我提供给大家两种固体:
冰块和松香,它们分别被装在烧杯和易拉罐中。
同学们对哪种固体感兴趣,就可用实验探究这种固体的熔化特点。
同学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固体
中。
研究冰块熔化过程的同学要等到插入冰块的温度计示数不怎么变化时再开始加热冰块。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对象,增强他们自主实验的
意识。
请同学们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固体的温度,并观察固体的状态。
直到固体全部熔化完后5min为止。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每组的二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物体的状态;第二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学生分组实验。
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固体熔化的规律
10’
请同学们将记录下的数据绘制成图像。
教师选择一个做冰熔化实验的组,请该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
师:
请同学们观察冰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可以发现哪些特点?
教师再选择一个做松香熔化实验的组,请该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
师:
请同学们观察松香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又可以发现哪些特点?
师:
这两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我们都要对它加热,也就是说,它们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师:
请大家比较一下冰和松香熔化的实验图像,大家发现有什么不同?
师:
也就是说,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松香没有。
象冰这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而象松香这样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除松香外,玻璃、沥青等物质也是非晶体。
学生绘制图像
生: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生:
当冰全部是固体以及冰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要上升。
生:
冰在熔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加热。
生:
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要上升。
生:
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加热。
生: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松香的温度要上升。
学生根据实验图像回答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熔点表
4’
简要叙述凝固现象。
3’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40页——几种物质的熔点表,请问这些物质中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
为什么?
请同学们观察熔点表,你可以从中发现些什么呀?
师:
萘的熔点是多少?
它表示什么含义?
萘在85℃时是什么状态?
萘在20℃时是什么状态?
教师再提问几种物质的熔点、表示的含义、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让学生加以练习。
液体在凝固的时候有些什么规律呢?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大家在课堂上做实验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利用冰箱来探究水的凝固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
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为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
液体在凝固时都会放热。
师:
水的凝固点是多少?
它表示什么含义?
生:
全都是晶体,因为它们都有熔点。
生:
可以知道某固体的熔点;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是气态的物质熔点很低。
生:
萘的熔点是80.5℃,它表示萘在80.5℃时熔化,熔化时温度不变。
生:
85℃时是液态、20℃时是固态。
生:
水的凝固点是0℃,它表示水在0℃时凝固成冰,凝固时温度不变。
培养学生根据表格、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熔化、凝固的应用
4’
师:
请大家说说熔化、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师:
为何可以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
师:
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吗?
师:
同学们知道如何避免产生这些不利的影响吗?
生:
冷冻食品保鲜、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将熔融状态的玻璃在成玻璃板等。
生:
因为固体熔化时会吸热。
生:
冬天时,自来水管会因为结冰而冻裂。
夏天冰冻的食物放在室温下会很快熔化而变质。
生:
可以在自来水管上包上布以防结冰;可以把食物放在冰箱里。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小结并布置作业
2’
小结本课。
布置课后练习1、2、3。
找小组总结
[板书]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现象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探究熔化的特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熔化、凝固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的培养,将原来作为演示实验的“固体熔化过程”改成了学生实验。
,使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课时较紧,可让部分学生做晶体的熔化实验,部分学生做非晶体的熔化实验,然后再相互交流。
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
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固体进行实验;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自己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等。
教材删去了观察凝固现象的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凝固的整个过程,并画出图像使学生一目了然。
这个实验可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冰箱来做。
具体做法可由学生自己设计。
这样节约了课堂时间。
由于这节课内容较多,再加上这节课实验不太好做,课堂时间不够充足,导致有些组实验不太成功,也有的因为熔化时间比较短没能得到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特点等等。
第四节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和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酒精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________。
物质从固
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2、一切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晶体的凝固温度叫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是______的。
3、铝的熔点是660℃,那么温度为660℃的铝是:
()
A、液态;B、固态;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
里去了?
学生猜想:
〔……〕
进行新课:
1、探究:
水的沸腾
()____________……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_____________……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评估
温度℃……分析和论证
……交流和合作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
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问题:
衣服干了是否沸腾现象?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可以使温度下
降,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现象:
课本81页的想想做做。
4、液化:
举例说明:
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
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
子进行分析
可以讨论:
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
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二、具体步骤:
(1)布置同学们课前复习归纳。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都已学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体会和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
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在学习了前面关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之后,观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并做好记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同学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
同时,再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前面讨论的现象和问题。
然后,对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 :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实验仪器:
1、学具:
收集的文字资料、实物、图片。
2、教具: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五、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前学习的内容:
1、归纳前面所学的物态变化并了解其吸放热的情况。
2、查阅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上册 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