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888911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86MB
高中地理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新课导入:
咱们之前讲海岸地貌的时候说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但是美很难永存,这节课我们就讲一个悲伤的课题。
下面观看两个视频,《灾前九寨沟》《灾后九寨沟》。
西游记的拍摄地--诺日朗瀑布也从这样变成了这样。
是哪种自然灾害导致了这种变化。
--地震
教学过程:
我们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1)地震灾害知多少
(2)重新认知地震
(3)震灾防御
活动探究一:
调查问卷
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的地震基础知识及防范意识,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解决方案。
调查时间:
2018年1月10日-1月13日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枣庄十六中的300名学生
调查方式:
不记名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
有效调查报告为298份
调查结果显示:
对地震的了解情况
生活中的安全防震意识
地震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震后的自救与施救措施
(2)重新认知地震
跟着熊老师一起去山亭熊耳山参观学习。
(1)地震基础知识(观看录像)
什么是地震?
什么是地震构造?
(找同学模仿导游上台回答)
判读地震构造示意图?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震级和烈度
(2)地震产生的原因
世界地震、六大板块分布图(观看录像)
(3)中国的地震灾害
(4)地震的危害
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交通中断、火灾、瘟疫、有毒物质泄漏
牢记历史,别让灾难重演
附件:
问卷调查
您好!
我们是枣庄十六中高一的学生,现为做研究性学习课题需要您参与做一份地震灾害及其防御的问卷调查,感谢您的参与和配合!
1)性别?
A男B女
2)你认为自然灾害跟人类行为有没有关系?
A有关系B没有关系C不清楚
3)你认为目前学校有开设地理灾害教育选修课的必要吗?
A很必要,我想了解灾害知识B无所谓,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C无所谓,不过研究灾害应该不是我们的事D没必要,我们这里不会有大灾
4)(此题可以多选)你知道我们山东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A地震B滑坡C泥石流D洪水E风暴潮F海啸G旱灾
H台风I寒潮J虫害K蝗灾L鼠灾
5)你个人或你家庭里是否备有防灾救急用品?
A有B有一点C不知道D没有
6)请问你是否亲身经历过地震?
A是B否C只看过相关报道
7)请问地震发生时的感受
A害怕B没感觉C镇定D其他
8)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A向教室外跑B听老师指挥C蹲在地上D跑向楼梯间
9)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做的是
A切断水源B切断燃气源C关好门窗
10)你知道楼道里的消防用具怎么使用吗?
A知道,我练习过B知道,我接受过指导,但没有实际操作C不知道怎么用D我不知道哪里有消防用具
11)以往你的灾害知识获得途径最主要是:
A地理课堂B学校知识讲座或宣传C报纸电视D网络媒体E其它
12)如果开设灾害知识选修课,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知识?
A人类与灾害的关系B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C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D政府对自然灾害的检测和防御E个人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13)请问地震发生后,如果你被建筑物压住了,你首先会怎么做?
A尝试移开建筑物B寻找水源和食物C沉默的等待救援D大声的呼喊救命
14)大震发生后,在空旷场地的人们能赶快回家么?
A能B不能,避免余震发生
15)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怎么办?
A挤向出口逃离B就近躲在大件商品或柱子旁,蹲下,保护好头部,震后迅速从楼梯跑到空旷场地
再次感谢您的配合和参与!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课将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
效果分析
本课将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效果较好。
学生不仅热情高涨,而且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角色扮演、问卷调查等形式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学习目标
1、知道地震的概念、分布、危害。
2、运用资料,说明地震灾害的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知道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和避震方法。
4、树立减灾、防灾意识,通过对地震知识的学习培养
辩证地评价事物的思维习惯。
5、通过避震情景模拟,提高学生应对地震灾害的避险
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分析----重、难点
重点:
结合实例,知道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和避震方法。
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地震灾害的形成原因。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通过全球地震带分布以及成因的分析,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地震成灾原因的分析,培养综合思维品质;
通过对地震成灾的社会经济原因的分析,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实践力
通过问卷调查、“地震演习”、“绘制宣传画报”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行动能力。
评测练习
对应自主学习丛书习题
1)请问地震发生后,如果你被建筑物压住了,你首先会怎么做?
A尝试移开建筑物B寻找水源和食物C沉默的等待救援D大声的呼喊救命
2)大震发生后,在空旷场地的人们能赶快回家么?
A能B不能,避免余震发生
3)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怎么办?
A挤向出口逃离B就近躲在大件商品或柱子旁,蹲下,保护好头部,震后迅速从楼梯跑到空旷场地
4)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做的是
A切断水源B切断燃气源C关好门窗
5)你知道楼道里的消防用具怎么使用吗?
A知道,我练习过B知道,我接受过指导,但没有实际操作C不知道怎么用D我不知道哪里有消防用具
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
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
读表回答6-7题。
地点
人口密度(人/km2)
震中距(km)
地震发生时间(地方时)
震级(级)
死亡人数(人)
X
200
5.8
10:
25
7.4
8
Y
500
2.5
4:
00
7.1
1 820
6.从表中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可靠的是( )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
C.X、Y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X、Y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7.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总结
这一课,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内容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许多深奥难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许多看起来繁杂冗长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彻的理解,又需要花气力去记忆。
因此,许多学生在刚开始的复习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纷乱,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这门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把各种地理事象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
为了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并在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备好课是基础
(1)在高一的时候,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
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找最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局限于教材上的资料。
尤其注意收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料。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比如上“板块运动”前提前让学生复习初中课本,让学生自己熟悉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相关位置关系。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比如:
在复习经线纬线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取以板图为主,以教具——经纬仪为辅的教学方法,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引导学生自己画图并相互纠错。
2.上好课是关键
(1)导入设计形式多样。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这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会根据自身的特点、运用教材和地图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等不同,设计出各式各样、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
有趣味性导入——如“世界各地地质公园”、“灾前九寨沟”、“太阳的来源”等;有针对性导入——开门见山地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有新颖性导入——以新颖的富有生活性、时代性的信息,激起学生们的兴趣;有直观性导入——比如直观的教具、生动的录像、优美的图片、形象的动画等,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
比如,在讲《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时,引入灾前九寨沟、灾后九寨沟、诺日朗瀑布、西游记等,让学生能通过身边的热点新闻,感受到处处有地理知识。
这样的设计新颖而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讲《风力地貌》时,特别具有文艺范。
采用地图的方式,带着学生一起领略我国美丽的自然景观,简单的了解了几种地貌类型,并引入《新疆旅游宣传视频》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这样的导入针对性强,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方式明显转变。
这次的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了以往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引领、启发式、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并注重了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在讲《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时,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了十六中学生对地震基础知识及防御措施的了解,比较全面,而且气氛活跃,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在学习政府、家庭、学校、个人如何避震时,采用十六中校报记者采访地震局、红十字总会等方式,通过学生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
在讲《风力地貌》时,大胆放手,请学生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几种地貌的景观等,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置身于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把课堂推向了一个个高潮。
(3)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这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生活现象可以增强人的生活情趣,有助于学生学会欣赏不同地方的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
这次的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中的选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吸引学生的深度参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4)重视地理学习方法的培养。
地理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
有助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形成的知识包括对地理信息源特点的了解、地理信息获取和整理的方法、地理信息运用的方法、思考地理问题的方法、地理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这些知识大都属于方法类或技能类知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目的、分层次地教给学生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知识,不仅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地理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以及对他们毕业以后终身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
这次的公开课已经重视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和传授。
(5)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幅挂图等。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
这里我想说的是,在这次的徐老师的公开课中,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综合运用,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3.做好课后辅导
现在的高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
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偶尔进行小测试,并认真批改、讲评试卷。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课标分析
内容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课标解读:
1.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成灾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地震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
选修五自然灾害,在2017年前,高考文综使用山东卷时,一直以10分选做题的形式命题;17年高考文综开始使用全国卷,自然灾害不再以选做题形式出现,内容也进行了大幅度删减;新高考该部分作为合格考内容考察,不参与等级考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地震 灾害 及其 防御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