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中国制造智能制造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889770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8.66KB
推荐精品中国制造智能制造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中国制造智能制造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中国制造智能制造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精品中国制造智能制造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6年3月
目录
一、智能制造2020:
装备+平台空间全面打开4
1、解读《中国制造2025》:
一、三、九、十5
2、中德“工业40”对比:
德国重技术集成,中国重模式应用7
二、机械行业:
两大工程打开智能装备市场10
1、智能制造工程:
看好智能工厂全流程供应商11
2、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看好细分领域智能装备龙头供应商12
3、机械行业重点企业13
(1)慈星股份13
(2)科远股份13
(3)东土科技14
(4)科大智能14
(5)瑞凌股份14
(6)佳士科技14
(7)东方精工15
三、新材料领域:
3D打印、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空间广阔15
1、工业40之智能生产:
政策支持3D打印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15
2、智能制造下新材料产业规模已超万亿,进口替代和新兴材料两条主线寻找机会18
3、电改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爆发,电机产业链最受益21
四、军工领域:
军民融合、航空和船舶装备是重点22
1、军民融合方面22
2、航天航空装备22
3、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23
五、通讯领域:
信息基础设施是关键23
1、无线网络建设24
2、有线网络建设24
3、重点企业:
中兴通讯、烽火通信、东土科技、网宿科技24
《中国制造2025》一个核心:
智能制造,即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
主题是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心是提质增效;主线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目标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
三步走实施路径,新增量化指标。
第一个十年两大目标:
打造优势产业从30向40升级,提升弱势产业从20向30过渡。
从量化指标变化幅度来看,对两化融合包括宽带基础设施和工业自动化最重视,专利和绿色制造也放在重要地位。
从工业40的角度来看,我们继续看好三类投资机会:
第一类,制造业触网,从制造商转型服务供应商的模式创新先锋,继续看好机器人、上海机电、慈星股份、科远股份;第二类,智能制造国产化和重点领域投资带来的市场空间打开,重点看好东土科技;第三类,看好30标的向40业务的不断拓展,建议关注科大智能、佳士科技、瑞凌股份、东方精工。
作为工业制造实现工业智造的重要途径,3D打印对设计-制造-应用环节发生变革性影响。
目前阶段,标的选择主要从市值(扣除原有主业)、产业布局、商业模式三个角度考虑,推荐标的包括:
亚太科技、银邦股份、光韵达、中航重机。
作为十大重点领域的新材料,要历经技术突破、产能建设、需求爆发三阶段,而政府产业政策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综合各因素考虑,进口替代组合,我们重点推荐有研新材、贵研铂业、菲利华和南通科技;新兴材料组合重点推荐金发科技。
另一重要领域是新能源汽车。
未来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充电桩将被攻克,较电池材料(存在技术进步而被替代的风险),电机领域更确定,宁波韵升在内的大型钕铁硼生产商将受益。
整车关注龙头比亚迪。
建议关注军工三类投资机会:
1、军民融合是重点,重点推荐中海达、常发股份、积成电子、金信诺、银河电子。
2、航天航空装备。
文中特别强调发动机产业的发展方向,推荐关注中航动力、成发科技、中航动控;航空整机领域,推荐关注中直股份、中航飞机;航天装备方面,重点提及加强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荐中国卫星,中海达、海格通信等。
3、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文中提及未来将重点发展海工装备及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
推荐关注中国重工、中国船舶。
通信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建设方面,预计2016年商用45G,2020年5G商用;有线网络建设,将提高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推荐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网宿科技。
一、智能制造2020:
装备+平台空间全面打开
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明确第一个十年要完成两件事:
打造优势产业从30向40升级,提升弱势产业从20向30过度。
这五年作为制造业“三步走“的第一步,不仅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更指引制造业未来5年的投资方向和发展空间。
此次《中国制造2025》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作为四大关键词,提出“三步走”战略。
此次战略的变化在于,从过去的规模指标转化为质量指标,更加关注创新性、效益性,直指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的核心目标。
1、解读《中国制造2025》:
一、三、九、十
“一”是指一个核心:
智能制造,即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
“三”是指三步走战略。
头十年时间是关键,又分为两个五年计划。
从表1两个五年计划的量化目标来看,未来五年制造业的重点在于两化融合,宽带基础设施和工业自动化指标变化最大,专利和绿色制造也放在重要地位。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九大战略任务和重点”以及“十大领域”。
其中值得重视的还有“五项重大工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
2、中德“工业40”对比:
德国重技术集成,中国重模式应用
中德“工业40”的相同点在于智能化、信息化是大势所趋,都重视标准化、系统控制和工业宽带基础设施。
相比之下,德国更侧重于技术革新、融合互动;中国更侧重模式应用,这是由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的任务所决定的。
德国“工业40”侧重将既有的高度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全链条,利用网络连接起来。
通过系统化提升效率,扩大差异化定制的盈利空间。
与中国相比,德国“工业40”的优势在于精益制造,技术集成,具体包括:
1、工业软件优势:
企业资源管理(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可编程控制器(PLC)等核心工业软件在全球都处于领导地位。
2、工业电子优势:
集成了传感、计算、通信的工业电子是智能装备的核心。
在汽车电子、机械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引领全球发展。
3、制造技术优势:
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装备、基础元器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4、德国工业核心在于精益制造。
而当前面临的问题在于,其工业中的操作系统、软件以及网络平台大多由美国提供。
因此,德国提出信息物理系统(CPS),旨在通过从其优势环节精益制造——“物理”向相对劣势环节系统平台——“信息”渗透。
通过将设计、开发、生产等所有流程的数据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自下而上完成扩张。
二、机械行业:
两大工程打开智能装备市场
1、智能制造工程:
看好智能工厂全流程供应商
智能制造工程指出,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
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
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
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寻找细分领域的智能工厂供应龙头。
智能制造工程目的是提升整体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强调自动化装备与智能平台之间的融合,追求新业态模式和自动化生产的融合。
因此,要求自动化设备供应商要转型成为智能工厂供应商,为下游客户提供完整的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和设备。
而考虑到下游各行业的工艺差异,目前各领域的自动化及平台供应商龙头,有望通过收购方式打通产业链,形成智能工厂供应能力。
2、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看好细分领域智能装备龙头供应商
同时,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中提出,将组织实施高档数控机床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
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建议关注两类标的:
前端标准化的隐形冠军。
我国自动化装备领域现状是需求大幅增长,但供给处在中低端水平,尚未出现整体装备龙头。
而在未来智能工厂打造过程中,前端标准化为集成连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因此,建议关注上游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细分龙头。
包括,RFID、传感器等关键连接环节的龙头供应商。
从工业40的角度来看,我们继续坚持看好三类投资机会:
第一类,制造业触网,从制造商转型服务供应商的模式创新先锋,继续看机器人、上海机电、好慈星股份、科远股份;第二类,收入(订单)预期,智能制造国产化和重点领域投资带来的市场空间打开,重点看好东土科技;第三类,看好30标的向40业务的不断拓展,建议关注科大智能、佳士科技、瑞凌股份、东方精工。
3、机械行业重点企业
(1)慈星股份
制造转服务——针织机行业国内龙头,有望利用全成型电脑横机打开定制化服装生产平台。
公司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初见成效,未来有望利用在针织自动化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通过新产品全成型电脑横机打开单件生产的定制化流程市场。
(2)科远股份
模式创新+转型标的:
转型智能制造、C2M平台。
公司智能制造布局集中在C2M平台的打造上,该平台有望实现制造业企业订单从获取到完成的全过程,复合工业40端到端的生产模式。
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混合所有制有望启动。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细分领域龙头。
公司主要产品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工业互联网推进中的重要基石。
同时,由于交换机涉及安全,因此,国产交换机逐步在电力、军工等重要领域挤占进口商是必然方向,东土科技作为交换机领域龙头将直接受益。
(4)科大智能
机器人业务逐渐发力,引入MES团队,有望成为智能工厂供应商。
(5)瑞凌股份
作为国内逆变焊接机龙头,公司借助德国CLOOS进军高端领域,同时利用产业基金不断增强外延扩张实力。
未来有望打造智能化焊接先锋。
(6)佳士科技
作为国内焊割设备行业龙头,公司以焊接技术为切入点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未来将打造整体焊接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2014年设立的佳士机器人,并参股艾尔克莱福特和鹏鼎创盈,进入机器人领域,公司目前在手现金充足,未来仍有在机器人领域实现外延扩张的可能性。
立志于在工业自动化产业中复制瓦楞纸箱包装机械产业的成就,致力成为“智能物流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提供商”,最终实现“泛工业智能生产解决方案(工业40)”这一战略愿景。
公司利用其在瓦楞包装箱行业的全产业链布局,继续打开在智能仓储物流领域的拓展,打造智能包装产业链平台。
公司未来将实现横纵两方面的扩展,横向将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链平台“,纵向将布局需求最大的伺服电机,向上游拓展。
三、新材料领域:
3D打印、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空间广阔
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精品 中国 制造 智能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