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旋喷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8887319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50.98KB
高压旋喷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压旋喷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旋喷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压旋喷桩专项施工方案
高压旋喷桩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1
1.1编制依据1
1.2适用范围1
1.3编制原则1
第二章工程概况2
2.1工程位置及设计概况2
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2
2.3主要工程数量6
第三章施工总体安排7
3.1总体施工方法7
3.2资源配置7
第四章施工方法8
4.1施工原理及工艺流程8
4.2施工工艺参数8
4.3旋喷桩施工方法9
第五章质量标准及检查措施11
5.1旋喷桩施工技术标准11
5.2施工检查内容11
5.3成桩质量检查12
第六章质量、安全、环境保证措施13
6.1质量保证措施13
6.2安全保证措施14
6.3环境保证措施15
第七章防汛、消防、保卫保证措施18
7.1消防措施18
7.2保卫措施18
第八章旋喷桩施工预案19
8.1固结体强度不均匀、缩颈19
8.2压力上不去19
8.3压力骤然上升20
8.4钻孔沉管困难偏斜、冒浆20
8.5固结体顶部下凹20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⑴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及后续更改文件;
⑵现行有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定额以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⑶《地基处理手册》
⑷《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⑸现场踏勘所掌握的环境资料;
⑹我单位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套能力;
⑺《管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⑻类似工程的施工实践经验。
1.2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围护结构旋喷桩的施工。
1.3编制原则
⑴确保技术方案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施工方案经济、合理。
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及工期要求等条件选择最具实用性的施工方案和机具设备。
⑵技术可靠性原则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依据东莞及其周边地区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⑶经济合理性原则
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方案,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旋喷桩加固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的。
⑷环保原则
施工前充分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情况,紧密结合环境保护进行施工。
施工中认真做好文明施工,减少空气、噪音污染,施工污水、废浆经沉淀并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排放。
施工过程实施ISO14000标准,进行环境管理。
建设“绿色工地”,实施“环保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及设计概况
2.1.1工程位置
2.1.2设计概况
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围护结构采用咬合旋喷桩止水帷幕,围护结构咬合旋喷桩止水帷幕采用直径600mm,间距450mm。
图2.01咬合旋喷桩止水帷幕平面布置图
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2.1工程地质
(一)地形地貌
场地原始地貌属冲积地貌,水网交错。
后经人工填土(砂),现管道沿线多位于街道、市政路、村道上,部分位于河涌上。
部分拟设管道距建筑物3~5m。
钻孔位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
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孔口标高介于1.00m~5.63m。
(二)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本地段的地层自上而下有人工填土、第四系冲洪积层、残积层、下伏基层为泥质粉砂岩。
现自上而下将各层特征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Qml)
1)杂填土(层序号(①1):
色杂,以灰黄色为主,稍湿,结构较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混部分砼块、碎块石、砖头等建筑垃圾等杂乱堆填而成,为弱透水层,堆填时间3~5年。
场地共有DK128~DK131、DK217、DK228、MK24、MK27、MK36、ZK37、ZK85等13个钻孔见有该层,分层厚介于0.8~4.10m,平均2.25m,层顶高程2.52~3.94m,层高程介于-0.18~2.38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1次,实测击数为8击,校正后7.7击。
2)压实填土(层序号(①2):
褐黄色,稍湿,经压实处理,稍密~中密状,主要由粉质黏土混少量砂、小碎石等组成,为弱透水层,顶部0.20m~0.50m为砼路面,处理时间超过10年。
场地共有122个钻孔见有该层。
层厚介于0.50~4.70m,平均1.73m,层顶高程2.22~5.63m,层底高程介于-0.65~2.06米。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6次,实测N值介于7.0击~10.0击,平均8.2击;校正后N值价于6.6击~9.4击,平均7.7击。
3)填砂(层序号(①3):
灰黄色,饱和,中密状,成分为中砂、小碎石为主,局部含块石,大部分钻孔顶部约0.20~0.50m为砼路面,处理时间超过10年。
场地共有308个钻孔见有该层,层厚介于0.40~8.20m,平均2.03m,层顶高程0.45~5.01m,层底高程介于-4.07~3.02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17次,实测N值介于5.0击~12.0击,平均8.7击;校正后N值介于4.9击~11.6击,平均8.4击。
4)填石(层序号(①4):
色杂,主要由块石、砂土及砼块、砖头等堆填而成,块石大者达40cm。
场地共有48个钻孔见有该层,层厚介于0.30~3.50m,平均1.16m,层顶高程-0.80~3.40m,层底高程介于-1.30~1.60m。
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1)粉质粘土(层序号(②1):
灰黄、褐黄色,稍湿,可塑,黏性强,切口光滑,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高,为弱透水层。
场地内75个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30~2.90m,平均0.99m,层顶埋深0.40~3.30m,层顶高程介于0.13~3.02m,层底高程介于-0.96~1.53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10次,实测N值介于5.0击~9.0击,平均6.3击;校正后N值介于4.7击~8.9击,平均6.1击。
现场取原状土样8件,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为:
ω=30.1%;e=0.868;IL=0.51;a1-2=0.39MPa-1;ES=4.81MPa。
2)淤泥(层序号(②2):
灰黑色,饱和,软塑~流塑,具臭味,主要成分为黏粒,含少量有机质,含粉细砂,局部含量较高,部分地段与砂层互层产出,为弱透水层。
场地内钻孔均揭露,层厚介于0.60~12.80m,平均3.51m,层顶高程介于-1.61~2.21m,层底高程介于-18.88~0.53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425次,实测N值介于1.0击~4.0击,平均2.0击;校正后N值介于0.9击~3.9击,平均1.9击。
现场取原状土样123件,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为:
ω=64.3%;e=1.675;IL=1.84;a1-2=1.90MPa-1;ES=1.46MPa.于DK7、DK74、DK196、MK31、MK73、MK88号钻孔取淤泥进行三轴剪切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剪(UU)平均值为CU=3.7kpa,φU=1.3O。
3)细砂(层序号(②3):
灰黑色,饱和,松散,岩芯呈团块状为主,颗粒成分为石英,含少量泥质,分选性较好,为透水~弱透水层。
场地内大部份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50~9.00m,平均2.90m,层顶高程介于-1.76~1.17m,层底高程介于-13.80~0.15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248次,实测N值介于5.0击~14.0击,平均8.1击;校正后N值介于4.4击~11.1击,平均7.0击。
现场取砂样46件,其颗分详见“土工试验报告”。
4)中砂(层序号(②4):
灰黄、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岩芯呈散粒状为主,颗粒成分为石英,含少量泥质,分选性一般,为强透水层。
场地内共有212个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30~6.70m,平均2.16m,层顶高程介于-15.91~1.13m,层底高程介于-19.11~-1.00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77次,实测N值介于8.0击~15.0击,平均10.7击;校正后N值介于6.4击~11.6击,平均8.7击。
现场取扰动砂样9件,其颗分详见“土工试验报告”。
5)砾砂(层序号(②5):
灰黄、灰白色,饱和,中密,岩芯呈散粒状,2mm~5mm为主的颗粒约35%,颗粒成分为石英,含少量泥质,局部偶见卵石,分选性较差,为强透水层。
场地内共有49个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40~3.80m,平均1.73m,层顶高程介于-10.95~-1.90m,层底高程介于-12.56~3.90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12次,实测N值介于15.0击~22.0击,平均17.2击,校正后N值介于12.3击~19.3击,平均14.1击。
现场取扰动砂样4件,其颗分详见“土工试验报告”。
6)卵石(层序号(②6):
褐红色,饱和,中密为主,成分为石英,直径一般2mm~20mm,个别大者达40mm,亚圆形为主,其间由砂土充填,为强透水层。
场地内共有14个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70m~6.10m,平均3.51m,层顶高程介于-7.23m~-3.43m,层底高程介于-11.35m~-6.00m。
现场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累计2.60m,N63.5每10cm实测击数介于10.0击~18.0击,平均13.8击校正后N值介于7.9击~13.5击,平均10.7击。
7)粉质黏土(层序号(②7):
砖红夹黄色、浅灰色,湿,可塑为主,局部软塑,韧性中等,主要成分为粉黏粒,为弱透水层。
场地内共有24个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70m~5.20m,平均2.70m,层顶高程介于-12.62~-2.18m,层底高程介于-14.42~-6.88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15次,实测N值介于6.0击~12.0击,平均7.9击;校正后N介于4.5击~9.3击,平均6.3击。
现场取原状土样11件,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
ω=27.1%;e=0.804;IL=0.38;a1-2=0.35MPa-1;ES=5.21MPa。
8)含砾粉质黏土(层序号(②8):
褐红带黄色,湿,硬塑,含砾30~40%,直径2~30mm不等,成分为石英,亚圆形为主,为弱透水层。
场地内共有27个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70~6.00m,平均3.33m,层顶高程介于-11.35m~-6.03m,层底高程介于-13.67~-9.83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18次,实测N值介于10.0击~20.0击,平均15.0击;校正后N值介于8.0击~15.6击,平均11.7击。
现场取原状土样6件,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
ω=21.5%;e=0.676;IL=0.15;a1-2=0.27MPa-1;ES=6.31MPa。
3、第四系残积层(Qel)
粉质黏土(层序号(③):
褐红、青灰、褐黄色,湿,可塑,由泥质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岩芯泡水易软化。
场地内共有98个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60~5.30m,平均2.37m,层顶高程介于-15.72~0.78m,层底高程介于-17.42~-0.22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47次,实测N值介于8.0击~25.0击,平均17.0击;校正后N值介于6.6击~21.1击,平均13.6击。
现场取原状土样18件,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
ω=24.9%;e=0.753;IL=0.23;a1-2=0.30MPa-1;ES=5.86MPa。
4、泥质粉砂岩(N):
砂状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泥质。
钻孔控制深度内,根据风化程度不同,分为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岩四个风化带。
1)全风化泥质粉质砂岩(层序号(④1):
褐灰、浅灰色,岩石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多风化呈坚硬土状,风化较完全,岩芯泡水较易软化。
场地内共有40个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50~3.40m,平均1.38m,层顶高程介于-14.98~-1.80m,层底高程介于-16.08~-2.81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14次,实测N值介于40击~49.0击,平均45.3击;校正后N值介于28.3击~43.6击,平均37.4击。
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序号(④2):
褐灰、青灰、褐红色,岩石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混土状、短柱状,碎块可捏碎,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为弱透水层。
场地内共有255个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20~7.30m,平均2.28m,层顶高程介于-18.88~-0.09m,层底高程介于-20.68~-1.42m。
现场有效标贯试验104次,实测N值介于55.0击~87.0击,平均65.9击;校正后N值介于40.9击~71.8击,平均55.1击。
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序号(④3):
褐色、青灰色,岩石中等风化,岩芯呈短柱状为主,少量呈饼状、块状,裂隙发育,敲击易碎,属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为弱透水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场地内共有77个钻孔揭露,层厚介于0.50~4.80m,平均2.13m,层顶高程介于-20.32~-0.53m,层底高程介于-21.72~-0.32m。
于DK12、DK13、DK24、DK28、DK45、MK76号钻孔各取岩样1件作室内抗压试验,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为9.87MPa~13.3MPa,平均11.6MPa。
4)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序号(④4):
青灰、褐灰色,岩芯呈柱状为主,岩质较硬,属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为弱透水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级。
场地内共有24个钻孔揭露,控制厚度介于1.70~4.50m,平均3.17m,层顶高程介于-4.58~-0.30m。
于DK21、DK23、DK24、DK93、DK95、DK99号钻孔各取样1件作室内压试验,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值为26.8MPa~38.8MPa,平均31.6MPa。
2.2.2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场地内的地表水主要分布于勘察地段的河涌中,这些河涌主要汇集生产及生活污水,水质明显被污染。
水位受潮汐影响而变化,变化幅度1~2m。
2、地下水
根据岩芯观察及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二种类型,第一种为赋存在第四系冲洪积(细砂层、中砂、砾砂和圆砾)中的孔隙水,其透水性较强,属潜水类型;第二种为强、中风化岩所含裂隙水,其富水性较弱。
其余各岩、土层属弱含水层。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及河涌水的侧向迳流补缎带。
以自然蒸发和径流的方向排泄。
勘察期间测得各孔终孔水位埋深介于0.80~1.50m,水位标高介于0.28~3.11m。
根据勘察期间场地内水位埋深,设计抗浮水位可按各地段路网标高下0.50m考虑。
2.3主要工程数量
围护结构旋喷桩主要工程量为84845米
第三章施工总体安排
3.1总体施工方法
3.1.1施工方法
本工程旋喷桩施工采用双管法旋喷,为防止旋喷桩施工时由于相邻两桩施工距离太近或间隔时间太短,造成相邻高喷孔施工时串浆,采取分批跳孔施作,钻孔桩施工时按每间隔两孔施作,围护桩内部按次序依次施工,具体施工顺序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3.2资源配置
3.2.1劳动力计划
劳动力具体分工如表3.01所示。
表中为每班组人员配置,工地施工采用2班制,在施工中应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相互协作,互相监督。
钻孔人员必须作好现场钻孔记录,取得第一手地质资料,以便注浆技术人员根据地质资料及时调整注浆参数。
注浆记录人员必须把当班的记录及时整理。
司泵人员应随时注意注浆泵压力变化,值班技术员及时记录并根据地质情况调整注浆压力及施工工艺参数。
3.01劳动力组织表
序号
工种
人数(每班)
职责
备注
1
工区主任
1
做好施工管理工作,负责劳动力安排
2
机修工
2
负责排除机械故障和管路的清洗
3
钻工
2
负责旋喷机的操作及注浆施工记录
4
制浆
2
负责浆液的配置
5
值班工程师
1
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和管理
6
值班经理
1
负责工程总体安排
合计
9
3.3.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旋喷桩施工采用XY-150地质钻机引孔,XP-30B型旋喷机作业。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如表3.02所示,本表暂定为一个工作面设备配置,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备。
3.02主要机械设备配套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地质钻机
XY-150
台
1
2
高喷台车
XP-30B
台
1
3
高压泵
3D2-5Z栓塞泵
台
1
4
灌浆泵
HB-80
台
2
5
空压机
P-0.8MPa,Q-6m3/min
台
1
6
泥浆泵
BW-150
台
2
7
拌浆机
WJG-80
台
2
第四章施工方法
4.1施工原理及工艺流程
双管法旋喷是一种气喷射、浆液灌注搅拌混合喷射的方法。
即用双层喷射管使浆液和空气同时横向喷射,并切割地基土体,借空气的上升力把被破碎的土由地表排除;使水泥浆与土混合达到加固目的,其加固直径可达800~1500mm。
采用双管法旋喷,同时送水泥浆和压缩空气;喷射时先应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喷浆量后,再逐渐提升注浆管,注浆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当达到设计桩顶高度或地面出现溢浆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当前桩的旋喷工作,并将旋喷管拔出并清洗管路。
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01。
图4-01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施工工艺参数
施工工艺参数见表4.01
表4.01旋喷桩施工主要技术参数参考表
项目
技术参数
压缩空气
气压(MPa)
0.5~0.7
气量(m3/min)
0.5~2.0
水泥浆
压力(MPa)
1~2
流量(L/min)
100~150
水灰比
1~1.5:
1
提升速度(cm/min)
7~14
旋转速度(r/min)
11~14
旋喷桩施工前进行试桩,根据实际情况以确定预定的浆液配比、喷射压力、喷浆量等技术参数。
试桩数量不少于3根,西北场地1根,东南场地二号风道围护结构内1根,C东南出入口围护结构内1根,具体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监理一同确定。
浆量计算:
以单位时间喷射的浆量及喷射持续时间,计算出浆量,计算公式为:
Q=(H/v)q(1+β)
式中Q—浆量(m3);
H—喷射长度(m);
q—单位时间喷浆量(m3/min);
β—损失系数,通常0.1~0.2;
v—提升速度(m/min)。
根据试桩参数计算所需的喷浆量,以确定水泥使用数量。
4.3旋喷桩施工方法
4.3.1施工准备
⑴场地平整
正式进场施工前,进行管线调查后,清除施工场地地面以下2米以内的障碍物,不能清除的做好保护措施,然后整平、夯实;同时合理布置施工机械、输送管路和电力线路位置,确保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
⑵桩位放样
施工前用全站仪测定旋喷桩施工的控制点,埋石标记,经过复测验线合格后,用钢尺和测线实地布设桩位,并用竹签钉紧,一桩一签,保证桩孔中心移位偏差小于50mm。
⑶修建排污和灰浆拌制系统
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10~20%的返浆量,将废浆液引入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根据场地条件可进行无公害排放。
沉淀的泥土则在开挖基坑时一并运走。
沉淀和排污统一纳入全场污水处理系统。
灰浆拌制系统主要设置在水泥附近,便于作业,主要由灰浆拌制设备、灰浆储存设备、灰浆输送设备组成。
4.3.2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后,对桩机进行调平、对中,调整桩机的垂直度,保证钻杆应与桩位一致,偏差应在10mm以内,钻孔垂直度误差小于0.3%;钻孔前应调试空压机、泥浆泵,使设备运转正常;校验钻杆长度,并用红油漆在钻塔旁标注深度线,保证孔底标高满足设计深度。
4.3.3引孔钻进
钻机施工前,应首先在地面进行试喷,在钻孔机械试运转正常后,开始引孔钻进。
钻孔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好钻杆节数,保证钻孔深度的准确。
4.3.4拔出岩芯管、插入注浆管
引孔至设计深度后,拔出岩芯管,并换上喷射注浆管插入预定深度。
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要边射水边插管,水压不得超过1Mpa,以免压力过高,将孔壁射穿,高压水喷嘴要用塑料布包裹,以防泥土进入管内。
4.3.5旋喷提升
当喷射注浆管插入设计深度后,接通泥浆泵,然后由下向上旋喷,同时将泥浆清理排出。
喷射时,先应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喷浆后再逐渐提升旋喷管,以防扭断旋喷管。
为保证桩底端的质量,喷嘴下沉到设计深度时,在原位置旋转10秒钟左右,待孔口冒浆正常后再旋喷提升。
钻杆的旋转和提升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钻机发生故障,应停止提升钻杆和旋转,以防断桩,并立即检修排除故障,为提高桩底端质量,在桩底部1.0m范围内应适当增加钻杆喷浆旋喷时间。
在旋喷提升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土层,调整旋喷参数。
4.3.6钻机移位
旋喷提升到设计桩顶标高时停止旋喷,提升钻头出孔口,清洗注浆泵及输送管道,然后将钻机移位。
第五章质量标准及检查措施
5.1旋喷桩施工技术标准
旋喷桩的施工技术要求见表5.01。
表5.01旋喷桩施工技术检查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技术标准
检查方法
1
钻孔垂直度允许偏差
≤1.5%
实测或经纬仪测钻杆
2
钻孔位置允许偏差
50mm
尺量
3
钻孔深度允许偏差
±200mm
尺量
4
桩体直径允许偏差
≤50mm
开挖后尺量
5
桩身中心允许偏差
≤0.2D
开挖桩顶下500mm处用尺量,D为设计桩径
6
水泥浆液初凝时间
不超过20小时
7
水泥土强度
qu(28)≥1.2MPa。
试验检验
8
水灰比
1:
1
试验检验
5.2施工检查内容
⑴施工前检查
在施工前对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喷射工艺等进行检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原材料(包括水泥、掺合料及速凝剂、悬浮剂等外加剂)的质量合格证及复验报告,拌和用水的鉴定结果;
②浆液配合比是否合适工程实际土质条件;
③机械设备是否正常,在施工前应对高压旋喷设备、地质钻机、高压泥浆泵、水泵等作试机运行,同时确保钻杆(特别是多重钻杆)、钻头及导流器畅通无阻;
④检查喷射工艺是否适合地质条件,在施工前也应作工艺试喷,试喷在原桩位位置试喷,试喷桩孔数量不得少于2孔,必要时调整喷射工艺参数。
⑤施工前还应对地下障碍情况统一排查,以保证钻进及喷射达到设计要求。
⑥施工前检查桩位、压力表、流量表的精度和灵敏度。
⑵施工中检查
施工中重点检查内容有:
①钻杆的垂直度及钻头定位;
②水泥浆液配合比及材料称量;
③钻机转速、沉钻速度、提钻速度及旋转速度等;
④喷射注浆时喷浆(喷水、喷气)的压力、注浆速度及注浆量;
⑤孔位处的冒浆状况;
⑥喷嘴下沉标高及注浆管分段提升时的搭接长度;
⑦施工记录是否完备,施工记录应在每提升1m或土层变化交界处记录一次压力流量数据。
⑶施工后检查
施工后主要对加固土体进行检查,包括:
①固结土体的整体性及均匀性;
②固结土体的有效直径;
③固结土体的强度、平均直径、桩身中心位置;
④固结土体的抗渗性。
5.3成桩质量检查
⑴质量检验时间、内容
施工对喷射施工质量的检验,应在高压喷射注浆结束后1周,检查内容主要为加固区域内取芯实验等。
(2)质量检验数量、部位
检验点的数量为施工注浆孔数的2%~5%,对不足20孔的工程,至少应检验2个点,不合格者应进行补喷。
检验点应布置在下列部位:
荷载较大的部位、桩中心线上、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的部位。
(3)检验方法
旋喷桩的检验可采用钻孔取芯方法进行。
钻孔取芯:
在已施工好的固结体中钻取岩芯,并将其做成标准试件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检查内部桩体的均匀程度,及其抗渗能力。
第六章质量、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压 旋喷桩 专项 施工 方案